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007
颗粒名称: 专论
并列题名: SPECOAL SUBJECTS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1
页码: 1-21
摘要: 本文收录了国家轻工业局潘蓓蕾副局长关于我国造纸工业的形势和今后任务的讲话要点、产融结合,中国现代纸业战略研讨会纪要、关于加快人工林建设振兴中国纸业的建议、关于中国造纸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探讨、木浆造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好非木材纤维造纸的建议、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的发展等内容。
关键词: 造纸工业 专论

内容

国家轻工业局潘蓓蕾副局长关于我国造纸工业的形势和今后任务的讲话要点
  1997年造纸工业概况
  造纸工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但我国造纸工业底子薄,设备陈旧,越来越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我们正努力从各个渠道推进造纸工业技术进步。一方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提高造纸装备水平,一方面组织科技攻关,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使科技成果向生产力方向转化。
  1997年国内的造纸企业面临从卖方市场转到买方市场,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中国造纸市场所发生的变化从客观来看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三年前国家提出治理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先后关停了4000多个小造纸厂,削减生产能力300多万吨;二是一部分造纸企业的产品、品种、档次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产品销路不畅;三是由于国家进口关税的调整,进口纸和纸板猛增,进口纸占国内年消费纸的15%以上。
  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这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我可以十分乐观地告诉大家,中国造纸工业会得到大的发展。这是基于以下三点:一是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造纸工业必将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二是随着中国各项改革的继续和深化以及组织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日趋成熟,中国造纸企业的产品、品种、档次必将会逐步适应市场需求,实际上这个过程正在发生,也正在逐步显效。三是目前中国纸产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消费只有24.7公斤,与世界人均消费54.9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未来造纸工业市场趋势及发展目标
  世界造纸工业的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形成了目前造纸工业国际化的世界格局,今后国际竞争全球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吸引着国际资本和技术向中国转移,给中国造纸工业提供了一定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国际竞争的激烈,给我国造纸工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根据有关部门的需求预测,2000年中国市场纸及纸板消费总量为3400万吨以上,年增长率大于5.1%,人均消费量26千克以上。2010年消费总量为5000万吨以上,年增长率大于4%,人均消费量36千克以上。
  从我国造纸工业的实际出发,2000年纸及纸板产量计划为3000万吨,平均年递增4.6%;2010年纸及纸板产量规划为4000~4500万吨,年平均递增3%~4.1%。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全方位地开展工作,大力促进造纸工业的发展。
  一是加快国有造纸企业的机制转换与制度创新,在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造纸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一批企业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使造纸工业逐渐形成规模效益型制造业;对现有小型制浆造纸企业,应通过调整、改组、改造等措施,使一些条件较好的企业上规模、减污染;对一些产品质量差、市场滞销、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应该坚持关停并转。
  二是建设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造纸企业;充分利用国外木材与木浆资源,鼓励外商在境内外合资、合作建设大型制浆造纸厂,继续保持木片、木浆、废纸及纸和纸板的适当进口,弥补中国木材资源和木浆生产能力的不足;欢迎外商直接投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投资。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应建立在新技术和高效率管理基础上,以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三是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新产品开发与老产品更新换代工作。纸及纸板产品应向薄型化、上质量、上档次、多品种方向发展,使高中档产品比重有所提高。大力发展彩色胶印新闻纸、彩色胶印书刊纸、低定量涂布纸、信息用纸、生活用纸、涂料白纸板、强韧纸板等。
  四是造纸工业需要逐步增加木材纤维比重,合理配比非木材纤维和积极扩大废纸回收利用。以木材为原料的老厂或新、扩建浆纸厂要通过自建或共建的方式相应建立林业基地,逐步提高自产自用木材数量。
  五是基本建设项目需采用国内外先进可行的制浆造纸及环保新工艺、新设备,充分体现科技进步,实施清洁生产,采用节能降耗新技术装备,发展高得率制浆生产线,通过高起点,实现高效率,以推动整个造纸工业的发展。
  发展造纸工业的对策和措施
  造纸行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根据各企业自身特点,既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又要挖掘自身潜力,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
  要提倡企业之间联合,以名牌产品、龙头企业为主,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多种形式建立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对企业的兼并破产,对120个企业集团、1000户大型企业、10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110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都有一些优惠政策。列入1000户企业、已公布的512户中轻工17户,其中造纸企业有7个(吉林、佳木斯、南平、广州、金城、齐齐哈尔、寿光)。国务院确定的10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轻工占13户,造纸有2户。因此,造纸行业还是有许多有利条件的,各地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以加快造纸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现。
