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造纸工业生产建设概况(1996—1998)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016
颗粒名称: 全国造纸工业生产建设概况(1996—1998)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4
页码: 25-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6-1998年中国造纸工业经历结构调整,纸及纸板产量增长减缓,品种质量有所提升,经济效益尚好但轻工系统造纸效益下滑。生产企业规模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但结构调整仍滞后于市场需求,环保问题成为生存发展关键。
关键词: 造纸工业 生产建设

内容

一、生产概况
  (一)纸及纸板产量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日趋严厉,1996—1998年,中国造纸工业处于调整结构时期,纸及纸板的发展正由数量型迅速向质量型转变,中国纸及纸板产量增长速度出现明显减缓,1996年产量2643.9万吨,1997年产量2733.2万吨,1998年产量2126.9万吨(本年统计口径与1996年、1997年有所不同,系全部国有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如果按1997年统计口径估计,1998年全国纸及纸板产量为2800万吨。
  (二)产品品种与质量
  1.1990—1995年全国纸及纸板中,机制纸一般占60%~61%,纸板占39%~40%;而1996—1998年,纸及纸板中,机制纸一般占55%~59%,纸板占41%~45%,纸板比重有所增加。
  2.在各类纸及纸板中,产量增幅较大、质量提高较快的主要品种有:①新闻纸,至1998年全国9家主要新闻纸厂全部生产胶印新闻纸,纸克重均达到49克/米2,最低纸克重达47克/米2。
  ②胶版印刷纸、胶印书刊纸、涂布印刷纸已占图书、杂志印刷用纸的80%以上。
  ③涂布纸中轻量涂布纸,无碳复写纸等品种属近几年国内开发并增长较快的产品。
  ④纸箱纸板中牛皮箱纸板、高强瓦楞原纸比重增加,并向低定量发展,牛皮箱纸板中较低定量的达127~200克/米2,高强瓦楞原纸中较低定量的达112克/米2。
  ⑤生活用纸中高档卫生纸、妇女卫生巾、纸尿布及卫生护理用品,品种、品牌繁多,发展速度惊人。
  ⑥涂布纸板中涂布白纸板、涂布白卡纸发展速度最快,1993年产量只有15万吨,目前产量已有100多万吨。
  3.重点造纸企业开展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近三年,经中国兴轻质量体系认证中心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造纸企业有13家。
  4.科技进步
  1996—1998年有31项造纸成果获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奖。例如:高光泽铝箔纸衬纸、HW无碳复写纸、高档涂布白卡纸、非固化汽车工业滤纸、印刷水松原纸、皱纹胶带纸、育果袋纸、高档金属化防水商标印刷纸等。
  (三)经济效益
  1996—1998年造纸全行业经济效益尚好,其中1997年在全国工业前100个行业按利润总额排名为第36位。但同期轻工系统造纸效益出现下滑,企业亏损面扩大,1998年效益出现亏损。
  (四)职工人数与劳动生产率
  由于企业改革增效减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及部分环保污染严重企业关停转产等因素影响,造纸行业职工人数有所减少,全员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
  据统计1997年全国造纸工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5555元/人,但各地情况有异,最高的广东省为99863元/人,其次为浙江省96682元/人、上海市95655元/人、北京市83233元/人、山东69838元/人、福建69564元/人、河北省69474元/人、安徽60243元/人、江苏省54395元/人,最低的是贵州为17411元/人。
  (五)生产企业及经济类型
  1.1996—1998年造纸生产企业规模得到调整,使大中型规模企业数有所增加,使企业生产集中度适当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上造纸企业约190家,其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36%,最大规模企业生产能力70万吨(江苏镇江金东纸业公司)。
  2.部分重点制浆造纸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在深、沪两地上市的造纸企业15家,占轻工上市企业总数18%。上市企业增强了融资能力,为其今后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3.企业所有制结构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现已初步形成各种经济成分共存互补的格局。1997年全国造纸完成产值中,国有约占35.5%,“三资”约占14.6%,其他占49.9%。
  (六)生产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生产企业结构调整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1996—1998年,纸及纸板产品有效需求失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出现低档国产纸积压而高档纸及纸板进口量剧增的情况,国产纸自给率逐年下降。1995—1998年,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5.3%,消费量年均增长8.1%,进口量年均增长24.1%,国产纸自给率由89%降至84%。
  制浆造纸工业是属资金、技术密集、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行业,企业结构的调整要涉及到体制改革,原料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规模结构、融资结构及环保治理等问题,需要采取系统工程,综合治理。调整的难度较大,难以很快跟上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2.环境保护问题是造纸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国务院要求2000年底工业企业“三废”达标排放,这个目标对制浆造纸行业来说任务相当艰巨。问题在于,一是老企业环保欠账多;二是中小型企业治污经济支撑能力弱,难以维持较高的日常运行费用;三是缺少环保工程建设所需较高的投资。
  二、建设概况
  (一)制浆造纸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情况
  1996—1998年制浆造纸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1.8亿元,新增纸及纸板能力284.77万吨,纸浆能力213万吨。
  (二)国内建设项目执行情况
  “九五”国家安排两期“双加”工程和第一批产品结构调整技改计划项目共41个,总投资额估算140亿元,预计可新增纸及纸板能力265万吨。1996—1998年已完成15项,总投资额约50亿元;正在收尾的3项,正在实施的8项,其他均在不同程度地进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竣工投产的大型项目主要有: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级文化用纸;湖南岳阳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万吨彩印书刊纸;山东太阳纸业集团公司年产10万吨牛皮卡纸;四川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新闻纸;佳木斯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8.5万吨牛皮箱纸板;芜湖网厂7.5万米2聚酯网等项目。正在收尾的主要项目有:广州造纸有限公司年产13万吨新闻纸;福建南纸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新闻纸;福建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牛皮箱纸板、牛卡纸项目等项目。
  (三)利用外资项目成效显著
  已竣工投产的主要大型合资项目有:浙江省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涂布白纸板、白卡纸;江苏亚太纸业公司年产35万吨高级文化纸;上海韩松潜力纸业公司年产12万吨新闻纸;广东威达高纸业公司年产10万吨涂布白纸板;江苏镇江金东纸业有限公司年产70万吨涂布及未涂布高级文化用纸;广东东莞玖龙纸业公司年产20万吨牛皮箱纸板、牛皮卡纸等项目。
