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是中国造纸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042
颗粒名称: 污染防治是中国造纸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
分类号: X793
页数: 18
页码: 149-166
摘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中国造纸工业环境保护的深入分析文章。文章首先指出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的紧迫性,尤其是水污染防治问题,强调了造纸工业在各类工业中的污染水环境排名首位。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包括原料结构、技术装备水平、管理粗放以及环保投入不足等。接着,文章强调了制浆蒸煮废液回收利用在造纸工业污水治理中的首要地位,指出国内外经验证明,必须首先解决废液的回收利用,以消减其污染负荷。文章还介绍了碱法和硫酸盐法制浆废液回收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指出草类浆厂在碱回收方面面临的技术和经济困难。最后,文章提出了推动造纸工业改革重组和提高装备水平的建议,以实现治污新水平和环境保护的改善。总的来说,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造纸工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造纸业 污染防治 环境保护

内容

1.造纸工业的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造纸工业不仅属资金技术密集型,而且是消耗水资源、能源的大户。制浆造纸工艺过程产生的各种废水、废气、废渣,如得不到妥善的回收及处置而任意排放,则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其中水污染防治是制浆造纸工业最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使我国造纸业的基础十分脆弱,如制浆原料差,以草为主,木浆仅占造纸用浆总量的13%;70~80年代县级以下(包括乡镇)小造纸发展失控,使我国纸厂数量过多,年平均生产规模不足6000吨,无法与世界平均40000吨相比;由于观念陈旧,环境意识薄弱,没有摆正发展与治污的关系,在遇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或到位不及时,加上前些年草浆碱回收技术及效益上的一些障碍,新建工程往往只搞浆、纸等生产车间,不同步建设蒸煮废液处理装置(碱回收、综合利用)废水处理设施等。且多数中小纸厂装备差、工艺落后,建厂几十年的大厂、老厂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改造更新;大多数纸厂管理粗放、技术力量不足,存在产品质量上不去,消耗成本高,污染严重,尤其是近年纸业市场疲软、经济效益普遍下滑,各纸厂对环保投入更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造纸工业总体上,包括规模、产品档次、经济效益、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方面比国外造纸先进国家要落后几十年,而且已成为中国各类工业中污染水环境的大户,1991年,全国300家企业主要污染源的调查评价分析结论是:造纸工业列12个水污染行业首位。据中国环境统计(1992-1997):造纸工业年排放废水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总量的10~12%,废水中COD的量占总量的38%~45%。国家为了保护有限的宝贵水资源,已在部分流域,对年产量在5千至1万吨的小型制浆造纸厂,采取了强制关停其制浆生产线的紧急措施,并对其他浆纸企业限期达标排放。水污染防治已成为许多浆纸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最紧迫问题。此外造纸行业产生的含硫废气、臭气以及固体废料如:白泥、煤粉灰、草末、污泥等固体废料亦对周围环境造成相当严重的污染。
  造纸行业的治污是整个国家环保工作的重要一环,而且形势严峻紧迫。为了实现造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各企业首先应在环保及治污上狠下功夫,同时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不失时机地指导推动整个造纸工业的改革重组,重点应放在大大削减造纸企业数量,扩大单条生产线的规模(不是小机台简单拼凑的生产规模),利用新技术、提高装备水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治污达到一个新水平,才能摘除我国造纸业水污染大户的帽子,并使我国整个水环境保护在下个世纪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
  2.搞好制浆蒸煮废液的回收利用是造纸工业污水治理的首要环节
  制浆蒸煮废液,无论是碱法还是亚硫酸盐法,是木材原料还是草类原料,都是污染物含量极高(COD、BOD及无机盐类)、色度深,其污染负荷约占浆纸企业废水总负荷的80%左右,如果完全依靠厂外处理进行治理,不但造成整个资源、能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在经济上也是企业无法承受的。国内外经验证明,制浆造纸企业的水污染治理,必需首先解决对制浆蒸煮废液的回收利用,在充分利用这种废液中的可用资源的同时,也最经济有效地消减了其污染负荷。
  关于碱法(包括硫酸盐法)制浆废液的回收利用,国内外的大型碱法木浆厂基本上无例外地将制浆废液(简称黑液)进行提取、浓缩、燃烧苛化、白泥煅烧等组成完整的碱回收车间,从黑液中回收碱和能源。碱回收是碱法制浆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技术上十分成熟,而且也是降低制浆成本,大量削减水污染负荷的首要措施。但碱回收工程所需投资较大,规模经济效应敏感,而且运行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因而对企业规模过小,人员素质较差的碱法浆厂采用也存在较大困难。国内碱法制浆厂,一般规模过小,人员素质不高,而且大部分为草类浆厂。草类黑液又存在粘度大,含硅量高等不利因素,使其碱回收比木浆黑液有更大的技术难度和较低的经济效益。这是国内绝大多数草浆厂未能在其制浆系统配套建设碱回收车间,或虽设立而未能正常运行,或运行效果较差,废水污染十分严重的基本原因。