  中国高起点启动“绿色包装计划”,责无旁贷地把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放在了首位。目前,中国大型工业品包装的绿色改革,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增强了包装环保政策、法规的建设。为争“九五”末期70%以上的重点包装产品的包装质量,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初的水平。这对造纸工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丹麦等国凭借各自造纸业的优势使纸浆模塑工业在80年代就形成了规模。中国的工业品绿色包装暂时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纸浆模塑制品大约只占包装总量的1%~2%。根据市场的发展和需求,造纸产品深加工、特种纸板的研制、纸浆模塑产品已经引起造纸行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重视,这类产品既有利于造纸行业的发展,也能为清除“白色污染”做贡献,我们在这个产品上应该有所作为。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中国人均拥有水量仅占世界人均拥有水量的1/4,但我们却是最大的“费水国”。比如,我国工业用水量占用水总量的20%,重复利用率只有40%,相当于西方国家60年代末水平。全国日排放污水已近1.3亿吨,其中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有78%流经城市的河段已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城市地下水的50%受到污染,这就更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根据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到2000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要控制在48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300亿吨,城市生活污水180亿吨,工业废水处理率要达到7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5%。要达到这一目标,水污染防治仍是今后环保工作的重点。今后造纸新建项目不仅必须达标排放,而且还要争取做到以新带老,使排污总量减少。现有老企业要结合企业技术进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治理老污染源的步伐。
  (节录自国家轻工业局潘蓓蕾副局长在1998年3月26日“98’中国浆纸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及1998年5月14日在“中国造纸学会在上海召开的团体会员会议上的讲话”)
  产融结合,中国现代纸业战略研讨会纪要
  由中国造纸学会和中国兴发集团共同发起的“产融结合,中国现代纸业战略研讨会”于1998年8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经贸委、国家林业局、国家轻工业局等政府机关和国有造纸企业代表以及纸业、林业、经济学各界专家共七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会上,结合崔鹤鸣教授所作“中国需要一个重新塑造纸业的国家战略”的总报告,就我国造纸行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一、当代造纸业的发展潮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随着文化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当代的纸业在全世界产业的位置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一些发达国家,纸业成为基础产业,并且是和林业不可分割,互相促进的产业。1995,全球造纸工业总销售额2600亿美元,资产4000亿美元,行业排序位居电信制造业和汽车工业之后,超过了钢铁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其次,当前国际造纸业已实现了从单纯耗费木材资源向林业纸业互相促进和少污染、不污染的转变,一些高度发达的国家如美、日、北欧的造纸业明显具有集中度高、企业规模大、资本技术密集的特点。
  二、我国造纸业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造纸业飞速发展,纸及纸板的年产量从1980年的534万吨发展到1997年的2733万吨,年纸产量跃居世界第三,17年来翻了近5倍,基本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1997年纸及纸版消费量达到3258万吨,超过日本。
  但是,我国造纸行业和国际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长期以来我国的造纸工业一直存在着供不应求、产品结构失调、企业规模小、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造纸企业数量最多时达到一万多家,乡镇小浆纸厂遍地开花,即使是大中型造纸企业的规模也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而且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落后。由于种种原因,几十年来我国走了一条以非木浆纤维为制浆主要原料的路线。木浆纸仅占总产量的14%左右。
  “以非木浆为主”和小而散,致使部分产品质量差,档次低,企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许多代表认为,从整体上看,“以非木浆为主”是我国造纸业极端的小、土、差的根本原因。由于现有装备落后,消耗大,不能满足纸产品不断增长和日益高档化的需求,不得不大量进口。1997年进口纸及纸板552万吨,纸制品67万吨,纸浆154万吨,废纸162万吨,共计935万吨,用外汇43.88亿美元。继去年反倾销诉讼后,今年上半年我国仍进口纸及纸板273万吨,纸浆135万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13%和65.7%。随着国内市场对高档纸需求的不断快速增长,我国造纸行业落后的技术水平所造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国际造纸业也将日益加大对我国市场的冲击。面对国际纸业强国的竞争,我国纸业确实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形势迫使我国纸业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根本性的结构调整。
  三、中国纸业的出路何在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纸业的出路,在于对造纸业的发展战略作根本的调整。首先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在观念上更新对造纸业的认识,把它看作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发展路线上,应该把造纸产业放在以木浆为主的基础上,尽快跟上林纸一体化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国际潮流。
  1.把造纸工业列入国家基础工业。从需求角度分析,中国造纸业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行业。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内市场对纸的需求将加速增长。据专家测算,2000年中国纸品消费量将达到4000万吨,2010年将达到7000~8000万吨,在加工制造业能力普遍过剩的现阶段,纸业却是需求不断增长的不多的行业之一。从需求结构看,到2010年8000万吨的总需求中,中低档品种将逐渐递减,而高档纸品需求的比重届时将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到那时没有相当规模的高档纸供给能力,将对我国进出口平衡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大家认为,现代化的纸业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轻工业”而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木浆造纸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印尼、巴西、韩国都有过从平地起家,发展到高起点的现代化大规模纸业的成功经验。另外,从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以木浆为原料的大型造纸生产线,不仅达到了低能耗、高效益,而且在技术上已完全可以解决废液回收和把废气排放降到最低限度的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了造纸行业“耗能大户”和“污染大户”的形象。综上所述,我们非常有必要把发展现代造纸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在二三十年内将我国造就成纸业生产强国,作为中国造纸工业的战略目标。
