纤维与化工原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046
颗粒名称: 纤维与化工原料
并列题名: FIBROUS AND CHEMICALS
分类号: F426.7;F426.83
页数: 55
页码: 175-229
摘要: 本文详细探讨了中国造纸工业纤维原料的结构及发展趋势,包括中国森林资源和林产品生产概况、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林建设以及木材供需平衡状况。
关键词: 造纸工业 纤维原料 化工原料

内容

纤维原料
  中国造纸工业纤维原料结构及发展趋势
  1.造纸原料结构
  植物纤维是发展制浆造纸工业的基本原料。根据国际统计资料,世界造纸工业用木材约占制浆纤维原料(不包括废纸)的90%以上,而我国制浆纤维原料中,木材所占比重很小,草类等非木材原料所占比重十分突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的最大草浆生产国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3—1998年制浆能力调查资料称:1993年世界总计的非木材原料制浆能力为2100万吨,世界非木材纸浆的73%是由中国制造的,印度和中国生产占非木材纸浆世界总量的80%。
  长期以来,我国造纸纤维原料是以多种木本、草本植物为原料,木本植物主要是:落叶松、马尾松、杨木、桦木;草本植物主要是:芦苇、芒杆、竹子、甘蔗渣、麦草、稻草、龙须草、麻、棉等。
  近年原料结构比例变化不大,以1997年为例,1997年纸及纸板产量2733万吨,进口纸及纸板552万吨,出口27万吨,1997年纸及纸板消费量为3258.5万吨。1997年耗用各种纸浆总量为2541.7万吨,包括进口木浆154.1万吨,废纸浆840万吨,自制纸浆为1547.6万吨。2.措施和对策
  2.1 积极发展人工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据林业部门介绍,全国速生林实际保存面积为422万公顷,规划到2000年发展到798万公顷,2010年达到1480万公顷。规划实现后,200年可提供木材250万米3,2010年提供3600~4000万米3,其中主要是造纸纤维用材林。
  2.2 巩固和发展造纸林基地现有纸厂造纸林基地应加以巩固和发展,新建纸浆厂必须相应建设造纸林基地2000年争取达到67万公顷,2010年达到133万公顷。
  2.3外商在华造林使南粤山区更加郁郁葱葱
  新加坡亚洲纸业有限公司在韶关、清远两地营林相当成功,其速生丰产林年平均长高达10米,营林面积已达36万亩,成为造林速度最快的一家。另一个造林大户泰国顺和成集团也在汕尾市建起了面积达60亩的工厂化苗圃场,已完成造林8万亩,林木年均长高达6米,亩产年生长2立方米木材。泰国金准投资有限公司在台山兴办的10万亩林木,亦一片翠绿。
  时至1998年3月,一批日本,泰国商人仍在斥巨资在粤西山区建立外资独资造林企业,其首期营林面积就达数万亩。
  广东成为外资首选的造林大省,有其政策因素、宜林气候、“窗口”地缘优势及1.36亿亩林地面积资源优势等等。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全省大宗外商造林项目达8户,合同利用外资3.1亿元,造林面积近400万亩。
  2.4 木片
  近几年,木片年产量约为400万吨(折合800万米3)这些木片大多产于东北、内蒙古、华南及福建等省区。,有30%的木片供出口,其余的用于本地造纸工业、纤维板生产以及其他用途。从长远看,木片将是中国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2.5非木材纤维原料供应
  2.5.1 芦苇
  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非木材纤维原料,已得到造纸工业的日益重视,增加其产量并保持其更稳定的供应。最主要的芦苇产区在湖南、辽宁、黑龙江、湖北、吉林、新疆和江苏,其中大约71%~77%用于造纸工业。近年辽宁芦苇增长幅度最大,1998年产量达到57.6万吨,供造纸55.5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目前芦苇单位面积偏低,南方每公顷年产10吨,北方每公顷年产4吨,应采取集约化经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000年计划芦苇基地长苇面积达到50万公顷,提供造纸用芦苇255万吨,2010年设想长苇面积达到60万公顷,提供造纸用苇280万吨。
  2.5.2草类资源
  稻、麦草是相当大量用于造纸工业的主要谷草类原料,特别是在华北地区使用麦草。目前尚无有关稻麦草年产量的统计数据。表12中列出根据稻子和麦子的年产量粗略计算出的稻麦草年产量数字(如:每吨稻子出1.1吨稻草,每吨麦子出1.2吨麦草)。
  1997年,大约有2200万吨谷草(仅占其总产量的6%)被用于制造约980万吨各种草浆。但是,由于收集、运输、贮存等困难及其他原因如当地农民用作燃料、动物饲料、肥料等,草类供应在有些地区日趋紧张。
  2.5.3麻类资源及分布情况
  由于麻类市场的局限性以及由此造成的价格较低,使麻类产量呈下降趋势。我国造纸工业使用的麻类十分有限,只用于一些销售价格较高的卷烟纸或其他特种纸张的生产,也可用于与草浆混合以提高纸张强度。近几年用于造纸的麻类年总量低于10万吨。如果造纸工业需要更多的麻类原料且能付给更合理的价钱,则可鼓励农民更多地种植麻类并使其产量翻番。
  2.5.4 竹类资源
  根据1994年完成的第四次全国林业普查。
  竹类资源尚未大量用于造纸工业,1995年仅有大约88万吨用于造纸。由于竹类的价格、运输以及在有限地区的年生长量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了近期内用于造纸的竹类数量不会有大的增加。
  2.5.5 甘蔗渣资源
  近年来,每年平均绝干除髓蔗渣产出量约为500万吨,其中约有138万吨被用于造纸工业,主要是在大型蔗糖厂的制浆造纸综合厂使用,其余的蔗渣主要用作糖厂的燃料,
  2.6 废纸
  随着纸和纸板产量及消耗量的快速增长,废纸作为造纸工业纤维原料也变得日益重要。1998年,国内废纸回收率28%,废纸利用率40%。
  3 发展趋势
  我国造纸行业和国际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的造纸工业一直存在着供不应求、产品结构失调、企业规模小、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造纸企业数量多时达到一万多家,乡镇小浆纸厂遍地开花,即使是大中型造纸企业的规模也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而且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落后。由于种种原因,几十年来我国走了一条以非木材纤维为制浆主要原料的路线,木浆纸仅占总产量14%左右。
  “以非木浆为主”和小而散,致使部分产品质量差,档次低,企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从整体上看,“以非木浆为主”是我国造纸业极端的小、土、差的根本原因。由于现有装备落后,消耗大,不能满足纸产品不断增长和日益高档化的需求,不得不大量进口,1997年进口纸及纸板552万吨,纸制品67万吨,纸浆154万吨,废纸162万吨,共计935万吨,用外汇43.88亿美元。继去年反倾销诉讼后,1998年我国仍进口纸及纸板577万吨、纸浆22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了4.5%和42.6%。随着国内市场对高档纸需求的不断快速增长,我国造纸行业落后的技术水平所造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国际造纸也将日益加大对我国市场的冲击。面对国际纸业强国的竞争,我国纸业确实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形势迫使我国纸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根本性的结构调整。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我国纸业的增长显著高于GDP增长率并略高于工业平均增长率,如果预期我国未来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8%是可行的话,预测2000年中国纸品的消费结构将达到3800万吨,2010年将达到7000万吨以上。从需求结构看,到2010年7000万吨的总需求中,中低档品种将逐渐递减,而高档纸品的需求比重届时将越来越大,如果到那时没有相当规模的高档纸制品供应市场,将对我国进口平衡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唯一的出路是非走加速造纸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使中国造纸工业成为世界纸业生产大国,生产强国和出口强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国纸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用具有前瞻性的世界现代化标准即国际竞争力标准去振兴纸业,彻底改变传统的原料路线,向以木材为主要造纸原料的方面转移。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在这个国家发展木材造纸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业内外人士极为关心的问题。据林业部门有关方面介绍,我国林业的发展已具备大力发展木浆造纸的资源条件:
  其一是,近20年以来,人工林发展快,特别是南方10省市发展迅速,至1997年人工林面积逾5000万公顷,人工用材林在木浆资源上的比重日益上升;
  其二是,用材结构中高档材、大径材严重缺少,但可供加工利用的中小径材和加工剩余物等木纤维资源十分丰富,极具发展木浆造纸的潜力;
  其三是,发展木浆造纸主要利用人工林、培育速生丰产林以及天然大抚育下来的次小薪材和加工剩余物,与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并不矛盾,相反,由于其替代作用,会促进天然林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改善。
  我国在2010年时,纸和纸板的生产量估计将达到6000万吨,届时原料来源非纤维占30%,废纸占45%,木材纤维占25%,则共须木浆1500万吨。如果每吨木浆需用4.5立方米的木材,而所有的木材都由南方的人工林来从供应,则共需木浆用材6750万立方米。假如我国人工林生产力能达到国际水准即每年每公顷15立方米的话,所需的人工林的面积是446万公顷。可以预见未来若干年后能让占林地不到全国现有人工面积10%的造纸用材林,成为我国造纸林主要生产基地。
  (黄润斌)中国森林资源和林产品生产概况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森林类型和树种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人口膨胀,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的森林资源曾一度被过度采伐。在过度采伐的同时,森林资源枯竭,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显现出来。因此,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中国林业工作的主题。80年代以来,特别是《森林法》颁布后,中国林业的重点由森林资源开发利用逐步转向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同时,大规模植树造林恢复森林资源,也成为林业工作的主题。自70年代来,全国规划实施了三北防护林等十大防护林体系建设。1998年又在全国重点天然林区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目前,中国在林业发展规划和森林资源培育利用政策的制定中,生态环境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国家鼓励发展商品用材林以满足国内的木材需求。
  一、森林资源概况和主要特点
  根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13370.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3.92%,全国活立木蓄积117.85亿米3,其中森林蓄积为101.37亿米3。根据历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结果,中国的森林的资源呈以下特点:
  1.活立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森林面积和蓄积持续增长
  根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活立木蓄积的净生长量(除去枯损部分)为4.19亿米3,净消耗量为3.20亿米3,生长量大于消耗量。
  2.人工林资源、经济林和竹林快速增长
  3.林分中幼龄林面积比重大
  4.森林资源权属结构。总的趋势是林分的面积、蓄积量国有林多于集体林,而经济林、竹林主要分布于集体林中。
  二、1996年度林木资源消耗量统计
  1996年度全国林木资源总消耗量与1994年度基本持平,毛竹消耗量减少了1720.0万根,减少3.5%。
  三、1997年森林总采伐量计划四、1997年各地区全部木材、竹材、木材加工、林产化学产品产量
  五、全国历年木材、竹材、木材加工、林产化学产品产量
  (黄润斌 萧启寿)
  中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天然林资源本身就是先天不足,加之过量的采伐和破坏,已经出现了可采资源枯竭的局面。目前,迫切地需要将这些天然林保护起来,同时,还要加大生态功能恢复力度和后备资源的培育力度。
  一、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现状及其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十分复杂,森林类型包括由南海诸岛的热带珊瑚岛森林,经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直到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资源面积为13370万公顷,森林资源的总蓄积量为117.85亿米3(1993年全国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
  (一)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现状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环境质量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我国天然林面积约为8726万公顷,占全部森林面积的65%,大体上分为三种状况:
  1.处于基本保护状态的天然林,主要包括552个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74个森林公园、尚未开发的西藏林区、已实施保护的海南热带雨林等,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占天然林总面积23%;
  2.零散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天然林,面积为1769万公顷,占天然林总面积的20%;
  3.急需保护且集中连片分布于长江、黄河、松花江等大河源头、大型水利工程周围和重要山脉核心地带等重要地区的天然林,面积为4958万公顷,占天然林总面积57%。主要包括西南、西北、和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135个森工企业局和长江、黄河中上游天然林集中分布的重点地区。
  (二)我国天然林资源的特点
  根据我国天然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所处的生态地位和发挥的生态作用看,我国的天然林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天然林分布的广阔性。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候条件多样,因此,适于各种类型森林的生长。天然林分布于各个省区,南到西沙群岛,北到大兴安岭。
  2.天然林类型的多样性。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森林的多样化。我国基本囊括了世界上存在的各种森林类型。
  3.天然林分布相对集中。我国天然林资源集中连片,多数分布于我国的大江大河的源头和重要山脉的核心地带,以及西藏林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4.天然林的生态作用巨大。天然林在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对蓄水保土、稳定河床、调节流量、保护水源、保土防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5.天然林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大栖息地。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了复杂的动植物资源,并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