  (四)环保项目
  1996—1998年,麦草制浆碱回收技术与装备有了突破性进展,1998年底已有19个企业完成麦草浆碱回收工程,制浆能力40万吨/年,回收碱能力9万吨。日处理100万吨浆黑液的碱回收工程有山东临清银河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博汇纸业公司、山东潍坊恒信纸业集团和河南漯河银鸽纸业集团。
  另外,中段水处理,纸机白水回收及废纸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环保工程,也在技改项目或污染治理补欠工程中得到实施。
  (五)建设的特点与问题
  1.建设特点
  1996—1998年建设制浆造纸项目突出了几个特点:
  一是主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滚动发展形成经济规模。这种模式适用老企业技术改造,山东省和广东省造纸企业的发展最有代表性。以山东一轻造纸为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明显体现出集约化经营的优势,效益前十名的企业占企业总数11%,但产量占40%,利税占65.65%,利润占80.99%。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几年内盘活有效资产4亿多,仅1998年重组企业就实现利润1.1亿元。
  二是对外开放,利用国际资源和资金建设大型高档纸及纸板项目生产替代进口产品,增强纸业国际竞争能力。外资项目,一般装备水平高,建设期短、投产快,部分满足了国内市场高档纸及纸板的需要。
  三是在生产建设中,企业坚持了多元化原料方针,在合理利用非木纤维原料的同时,适当调整和增加了商品木浆和废纸的用量。尤其是随着包装纸板产量的快速增长、废纸的利用有明显的增加。废纸进口量1996年137.8万吨,1998年增至191.5万吨,1998年比1996年增长39%。以浙江省1998年造纸用纤维原料为例,其废纸利用已高达76.8%。
  四是投资方向比较明确,基本建设重点突出了纸浆及木浆造纸;技术改造重点突出了关键纸种,如新闻纸、高档文化用纸和高档包装纸板。
  2.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大型内资建设项目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贷款不能及时到位,建设周期长投产慢等问题。
  ②由于大型造纸项目关联度较大(涉及到原料、水、电、环保、引进设备等分项审批)、投资一般超过2亿以上,需经国家有关部委审查、咨询部门评估、国务院审批的程序,审批项目周期长,加上项目单位自身存在的各阶段工作衔接与落实中出现问题,致使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拖时太长,甚至错过市场机遇。
  三、生产建设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
  中国造纸企业生产建设今后的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变力和竞争力,使造纸企业目前存在的规模小、技术落后、污染较严重的状况进一步得到改观,促进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推进重点企业实现大型化、集团化和生产现代化,使环境污染得到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1.市场
  造纸企业要认真研究和开拓市场,积极地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近年来中国纸张消费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本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随着改革开放程度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使纸张国内市场国际化,生产企业面临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严竣挑战和激烈地竞争,竞争给生产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对生存造成压力。造纸企业需要面对现实,认真地研究和开拓产品市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自己的产品在多元化的市场中定好位,使产品具有竞争能力。
  2.体制
  大型造纸国有企业在行业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行业今后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包袱很重。为此,大型国有造纸企业要加快改革、改组、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强管理,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甩掉沉重包袱,改善经营状况,创造发展条件。
  在对国有企业促进改革的同时,还有培育各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多元化结构,这一转变将是实现行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前题。
  促进造纸企业管理由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把增长点转移到对现有资产存量的调整、改组和优化配置上来,使企业实现有效资产组合,组成大型股份制造纸企业集团,提高企业自我发展的实力和竞争力。
  3.产品
  企业要有发展后劲,必须有1~2个好产品。对造纸企业而言,要结合原料结构调整,搞好产品结构的调整,要增强名牌意识,以名牌占领市场,同时,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开拓。
  4.科技创新
  坚持实施科技振兴纸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推进造纸工业现代化进程。实施科技振兴纸业战略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措施。技术进步是造纸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的重要保证。
  一是行业要认真研究制订造纸工业科技发展规划,引导科技研究开发方向,注重产品开发和专业设备国产化。
  二是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缩短我国造纸工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三是企业要研究产品开发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持续发展。
  四是大力开展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注重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注重新原料、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使造纸工业逐步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五是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与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竞争力,特别是要重点培养能驾驭现代化造纸大集团的管理人员。
  5.投资
  企业要搞好建设项目投资规模要适度,技术要实用,防止盲目引进,重复建设,,特别要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原料)及经济实力,做到降低单位产品投资,少投入、多产出,投产后高效益。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造纸年鉴》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记录、反映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内容主要包括1996至1998年间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有关制浆造纸经济、技术、生产的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境内外造纸市场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曹朴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广州市
相关地名
佳木斯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