  2.林纸一体化是发展中国现代化纸业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传统看法一向把造纸业的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对立起来,视我国林业资源匮乏为木浆纸发展不起来的客观障碍。而国际经验证明,在当代凡是造纸业发达的国家,林业和造纸已从互相消长转变为互相促进。目前全球造纸木材约占木材总采伐量的14.4%(而我国只有大约4%的水平),在造纸用材中来自人工林和人工抚育天然林的木材已占总量的66%,这部分需求已纳入计划采伐,不是越采越少而是越采越多。造纸原料林生产,已从自然状态向集约化、高科技、工厂化方向转化。国际纸业的竞争促使大型纸业集团为获取廉价原料而大规模开发木材生产基地,种植速生丰产林。“林纸一体化”不仅增强了他们自身的竞争力,也提高了林产品本身的附加值,促进了林业的良性发展,实现了发展与环保的统一,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引进成熟的先进育林技术,加大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发展纸业结合起来,不仅不会破坏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反还会对保护森林和扩大森林覆盖面积起到积极作用,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我国林业的发展已具备大力发展木浆造纸的资源条件。近20年来,我国林业建设发展较快,结构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人工林发展快,特别是南方10省区发展迅速。至1993年全国人工林面积已逾34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预计2010年人工林面积将达4870万公顷,人工用材林在木材资源上的比重日益上升。二是用材结构中高档材、大径材严重缺少,但可供加工利用的中小型材和加工剩余物等木纤维资源十分丰富,极具发展木浆造纸的潜力。发展木浆造纸主要利用人工林、培养速生丰产林以及天然林抚育下来的次小薪材和加工剩余物,与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并不矛盾。相反,由于其替代作用,会促进天然林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改善。
  到会代表一致认为,发展我国木浆造纸业,降低原材料成本是关键。林纸一体化中,要把原料林业作为造纸厂的“第一车间”,以消除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造纸的原料成本,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这是使造纸业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林业具有自我发展的动力,才能增强我国造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在外资开发林业的示范作用下,推动林纸一体化的积极性很高。如福建省提出开辟绿色通道,建设造纸业第一车间,将纸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的设想很有代表性。
  3.推动建设以资产为纽带的林纸一体化企业集团。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必须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必须突破行业界限,实现真正的林纸结合,把木浆造纸建立在稳定的林业资源基础上。从管理体制上要积极创造条件,允许林业和纸业跨行业投资,组建多种形式的木浆造纸集团。以相关产品和有效资产为纽带,促进资本结构优化和企业改组。在企业改扩建和新上项目时,有计划的同步建设定向培育的原料基地,作为浆纸厂的第一车间,以其质优价廉原料,激活现有生产能力,实现以林保纸,以纸促林,一体化经营,共同发展。
  4.实现产融结合,走市场融资道路。代表们认为,为实现造纸业的战略转折,加快我国以木浆为基础的现代造纸工业,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据有关专家粗略估算,到2010年中国造纸业所需投资以千亿元计。认真研究并解决好融资问题,是实现发展战略的关键。当前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兴中国造纸业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但在资金筹集上,不应该也不可能躺在国家身上,依靠国家财政来解决资金问题,而应面向资本市场,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融资。
  要花大力量研究国际金融市场,走国际融资的道路。当前我国经济在东亚、东南亚经济普遍萧条中持续增长,其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在引起国外企业和金融界越来越大的兴趣,国际一些纸业集团正在进行大规划进入我国纸业投资的前期准备阶段。这对我国纸业筹集资金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进行国际融资和引进项目,不可错过时机。
  四、政策建议
  1.通过产融结合,资本运营,形成林纸一体化的木浆纸业集团。建议先在人工林资源丰富、造纸基础较强、投资环境较好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建设相应集团试点,并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有计划地在黑龙江、内蒙等国有林区,启动已经国家立项的木浆造纸项目。
  2.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林纸结合的产业开发试验区,国家给以相应的产业优惠政策,以利于促进林纸结合,早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3.为使造纸工业获得应有的发展,造纸工业必须靠境内外联合投资,以解决巨大的资金需求。建议允许和鼓励境外厂商投资于林业和纸业,放宽投资条件,允许采用多种投资形式,为造纸工业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中国造纸学会 中国兴发集团)
  关于加快人工林建设振兴中国纸业的建议
  最近,中国造纸学会邀请纸业、林业、经济学各界专家,就我国造纸工业发展战略进行研讨。专家们对中国造纸工业的未来作了科学的预测,提出催人奋进的奋斗目标,探索了振兴中国造纸工业现代化的良策。
  一、纸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文化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当代的纸业在全世界产业位置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一些发达国家,纸业成为基础产业。1995年,全球造纸工业总销售额达2600亿美元,资产4000亿美元,林纸产业排序位居电信制造业和汽车工业之后,超过了钢铁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国际纸业如此发达,其一是实现了从单纯耗费木材资源向林业纸业互相促进和少污染、不污染的转变,其二是美国、日本、北欧纸业明显具有集中度高、企业规模大、资本技术密集的特点。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纸和纸板产量已由1950年的4300多万吨发展到1997年的2.99亿吨。我国纸和纸板产量也从1950年的38万吨发展到1997年的2733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纸张不仅仅作为文化、教育和生活的载体而存在,而且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必需的基本原料之一。据资料介绍,世界上纸和纸板产品结构中35%用于包装材料,43%用于信息传递材料,15%用于工农业生产资料,只有7%左右用于生活消费。作为基本原材料用途的纸品,对其性能特性的要求比一般纸品高出几倍到几十倍。我国国产纸品的生产是以非木浆为主要原料(非木浆占85%,木浆占14%),在经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我国造纸工业已不能满足纸产品不断增长和日益高档化的需求,因此,近年来不得不大量进口。1997年进口纸和纸板552万吨,纸制品67万吨,纸浆154万吨,废纸162万吨,共计935万吨,使用外汇43.88亿美元。