  二、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采伐,以及毁林开荒、乱砍乱伐、非法侵占等多种破坏森林的行为的频繁发生,致使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天然林资源呈逐年下降的势头,造成雪线上升,林源回退,资源分布范围逐步变小,导致十分严重的生态后果:水土流失加重,土地荒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生物栖息环境恶化,全国性自然灾害频繁,给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1998年长江、松花江及嫩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水灾,水位之高、水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受灾区域之广,历史罕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森林生态功能大大削弱。到目前为止,不少地区仍以消耗天然林资源维持生存,而且在成过熟林资源基本耗尽的情况下,早已开始采伐中龄林,如果仍采用这种方法,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地区十分宝贵的天然林资源将荡然无存。
  这些问题足以表明,保护天然林关系到我国大江大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党和国家历来对此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战略的眼光,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针对我国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作出了切实保护天然林资源,少砍树、多栽树和把 “森老虎 ”请下山,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重大决定,对保护天然林资源提出了要求。
  三、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范围、建设分期及建设重点
  工程总体实施范围涉及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共18个省(区、市)的重点国有森工企业,以及长江、黄河中上游等地区生态地位重要的地方森工企业、采育场和以采伐天然林为经济支柱的国有林场等。包括135个国有重点森工、21个地方重点森工、8个省属林业局、659个县、62个区、12个县级林业局。
  根据国家财力状况和天然林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个工程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1998—2000),全国启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不含内蒙古黄河上游部分地区)、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共12个省(区、市)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包括135个国有重点森工、20个地方重点森工,以调减天然林木材产量,大力建设生态公益林,加强森林资源管护,转产分流和安置下岗人员等为主要内容。
  二期工程(2001—2010年),在一期工程先行启动的12个省(区、市)的基础上,再启动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西、宁夏等6个省(区)及内蒙古黄河上游部分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包括1个地方重点森工、8个省属林业局。继续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大力加强以商品林建设为主体的后备资源培育,加快转产项目建设,有计划调减新启动的6个省(区)的木材产量,恢复和发展经济。
  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出发,将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及新疆的135个森工企业和海南4个森工局、湖北神农架林区、吉林4个营林局、内蒙古南八局、甘肃小陇山林管局、陕西宝鸡两个林业局等国有森工企业作为工程实施重点;为工程的全面展开打好基础,选择四川省、大兴安岭林区分别作为省级和大林区的试点。
  四、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及坚持的原则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
  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通过森林分类,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使经济及资源平衡服从于生态环境改善,服从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需要;将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生态环境地位重要地区划为由禁伐区和一般生态保护区(限代区)构成的生态保护区,对禁伐区实行严格管护,坚决停止采伐,同时,大幅度调减一般生态保护区(限伐区)的天然林采伐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的力度,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加强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以改革为动力,用新思路、新办法,广开就业门路,妥善分流安排富余人员,解决职工生活问题;进一步发挥重点地区森林的生态屏障作用,不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坚持的原则
  实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要突出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总体规划,确定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先行启动生态环境脆弱、天然林分布相对集中的长江黄中上游地区和重点国有林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是坚持积极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原则,先在部分省区和林区试点,总结经验再推广。三是坚持省级人民政府对工程的组织实施负全责的原则,实行各级地方政府领导责任制。国家林业局负责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四是坚持森工企业由采伐森林向营造林转移的原则,大多数企业的职工森林保护和造林营林。五是坚持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划分的原则,在资金投入上,对重点地区的天然林保护,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责,其他地区原则上由地方负责。六是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国家和地方财政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工程实施进度与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同步。
  五、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工程区天然林资源得到切实保护,森林植被得到有效改善。到2003年,整个工程区18个省(区、市)木材产量调减到位,共计调减木材产量1600万米3,实现森工企业的战略性转移。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逐步实现木材生产以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经营利用人工林转移。通过转产项目建设,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妥善安排富余人员。使重点林区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打好基础,为促进全国特别是长江、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及东北内蒙古地区环境的改善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中:
  一期工程(1998—2000)目标:在1998年启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不含内蒙古黄河上游部分地区)、吉林、黑龙江(含大兴安岭)、海南共12个省(区、市)重点国有林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基础上,1999年至2000年全国启动12省(区、市)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到2000年,调减木材产量1236米3,同时杜绝超限额采伐,转产项目的各项政策全国落实,并启动一批转产项目。
  六、森林分类区划
  根据现代林业理论、可持续发展原则及社会对森林的生态和经济的不同要求,以及森林(含林地)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按照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按水系、山脉将林业用地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和商品林经营区两类,其中生态保护区根据保护程度划分为禁伐区和一般生态保护区(限伐区),并分别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确定其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
  1.森林分类区划的原则
  以保护和改善大江大河流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经济和资源平衡必须服从于生态环境,服从于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的需要;
  突出重点,对江河源头、库湖周围、水系干支流两侧及主要山脉脊部等对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施重点保护;
  打破现有行政区域界限,以水系和山脉为单元;
  对集中连片,规模适度,便于集中管护和治理的地区,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集约经营,以便于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的效益。
  2.森林分类区划
  禁伐区:将江河源头、干流、支流两侧(以山脊为界)、路渠两侧、库湖周围、石质山区、风沙干旱区、高山陡坡地带、山脉顶脊部位、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和其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划为禁伐区,对禁伐区内森林,包括天然林、人工林在2010年前全面停止采伐,依法严加保护;对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及新造林未成林地、灌木林地,采取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多种相结合,全国恢复林草植被,形成层次结构。坚决禁止毁林开垦,并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毁林开垦,要限期还林还草,对陡坡地退耕还林,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通过大力营造薪炭林等手段,解决该地域内的农村能源问题,减轻植被樵采的压力。
  一般生态保护区(限伐区)“即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但恢复能力强的地区作为一般生态保护区(限伐区)。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方式,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加大对现有林的抚育,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同时,调整采伐方式,进行适度的择伐及抚育间伐。
  商品林经营区:主要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地势较平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地位作用一般的地区,采取高强度集约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经济林等,以解决森林资源接续,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
  3.区划范围和面积根据森林分类原则,将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域的12541.8万公顷的林业用地区划分:
  生态保护区面积9687.7万公顷,占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的77.2%,其中:禁伐区面积5988.1万公顷,占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的47.7%,一般生态保护区(限伐区)面积3699.6万公顷,占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的 29.5%。
  商品林经营区面积2854.1万公顷,占工程区林业用地面积的22.8%。
  (杭俊 萧启寿)
  中国的人工林建设
  一、建设现状
  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天然林资源急剧减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作为一项重大决策,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群众运动。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林业建设在加快森林培育、加强森林保护、强化林业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四个方面实现了战略转变。由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向以营林为基础,加强人工林建设转变。中国人工林建设,培育目的,主要是改善生态环境、满足木材和林产品等需求,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培育方式,主要是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组织形式,主要有国有森工企业更新造林、国有林场和乡村集体林场造林、各种形式的联办林场和林业专业户个体造林等。
  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渣(1989—1993),中国现有人工林面积3425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26.6%,其中林分面积213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7亿米3,占全国森林总蓄积的7.8%。在人工林面积中,用材林面积175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5.8亿米3。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中国成功地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达13.92%。
  在人工造林、更新面积中,人工造林占87.2%,人工更新占12.8%。其中工程造式占总造林面积的31.8%,近5年来工程造林面积有所增加,工程造林占总造林面积的42.3%。在工程造林中,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占26.2%,“三北 ”防护林工程、世界银行速生丰产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和沿海防护林工程分别占 23.4%、17.2%、3.8%、1.8%。
  按权属分:集体造林占58.6%,个体造林占29%,国有占9.5%,国合占2.9%。按林种分:用材林占48.9%,经济林占30.9%,防护林占18.3%,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分别占1.7%和0.2%,前5年用材林占50%以上,后3年经济林占优势,达50%左右,其中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和新疆等省(区)近二三年经济林种植面积超过60%,最高年份,河南省经济林达 91.6%,山东省达80.1%。