  据各方面提供的资料汇总,四十多年来,国内已有130多家纸厂建有正规的碱回收系统,但由于各种原因,约有50家因环保原因已停运或拆除或因设备多年闲置锈蚀报废,已无法启运。据《中国轻工业年鉴(1997)》报导,1996年底全国有90套碱回收装置运行(其中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专项支持19套,已建设11套),其年回收碱设备额定能力69万吨,实际回收碱约42万吨。
  大型硫酸盐法松木浆厂能对其蒸煮废液进行较好的回收,其提取率大于95%,碱回取率可达90%以上,自给率100%。蒸煮碱回收过程中的副产品或废料,如白泥、松节油、皂化物等均配有回收或综合利用设施,如设置转窑将白泥回收石灰,皂化物装桶或加工成粗塔罗油外销,既可消除污染物外排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全厂综合污水经厂外处理后,可达标排放。
  大、中型草浆厂(>17000吨/年)及中、小木浆厂(>10000吨/年)由于资金、技术及经济效益等原因,无法建设白泥回收石灰系统,而通常采用综合利用。如浙江民丰集团、广西贵糖集团、湖南沅江纸厂、广西南宁糖纸厂等坚持多年,利用白泥掺烧水泥或生产精制碳酸钙作为造纸填料自用,其白泥回收率可达75%~100%。有些厂家,如南平星光纸业、镇江金河纸业、山东华泰纸业等正在进行白泥过滤系统改造,以降低白泥残碱,提高干度,为外送掺烧水泥、砖瓦或其它综合利用创造条件。但对于大多数厂家至今尚未进行妥善处理,通常填坑或堆存,造成一定的二次污染。
  江苏新大纸业集团对其碱法麦草浆黑液经提取,蒸浓后不采取燃烧、苛化回收烧碱,而是喷雾干燥制成干粉,直接外售。此法也能有效解决蒸煮废液的污染,它与碱回收相比,具有投资省,方法简单,无白泥二次污染的优点。此外,草浆碱法黑液也有蒸浓后作为粘合剂销售的。但无论生产干粉或粘合剂都与回收烧碱供企业自用有所不同,即都存在一个市场销售环节,必须加以落实,才能成为可行措施。
  对于木屑、树皮、草末、污泥等已有少数厂设置专用废渣炉烧却,既处理了废料又回收热能;南方各厂的蔗髓均喷入锅炉与煤粉共燃。
  综观本处统计在册的碱回收概况,木浆厂碱回收率达到90%以上的只有五家,草浆厂碱回收率个别厂(草浆)达到80%以外,大多在50%~70%,差的只有20%~50%,以这样的蒸煮废液处置水平为基础要想将包括制浆废水在内的全厂综合废水通过厂外处理使之达标排放,在技术上难于达到,经济上是无法承受的。
  因此,对于国内为数众多的日产大于50吨的大、中型草浆厂及中型木浆厂当务之急需进一步改进蒸煮、洗浆工艺操作,提高黑液提取率;完善碱炉的电除尘同步投运,降低苛化白泥残碱,提高碱回收率。要加强文明管理,实施清洁生产,包括浆碱生产线合理协调运行,严防跑冒滴漏,完善自控及计量仪表等。否则要不了多少年,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日渐严历的环保压力下,此类浆厂也将难逃其制浆被关停的厄运(国内麦草浆碱回收近年在困难条件下通过攻关,已取得一定进展)。
  国内现有为数不多的酸法浆(木、苇、蔗渣)厂,对其蒸煮废液均采取综合利用而不搞化学品、热能回收,如生产粘合剂、木钙粉等,这样既清除了大部分蒸煮废液污染物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厂外处理是造纸废水达标排放的辅助补充手段
  造纸行业首先应对化浆、化机浆、半化浆的蒸煮废液实行妥善高效的回收或综合利用,使其中污染物的88%(草浆)~95%(木浆)得以去除,其余约5%~12%无法回收或综合利用的污染物随制浆选筛废水与漂白废水、碱回收蒸发工段污凝水(或经汽提或未汽提)、造纸多余外排白水(经处理及回用后)等混合送至废水处理场,进行厂外处理。对于TMP、GW、APMP以及废纸脱墨的高浓白(废)水,须经厂内预处理,如气浮,酸化水解,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等,然后再排至厂外水处理场继续处理。治理造纸废水的上策只有“先治本、后治表”,“标本兼治”,即首先要加强工艺过程的文明管理、清洁生产,使尽可能少的废水及其污染物排至废水处理场,从而保证企业以最少的厂外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完成企业的达标排放。
  有些纸业或环保主管部门,为了抓达标排放,不顾企业的具体状况及经济能力,要求“有污就治”强求企业投资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在没有抓好污染源,头(如蒸煮废液)治理及压缩工艺用水的情况下,将黑水、白水统统收罗到废水处理场。这样的废水处理场,大多数企业是投资不起的,即使有些建得起,但运行不起。目前不少纸厂的废水处理场成为摆设或只能用来应付检查,就是这个原因。
  (俞正千、余惠芳)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造纸年鉴》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记录、反映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内容主要包括1996至1998年间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有关制浆造纸经济、技术、生产的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境内外造纸市场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俞正千
责任者
余惠芳
责任者

相关机构

浙江民丰集团
相关机构
广西贵糖集团
相关机构
广西南宁糖纸厂
相关机构
镇江金河纸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沅江市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