  由于国内市场对高档纸需求的不断快速增长,使我国造纸行业落后的技术水平与原料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铸成了国外造纸业对我国纸业市场的冲击,目前我国纸业确实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问题,形势迫使我国纸业必须进行大规模、根本性的结构调整。
  专家认为,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中国纸业的增长应高于GDP增长率并略高于工业平均增长率,如果预期中国未来的GDP平均增长为8%,预测2000年中国纸品的消费将达到4000万吨,2010年将达到7000万~8000万吨。从需求结构看,到2010年8000万吨的总需求中,中低档品种将逐渐递减,而高档纸品的需求比重将越来越大。如果到那时没有相当规模的高档纸品供应市场,将对我国进出口平衡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而这种巨大的市场需求,如能通过发展国内生产加以满足,将使中国造纸工业及林业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世界纸和纸板产量中,利用木材纤维达94.7%,而我国近几年国产木浆仅200万吨左右,只占纸浆总量的9%。为此,要提高纸的品质,塑造中国现代造纸工业,就必须逐步地把造纸产业放在以木浆为主的基础上,尽快跟上林纸一体化和现代化大生产的潮流。
  专家认为,我国林业的发展已具备大力发展木浆造纸的资源条件,理由是:(1)调整木材消耗结构,增加纤维用材潜力相当大。目前国内每年森林资源消耗蓄积为3.5亿立方米,折合木材约为2.3亿立方米,其中商品材1亿立方米,占消耗总量的45%,农民自用材和培植用材为21%,烧材约占34%。而造纸年用材900多万立方米,占消耗总量的4%左右,从资源合理利用考虑,现时的用材结构不合理。(2)现有人工林将为造纸提供丰富的木材纤维资源创造条件。据林业部门统计,我国现有人工林6.2亿亩,其中人工用材林2.6亿亩,在人工用材林中最近十多年营造的速生丰产林有7000万亩,本世纪内可达1亿亩左右。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规划,到2020年速生丰产林要达到3亿亩。而发展木浆造纸主要利用人工林,培养速生丰产林以及天然林抚育下来的次小薪材和加工剩余物,与天然资源的保护并不矛盾,在人工林获得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将会促进天然林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改善。
  二、政策建议
  1.国家应把发展人工林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放宽政策,加大投入,依靠科技,以造纸和林产工业为龙头带动速生丰产林的产业化建设。应借鉴林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林业采取轻税赋政策,地方应严格贯彻中央精神,减少有关木材的不合理收费,对于定向培育的造纸原料林应视为造纸厂的“第一车间”,以消除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木材原料价格和造纸原料成本,使林农及营林企业既得到实惠,企业又能够承受,提高营林造林的积极性。
  2.为加快我国以木浆为基础的现代化造纸工业,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据有关专家粗略估算,到2010年我国造纸一所需投资以数千亿元计,单靠国家财政和国内银行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是不现实的,走国际合作和融资道路比较可行。由于我国巨大纸张市场的吸引力,目前,国际一些纸业集团正处于大规模进入我国纸业投资的前期准备阶段,这对我国纸业筹集资金是难得的机遇。专家建议,通过产融结合,资本运营,以其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对外进行国际融资和引进合资项目。希望国家支持和鼓励境外厂商投资于林业和纸业,放宽投资条件,允许采用多种投、融资形式,为造纸工业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
  3.专家建议在人工林资源丰富、造纸基础较强、投资环境较好的福建闽西北地区、广东湛江地区分别兴办木浆纸业集团示范点。这种集团拥有一定规模的造纸企业和与之规模相配套的原料生产基地,可实行造林、营林、采运、木材加工、制浆、造纸等一条龙经营和一体化管理。同时在广西、湖南、江西等适宜人工林发展的地区,加快建设造纸专用林基地。请国家将其纳入重点基础建设项目计划,采取国家、地方、外资联合筹资建设,为加快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树立样板。
  专家们对我国纸业腾飞充满信心,未来的我国纸业一旦造纸年产量达到8000万吨,年产值约为4000亿元,届时将超过钢铁、煤炭、石油业的产值,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中国造纸学会)
  注:中国造纸学会于1998年10月以15位专家名义向中央领导呈报“关于加快人工林建设,振兴中国纸业”的建议,温家宝副总理对建议亲自作了批示,王忠禹秘书长也作了重要指示,国家轻工业局、国家林业局根据国家经贸委盛华仁主任要求,联合提出建议方案,1999年6月报送国家经贸委。
  关于中国造纸工业结构调整问题的探讨
  一、行业现状
  造纸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产品总量80%以上属于生产资料,不足20%用于人们生活消费。从总体上讲,造纸工业属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纸和纸板的消费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1997年全国轻工业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造纸企业5873家,职工118万人;全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2733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经济效益排全国工业前100个行业的第36位;纸及纸板消费量为3258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纸品消费量大约25公斤,远低于世界人均消费量55公斤的水平。
  二、行业主要结构性矛盾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和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纸张消费市场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面对纸张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造纸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除了体制、机制、管理水平及技术装备水平存在的问题外,其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与高档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失衡严重,难以满足纸业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1997年中国进口纸及纸板达552万吨。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纸及纸板消费量增长大于生产量。1996年消费量比1995年增长15.7%,1997年比1996年消费量增长6.3%,而同期生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9%和3.6%。进口产品增多,国产纸自给率呈下降趋势。进口纸及纸板1997年比1995年增长82%,比1996年增长23%。导致国内产品自给率由1995年的89%下降至1997年的84%。
  目前,中国制浆造纸工业的结构,存在着“三小、一大”的突出问题即木浆比重小,企业规模小,中高档纸种能力小,对环境污染大。
  1.造纸原料结构不合理
  中国造纸原料以非木材纤维为主,木浆比例太低。目前,中国以木材、芦苇(芒杆)、竹、蔗渣等纤维原料的造纸企业不足200家,绝大多数造纸企业以麦草、进口商品纸浆和废纸为主要原料。年总耗纸浆中,木浆比重13%,非木浆比重约47%(其中草浆37%),废纸浆比重40%,这种木浆比重过于偏低的原料结构与国际上现代化造纸工业采用90%以上木浆造纸相比,显然不尽合理。原料结构不合理,是制约今后中国纸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2.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