  二、主要措施
  1.政府高度重视,实行目标管理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植树造林的发展。早在1950年就确立了“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重点造林”,“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方针;1978年以来,先后颁布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和《森林法》,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发布了《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制定了《1989—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等重要纲领;1998年水灾之后中国政府又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放在治理生态环境“32字综合措施”的首位。为切实加强领导,全国普遍推行各级领导任期造林绿化目标责任制。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区的宜林荒山基本造上了林。
  2.全杜会动员、全民搞绿化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水平不高,造林任务繁重,只有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实行各行业、各部门、各社会团体一起抓,全民动手共同参与造林绿化。据统计,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已有60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300亿株。每年有1.2亿妇女参加义务植树,共建设“三八绿色工程”基地17.6万个;人民解放军在营区内外共植树1.7亿侏,造林13.8万公顷;农垦、煤炭、轻工等部门营造基地林180.5万公顷;铁路、交通部门绿化铁路2.2万里、绿化公路50多万里。全国现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8米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26.6%,有12个城市达到了 “园林城市 ”标准。
  3.建设林业重点工程和林业基地
  从环境与发展出发,中国人工林建设以重点工程和基地建设为重点,即抓防护林,又注重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经营与利用。
  一是开展以林业生态工程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为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自1978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三北、长江中上游、沿海、平原绿化、太行山、防沙治沙、黄河中游、珠江流域、淮河太湖流域、辽河流域等跨地区、跨流域以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为重点的十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这些工程区占国土面积的70%以上,囊括了我国重点水土流失区和风沙危害区,构成了中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主体框架,每年造林任务占全国的60%左右,截止目前,已累计造林面积3453万公顷。
  二是开展以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基础建设。为尽快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减轻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木材生产压力,中国政府于1988年决定,用3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建设2000万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目前,已完成500万公顷,其中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营造138.5万公顷;经济林、竹林、花卉等各类基地建设也在全面展开。全国现有经济林面积1600多万公顷;竹林面积380万公顷;林业花卉基地110个,花卉生产面积8.8万公顷。
  4.坚持科技兴林,加强营林管理
  一是加强科技成果推广。90年代以来,林业部每年向全国推广的100项科研成果中绝大部分用于造林营林。例如,ABT生根粉的广泛应用,GPS(全球定位导航技术)在飞播造林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人工林建设成效。二是实行多种造林方式并举。近年来全国每年以人工造林500万公顷、飞播造林80万公顷的速度发展,大大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三是规范营林管理。80年代以来,相继制定了国家标准规范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山育林,以及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竹林10多个树种的技术规程。从1988年起,每年开展人工造林更新的 “三率 ”(合格率、核实率、保存率)实绩核查,促进了造林成效不断提高。
  5.深化改革,完善政策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包括山林权属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的林业承包政策,“四荒”使用权拍卖、租赁政策,坚持谁造谁有谁受益的政策,采取国家、集体、个人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等等。
  根据《中国林业年鉴1997》统计资料,人工林建设情况如下:三、南方集体林区1997年造林及资源培育情况
  福建省
  1997年,全省共完成造林更新总面积9.28万公顷,其中荒山造林3万公顷,迹地更新6.28万公顷。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5.62万公顷,成林抚育面积20.13公顷。完成抚育间伐面积11.41万公顷,全省实
  有封山育林面积123.67万公顷,其中当年新封山育林面积13.09万公顷,完成大田育苗面积378公顷,容器育苗3866万株。
  湖北省
  全省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1.6万公顷,占年计划的134.8%,其中经济林12.2万公顷,重点工程造林11.57万公顷。重点工程项目中,“长防林”工程造林6.1万公顷。新增林业育苗0.49万公顷,“淮防林 ”工程造林0.6万公顷,外资项目造林4.88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37.3万公顷,其中,林业工程封山育林5.67万公顷。湖南省全年人工造林、更新8.67万公顷,其中,重点工程造林2.48万公顷,低产林改造9.94万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30.47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7.95万公顷,育苗0.41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1.4万株。
  江西省
  1997年,全省共完成造林8.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6.86万公顷。飞播造林12.4万公顷。按树种分,用材林4.692万公顷,经济林2.511万公顷,防护林0.718万公顷,薪炭林0.156万公顷,特种用材林0.023万公顷,完成迹地更新3.98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19.8万公顷,幼林抚育65.05万公顷,成林抚育36.36万公顷,低产林改造24.6万公顷,育苗230公顷。
  广东省
  1997年全省完成林中空地造林4933.33公顷,迹地更新8.77万公顷,低产林改造12.57万公顷,高标准营造工程林6.81万公顷,其中:速生丰产林3.31万公顷;幼林抚育31.05万公顷,成林抚育31.29万公顷,其中,中龄林抚育18.14万公顷。全民义务植树6272万株,成片造林1.33万公顷。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97年,完成人工造林11.28万公顷,其中飞播造林5386万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28.9万公顷,其中石山封山育林6万公顷。城乡居民点四旁植树3766万株。迹地更新造林8.87万公顷,育苗1879万公顷;成林抚育30.23万公顷,中幼林抚育40.36万公顷。
  贵州省
  1997年,全省完成造林面积23.55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0.86万公顷,飞播造林2.69万公顷。人工造林中,林业重点工程4.8万公顷,其中:“长防林”2.659万公顷,“珠防林”1.424万公顷,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0.719万公顷,完成新封山育林面积21.2万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3.49万公顷,迹地更新7060万公顷。
  安徽省
  1997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8.69万公顷,其中,用材林3.51万公顷,经济林4.22万公顷,防护林8090公顷,特种用材林1480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完成国家项目造林1.15万公顷,“长防林”工程造林4470公顷,淮河防护林工程造林3350公顷,治沙工程造林1030万公顷。全省四旁植树2.21亿株,迹地更新4169公顷,低产林改造1.69万公顷,幼林抚育33.75万公顷,成林抚育32.60万公顷,封山育林33.51万公顷。
  浙江省
  1997年,全省共完成人工造林,37147公顷,其中竹林面积为6343公顷,按树种用途分,用材林11808公顷,经济林21867公顷,防护林2313公顷,薪炭林562公顷,特种用材林597公顷。完成迹地更新25729公顷,其中用材林16513公顷,低产林改造40651公顷,封山育林749550公顷。
  (黄润斌 萧启寿)
  中国的木材供需平衡状况
  中国是世界上木材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口大国,木材作为一种与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林业的健康发展,对满足世界林产品供应,平衡国际林产品市场价格意义重大。
  1996、1997年1999年中国分三次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总水平由35.9%降到23%,再降到17%;同期,林产品关税也以较大幅度降低,如原木、锯材税率由15%左右降至5%再到零,木材制品税率则从40—50%降至15%左右。每次降税都导致了国内一批企业亏损或停产。这一点就很好地说明了为加强国际林业经济合作,促进全球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价格竞争,增强外部结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林业已做出了艰苦努力和贡献。
  一、中国森林资源的供给能力
  1.从数量上看,中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第四次森林资源清查表明,全国森林面积1.337亿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17.85亿米3,总量不少。但中国人口众多,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显示,中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不足世界水平的1/5。而在目前可利用的森林资源中,大部分分布于边远山区及交通不便地区,采伐利用难度较大;并且相当部分的森林生长于大江大河上游,具有重要的防护作用,也不能采伐。
  2.从质量上看,中国林地资源质量中等,但森林生产力较低。中国林业虽然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但林分单位面积平均蓄积为83米3/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每公顷113米3的75%,且中国林分的低龄化严重。
  3.从国内木材生产情况看,木材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
  二、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呈加剧趋势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方面对木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而由于各种原因,木材供给将大幅度下降,木材供需矛盾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总量缺口矛盾呈扩大趋势。据预测,到20年,全国木材总需求量约2.6~2.8亿米3,实际可能供给量1.42亿米3(包括人造板顶替及增加代用量等节材措施,下同),缺口1.18~1.38亿米3;到2010年全国木材总需求量约3.05~3.2亿米3,实际可供给量为1.77亿米3,缺口1.28~1.43亿米3。扣除薪材,2000—2010年间,我国生产建设用材的年均缺口量在3300~4300万米3之间。
  但依据海关统计的木材进口情况(见表2)1995年至1998年,年均进口木材(折合原木量)达4580万,米3比“九五”初预测的上述缺口数字略大,说明实际需求比预测数字略大。
  第二、结构性矛盾突出。根据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特点,一是用材林中,近成过熟林蓄积将由1993年的19.6亿米3降为2000年的13.5亿米3和2010年8.75亿米3,除杨树、桦木、杉木外,可采成过熟林蓄积将逐年减少,特别是大径级木材资源呈急剧减少趋势;二是进入90年代以来,木材及其制品年进口量(折合原木量)逐年上升,其中30%(1374万米3)为原木、锯材、单板和胶合板,这也是由于国内大径级原木短缺造成的。
  第三、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将加剧木材供需矛盾。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到2000年,将比1998年调减木材产量1000多万米3,其中大部分是珍贵树种材和大径材。这样,一方面使木材供需缺口量扩大到5000万米3左右,另一方面更加剧了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三、解决木材供需缺口问题的途径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既要保护森林资源,又要努力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具体通过以下途径解决木材供需矛盾:
  一是加大全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模,以较短的时间提高木材供给能力。根据林业区划和全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利用华南、华东和华北等地域自然条件优势,在原有速生用材林基础上,通过大力推广林木良种,加快营造林步伐,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到2000年,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达到400万公顷,实行高度集约化经营,短周期轮伐,提高木材供给能力,尽快弥补因调减木材产量所造成的木材供需缺口,促进木材生产格局从北方向南方、从利用天然林为主向利用人工林转移。通过采伐利用人工林,使木材供给能力相应增加。
  二是加快现有中幼龄林抚育的步伐。目前,我国有中幼龄林6200万公顷,其中郁闭度0.7以上的约4000万公顷,有2000万公顷中幼龄林亟待抚育。通过加大中幼龄林抚育,促进林木生长,可相应增加木材供给能力。
  三是全面提高森林采伐利用率和木材综合利用率。目前,我国的森林采伐利用率和木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61%(其中国有林区为64%)和63%,按现有生产规模和加工能力推算,森林采伐利用率和木材综合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木材供给100万米3和40万米3,通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高森林采伐利用率和木材综合利用率,也可以相应增加木材供给能力。
