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业质量体系认证进展状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040
颗粒名称: 中国纸业质量体系认证进展状况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11
页码: 136-1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制浆造纸和纸制品企业近年来在质量体系认证方面取得进展,已有61个单位获证。国家认可制度与国际接轨,为企业国际竞争提供支持。
关键词: 制浆造纸 纸制品 质量体系认证

内容

质量是评价产品的重要要素,也是产品能否占领质量控制的问题。从无数的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中认识市场的关键。近百年来,人们不断探索有关质量管理、到:仅仅靠最终产品的检验难于控制产品的质量,必须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防止不合格的产生,才能取得产品起码的质量保证能力。
  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ISO/TC176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由15个经济发达国家的质量问题专家负责起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于1987年颁布了ISO9000族标准,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采用和推行,并对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市场经济中贸易双方需要建立贸易保证基础上的信任,这种信任的获得,可以通过双方合同规定来体现,特别广泛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第三方以质量保证标准为依据的质量体系认证,这需要具有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应有一个包括用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质量体系标准,ISO9000族标准正好是这样一个标准。第二是供方(即企业、公司和单位)实施一个有效的、满足标准的基本原理和要求的质量体系。第三是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包括建立认证机构和队伍。
  为了证明供方已按ISO9000族标准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必须对其进行公正的、独立的评估,以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世界各国通行的质量体系认证制度正是适应此需要而产生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批认证机构和一支质量体系认证队伍。
  我国在1987年等效采用ISO9000族标准,1992年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为我国的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揭开了帷幕。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决定》和1993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使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作为统一管理全国质量认证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了《质量体系认证实施总体方案》,并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R),授权CNACR对从事质量体系认证的机构实施国家认可制度。同年CNACR对12家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实施了认可评审,并颁发了认可证书。从此,中国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开始全面步入了规范化、国际化管理阶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CNACR成立以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的质量体系认证制度与认可制度,提高质量体系认证的水平。1996年至1997年根据运作经验和国际组织最新发布的有关文件,进一步制订改善了相关的认可规范,对认证机构进一步提出了符合国际准则要求的系统的规范要求,通过认可规范的实施,使认证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认证实施水平得到了改进和提高,总体上实现了认证层次国际接轨的目标。1998年1月22日《国际认可论坛》(LAF)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一次国际会议上,CNACR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认可机构与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的17个国家的16个认可机构正式鉴署了质量体系认证国际多边承认协议,成为国际认可论坛多边承认协议(IAF/MLA)集团成员。这表明了我国建立的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认可制度达到了国际水平,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的企业实现“一张证书,全球承认”避免重复申请国外机构认证,提高企业全球竞争地位产,生有利的影响,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推进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起到积极作用。截止1998年底,经中国质量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CAR)评定和认可,有34个质量认证机构具备了按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实施质量体系认证的国家认可资格。由于各个认证机构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不同,他们获准认可的质量体系认证业务范围也不一样。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规定,将认可业务范围划分为39大类,其中第7大类为《纸浆、纸及纸制品》。截止1998年底获准有资格认证第7大类的认证机构有14个,列于表1。各制浆造纸和纸制品企业可从这14个认证机构中选择一家为本企业进行质量体系认证。
  还必须指出:以上所述均为国家技术监督局系统的质量体系认证工作,除此之外,在我国还并存一个国家商检局系统的质量体系认证。它们采用的标准和认证方法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发放不同证书而已。我国轻工系统对应上述两个认证系统先后成立了两个认证中心:中国兴轻质量体系认证中心(CXQ)和中国轻工质量认证中心(CQ),后者是国家商检局系统的,这两个中心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根据企业需要可以组织一次认证审核,发给两个证书,大大节省企业的费用。
  作为第7大类的纸浆、纸及纸制品,与其它行业一样,近年来在质量体系认证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8年12月31日获证单位已达61个(包括相关的设计院和设备制造厂),列于表2中。其中纸浆和纸的企业31个,占50.8%,纸制品的企业24个,占39.3%,相关企业6个占9.9%。
  就浆纸和纸制品行业而言,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是从1995年才正式开始的,至1996年有10个企业获得了证书,随后的两年中获证企业数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到1999年估计获证企业数将超过100个。
  每一个需要认证的企业,首先要进行ISO9000标准的贯标工作,根据企业的现状,对照标准,并按照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和外部质量保证的需要去建立一套文件化的质量体系,要把产品形成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写进去,实际上就是将ISO9000标准转化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法规,并将此体系投入运行,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一系列运作,使体系逐步完善、有效,这期间一般要花一年左右时间,最后才能向有资格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提出申请派人来审核。
  为了深刻领会ISO9000标准,使各项满足要求的措施准确到位,少走弯路,企业一般需聘请咨询人员帮助进行质量体系的建立。目前各种咨询机构很多。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研究所从1993年就派人参加质量体系审核员的培训,现在已形成有1名验证审核员,3名主任审核员和4名其它审核员的一支队伍。这几年作为中国兴轻质量体系认证中心的兼职审核员,参加大量的认证审核工作。也承担了许多质量体系认证的咨询工作。协助和指导诸如佳木斯纸业集团、江南造纸厂、太阳纸业集团、珠海红塔仁恒纸业集团、杭州华丰纸业集团、广东维达纸业集团、上海唯尔福集团等造纸和纸制品企业按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为提高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贡献了一份力量。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造纸年鉴》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记录、反映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内容主要包括1996至1998年间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有关制浆造纸经济、技术、生产的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境内外造纸市场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卢宝荣
责任者
李威灵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广州市
相关地名
大洋洲镇
相关地名
佳木斯市
相关地名
珠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