  总体上讲,中国纸业由于企业规模偏小、生产集中度低,因而规模效益差,竞争力弱。1997年,全国生产能力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1180家,产量1858万吨,占总产量68%,其中:年产能力3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130多家,产量600万吨,占总产量22%。造纸企业中年生产能力超过20万吨仅3家,年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的30家。中国现有造纸企业平均规模年产5975吨,与世界纸厂平均4万吨左右规模相比差距甚大。这种数量多、生产规模小的企业结构影响着中国造纸工业向现代化和规模经济方向发展。
  3.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纸及纸板产品品种少,技术含量比较低。其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比重占70%左右,低档产品占50%,中档产品占20%。而高档优质产品比重偏小,约占30%。中国纸品仅600多种,而与纸业发达国家拥有1000多种中高档产品的水平比差距很大。随着相关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纸及纸板的这种产品结构已不适应纸张消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为此加剧了对进口纸及纸板的依赖性。近年来以木材纤维为原料的高级纸及纸板进口量逐年递增。牛皮卡纸及牛皮箱纸板、高强瓦楞原纸、涂布白纸板和涂布印刷纸(以铜版纸为主)等四类产品进口量占进口总量的60%~70%。
  4.制浆造纸废水污染严重
  目前的原料结构、规模结构和技术装备水平决定了中国造纸工业的废水污染状况比较严重。据1997年环保统计公报,县及县以上3815个造纸厂及纸制品厂废水排放27.46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1%;其中达标排放量仅4亿吨,占造纸总排放量15%;排放废水中化学耗氧量407万吨,约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47%。按国家环保要求,2000年造纸企业要达标排放,其治理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纸业市场预测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中国纸业是总量短缺,需求不断增长,且颇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造纸工业主要使用植物纤维为原料,由于纸和纸板所具有的特性和社会功能,尚不能被其他工业产品所代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的广泛运用更会大大推动各种信息用纸的需要和发展;随着包装、印刷行业技术进步及产品的发展,包装纸及纸板、高档文化印刷用纸将会不断拓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纸的需求会日趋增长;随着相关工业的不断发展,需要开发相应配套的、适于新用途和使用性的新品种。
  对纸及纸板2000—2010年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纸及纸板消费总量预测
  根据出版印刷、商品包装、生活用纸等相关部门的需求预测,2000年国内纸及纸板市场消费总量:3500~3600万吨,比1995年消费量2650万吨增加850~950万吨,年均增长5.7%~6.3%;2005年消费总量4500万吨,比2000年增加900~1000万吨,年均增长4.6%~5.2%;2010年消费总量将达到6000万吨,比2005年增加1500万吨,年均递增5.9%。
  2.主要品种需求量预测:(单位:万吨)
  四、关于造纸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1.造纸工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
  今后造纸行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利用外资力度,使造纸工业现有规模小、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状况得到改善。根据中国国情,走以木浆为主要原料、合理配比非木材纤维和二次纤维的纸业发展道路,促进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推进重点企业实现大型化和生产现代化,使环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加速造纸工业的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造纸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调整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规模结构。同时要加大治理污染的力度。
  2.造纸行业结构调整的设想目标
  (1)纸及纸板总量(万吨)
  纸及纸板产量2000—2005年年均递增4.8%,2005—2010年年均递增4.4%。
  (2)原料结构:重点提高木浆比重,适当调整二次纤维与非木材纤维比例。木浆比重到2000年由现有13%提高至18%,到2005年木浆比重提高至22%、2010年提高至30%。
  (3)产品结构:调整纸与纸板比例,使其趋于合理,适应市场需求。到2000年由现有53%∶47%调整为52%∶48%;2005年至2010年调至各50%。
  逐步提高中档产品比重:
  (4)企业规模结构:按产业特点组建跨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预计到2000年10万吨/年以上制浆造纸企业达35家,预测到2005年达60家;到2010年达100家以上,其中30万吨/年的达20家,100万吨/年以上的达5家;提高中国纸业生产集中度和规模效益。
  (5)污染治理:到2000年重点企业要实现达标排放,增产不增污;到2005年控制污染发展趋势,重点企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
  五、结构调整的主要措施及政策建议
  1.主要措施
  (1)调整原料结构,逐步实现以木材纤维为主,努力提高木浆比重,合理配比非木材纤维和二次纤维的新原料结构。
  一是积极研究制定发展木浆造纸规划,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木材资源,推动木浆造纸发展。主要途径:①由中国独资建设或鼓励外商在境内外合资、合作建设大型木浆造纸项目;②由外商利用国外木浆和废纸,在中国建设大型造纸厂;③根据国内产品调整需求,应充分利用采伐加工剩余物、次、小、薪材和抚育间伐林以及木片制浆;④积极发展国内人工速生丰产造纸林基地,实现大型制浆造纸企业60%用材供应基地化,同时可到国外有条件的地区租地植林,建造速生造纸用材林基地。
  二是合理开发利用非木纤维资源。主要有芦苇、甘蔗渣、麦草等。
  目前,在中国非木材纤维是一个用量较大的浆种,在年总耗纸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47%),总量约1200万吨,非木材纤维和木浆配抄的纸张产品,在多元化消费层次中也占有相当大的市场容量(70%)。从现阶段及今年一个时期看,非木材纤维仍将是造纸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之一;从长远看,非木材纤维在造纸原料结构中的比重将会有所下降,但随着纸及纸板产量的增加,非木材纤维产量仍会保持相当大的数量。可见,非木材纤维造纸结构调整是造纸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十分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因此建议:
  ①在芦苇资源比较丰富的湖南、江苏、新疆、吉林等地区发展大型芦苇制浆、造纸厂,支持苇浆造纸发展。
  ②在广西等地发展廿蔗渣制浆造纸。
  ③合理利用草类资源,加快调整草类纤维结构,实施总量控制、优化结构、规模生产、治理污染的措施。建议对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麦草资源丰富地区的现有重点骨干企业,进行结构性的投资改造,使这些企业上规模,技术装备上水平,产品上档次,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扩大废纸的回收和利用。应扩大利用进口废纸,同时加强国内废纸的回收和利用,尽快建立国内废纸回收与供应的市场体系,建议在山东、广东、福建、江苏、天津等地沿海港口地区建设废纸分选基地和大型废纸浆厂,为纸厂提供商品废纸浆。对某些纸张与纸板品种,从立法上规定必须掺用废纸浆比例。