  四是加快以人工林、“三剩物”等为原料的林产工业建设。根据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我国森林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情况,将林产工业发展的基点放在对南方等地以纤维材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和重点地区“三剩物”的利用上,通过加快贸工林一体化的林产工业建设,调整森林资源利用结构,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可相应增加木材替代能力。
  五是适度开发海外森林资源,增加进口替代。为弥补国内木材及林产品的结构性短缺,借助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遵循有关国际公约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海外森林资源开发,适度进口以珍贵树种为主的大径材和高档纸浆及其制品等产品。
  通过上述措施,到2000年,国内木材供给能力增加2000万米3以上,加之适当从海外进口原木、锯材、纸浆及其制品等,使木材供需基本达到平衡。到2010年,随着上述途径进一步推行,特别是重点地区商品林基地的建成,可进一步增加木材供给能力,逐步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基本实现国内木材及其加工产品的供需平衡。
  3.加强重点地区的商品林建设
  通过定向培育,加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及珍贵大径级用材林等为主的商品林基地建设,特别是提高现有中幼龄林的集约经营强度,为重点地区长期发挥木材生产基地的作用奠定基础。到2010年规划建设商品林850.8万公顷。其中:
  一期工程(1998—2000年),通过新造和对现有林的改造,建设商品林91.1万公顷,分区域:长江中上游地区(包括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建设商品林11.2万公顷;黄河中上游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及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商品林0.7万公顷;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建设商品林79.2万公顷。
  二期工程(2001—2010年),建设商品林757.7万公顷,分区域:长江中上游地区(包括云南、四川、重庆、贵州、湖南)建设商品林103.7万公顷;黄河中上游地区(包括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及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商品林28.2万公顷;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包括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建设商品林627.8万公顷。(萧启寿 杭俊)
  化工原料
  制浆造纸用基本化工原料国内供需概况
  (1996—1998)
  制浆造纸工业与化学工业是紧密相关的两个行业,造纸工业用基本化工原料中用量最大的为烧碱、氯、过氧化氢以及硫酸铝、轻质碳酸钙、硫化钠、硫酸钠、滑石粉及矿产品,近些年化学工业发展很快,基本上能满足造纸工业发展的需要。
  烧碱是目前造纸工业最重要且用量最大的基本化工原料,碱法制浆蒸煮全年用烧碱量约100万吨以上,约占烧碱总消费量的1/4左右。国内近几年烧碱的产量及内销总量如表1所示。
  国内烧碱生产主要原料仍是食盐,多采用食盐电解法。较新的生产方法是采用离子膜法,其中离子膜法烧苛化法、水银法烧碱,各约占总产量的2%。全国固碱碱产量增长迅速,达到87.71万吨,比上年增长41.76%;产量51.58万吨,占总产量的9.73%,比上年增长隔膜法烧碱产量421.72万吨,为上年产量的94.32%,占33.22%,蒽醌法制过氧化氢产量为33.7万吨,1996-总产量的79.11%,比上年减少约5个百分点。其余为1998年国内不同烧碱生产方法的产量及比例如表2。
  (姜琳)国内造纸用精细化学品行业发展概况
  (1996—1998)
  一、国内造纸用精细化学品简况
  造纸工业是以木材、棉、麻、草类纤维为原料的化学加工工业,在制浆、漂白、打浆、抄造及抄纸后的加工等生产过程中,均离不开化学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造纸工艺的不断进步及造纸新品种开发都离不开造纸化学品。为了提高纸的性能,降低原料的消耗,既要减轻环境污染又要提高纸产品的性能,就要采用一系列的化学助剂、如助留剂、助滤剂、增强剂、分散剂、胶粘剂、增稠剂、消泡剂、防腐剂、抗水剂等。使纸张获得特殊性能如抗水性、抗油性、湿强度、平滑性、印刷适性、柔软性等。造纸用精细化学品的采用可使造纸生产过程优化,提高纸机车速,改善纤维质量及性能,生产出高质量、低定量、多品种的纸。并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造纸化学品的用量虽然只占纸张的1%~3%,但是少量的添加剂却对造纸的质量和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
  据化学工业部主管造纸化学品和有关部门统计,造纸用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能力、产量都有不同程度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造纸用精细化学品发展是紧紧围绕造纸工业发展来开发新产品,制浆化学品基本是供大于求,有部分尚可出口。过程添加剂增辐也不大,而功能性添加剂和涂布化学品的增幅较迅速。功能添加剂可以直接提高纸和纸板的质量,极受生产企业的欢迎。近年来我国涂布加工纸和涂料白纸板生产迅速发展,引进铜版纸涂布机23台和机内轻量涂布16条涂布生造纸工业发展来开发新产品,制浆化学品基本是供大产线,对涂布化学品及涂布助剂的需求量巨增,配套的于求,有部分尚可出口。过程添加剂增幅也不大,而功化学品的需求量增长极快,使功能性化学品的开发形能性添加剂和涂布化学品的增幅较迅速。功能添加剂成系列化。按照造纸用精细化学品的不同用途可分别可以直接提高纸和纸板的质量,极受生产企业的欢迎。
  近几年我国造纸用精细化学品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使用化学品的造纸企业和品种在扩大;二是化学品的研制厂家和造纸企业之间更加致力于相互合作;三是化学品专用性增强;四是国内、国外造纸用化学品竞争势在必行。造纸化学品的研制和使用又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比如人们最早使用的施胶剂是淀粉和动植物胶,一般进行表面施胶,后来发现了天然松香皂化后,加水调释,经硫酸铝处理也可做施胶剂,紧接着又开发新型松香胶——高分散松香胶、阴离子分散松香胶、阳离子分散松香胶,造纸厂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的施胶剂。近三年来由于造纸化学品的研制单位与造纸企业相结合相互合作较好,因而化工助剂的专用性增强,如南京林业大学和广西玉林松脂厂、镇江大东造纸厂合作,成功开发了马来松香并进行应用试验,已通过市技术鉴定并在广西玉林松脂厂建立了1000吨/年马来松香生产线,主要品种有115马来松香,105马来松香(即每100公斤/松香含15公斤顺酐和5公斤顺酐)。又在广西玉林松脂厂基础上广东封开林化厂又研制成功了103马来松香;并与南京林/年皂粉生产线,同时广西玉林松脂厂也建成了10业大学合作开发了马来松香皂粉,而且建成了1200吨吨/年马来松香生产线。为克服皂粉易结块、粉量大的缺点,南京林业大学又开发成功65%膏状马来松香胶,并在福建永林化工厂建成3000吨/年生产装置;同时山东济南化工研究所和济南市新新化工厂合作也开发成功了马来松香皂粉及其系列产品;随着生产的需
  要,为进一步降低马来松香成本,南京林业大学改用马来酸代替顺酐制备马来松香获得成功,并在广西南宁通过市级技术鉴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所利用富马酸,制备富马松香获得成功;上海造纸所在广西玉林成功研制甲醛化马来松香。马来松香投产后在许多造纸厂进行应用试验,并取得成功,如北京造纸试验厂,保定604厂、镇江大东造纸厂、广东封开造纸厂、广东江门新华造纸厂、梧州造纸厂、天津造纸五厂、天津造纸十一厂等。试用纸种有特号晒图原纸、纸绳原纸、打字纸、凸版纸、铜版原纸、有光纸、邮封纸、纸袋纸等。试用纸机适用长网、圆网纸机。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所和北京洗涤剂厂配合下经过2年多的努力研制成分散松香胶,并在北京造纸实验厂正式投产使用,替用马来松香胶用于生产古兰经原纸、壁纸原纸、晒图原纸、邮封纸、打字纸。随后中国制浆造纸研究所在新乡造纸厂建立1套分散胶装置。之后国内许多纸厂如郑州造纸厂、河南中牟造纸厂、福州造纸厂、泰州造纸厂等都先后上了自制分散胶装置。
  上海造纸研究所采用逆转工艺、设备利用皂化锅进行改造而成,制备分散松香胶,并在上海市几家造纸厂进行试验,用于生产出口打字纸、仪表记录纸、书写纸、条纹包装纸、铜版原纸、蜡光纸等在上海地区造纸厂试制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中科院成都有机所在湖南桃园县有机化工厂建成400吨/年中试装置,又在重庆抛光膏厂建立了分散松香胶生产装置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郑州市道纯化工技术公司紧接着开始 LX-02分散松香胶的研究,建成1000吨/年分散松香胶装置,几年后该公司又将生产能力扩大到3000吨/年。
  LX-02分散松香胶投产6年来,经全国几十家造纸厂应用证明:LX-02分散胶适用于亚铵法制浆和碱法制浆,浆种有棉浆、竹浆、苇浆、麦草浆、稻草浆及木浆。并适用于长网机、圆网机、单缸或多烘缸造纸机。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是化工部定点的全国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分散松香胶。1990年该所建立了300吨/年中试装置,生产 HRS -35A型分散松香胶,1991年建成1000吨/年 HRS-50A型分散松香胶装置,1993年在富阳华科科技公司和河北临漳化工总厂建立1000吨/年分散胶装置。该所生产的 HRS-50A乳液松香胶,1993年获国家级新产品,1994年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化工所多年来致力于造纸化学品研究与生产取得数项成果,现有造纸用改性淀粉系列、湿增强剂系列、施胶剂系列、HD系列废纸脱墨剂等。WS系列湿增强剂也已分别在餐巾纸、擦面纸、化妆纸、液体包装纸、高强瓦楞纸、食品包装纸、育苗纸、茶叶袋纸、壁纸原纸、照相原纸等品种应用,都取得较显著的施胶效果和经济效果。
  几十年来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就开始致力开发乳液松香施胶剂(高分散松香胶)真正开始工业化生产,并达到实用。目前这一类产品的生产厂已有50余家以上,牌号众多,总生产能力已达2万吨以上,以杭化播磨有限公司、梧州荒川有限公司、郑州道纯化工技术公司为主。
  国内对中性施胶剂的研究愈来愈引起重视。中科院成都有机所选用 C16-18混合脂肪酸作原料,用SOCl2作酰氯化剂,用Et3作脱 HCL、制AKD。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以硬脂酸或软脂酸为原料,经酰化脱HCl改良制备AKD,然后加乳化剂、稳定剂、增效剂、助留剂等常压下制得含AKD10%~15%的乳液。该所同时研究了 AKD施胶增强剂、聚酰胺聚胺环氧氯丙烷,配合 AKD使用。
  南京林业大学用硬脂酸与氯化亚矾反应生成硬脂酰氯,再与三乙胺在惰性溶剂中反应,脱去 HCL、制成十六烷基烯酮二聚体。
  杭州化工研究所采用光气作酰化剂,制备硬脂酰氯,然后再脱HCL制成AKD原料。天津农药研究所、镇江市化工研究所、上海造纸所、西北轻院都展开了中性施胶剂 AKD的研究。
  上海造纸研究所采用 C15-18烯烃与顺酐在2,6-二酰丁基甲酚等抗氧化剂存在下,在氮气保护下加热到245℃反应制得ASA。
  湖南造纸研究所与湘潭精细化工厂合作开发了CS中性施胶剂。在浙江龙游造纸厂、湖南隆回造纸厂、零陵造纸厂、洪江市造纸厂等应用。该施胶剂属固着型阳离子施胶剂,其制备是采用硬脂酸等长链脂肪酸与多胺反应,然后用卤化烷基化、再经乳化分散制成乳液。
  牡丹江市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开发研制了MS中性施胶剂。该剂属自身固着型阳离子施胶剂。经黑龙江柴河纸板厂进行中性抄造,施胶效果良好,纸张耐老化性能明显提高,同时可降低成本。
  郑州市道纯化工技术公司新近开发出一种新型中性施胶剂 ——阴离子型中性分散松香胶、施胶效果明显,施胶度容易控制,稳定性好,且克服了AKD施胶的滑性。
  最近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所、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天津轻工业学院、南京林业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正在开展阳离子分散松香胶的中性施胶剂研究,研究成果显著。
  浆内施胶剂从天然松香胶发展到强化松香胶,至今已有合成施胶剂与分散松香胶等多品种问世,已进入多元化时代。我国是一个造纸大国,但纤维原料以非木材纤维为主,纸张以中、低档为主。要改变这一局面更要加强造纸用精细化学品的开发与研制。
  二、国内造纸专用化学品科研开发应用情况
  近几年是国内造纸专用化学品科研开发与应用进展较快的时期,这与造纸行业的需求增长以及这一领域日益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是分不开的。造纸化学品产业在 “九五 ”期间被国家有关部门分别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对造纸化学品的开发给予了重点支持。“八五 ”期间 “造纸用乳液松香施胶剂 ”和“松香系中性施胶剂 ”项目列入国家专用化学品专项计划。在化工部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和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成功地以松脂为原料开发出可在 pH=7.5的情况下,真正以碳酸钙为填料(用量达20%)抄纸的松香系中性施胶剂,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松香系中性施胶技术达到了世界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并形成了中国自己的知识产权。松香系中性施胶剂的开发应用不仅实现了以我国丰富的松脂资源生产中性施胶剂,而且具有施胶成本比 AKD低、贮存稳定性好(保质期6个月)、成纸不打滑等优点,对我国内陆地区发展中性纸奠定了基础。“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把造纸专用化学品作为一个专题列入到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由化工部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杭州市化工研究所)、湖北工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等单位共同承担,目前这些项目已全部通过国家科技部、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组织的专家中评估,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涂布纸用印刷适性改进剂建立了中试装置并向市场推出产品,经华东地区一重点纸厂应用于开发国家急需、技术含量高的特种邮票纸,达到了进口凹版邮票纸的质量水平,印刷效果获得邮电部印刷局和联合国邮政总署的一致好评,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我国参与国际市场邮票纸竞争打下了基础。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化工部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开发的多元变性淀粉 YZ-151新型纸张增强剂应用于东北一大型纸厂纸袋纸生产,使纸袋纸的质量大幅度提高,用该厂70克/米2、75克/米2高强伸性纸二层做纸袋完全可以代替80克/米2伸性纸袋纸三层做的纸袋(国标),经摔打试验和在水泥厂装袋试验都达到或超过三层80克/米2中性纸袋纸的各项指标。用70克/米2高强伸性纸三层与80克/米2伸性纸袋三层做纸袋的出袋率相比,吨纸出袋率可提高14%,对纸厂和下游企业(水泥厂)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国造纸化学品的开发与应用有了长足的进展。目前我国纸和纸板的年产量虽已位于美、日两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水平仍很低。造纸化学品和纸与纸板庞大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外国公司来华寻求合作和推销产品。据不完全统计,1996年到1998年三年时间里,有美国、法国、德国、瑞典、日本及我国台湾省有关造纸化学品厂商及纸厂来华访问交流100余人次,其中不乏有世界著名大公司如美国国民淀粉公司、美国氰特公司、美国大力士公司、美国罗门哈斯公司、美国巴克曼实验室私人有限公司、法国 SNF公司、德国拜耳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德国赫斯公司、瑞典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奥地利克莱姆斯公司、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日本播磨化成株式会社、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日本合成化学株式会社、日本住友商社、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日本明成化学株式会社等。通过访问交流,一些外国公司增进了了解并来华建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生产及销售造纸化学品直接参与国内市场竞争,成为国内造纸化学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增进国内企业对世界造纸化学品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的了解,对促进我国造纸化学的开发应用和中外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不同用途的造纸化学品简介
  (一)蒸煮助剂及添加剂
  a.蒸煮助剂的作用是为了加速脱木素,一般是蒽醌及其衍生物如蒽醌磺酸化、甲氧基化后可提高水溶性,加入氨基磺酸可阻止纤维素的剥皮反应。
  b.绿氧:据了解该化合物具有烯醇结构,并连有磺酸基等,在蒸煮过程中具有很强的润湿、渗透能力,可以促进烧碱迅速将纤维表面润湿并渗透到内部,可缩短蒸煮时间,提高浆白度,加速细胞间木素的脱除,使纤维分离点提前。
  c.蒸煮添加剂:主要为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d.消泡剂:煤油、正辛醇、聚醚、硅油等破坏泡沫膜的力学平衡或进入双分子定向膜,导致局部张力降低。
  e.防腐剂:有机卤化水杨酸、苯并异噻唑酮、对氯间甲酸等,无机 KMnO4、H3PO4等。
  f.脱墨剂:浮选法脱墨剂:表面活性剂,浮选剂和熬合剂为主,洗涤法脱墨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和抗再沉积剂为主。
  g.洗涤剂: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散剂。
  (二)抄纸助剂
  1.造纸过程添加剂
  a.浆内施胶剂
  (a)酸性施胶剂:如松香皂,强化松香胶、乳液型松香胶等(pH>7)。
  (b)中性施胶剂:如 AKD、ASA、异氰酸酯、阳离子松香胶,中性松香胶:SR,树脂胶等。
  b.助留助滤剂:可提高纸浆中细小纤维和填料的留着率,使白水封闭循环,正常降低成本,节约纤维原料,可减轻污染。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阳离子淀粉,壳聚糖及其改性物等。
  c.消泡剂、聚醚型、聚酯型、有机硅型。
  2.功能性添加剂
  a.干增强剂:如各种变性淀粉,不同离子的聚丙烯酰胺,聚酰胺环氧氯丙烷,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
  b.湿增强剂:如氨基树脂、双醛淀粉、聚酰胺多胺环氧氯丙烷、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乙烯亚胺等。
  c.柔软剂:如双硬脂酰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机硅高分子等。
  d.染料和染色助剂,有碱性、酸性、直接性染料等,匀染剂、分散剂等。
  e.表面处理剂:表面增强剂,如改性淀粉,CMC等。
  f.表面施胶剂:如聚乙烯醇,马来酸酐改性石油树脂,改性醇酸树脂,蜡乳液,氧化淀粉、阳离子淀粉等。
  3.涂布剂和涂布助剂:除应用酪素、丁苯胶、丁腈胶等外,正研制和开发各种改性酪素,改性纤维素,丙烯酸树脂,乙酸树脂。
  a.涂布剂:天然高分子,如阿拉伯树胶、淀粉、骨胶、明胶等;改性天然高分子:如聚己内酰胺接枝酪素、
  聚丙烯酰胺接枝淀粉等;合成高分子:如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乙酸共聚物等。
  b.涂布助剂:
  颜料:有机颜料如甲苯胺黄、酞菁蓝等、无机颜料如二氧化钛、群青等。
  分散剂:聚环氧乙烷、聚内烯酸、干酪素等。
  消泡剂:聚醚、有机硅乳、酰胺类。流动调节剂、增粘剂,如双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防水剂:有机硅高分子,有机氟高分子等。
  防粘剂:硅树脂,硅橡胶等。
  其他如手感剂、增塑剂、毛布洗净剂、层压纸粘合剂等。
  随着造纸工业的不断发展,造纸设备的大型化、高速化,纸与纸板的高档次、高质量的新品种,以及信息用纸、电脑打印纸及各种特殊用纸的不断涌现,对造纸化学品的要求更多。并得到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得造纸用化学品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脱颖而出。
  四、国际上造纸化学品的发展简介
  国外专家认为纸张施胶剂的增长,一是受到对喷墨印刷及激光喷墨印刷用纸的需求量日愈增长的影响,另一是受到回收废纸二次纤维用量增加的影响。由于世界范围内保护森林资源呼声日益高涨,国家林业局已发布禁止乱砍乱伐森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法律。为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率,世界各国都重视开拓废纸(二次纤维)的回收及利用,发展适用于二次纤维回收的专用化学品。
  国际上传统的浆内施胶所用松香施胶剂已被合成树脂施胶剂所取代。合成施胶剂,一是烷基烯酮二聚体(AKD)另一种是链烯基琥珀酸酐(ASA),其中AKD施胶剂占有,绝对优势适用于抄造系统pH7.0~9.0的范围内,而ASA施胶剂可在pH5.0~9.0较宽范围内使用。美国赫克力士公司、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台湾弘州公司等都向国内提供样品并销售。各公司AKD乳液质量如表4所示。目前国内生产AKD厂家是济南市化工研究所与山东龙口龙泉联营精细化工厂,年产80吨/年AKD胶料及1000吨/年乳液的生产装置。
  上海江南造纸厂、上海华丽铜版纸厂、上海长征造纸厂、上海前卫造纸厂都正常使用AKD进行中性抄造。镇江市化工研究所也建成50吨/年胶粉及350吨 /年乳液的生产线,并在镇江纸浆厂1760米长网机上应用并取得成功。
  施胶剂是造纸用精细化学品中一个至关重要、量大面广的产品。国际在施胶剂开发方面进展很快。日本播磨化成株式会社研制开发适用于高pH值范围抄造的新型施胶剂,并介绍了这类施胶剂在纸板和白纸板生产现场的实验结果。应用特殊的阴离子型单体合成得到的高分子乳化剂生产新型低发泡型乳化施胶剂。反应性中性施胶剂 AKD的发展和新一代产品。
  阿克苏诺贝尔公司介绍的 AKD施胶剂的技术报告。
  由此表可见国外AKD的发展已从单一以阳离子淀粉作为AKD稳定剂的初级阶段向针对市场需要开发AKD系列产品以适应不同纸种和纸机的需要。阿克苏诺贝尔公司重点介绍了该公司 AKD系列产品共5种,其中3种是新一代 AKD产品。由上可知,发达国家不仅看好我国造纸用化学品市场,而且已经建立和正在洽谈造纸用化学品项目,带来国产造纸用化学品开发的紧迫感。这就要求造纸用
  化学品研制者和造纸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我国造纸工业和化学品生产获得较快发展。
  (姜琳 夏华林)
  我国变性淀粉的发展概况
  “九五”以来,我国纸用变性淀粉的开发与应用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迅速增长,市场应用正在普及,出现了难得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科研水平与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1.产品开发从单一变性向多元变性、接枝共聚、复合变性方面深入发展。
  2.所谓的单一变性是指一步法反应的变性技术。如氧化、酸化、醚化等反应技术。这些技术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以前已趋于成熟。由这些技术制造的产品有氧化淀粉、酸化淀粉、酶转化淀粉、阳离子淀粉、磷酸酯淀粉等。这些单一变性的普通型淀粉虽然自问世以来,在反应效率、反应均匀度、反应工艺条件等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在应用技术方面也有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已为造纸行业所接受和欢迎;但单一变性淀粉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如阳离子淀粉就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由于自身带电荷,可以明显影响纸浆的Zeta电位,除非合理调整纸浆体系中的阳电荷比例,否则过量的添加会出现过阳电荷现象,影响使用效果。(2)因纤维填料都带有阴电荷,阴、阳电荷之间靠静电引力相互吸附产生絮凝,一旦操作不当,过度的絮凝会影响纸页的匀度并影响纸张的强度,尤其对低定量的薄页纸不易用好。(3)不能与阴离子添加剂(如VBL荧光增白剂、阴离子分散松香胶、阴离子PAM等)同时、同地添加,否则会“两败俱伤”影响各自的效果。这就要求有严格添加程序与工艺,势,必造成应用技术难度的增加。(4)某些纸浆(如草浆、废纸浆、磨木浆等)含杂阴离子化学物质多,会干扰阳离子淀粉的应用效果,一些木浆中效果良好的阳离子淀粉,在草浆、废纸浆及新闻纸浆中效果甚差,其根本原因在于此。
  3.单一变性淀粉存在着问题,促使科研人员向多元变性、接枝共聚、复合变性等技术难度更大的研究方向发展。近几年来,在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如化工部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开发的多元变性淀粉系列,在同一淀粉分子中同时接上了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等取代基。专家鉴定认为,该项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属国际创新,由这项技术制得的产品能充分协调不同取代基间的作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多元变性淀粉分子中的阴离子基团对阳离子基团起保护作用,电性排斥纸浆体系中的活性“杂”阴离子干扰物质;反之利用多元变性淀粉分子中的阳离子基团对阴离子基团起保护作用,电性排斥纸浆体系中的活性“杂”阴离子干扰物质。这种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协调作用,取得了比单一变性淀粉明显优良的使用效果,如草木浆增强剂 HC-3、YZ-151,草浆助滤、助留剂 YZ -128,有的已被列为国家级新产品,有的列为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又如上海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开展了接枝共聚淀粉的研究;山东轻工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等开展了复合变性以及与微粒体系增效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使产品的应用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4.产品的制造工艺多样化。传统的变性工艺是以湿法为主的,近年来,干法、半干法、微波法以及几个方法结合的工艺已渐成熟,如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生产的新闻纸专用化学品,草浆造纸助滤、助留剂等采用:半干法→干法→复合变性生产工艺,不仅能使应用效果大大提高,而且生产成本不高,且质量稳定。
  5.产品的原料也已多元化。含淀粉的植物很多。淀粉以微小的冷水不溶的颗粒分别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块茎、根、果实和叶子的细胞组织中。主要的工业用淀粉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蜡质玉米淀粉等。造纸用的变性淀粉是以各种天然淀粉为原料,经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方法加工而成。天然淀粉的性质对其变性产物的性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应用目的和要求的不同,所选用变性淀粉的原料也呈多样化。如广西明阳、广东东美等淀粉厂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化工部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吉林新源、山东昌乐等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中科院有机所还开发了以芭蕉芋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也正在研究开发之中。
  6.产品研究正趋向系列化与专用化。造纸行业纸种繁多,不同纸种所用原料不同,即使同一纸种不同厂家所用原料也有差别,更何况每个厂生产工艺、设备、纸机条件千差万别。因此,对变性淀粉要求也不一样,需要不同的产品以适应不同纸厂、纸种的要求。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单位有化工部造纸化学技术开发中心,他们开发了非木材纤维增强剂、新闻纸专用增强剂、中性施胶专用变性淀粉HR系列、纸板及厚纸专用喷雾淀粉HCP、HCT、HCY系列等。专用性很强,已渐形成系列化。还有广西明阳开发的氧化淀粉LS系列,广东佛山溶剂厂和江西红星淀粉厂开发的磷酸酯淀粉系列均很有特色。
  二、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80年代初,我国的变性淀粉从零起步,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涌现出了几十家生产、开发单位。但是由于变性淀粉在纸上有着较复杂的应用技术,生产过程对工艺操作科学管理的要求也很多。有不少生产厂技术落后、产品单一、人才奇缺,更谈不上对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一些以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为技术后盾的以及技术设备比较先进的厂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化工部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暨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已建成一家年产万吨的联营厂及一个年产8000吨的科研生产基地;广西明阳淀粉厂已具有5万吨的木薯变性淀粉的规模;吉林新源淀粉厂引进了年产3万吨湿法变性淀粉生产线;广东高峰引进了年产1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江西红星引进了年产5000吨干法生产线;广东佛山溶剂厂的3000吨/年磷酸酯干法生产线。初步估计目前全国变性淀粉的生产能力已近20万吨,比前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
  三、市场应用广泛
  变性淀粉是重要的造纸化学品添加剂,这主要体现在:
  1.用量大。其用量占所有造纸精细化学品总用量的80%~90%,居造纸纤维、填料后的第三位。1989年欧共体淀粉总量为230万吨,其中造纸淀粉为100万吨,占43.5%;在联邦德国,1975年至1989年,纸和纸板产品增长115%,而造纸淀粉的用量却翻了三番,在纸和纸板中的平均用量1975年为12公斤/吨纸,1989年达21公斤 /吨纸,有些成品已用到50~60公斤 /吨纸。近年来仍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2.应用范围广。前已评述,变性淀粉品种繁多,功能齐全,几乎适用于造纸湿部、层间、表面涂布加工的全过程。
  3.应用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淀粉为天然资源,不仅资源广泛,价格便宜,且在纸上应用后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另一方面,由于淀粉基本的化学结构是葡萄糖单元,与纤维结构相近,因而与纤维的亲合性能好,经适当的变性处理后就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为造纸行业所欢迎。据众多用户应用证明,每使用1吨变性淀粉,可为造纸行业增加5000~50000元的经济效益。
  4.应用方便、安全。不需要增加昂贵的设备投资,应用设施简单,制作容易。变性淀粉属水溶性高分子,一般在水中加温、糊化、稀释后就能应用,故使用方便,且无毒,不会燃烧、爆炸,不会产生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气体,深受用户欢迎。
  我国是一个造纸大国,1997年,纸和纸板产量已达2733万吨。若按发达国家的应用水平,年需造纸用变性淀粉50多万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1985年以前对变性淀粉的研制和应用几乎空白。1985年后尽管已有许多单位开始研制开发,并开始在市场推广应用,但至今市场总用量尚不足十万吨,这主要是由于:
  (1)研制的产品缺乏针对性,品种单一、质量不稳定。多数研制开发单位中只有3~5个品种,且大多数是重复研制的。据初步统计,阳离子淀粉或磷酸酯淀粉就有十多个研究单位,至于生产单位就更多,达到几十家,且多数单位规模小、质量稳定性差,尤其是产品的针对性更差,如阳离子淀粉,不同的取代基、不同的取代度、不同的合成工艺都可造成其性能千差万别,适用性各不相同。然而因多数单位对这种适应性了解甚少,所以大大降低了其应用效果。变性淀粉属精细化工产品,对生产工艺要求高,国外都有专用的生产设备,自动控制也很先进;而中国至今没有专用的设备生产厂家,自动控制设施也很落后,加上多数厂属小规模生产,质控问题十分严重,是造纸行业最感到困惑的问题。
  (2)中国造纸行业以草浆造纸为主,木浆尤其是漂白木浆大部分需要进口;草浆比例占全世界草浆总量的75%。而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森林资源丰富,所造的纸几乎100%用木浆制造。由于草类纤维短、强度差,且含有许多不利于造纸的杂细胞,这些杂质也同样对造纸化学品产生严重的干扰,许多在木浆中效果明显的变性淀粉,在草浆中效果甚微。因此要开发适用于草浆造纸的变性淀粉十分重要,决不能照抄国外的技术配方。
  (3)应用技术研究十分重要。不同的纸机、不同的纸种、不同的原料配比,甚至不同的水质,都会对变性淀粉的应用效果带来明显的影响,因此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应用技术是变性淀粉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化工部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华南理工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等单位都对变性淀粉的应用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许多纸厂进行了成功的应用。
  四、国产变性淀粉在我国造纸厂使用的情况
  1.纸袋纸和牛皮纸
  (1)福建青山纸业在纸袋纸上使用化工部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开发的多元变性淀粉 ——草、木浆增强剂 HC-3后,可以在原先100%自制硫酸盐木浆中掺入30%的废纸浆,产品质量不仅没有下降还略有提高,效果见表1。
  (2)佳木斯纸业集团公司也是一家生产纸袋纸的专业厂家,生产规模与福建青山纸业相当。该厂1998年采用杭州市化工研究所新开发成功的新型多元变性淀粉增强剂 YZ-151,添加量0.6%~0.8%,就可使80克/米2定量的纸袋纸下降至70克/米2定量,而其强度还略优于80克/米2定量的纸袋纸。而每下降1克/米2定量吨纸可以多生产50只纸袋,下降10克/米2则吨纸可多生产500只纸袋,以每只纸袋成本1元计算,可使水泥厂吨纸纸袋成本降低500元,水泥行业是直接的受益者,70克/米2高强度纸袋纸深受他们的欢迎。新型增强剂 YZ-151的应用,不仅扩大了造纸厂
  纸袋纸的销路,而且为水泥厂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木材资源。
  (3)四川宜宾造纸厂有一台1575毫米纸机生产牛皮纸,一台2100毫米纸机生产纸袋纸,虽原先的产品也能达到B级标准,但其强度波动较大,而且总水平不高,尤其是竹浆比例增加以后强度下降明显,为此他们选用了草、木浆增强剂 HC-3,应用效果如下:
  a.牛皮纸:生产数据见表2(均取平均值)。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在原先50%的竹浆配用50%木浆时,不添加 HC-3,可以生产出 B级标准的牛皮纸,现在添加1.5%的 HC-3,可以把竹浆的配比从50%提高到85%,即可节约木浆35%,同样能达到 B级标准。
  b.纸袋纸:做法同上,效果也类同。原先用22.6%的竹浆和77.4%的木浆生产纸袋纸,产品质量刚好达到B级纸袋纸标准;继续增加竹浆配比,产品质量就不合格了,现在添加1.5%HC-3后,掺用竹浆量可提高到42%,产品质量仍超 B级标准。
  此外,HC-3还有助留作用,在加入 HC-3后,如不动浆的阀门,成纸定量可增加3~5克/米2。
  (4)四川长江造纸厂:该厂是年产5万吨的纸袋纸专业厂家。早在1992年就开始对草木浆增强剂 HC-3进行了大量的应用试验,对不同的添加量、不同的 pH、不同的添加次序及剪切力对 HC-3增强效果的影响等都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并分别在胶带原纸和纸袋纸中生产应用成功。
  该厂在纸袋纸应用中发现:在调浆箱加入 HC-3的效果明显高于在旋翼筛后加入的效果,说明最佳添加地点的选择十分重要。在调浆箱加入1.25%的 HC -3,用竹浆代替木浆的比例可达10.1%,白水浓度下降13.8%,具体结果见表3:
  2.新闻纸、再生新闻纸的木质素等非纤维成分,严重干扰了化学助剂的作用。
  几十年来,国内外新闻纸的生产是不加助剂的,这因此如何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是化学助剂在新闻纸中应是因为生产新闻纸的原料是机械磨木浆,它含有大量用成败的关键。这几年国内外不少科研工作都不畏艰难为此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如澳大利亚的新闻纸厂已采用PEO(聚氧乙烯)和RER(酚醛树脂)双元助留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拿大科研工作者对不同离子的玉米改性淀粉进行了应用研究,认为在机械浆中加入阳离子淀粉对提高留着率和内结合力量最为有利;日本科研工作者还对阳离子淀粉在新闻纸表面施胶中进行了试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有不少国家对PAM(聚丙烯酰胺)、PEI(聚乙烯亚胺)、硅溶胶等化学助剂进行过试验,但生产上应用尚很少有报道。国内如宜宾、广州、南平等新闻纸厂也开展了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四川宜宾造纸厂于1991年使用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生产的CS型阳离子淀粉,在瑞典引进的二手纸机上成功地试制出合格的胶印新闻纸(该纸机不是生产新闻纸的纸机,其压榨部、压光部都不能满足新闻纸生产的要求,原生产的普通新闻纸表面粗糙、强度差、掉毛掉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效益。
  从印刷质量看,原来的新闻纸字迹图片模糊、立体感差、油墨暗淡;而加过助剂的新闻纸字迹图片清晰、立体、色泽鲜艳、线条凸出、感观舒适。781毫米纸卷印刷速度达6.7万份/时不断头,1562毫米纸卷印刷速度达13万份/时不断头。
  1997年以来,我国新闻纸行业面临着国外新闻纸倾销冲击,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国产新闻纸由于生产工艺、纸机条件都比国外新闻纸差距甚远,质量差、价格也缺乏竞争力。而要改造生产工艺与纸机又需要巨额资金,一时也难以做到国外的同类水平。为此国家科委向化工部造纸化学品技术开发中心下达了研制开发新闻纸专用化学品的课题。目前,中心已完成中间试验,部分产品已在浙江、江苏、安徽等省新闻纸厂中应用。加入1%~1.5%的CS-02添加剂,裂断长可提高25%左右,而且明显改善了新闻纸的表面强度和印刷性能。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在国内新闻纸厂中广泛应用。
  3.卷烟纸
  国内生产卷烟纸的主要厂家有浙江民丰、杭州华丰造纸厂、黑龙江省牡丹江造纸厂、河南周口造纸厂、原山东济南造纸总厂东厂等等,都对 CS-01阳离子淀粉进行了试用和应用。尤其是云南红塔蓝鹰纸业,在法国引进的高速卷烟纸机上使用成功,应用效果和效益均很好。其中民丰纸厂使用情况如下:加入 CS-010.3%~0.6%,填料留着率提高16.1%,吨纸节约碳酸钙60公斤,成纸灰分提高5.83%;白水浓度明显下降;纸机滤水加快;车速提高4米/分;纸的燃烧性能明显改善、包灰好,且色白。
  4.铜版纸变性淀粉可用于铜版纸的酸性抄造,也可用于铜版纸的中性抄造,可用作湿部添加,也可用作表面施胶和涂布胶粘剂,相对用量也比一般的纸种大。以下就不同条件下的应用分别举一些实例。
  (1)湿部添加
  湖北襄樊造纸厂在酸性抄造铜版原纸时,湿部添加阳离子淀粉,不仅提高了纸张强度,而且加快了滤水和增加了细小纤维填料的留着。其结果见表5。
  从上表可以看出,加入阳离子淀粉后,裂断长、平滑度、耐折度、白度、施胶度、填料留着明显提高,白水浓度下降、助滤效果等明显改善。使湿纸页易成形,避免压花、压溃现象的出现,不易断头,提高了纸的成品率,同时亦可节约蒸汽消耗,提高车速、提高产量。
  (2)中性施胶
  上海江南造纸厂在用 AKD中性抄造铜版原纸时,用中性施胶专用变性淀粉 HR-1配套中性抄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效益。尽管增加了 AKD、HR-1、PAM等化学助剂的添加成本,但总造价仍下降,而且原纸质量、铜版纸质量均明显提高,表6、表7、表8是该厂从酸性施胶转到中性施胶后各项数据比较。由各表可见采用 AKO中性抄造压质量指标明显改进。上述铜版原纸和铜版纸主要质量指标,是由轻工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站测试提供数据。无论从铜版原纸或涂布加工后的铜版纸来看,中性施胶纸的产品质量均高于酸性施胶纸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中性抄纸专用变性淀粉HR系列是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开发的,目前已从 HR-1升级为HR-3。HR-3型与HR-1型比较,含有增效基团,并形成网络结构,产品的用量更少,效果更好,且成本也更低。
  采用中性抄纸后,给纸厂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天津、云南等省市许多生产铜版纸、水松原纸、铝箔衬纸、双胶纸、静电复印纸、电脑打印纸及其他高档纸的纸厂都已相继由酸性抄造改为中性抄造。
  5.纸板在纸板中使用变性淀粉,有三种添加方法:
  a.浆内添加;b.在层间或表面喷雾;c.在表面施胶或涂布。
  (1)在浆内添加变性淀粉的纸板厂,全国正常使用的就有几十家。如沈阳板纸厂,在面浆中添加1.5%CCS型增强剂,耐破度提高30%以上,裂断长和表面强度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耐折度提高率在100%以上。这点在很多用户长期使用中得到充分证实,有些厂耐折度这项指标是几倍上升的。现以江西大茅山造纸厂为实例。该厂是生产牛皮箱纸板的专业厂家,年产牛皮箱纸板15000吨。所用的造纸化学品是阴离子型双功能Pus-01淀粉。加入2%耐破度提高13.7%,耐折度提高23.8%,环压指数提高5.7%,牛皮箱纸板合格率提高5.4%,白水浓度下降12.5%。
  又如:安徽某纸板厂生产牛皮箱纸板,在3300毫米圆网纸机上使用CCS型阳离子淀粉取得成功,添加量1%,环压指数提高率约30%,使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档次。值得说明的是 CCS型增强剂也是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开发的,目前已从CS-02型升级为CS-03。CS-03型是一种带有阳电荷的多元复合型产品,能使纤维间形成网络结构,应用效果更明显。在纸板面浆中应用,还推出了松香增效剂 YZ-168的新型变性淀粉产品,在江苏某纸厂应用中,该产品与分散松香胶配套生产了高抗水纸板,其抗水性可以做到数小时水不渗透。
  (2)在纸板层间或表面喷雾淀粉,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提高纸板挺度、环压强度和层间结合强度最有效的方法。它的应用技术较特殊。喷雾专用淀粉,不需事先糊化,当纸板在纸机湿部成形时,把喷雾专用淀粉分散在水中形成一种悬浮浆状物,通过一套喷雾装置均匀喷雾在纸板的表面或层间复合处,然后从烘缸处获得热量而凝胶化。自从喷雾淀粉问世以来,受到了纸厂的热烈欢迎。如:
  福建某造纸厂,引进澳大利亚3350毫米二手纸板机及机内涂布机生产高档涂布白纸板,日产可达80~100吨。原先采用泰国进口的喷雾淀粉,添加浓度2%。1993年年底开始采用杭州化工研究所开发的产品,完全取代了进口,且用量节省、效果提高。
  上海某造纸厂,日产白纸板24吨,原先面层与芯层结合强度差,很容易剥离,采用杭州化工研究所喷雾淀粉后(添加量约1.26克/米2),彻底解决了分层问题。
  辽阳工业纸板厂在生产鞋底纸的2040纸机上使用HCP-01型喷雾淀粉,喷雾量1.6克/米2,16层鞋底纸板剥离强度提高69%,13层纸板剥离强度提高270%。
  目前,浙江、上海、安徽、广东、河北、湖南、江苏、山东等省市许多造纸厂都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6.仿水泥袋纸
  由于仿水泥袋纸的原料含有较高的残留水泥和其他杂质,影响因素较多,有关这方面的应用技术有专门文章发表并加以介绍过。如广东某纸厂选用多元改性淀粉产品,添加1.5%,仿水泥袋纸的强度明显提高,还可节约松香10%~20%、明矾10%~27%、纸浆15%,提高车速约18%,由于提高了纸的档次,吨纸售价提高250~500元,故使吨纸纯利至少达到400元以上,而且可减轻纸厂的环境污染。
  此外若仿水泥袋纸再经湿强助剂等处理,还可开发出马赛克纸、育苗纸等,创造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图画纸
  黑龙江省兴凯湖造纸厂用100%麦草浆生产100克/米2图画纸。纸机为1760毫米长网多缸造纸机,车速95~100米/分,日产量17吨,由于草浆杂细胞含量高,原浆打浆度高等原因,造纸浆料滤水性差、粘压榨部断头频繁、抄造率低。为解决麦草浆的滤水性能,该厂选用了CS-01作助留助滤剂,在高位箱内连续添加0.8%,网前箱打浆度由45°SR下降到38°SR,湿部水线由第四吸水箱提到第三吸水箱。吨纸用蒸汽由3.3吨下降到2.8吨,下降率15%。白水浓度由0.24%下降到0.18%,下降度25%。纸的紧度及耐折次数提高,其他强度指标也略有提高。松香胶用量从1.5%下降到0.85%。
  8.文化用纸
  文化用纸是我国的一大纸种,纸浆的配料以草浆(苇浆、麦秆浆等)为主,适当配加漂白针叶木浆以提高强高。由于漂白针叶木浆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较贵,纸厂在生产工艺配比调整时,几乎把木浆降到最低限度。因此文化用纸的特点之一是:高草浆比例抄造,对增强剂的需求十分迫切;特点之二是:细少纤维含量高,纸浆滤水性能差,细小纤维、填料的留着率低,不仅影响车速,还容易生产断头,直接影响抄造质量与产量;文化用纸的特点之三是:成纸表面强度差,印刷时易掉毛掉粉,产生糊版现象,直接影响印刷效果与质量。上述问题长期困惑着文化用纸生产厂家。然而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添加变性淀粉的方法来解决的。
  首先,强度不足,可以添加增强剂。如多元变性淀粉YZ-151、HC-3等都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目前,新疆、安徽、山东等省区造纸厂用得良好。添加淀粉,裂断长一般能够提高15%~30%、灰分提高20%~30%。
  其次,滤水差、留着率低,同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增强效果,可以选用中等取代度的阳离子淀粉。目前湖南、辽宁、浙江、江苏、山东等省许多纸厂均已选用,结果不仅加快了滤水速度,提高了成纸灰分,还降低了纸机白水浓度,同时提高了成纸的表面强度。
  文化用纸要想提高表面强度的最佳方法是采用表面施胶技术,可选用氧化淀粉、酶转化淀粉、磷酸酯淀粉、特种阳离子淀粉等,尤其是特种阳离子淀粉,不仅用量省,表面强度提高明显,而且在损纸回用时不会影响纸浆Zeta电位。在印刷时表面阳电荷的增加,对阴离子油墨吸附性好,使印刷色彩鲜艳,很受印刷行业的欢迎。目前上海、山东、江苏、湖北、辽宁等省市的许多纸厂已经采用。国外已逐步走向普及。
  9.瓦楞纸
  一般用来制造瓦楞纸的原料很差,如废箱纸板等,纤维短而杂质多,很难靠添加化学助剂的办法来解决其强度低、挺度差等问题。尤其对挺度指标,一般的化学添加剂更解决不了,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佳方法是采用喷雾特种变性淀粉的办法。
  这项技术已在广东、四川、福建、浙江等省多家瓦楞纸厂获得满意的结果。可以使普通瓦楞纸升级为高强瓦楞纸,环压指数提高率为20.6%。
  10.卫生纸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用纸正迅速成为现代生活中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消费品之一。近年来我国生活用纸的年增长率为8%,2000年将达280万吨,而其中卫生纸占80%左右。由于生产卫生纸的原料不同,质量档次和售价也差别很大,一般根据需要选择添加如分散剂,柔软剂,干、湿增强剂、助留助滤剂、剥离剂、起皱剂等化学品。我国目前市售的卫生纸,通常存在掉毛掉粉和拉力挺度不够的现象。因此很有必要添加有干强效果又有助留助滤效果的助剂(如CS-03)一般吨卫生纸加入6~15公斤(根据各厂的实际情况),,拉力、挺度得到明显提高,并解决了掉毛掉粉问题。CS-03产品的特点是既增强而不影响柔软,助留助滤而不影响匀度,且减轻纸厂三废污染,本身的留着率又很高(几乎100%)。吨产品的价格又大大低于卫生纸价格,仅此一项纸厂已获盈利,故深受卫生纸厂欢迎。目前已在浙江、广东、河北、湖南等省的许多卫生纸厂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效益。
  11.在其他纸种中的应用
  如无碳复写原纸,采用中性施胶技术后,成纸灰分由原来的20%提高到26%,吨纸成本降低了50元左右。
  又如衬衣纸板,添加了阳离子接枝共聚淀粉,成纸灰分由23.84%提高到25.37%,白水浓度由0.08%下降到0.06%,吨纸耗浆下降59公斤,吨纸节约成本58元。