  (2)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中高档纸品,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
  一是大力发展高档新闻纸、高档胶印书刊纸、高档信息用纸、高档办公纸、中高档生活用纸、食品医疗用纸及商品包装、装潢用纸、涂布纸及纸板等市场短线产品;加快凸版纸、卷烟纸,白纸板等产品升级换代,提高各类加工原纸质量,实现与重点加工纸厂配套供应,限制质量低劣黄纸板、箱纸板、瓦楞纸、卫生纸等市场滞销产品发展。通过调整,使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以适应多元消费层次的需求。
  二是依靠科技进步,立足现有企业的改造,对重点产品加大投资力度,较大幅度提高重点产品生产的集中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优势企业竞争能力。
  三是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与设备,减少低档产品生产能力。
  四是加大利用外资力度,鼓励外商在境内合资、合作建设纸厂,生产替代进口的纸及纸板产品。
  (3)调整企业结构,使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一是深化改革,搞活企业。进一步加快大型国有造纸企业的机制转换与制度创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参与国际竞争和能力的大型造纸企业、集团公司;积极发展三资企业;对现有中小型制浆造纸企业,通过调整、改组、改造等措施,在坚持治污达标的前提下生存与发展;鼓励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与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从总体上搞活造纸企业。
  二是实施纸业规模经济政策。尤其是对草浆建设规模应该认真研究和规划。
  (4)加大治污力度,搞好环境保护,促进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制浆造纸工业污染防治总的原则应是从预防、管理和治理三个方面加以控制。一要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即抓全国重点污染源造纸企业环境防治规划的落实;重点解决麦草制浆形成环境污染的难题;重点做好“三河、三湖”的污染防治工作。二要认真实施污染治理的技术经济政策。对现有企业进行整顿治理,“关小治大”,减少分散的污染源点;对新、改、扩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三同时”规定,使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对技术改造、基本建设项目需采用国内外先进可行的制浆造纸及环保新工艺、新设备,充分体现科技进步,实现清洁生产,做到全过程控制和防治污染。三要树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特别是对麦草制浆及污染治理的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以利推动行业环保工作进步。
  2.政策建议
  为实现对造纸工业的结构调整,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根据造纸工业的特点,应把造纸工业列入国家基础工业范畴,且把发展现代纸业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现代造纸业是资金、技术密集的基础原材料工业。从国际上看,其销售额、资产排序位居电信制造业和汽车工业之后,但超过钢铁工业和航天航空工业。在中国纸业建设投资百元产值占有的固定资产与冶金、化工、石油工业相当,且纸业是需求不断增长的产业,可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议国家设立造纸工业产业投资基金,为造纸工业的调整和发展开辟重要的融资渠道。这是因为,一是由于纸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目前从国内看,仅靠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难以满足需求不断增长的纸业的发展需要;二是由于国内民间资本雄厚,使基金设立成为可能,而设立造纸工业产业投资基金,可将社会无数零星小额的社会闲资和短期消费资金转化为巨额的中长期建设资金,为纸业发展服务;三是纸业应属国家基础性产业,且总量短缺,产业增长潜力巨大,符合设立基金的基本要求。
  (3)建议国家重点支持现有造纸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跨地区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现代纸业大集团、大公司。对其实行投、融资倾斜政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支持其快速发展。
  (4)建议在进口政策上应支持国内纸业的发展。鉴于2005年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要减少木材采伐量,为降低木浆造纸厂生产成本,为此,建议对企业进口木材原料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同时建议限制木片的出口量。
  (5)建议对纸及纸板的外商投资政策应作适当调整,由限制类改为鼓励类,以吸收大量外资,加速纸业结构调整。
  (6)建议对规模大的制浆造纸企业治理污染的环保投资国家拟予以专项政策支持。一是实行专项环保投资;二是对环保项目给予优惠贴息贷款支持。
  (7)鉴于纤维原料问题是制约中国制浆造纸工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积极支持,设立专题研究,尽早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中国造纸协会 曹朴芳)
  木浆造纸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造纸工业一直存在着总量不足,产品结构失调,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等问题。究其原因,无不与原料结构不合理和管理体制不顺有关。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被动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对实行林浆纸结合,大力发展我国的木浆造纸业十分重视,有关主管部门、学术界、企业界为此也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七五”“八五”期间,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选择了一批木浆造纸项目。近两年,国务院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九五”期间加快发展木浆的有关问题,决定在“九五”计划和2000年规划中,把调整原料结构,发展木浆造纸作为重点任务,并批准了几个大型木浆项目立项。为贯彻国务院的决定,相关部门和地方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认为:大力推进木浆造纸业发展,认识早已统一,方向已经指明,任务十分紧迫。目前是抓紧实施的问题了。
  一、加速木浆造纸业发展,是我国实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促进我国林木资源的有效保护及合理利用,带动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林业以保护、培育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既担负着维护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任,又担负着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提供产品的职能。因此,林业既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又是国民经济组成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产业,它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一身,由此决定了林业行业的特殊性。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环境问题必须与经济问题一体考虑,并谋求同步发展;②森林的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林业经营者必须从森林的经营中获取直接经济利益,从而支持社会效益与生态收益的实现。获得的经济利益应足以使资源的消耗得以补偿,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由此可见,森林的经营必须以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合理确定经营强度,以往那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重采轻育的经营模式,必须加以彻底扭转。与此同时,人们也必须在总结以往的偏差之时,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探索运用经济手段,建立起森林资源的补偿机制,以实现森林经营的良性循环。