  (姚献平 郑丽萍)
  造纸助剂和湿部化学及其进展
  1 湿部化学及其进展
  随着现代化造纸工业在高速纸机、双网成形、封闭白水系统、废纸利用和中性造纸等新技术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功,造纸湿部化学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得到了迅速发展。
  同时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制浆造纸工业正面临着三大突出的问题:原料、能源和污染。由于针叶木资源缺乏,阔叶木和草类原料使用量增加,废纸的回收利用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浆料中的微细组分含量增加,浆的质量降低,浆中有害物质含量增加。另外,由于防止污染的要求,水系统封闭循环又造成了水温升高,水质下降,进一步危害纸料的质量。不仅如此,原料短缺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要求纸张定量低,这就意味着,要用低质量的浆料生产出高强度高质量的纸张。而且从节约资源,减少浆耗,减少排水处理负荷的角度出发,必须力争提高浆中微细组分的留着;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在微细组分含量高的情况下,又要尽量强化纸机湿部脱水。为了解决上述各种矛盾,近年来造纸助剂及其湿部化学的发展十分迅速。湿部化学在造纸工业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广大造纸工作者的重视。
  湿部化学一词是造纸过程中的一个专用名词,通常用来描述在造纸机网部滤水、留着成形以及白水循环过程中纸料中各种不同组分(如纤维、水、填料、化学添加剂等)之间相互反应与作用的规律。其反应结果直接影响到造纸机的运行是否正常及纸产品的最终质量状况。很多纸厂的周期性运行问题是由于湿部化学不平衡所致,以前一般是通过清洗来解决,这些运行性问题降低了生产效率并引起产品质量下降。而现在通过在成形过程中使用化学助剂,来解决这些问题,既方便又经济。1993年北美的造纸工业在造纸添加剂上的花费大约7.25亿美元,这个惊人的数字说明了在造纸配料中非纤维性物质即化学助剂的重要性。
  近年来湿部化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高档纸的抄造从酸性向碱性转变。现在这一转变还在进行中,直至近85%的涂布纸和其他的高档纸由碱法制成。这种变化已引起彻底评价抄纸所使用的化学助剂的问题。其中之一是用碳酸钙代替滑石粉、粘土和二氧化钛 ——可增加添加量。
  湿部的另一发展趋势是回收纤维使用量的增加。一般回用纤维会被脱墨化学品和其他物质损伤,会增加沉积问题,由于杂质使化学助剂用量增加。一般回用纤维强度较差,所以要增加干强剂的用量。
  湿部化学的另一发展是化学助剂在各种不同的纸种中的应用增加,不仅仅是用于高档纸。例如助留剂一样也用于磨木浆;化学添加剂在挂面纸板中的用量也在增加 ——尤其是在回用纤维量大时。
  湿部化学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是湿部化学的过程控制。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在线检控器,造纸工作者可试用这种新的控制方法并结合其他的控制系统应用于湿部化学过程控制中。
  2 湿部化学助剂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湿部化学助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促进和改善成形过程效率为主,防止生产波动和干扰,即控制型助剂或过程助剂,如助留剂、助滤剂、消泡剂、防腐剂、树脂控制剂、毛毯清洗剂等;第二类是以提高最终纸产品使用性能与质量为主,即功能型助剂,如干强剂、湿强剂、施胶剂、填料、染料、增白剂、柔软剂等。从广义讲,添加湿部化学助剂有以下两方面的目的:
  ●获得纸张的某些性能
  ●提高纸机的操作性能
  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因而首要的问题是使用功能型助剂。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提高纸机的生产率 ——关键是经济效益,为此即使用化学控制型助剂。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当属施胶剂、助留助滤剂和增强剂。
  纸页成形过程是湿部化学最重要的领域,近几年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微细颗料的留着、湿纸页的滤水方面。在这方面,一般使用助留剂、助滤剂。有时,助留剂同时也起助滤作用,这种助剂称为助留助滤剂。
  助留剂通常被分成三大类:无机助留剂、天然的有机聚合物和合成的水溶性有机聚合物助留剂。最常用的无机助留剂是硫酸铝(A12(SO4)3·18H2O),一般称为造纸明矾,主要与松香胶一起使用,作为酸性施胶的沉淀剂,在一些情况下也可改善滤水和留着率,并减少树脂障碍的产生,另外还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膨润土和胶体二氧化硅等。天然的助留助滤聚合物一般是阳离子性的,如阳离子淀粉和两性淀粉(兼有增强作用)。合成的水溶性有机聚合物种类很多,按离子性分为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和两性四种类型,最常用的是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系列,另外还有聚胺、聚乙烯亚胺、聚氧化乙烯。非离子型助留剂的留着效果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Tay指出使用相对分子质量高于400万的非离子聚氧化乙烯,对新闻纸非常有效。阴离子聚合物一般在聚合物链上引入羧基而产生阴离子特性。阴离子聚合物一般用在预先用明矾或低分子量、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合物处理过而具有阳离子性质的表面才有效。阳离子聚合物由于自身具有阳离子性,可以直接与带阴离子电荷的纸料组分结合,产生絮聚作用,而起助留作用。两性聚合物助留助滤剂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助剂,既有阳离子聚合物的特性,又带有部分阴离子基团,能捕捉纸料中的阳离子杂质,特别是在硬水条件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改进留着和滤水,用量少效果明显,因而开发两性聚合物助留助滤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由于造纸机速度的提高,以及由于从酸性抄纸向中性抄纸的转变,单一助留助滤剂已满足不了现代抄纸的需要,因而对助留助滤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多组分微粒助留助滤技术的出现,给造纸工业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如(1)微粒絮凝作用的海德罗科尔(hydrocol)系统,该系统是由英国联合胶体公司开发,先如高分子阳离子型聚合物,然后加特殊的无机填料,形成复式控制系统(dualsystem)。(2)康波季尔系统,该系统由瑞典埃卡诺贝尔公司开发,是利用阳离子淀粉和阴离子胶体二氧化硅的复式控制系统。这些系统的作用机理相当复杂,加入聚合物组分后,先由系统的作用机理相当复杂,加入聚合物组分后,先由架桥作用形成的大絮聚体,之后这些絮聚体在体系的剪切部位被分散,上网前加入阴离子的微粒,这些微粒与被分散的带正电的絮聚体反应,形成小而紧密的絮聚体,这种小絮聚体易脱水,从而使体系同时可以获得高留着率、好的滤水性能及好的纸页匀度。
  世界造纸工业在从酸性造纸向中性或碱性造纸转变过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纸张在pH值较高条件下抄造,减少了设备、管道的腐蚀,纤维获得了较好的润胀,强调大大提高,并且可用碳酸钙加填,其对纸页强度的影响小,这样可以多用填料,使纸页容易干燥,产量提高,能耗降低,并提高了纸的耐久性能。世界各国纷纷将酸性施胶改为中性或碱性施胶,欧洲的高级纸50%为中性纸,日本和美国也在20%~30%以上。用于中性施胶的化学品有:(1)反应型胶料 AKD(烷基烯酮二聚体)和ASA(烯基琥珀酸酐)。(2)阳离子自定型胶料,不需另加沉淀剂,用量为反应型胶料的2倍,对纸张强度有不利影响。(3)阴离子强化分散松香胶,用PAC(聚合氯化铝)作沉淀剂,也有用硫酸铝作沉淀剂另加PAM(聚丙烯酰胺)作助留剂,实现中性施胶。(4)阳离子强化分散松香胶,不需另加沉淀剂,但加C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或PAC均可促进施胶。(5)阳离子乳化石蜡胶,与助留剂配合使,用,也能取得好的施胶效果。在合成中性胶料中,AKD占50%,为ASA的3倍。但由于AKD、ASA在使用中存在很多操作方面的问题,目前世界各国,都把注意力放在开发松香类中性施胶剂上。
  我国松香资源丰富,造纸工业施胶以白色胶为主,但近年来分散松香胶发展很快,有取代白色胶的趋势。从酸性造纸向中性或碱性造纸转变刚刚起步,进口 AKD胶料价格高,国产AKD有时产品不太稳定,ASA尚未正式使用,中性抄纸工艺还不太成熟,碳酸钙填料较贵,助留剂只用必不可少的阳离子淀粉或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因而抄纸成本较高,限制了中性或碱性造纸的发展。在中性条件下,很少使用甚至不用硫酸铝,中性或碱性造纸成功与否与助留剂关系甚大,这样中性条件下的助留助滤显得更为重要。
  如何改革造纸工艺技术和利用化学助剂来弥补草浆的先天不足,实现“草浆升级”,并适应高速纸机的抄造,是制浆造纸工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因而开发草浆增强剂是非常必要的。增强剂尤以两性聚合物两性淀粉和两性聚丙烯酰胺,用量少效果最好。
  3湿部化学过程控制
  现代造纸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湿部化学途径。当前市场上供应的化学助剂复杂多样,如何正确地选用湿部添加剂,以及确定其最佳的应用效果和最佳的用量,来保证湿部化学的平衡,以提高纸的质量、纸机的运行性和经济效果,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湿部化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十分快,新型添加剂层出不穷,但复配应用和过程控制(如ζ电位的控制)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不深入,只停留在经验手工控制阶段,缺乏必要的自动控制和调节,因而在这方面研究有广阔的前景,有待于科研单位和造纸企业共同努力去开发。
  (山东轻工业学院 陈夫山)
  造纸用化学品采购指南
  一、制浆用化学品
  产品名称 蒽醌
  生产单位 吉林化工公司染料厂、天津染料化学五厂、上海染料化学七厂、上海染料化学十厂、鞍山市化工三厂、大连染料厂、北京市炼焦化工厂、北京染料厂、无锡焦化厂、镇江化工染料厂、淄博昆仑化工厂、武汉石油化学厂、安阳染料厂、四川染料厂、江都石油化工总厂、龙游有机化工厂、常州合成材料厂、石家庄化工二厂、邢台市化工研究所、浙江临安化工厂、徐州染料化工厂
  产品名称 废纸脱墨剂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石家庄通力化工厂、四川省绵竹强信化工厂、洛阳瑞杰工业助剂公司、武汉市吉源化工研究所、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江苏姜堰运粮精细化工厂、济南市轻纺助剂研究所、四川绵阳市助友化工公司、成都泰龙工业助剂有限公司、上海助剂厂、延吉新东亚化学有限公司、宁波亚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咸阳轻化工材料厂、福建省造纸工业研究所、泰安市鑫泉造纸助剂厂、江门市大中科技公司、巩义市化工助剂厂、上海宝山合成洗涤剂厂、天津市新兴化工厂、重庆有机化工二厂、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武汉市油脂化学厂、青岛市轻工业研究所、山东诸城专利造纸机械厂造纸助剂分厂
  产品名称 蒸煮助剂
  生产单位 郑州市道纯化工技术公司、石家庄通力化工厂、仙桃市赛璐有限责任公司、荆沙市合成树脂总厂、湖北仙桃宏昌化工公司
  产品名称 氨基磺酸
  生产单位 天津化学试剂五厂、上海硫酸厂、无锡硫酸厂、台州市黄岩区农工商精细化工厂、黑龙江省安达化工总厂
  产品名称 DTPA过氧化氢分解抑制剂(二乙烯三胺五羧酸五钠)生产单位 北京化工厂、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上海试剂一厂、广州化学试剂厂
  二、多功能性添加剂
  产品名称 氧化淀粉
  生产单位 吉林省吉发生化医药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省平原县造纸助剂厂、广西明阳淀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市淀粉厂、大连市轻化工研究所、天津市红旗淀粉厂、吉林省输树市淀粉厂、蚌埠市化工研究所、福州第五印刷厂、济南淀粉厂、福州市工业科学研究所
  产品名称 阴离子淀粉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磐安造纸淀粉工业公司、广西明阳淀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红星变性淀粉厂、郑州市道纯化工技术公司、昌乐县造纸助剂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平原县造纸助剂厂、吉林省吉发生化医药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市红旗淀粉厂、北京市工业助剂开发中心、西北轻工业学院、河南巩义市淀粉厂、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重庆抛光膏厂、四川邛崃淀粉助剂厂、荷泽农药厂、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河北廊坊市淀粉厂
  产品名称 阳离子淀粉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磐安造纸淀粉工业公司、广西明阳淀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红星变性淀粉厂、山东阳谷变性淀粉厂、郑州市道纯化工技术公司、昌乐县造纸助剂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姜堰运粮精细化工厂、佛山市溶剂厂、山东平原县造纸助剂厂、吉林省吉发生化医药食品有限公司、郑州市石油化工材料厂、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重庆化学试剂厂、西安淀粉厂、西北轻工业学院、北京市工业助剂开发中心、大名县纺织染料厂、洛阳龙门化工厂、大连市合成纤维研究所、河北廊坊市淀粉厂、中国矿业大学华洋公司
  产品名称 两性淀粉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磐安造纸淀粉工业公司、郑州市道纯化工技术公司、山东阳谷变性淀粉厂、东莞市东美食品有限公司、广西明阳淀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昌乐县造纸助剂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平原县造纸助剂厂、江苏省姜堰运粮精细化工厂、江西红星变性淀粉厂、佛山溶
  剂厂
  产品名称 接枝淀粉(淀粉 -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或淀粉 -丙烯酸盐共聚物等)
  生产单位 中科院广州化学所、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吉林省石化设计研究院、张家口市硫酸厂、姜堰市华光建材化工厂、姜堰市求精助剂化工厂、西北轻工业学院、河南农业大学
  产品名称 淀粉黄原酸酯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精细化工研究所
  产品名称 醋酸酯淀粉
  生产单位 郑州石油化工材料厂、吉林吉发生化医药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平原县造纸助剂厂、佛山溶剂厂、山东昌乐县造纸助剂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寿光鲁鸣物资有限责任公司
  产品名称 羟丙基淀粉
  生产单位 西北轻工业学院
  产品名称 冷水可溶淀粉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化学试剂厂、北京市工业助剂实验厂
  产品名称 羧甲基淀粉
  生产单位 重庆市江南纤维素化工厂
  产品名称 酸改性氧化醚化马铃薯淀粉生产单位 张家口市硫酸厂
  产品名称 酸解木薯淀粉生产单位 广西明阳淀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 新闻纸专用增强剂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 高效助留助滤剂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 非木材纤维用新型纸张增强剂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磐安造纸淀粉工业公司
  产品名称 AKD中性施胶专用变性淀粉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磐安造纸淀粉工业公司
  产品名称 松香施胶增强剂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 喷雾淀粉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浙江磐安造纸淀粉工业公司、江西红星变性淀粉厂
  产品名称 聚丙烯酰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
  生产单位 广州化工部聚丙烯酰胺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创新酰胺厂、宁波海曙化学工业公司、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宝时化工有限公司、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选矿药剂厂、上海恒谊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精细化学品厂、山东阳谷变性淀粉厂、昌乐县造纸助剂股份有限公司、中法合资北京智洁絮凝剂有限公司、西安美佳日用化学品厂、四川省绵竹强信化工厂、江苏姜堰运粮精细化工厂、山东济宁市轻纺助剂研究所、漯河市化工材料厂、江苏南天农科化工原料公司、苏州安利化工厂、哈尔滨化工四厂大连同德化工厂、淄博石油化工厂、鞍山市大孤山化工厂、辽源市第三化工厂、牡丹江红旗化工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二厂、江苏丹阳化肥厂、浙江临海化学厂、扬州市江都化工厂、石家庄树脂化工厂、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宁波市化工研究设计院、天津有机化工实验厂、上海市崇明县新民化工厂、山东齐鲁石化总公司炼油厂、大连市轻化工研究所
  三、造纸过程添加剂
  产品名称 消泡剂
  生产单位 上海助剂厂、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精细化工厂、巩义华麟化工有限公司、绵阳市助友化工公司、唐山市长城化学助剂厂、营口市康如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寿光鲁鸣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林产化工有限公司、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杭州化工研究所华科精细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宝时化工有限公司、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江苏靖江石油化工厂、河南巩义市化工助剂厂、安徽桐城县助剂厂、北京市工业助剂开发中心、唐山市北新化工厂、丹东市轻化工研究所联营厂、杭州树脂厂、江都药物助剂厂、旅顺化工厂、河北省化工学校化工厂、常州市向阳化工厂、吉林省石化设计研究院、江苏省化工研究所、石家庄有机化工厂、新乡化工五厂、浙江大学化工厂、天津市助剂厂、西南师范大学化工厂、西安石油化工厂、河北省平泉县糠醛厂、佳木斯石油化工厂、辽源市第三化工厂、开封树脂厂、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化工部成都有机硅应用研究中心、山东诸城专利造纸机械厂造纸助剂分厂
  产品名称 二次纤维抄造障碍控制剂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华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 粘缸剥离剂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华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江门市大中科技公司、深圳仙顿股份有限公司
  四、造纸用功能性添加剂
  产品名称 阴离子乳液松香施胶剂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中日合资杭州杭化播磨造纸化学品有限公司、郑州市道纯化工技术公司、河南省日新化工研究所、郑州园艺化工厂、营口市康如化工有限公司、巩义市华麟化工有限公司、绵阳市助友化工工业公司、成都泰龙工业助剂有限公司、巩义市化工助剂厂、成都三丰造纸助剂公司、石家庄通力化工厂、广西玉林松脂厂、四川广汉恒泰造纸助剂厂、四川花语有限公司、山东寿光鲁鸣物质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林产化工有限公司、芜湖三维造纸助剂有限公司、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金龙松香集团公司、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成都智达化工公司、河南省化学所、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
  产品名称 阳离子乳液松香施胶剂生产单位 上海赫克力士化工有限公司、天津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产品名称 松香系中性施胶剂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产品名称 马来松香、粉状强化松香
  生产单位 中国金龙松香集团公司、芜湖三维造纸助剂有限公司、玉林松脂厂、梧州松脂化工厂、肇庆市林化厂、肇庆市松香厂、无锡太湖化工厂、南京林业
  大学林化系
  产品名称 膏状强化松香胶
  生产单位 永安松香厂、南京林业大学林化系
  产品名称 AKD中性施胶剂
  生产单位 江苏吴县市天马化工原料有限公司、山东济南天马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岳阳天泰化工有限公司、四川重庆市万州天马分公司、上海赫克力士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龙口市龙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镇江市化工研究设计院、石家庄通力化工厂、天津市农药研究所、山东省化学所、江苏昆山城北造纸助剂厂、天津市五一化工厂、中科院广州化学所、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
  产品名称 AKD变性纤维施胶剂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产品名称 中性施胶剂(非AKD型)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华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湖南湘潭市精细化工厂、牡丹江市石油化工设计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
  产品名称 纸张干增强剂生产单位 参见多功能添加剂部分的改性淀粉和聚丙烯酰胺
  产品名称 纸张湿增强剂
  生产单位 PPE树脂: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华科精细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石家庄市通力化工厂、武进市运波化工厂、南海市骏达化工厂、上海助剂厂、上海恒谊化工有限公司、西安天源化工厂、广东肇庆市高要宝时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省镇江化工研究设计院、上海助剂厂、山东省化工研究所、抚顺市化工研究设计院、牡丹江市石油化工设计研究所、大连市轻化工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林化系、牡丹江造纸助剂总厂
  MF树脂:江苏姜堰运粮精细化工厂、绵阳市助友化工公司、延吉新东亚化学有限公司、陕西省咸阳轻化工材料厂、泰安市鑫泉造纸助剂厂
  产品名称 壁纸原纸阻燃剂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产品名称 纸张柔软剂
  生产单位 绵阳市助友化工公司、上海助剂厂、四川绵竹强信化工厂、江苏镇江化工研究设计院、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华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广东肇庆市高要宝时化工有限公司、湘潭精细化工厂、重庆化学试剂厂、天津市亚中化工厂、天津市轻化工研究所、北京化工学院精细工厂
  五、纸张表面处理剂
  产品名称 表面施胶淀粉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公司、浙江磐安造纸淀粉工业公司、江西红星变性淀粉厂
  产品名称 涂布粘合用淀粉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公司、浙江磐安造纸淀粉工业公司、江西红星变性淀粉厂
  产品名称 纸制品粘合用淀粉生产单位 杭州化工研究所纸友变性淀粉技术开发公司
  产品名称 聚乙烯醇(PVA)
  生产单位 北京有机化工厂、上海石油化工总厂、石家庄维尼纶厂、安徽维尼纶厂、兰州维尼纶厂、四川维尼纶厂、山西维尼纶厂、湖南维尼纶厂、贵州有机化工厂、云南维尼纶厂、四平市涂料材料厂、德州市第二化工厂、吉林省四平联合化工厂、福建维尼纶厂(永安市)、北京化工厂、北京市红星化工厂、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四川重庆东方红试剂厂、西安化学试剂厂、广西维尼纶厂
  产品名称 纸板防潮防水涂料生产单位 济南市化工研究所、山东化工厂、唐山市北新化工厂、重庆化学试剂厂、杭州市化工研究所
  产品名称 纸张防水防油剂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上海德利化工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 PEO长纤维分散剂生产单位 上海联胜化工有限公司、杭州明辰贸易公司中科院长春化学所、无锡化工研究设计院、无锡炼油厂六、涂布加工纸用胶料
  产品名称 丁苯胶乳、羧基丁苯胶乳
  生产单位 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化工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橡胶厂、兰州化工研究院
  产品名称 丙烯酸类乳液
  生产单位 北京东方化工厂、杭州市化工研究所、海城有机化工厂、沈阳市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苏州富雅达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姜堰市华光建材化工厂
  产品名称干酪素生产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乳品工业公司、海拉尔乳品厂、通辽乳品厂、上海乳品一厂
  产品名称 豆酪素
  生产单位 上海酿造一厂、吉林前郭旗食品厂
  七、涂布用其他助剂
  产品名称 分散剂
  生产单位 江苏武进市运波化工厂、巩义华麟化工有限公司、漯河市化工材料厂、成都泰龙工业助剂有限公司、上海助剂厂、巩义市助剂厂、上海恒谊化工有限公司、宁波亚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泰安市鑫泉造纸助剂厂、延吉新东亚化学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硝铵厂精细化工分厂、成都化工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化工总厂、徐州化工三厂、山东滕州市南沙河化工厂、北京房山南尚乐化工厂、天津市汉沽化工厂、江苏睢宁县化肥厂、河南温县化工厂、武汉无机盐化工厂、湖北兴山县化工厂、川西化工厂、昆明磷肥厂、秦岭化工厂、徐州东方化工厂、武汉市立新化工厂、北京市红星化工厂、上海试剂二厂、广州化学试剂二厂、重庆化学试剂厂、天津市亚中化工厂、连云港红旗化工厂、长沙岳麓山化工厂、浙江黄岩先进化工厂、陕西省宝鸡市农药厂、北京化工厂、台山化工厂、辽阳市铁西化工厂、山东荷泽农药厂、湖北老河口助剂厂、江苏东莱助剂厂、北京化工学院精细化工厂、常州市化工研究所、浙江临海化学厂、重庆化学试剂厂、北京通州水处理剂厂
  产品名称 润滑剂
  生产单位 江苏武进市运波化工厂、湖北省仙桃森森化工有限公司、巩义市化工助剂厂、巩义华麟化工有限公司、桐庐亚泰化工厂、山东潍坊硝铵厂精细化工分厂、北京市化工研究院精细化工研究所、北京化工八厂、北京市房山区陶瓷绘料厂、青岛胶南化肥厂、巩义市化工助剂、巩义市油脂化工厂、锦州黑山县膨润土厂、彬州化工厂、江苏昆山市城北造纸助剂厂、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上海试剂一厂、上海试剂二厂、成都化学试剂厂、重庆化学试剂厂、北京市长阳化工厂、天津市红旗化工厂、内蒙古扎鲁特旗助剂厂、南京金陵化工厂、无锡溶剂总厂、杭州油脂化工厂、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公司自力化工厂、武汉染料厂、汕头市助剂厂、淮阴县化工厂、沈阳市化工六厂、长春市群英塑料化工厂、长春油脂化工厂、吉林市塑料助剂厂、福建沙县西霞化工厂、广东潮安塑料材料厂、顺义李遂化工厂
  产品名称 抗水剂
  生产单位 江苏武进市运波化工厂、巩义市化工助剂厂、仙桃贝斯特化学品有限公司、上海德利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硝铵厂精细化工分厂、江苏省姜堰市华光建材化工厂、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济南市化工研究所、天津市有机合成材料厂、潍坊市硝铵厂、江苏昆山市城北造纸助剂厂、山东诸城专利造纸机械厂造纸助剂分厂
  产品名称 印刷适性改进剂
  生产单位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华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 消泡剂
  生产单位 参见造纸过程添加剂部分消泡剂
  产品名称 防腐剂
  生产单位 人民解放军总装防化研究所北京昌化精细化工厂、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保定市阳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省姜堰运粮精细化工厂、巩义华麟化工有限公司、巩义市化工助剂厂、延吉新东亚化学有限公司、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烟台市化工研究所、烟台市化工总厂、上海吴泾化工厂、上海金山朱泾化工厂、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
  产品名称 荧光增白剂
  生产单位 VBL型:上海助剂厂、广州坚红化工厂、江苏姜堰运粮精细化工厂、巩义市华麟化工有限公司、巩义市化工助剂厂、宁波亚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营口市康如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寿光鲁鸣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南通有机化工厂、安阳荧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传化集团杭州华洋化工有限公司、武汉化学助剂总厂、天津染料厂、山东招远化工总厂、抚顺市染料化工厂、上海纺织助剂厂、南通化肥厂、金华染料化工厂、安阳市助剂厂、四川都江堰增白剂厂、四川省绵竹强信化工厂、山东省蓬莱市前卫染料厂
  DT型:成都泰龙工业助剂有限公司、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仙桃贝斯特化学品有限公司、泰安市鑫泉造纸助剂厂、上海助剂厂、上海市南汇县瓦屑化工厂、南通化肥厂常州市助剂厂、金华染料化工厂、烟台氯碱股份有限公司、安阳市助剂厂、武汉化学助剂总厂、上海合成洗涤剂三厂、株州市化工研究所、广州市坚红化工厂造纸增白剂分厂(TinopalAPC)
  产品名称 涂布用碳酸钙
  生产单位 上海大恒化工有限公司、宁波亚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安徽芜湖英之瓷有限公司、浙江菱化企业集团公司、浙江淳安石粉厂
  产品名称 纸用钛白粉
  生产单位 四川攀钢(集团)钛业公司、安徽铜陵市勤奋化工厂
  八、其他常用助剂
  产品名称 造纸用毛毯洗涤剂
  生产单位 上海宝山合成洗涤剂厂、延吉新东亚化学有限公司、淄博市临淄造纸网毯洗涤研究所、山东诸城专利造纸机械厂造纸助剂分厂、山西闻喜县西关造纸厂
  产品名称 絮凝剂
  生产单位 化工部天津化工研究院、江苏宜兴天成净水剂厂、浙江仙居劳武甲壳素厂、其余参见多功能性添加剂部分的聚丙烯酰胺
  (中国造纸化学品工业协会)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造纸年鉴》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记录、反映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内容主要包括1996至1998年间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有关制浆造纸经济、技术、生产的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境内外造纸市场动态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