  近些年,林业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类产业,即含有种植业性质的森林培育业发展迅速。在国家的重点支持下,加强了现有天然林资源的保护,通过现有林的抚育更新和人工林的建设,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几大防护林工程建设,森林资源培育出现可喜成果。从90年代初开始,已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资源的经营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而第二产业,即森,林工业,虽然仍占据林业的主导地位,但随着森林资源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其主导作用逐年下降。据资料统计:森林工业劳动力占林业部门全部劳动力的总数,已由1953年的79.9%下降为1992年的50.3%;森林工业产值占林业总产值比重由1953年的91.02%下降至1985年的47.62%;营林投资与森工投资比例已由建国初期的0.2∶1,变化至1992年的0.9∶1。从森林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看,传统的采伐运输业、木材初加工业明显萎缩,而人造板,林化工业伴随建筑建材和家具市场的拉动,呈明显上升趋势。总的来看,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没有到位,“九五”及2010年结构调整任务还十分艰巨。结构调整的相关要点在于:①大力加强林业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在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的同时,集中建设好几大生态防护林工程,重点发展人工速生丰产林,特别是把制浆造纸、人造板和林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基地建设放在重要地位;②重点发展以木材为原料的制浆造纸业、现代家具和木制品业,以其较高的劳动资金产出率和综合产业素质,实现森林工业结构优化,由此带动整个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森林资源及其所提供的木材原料是造纸工业,尤其是现代造纸工业发展的基础,木浆造纸工业发展水平以及木浆造纸所占比重,是当今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造纸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发达的林业产业的显著标志。据联合国统计,全球造纸原料93%是木材纤维,纸浆用材占工业用材量的26.83%,发达国家多达50%以上。而我国1995年纸浆年耗木材为936万米3,仅占工业用材量的6.15%,历年来,制浆造纸所需木材一直徘徊在6~8%水平。原木、锯材等初级产品耗材仍占据着工业用材量的70%以上。在森林资源短缺的我国,这种资源利用上的低层次化,造成了大量的不合理浪费。
  众所周知,制浆造纸是劳动、资金密集度较高的行业,也是木材工业中比较效益较高的行业。从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看,若以木材生产为1.0,则锯材为1.03、纤维板为1.15、木制家具1.31、林化产品1.34、纸浆1.52、木制品1.53、胶合板1.60、造纸1.63、纸制品3.83。表明其木材加工深度与获得收益呈正比关系,木材制浆造纸的效益产出要比传统的木材初加工及人造板高出许多。显然大力发展我国的木浆造纸业,对于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及产品结构,增强经济活力,促进林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中国的林业决不能再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单纯经济效益的老路,那种“竭泽而渔”“重采轻育”的做法必须彻底摒弃。相反,不讲求经济效益,一味地等待国家大量的投入来搞造林和生态环境建设,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林业的发展必须遵从市场经济规律和资源性产业的特点,以追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目的,合理处理好社会、生态和经济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推动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力发展木浆造纸,既是造纸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任务,也是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措施。实施林纸(浆)结合,是发展我国现代造纸业的唯一出路。
  二、我国已经具备大力发展木浆造纸的资源条件
  木浆造纸是典型的资源约束型产业,现代的木浆造纸工业,必须依托于充足的资源保证。几十年来,我国的造纸工业之所以走了“以草为主”的路子,不能全部归结于我国木材资源短缺这个国情,事实上,长期以来,资源利用存在严重的结构不合理和浪费。我国木浆造纸所消耗木材一直占有很小比例,其利用程度远未达到世界26.83%的平均水平,甚至不及资源欠发达的印度。显然,应当归结于“路线”问题。过去是这样,那么在目前,尤其是出于环境保护,国家已明令停止或限制天然林采伐的形势下,我国的资源状况能否满足木浆造纸业发展需要呢?
  建国以来,特别是1981年全国人大决定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8.6%,提高到现在的13.92%,在全球森林资源总量下降的情况下,我国自90年代起,已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有林地和用材林面积出现净增长,林木生长量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走上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从总体上看,我国仍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生态条件十分脆弱的国家,林木资源的紧缺仍将持续一段时期,但这种紧缺主要是结构性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虽然天然林资源减少,但人工林发展迅速。1984年以来的10年间,全国人工林面积平均每年以120万公顷速度增加,至1993年,全国人工林面积已逾3400万公顷,林分蓄积超过7亿米3,越居世界第一位。照此发展速度,预计到200年,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所占比重将由1993年的27.3%和9.1%分别提高到31.3%和12.9%。到2010年,人工林面积将发展到4870万公顷。其中,人工用材林面积发展到2960万公顷,蓄积将达到12.35亿米3,人工用材林蓄积在全国用材林蓄积中的比重由1993年的9.9%,2000年的14.66%增加到2010年的21.30%。可见,人工林,尤其是人工用材林在我国木材来源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二是在用材林结构中,成过熟林逐年减少,近熟林和中幼林比例增大,纤维用材资源十分丰富。近些年来,由于推行天然林保护措施,逐年削减采伐量,加上大力营造人工用材林,近成熟及中幼林蓄积所占比重已由80年代初的46%上升为1993年的62%。预计到本世纪末,人工用材林,尤其是定向培育的速生丰产林,将大量替代天然用材林资源,占据主导地位。
  三是资源分布不均,呈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天然林,以及其中的成过熟资源主要集中的东北和西南林区,而人工林可采资源大多集中在南方集体林10省区。1993年全国第四次清查结果,其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53.43%和61.66%,人工林产材量的3/4来自于南方10省区。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南方集体林区将成为商品材的主要产地。
  四是林木资源发展的潜力很大。我国林业用地面积26289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只占50.9%,尚有一半未加以利用;我国森林资源平均每公顷蓄积仅为88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4,人工林平均每公顷蓄积只有33.3米3,只为世界人工林每公顷平均蓄积的1/3,只要加大科技含量,实行集约经营,提高林木生长量,即可增加巨大的经济效益。
  上述现状表明,我国森林匮乏,资源短缺,总量不足,但更主要是结构性的短缺,高档材、大径材严重缺少,但可供加工利用的中、小径材和加工剩余物等木材纤维资源却十分丰富,极具发展木浆造纸的潜力。根据国家造纸工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预计到2000年,木浆比重增加到18%,新增商品木浆160万吨;到2010年,木浆比重增加到22%,再增160万吨商品木浆能力。由此测算,到2000年,纸浆年耗木材2588万立方米;2010年达到6300万米3,占工业用材比重依次增加到14.38%和29%,赶上国际平均水平,纸浆用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据初步测算:目前已营造的1亿亩速生丰产林,预计到2000年即可新增木材2200万米3;现有3500万公顷的中幼林,通过抚育和低产林改造,每公顷仅按提高2米3出材的话,即可新增产材7000万米3;以上累计到2000年,可增加木材纤维原料总量近1亿米3扣除人造板等加工利用和烧柴等消耗外,到本世纪末,保守测算,仍有年增约2000万米3可供制浆造纸用。此外,林区的“三剩物”和次小薪材及间伐材目前综合利用率仅为40%,只要提高10个百分点,即可提供用材3000万米3(仅此一项,可生产木片15000兆吨,现已有生产能力4000兆吨,出口1500兆吨,仅剩余部分即能转化为100余万吨的商品木浆)。可见,到2010年,累计可年供木材7000万米3,只要从现在起,抓紧规划落实,并障辅之以相应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通过加强管理,加大经营强度,实现2010年规划的目标是完全有保的。
  以上粗略测算说明,我国具有充足的木材纤维资源,用于生产商品木浆,发展木浆造纸业是绝好的开发利用途径。对于林业来讲,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和进一步调动广大林农的积极性,直接推动植树造林深入有效资产为联接纽带,促进资本优化和企业改组;在企业改扩建和新上项目时,有计划地建设定向培育的原料基地,作为浆纸厂的第一车间,以其质优、价廉的原料,激活现有生产能力和企业的经营活力。实现产品持久开展;另一方面,可以替代天然林资源的过量消耗,间接地促进天然林的有效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升级换代,增加浆纸市场的有效供给,真正实现以林保纸(浆),以纸(浆)促林,实现林纸(浆)的一体化经目前,现已营造的人工林,尤其是南方大面积营造的速生丰产林,大多已近成熟,需要采伐加以利用;而且由于过去经营较粗放,大部分人工林低产、低效,急须进行抚育和更新改造,只是由于缺少资金和好的项目拉动,才难于进行。长此下去,广大林农缺少利益趋动的源动力,造林的积极性将受到挫伤。只要适时地抓住机遇,下大气力,把发展木浆造纸认真地当作一项新兴产业来办,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大力发展木浆造纸,重塑现代造纸工业是完全能办到的。
  三、对加速发展我国木浆造纸业的几点建议
  1.建议把造纸工业纳入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
  目前,我国的造纸工业仍属消费品工业范畴,这显然与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适应。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经济发达国家,甚至包括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已把制浆造纸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视为“软钢铁”。据资料记载,在世界纸和纸产品的消费结构中,35%左右用于包装材料,43%用于信息传递材料,15%用于工农业生产,只有7%用于生活消费。我国目前虽未达到这种程度,但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纸及纸制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消费结构逐步向国际化靠拢,适时将造纸工业调整为国民经济基础工业,有利于适应我国经济全面发展需要,迅速扭转造纸工业长期落后局面,推动现代造纸业发展。
  2.建议加快推进林浆(纸)一体化进程,早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长期以来,我国走了一条“以草为主”的路,割裂了林与浆纸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上行业管理体制的限制,严重影响了造纸工业和林业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一方面造纸工业难以上规模、上水平,新上项目苦于原料质次、价高,效益难于发挥;另一方面,大量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宝贵的木材资源只能用来生产一些初级产品,两方面的经济效益均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局面必须加以扭转,借鉴造纸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顺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发展木浆造纸工业,必须突破行业界限。实现真正的林纸结合,即从管理体制上,积极创造条件,组建跨行业的木浆造纸集团,以相关产品和营,共同发展。
  3.建议国家把木浆造纸视为基础原料工业,在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入上给予扶持
  木浆造纸是木材资源深度加工利用的产品,又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需的基础原材料,实现林浆(纸)结合,必须把木浆造纸视为新兴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国家在产业及相关的经济政策上予以扶持。此外,由于木浆造纸业属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规模大,技术装备程度高,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因此,国家在资本金投入。外汇筹集以及银行贷款等方面应予以必要的支持;在税收政策上应比照森林工业及其它原材料工业性质给予减免优惠。以促进这项重大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举措的顺利实施,推动木浆造纸新兴产业的发展。
  4.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木浆造纸项目建设步伐
  从当前国际造纸工业发展及我国面临的周边环境上看,世界纸和纸板产量呈缓慢增长,资料分析,1990年至2005年的15年间,世界纸和纸板产量年均增长2.5%,商品浆产量增长大体同步。但从全球分布上看,进入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于环保要求,木浆产量明显下降,发展中国家木浆产量猛增,年均增长率为全球平均水平的4.57倍,其中亚洲达到8.3%。东南亚和中国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国际上纷纷看好其资源和销售市场。近十年全球纸浆新增产量有3/4在东南亚和中国,近期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大型浆纸厂大多集中在该地区。目前,东南亚经济危机,致使一些在建和拟建的浆纸厂受阻,这恰恰为我国加快建设大型木浆造纸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从国际浆纸价格走势上看,虽价格为少数几个出口大国和消费市场左右,但仍呈周期性规模变化。据专家分析,1996年浆纸价格大幅下跌后,现已处于调整阶段,两三年内,价格缓慢攀升并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目前正是我国调整结构,加快推进木浆造纸项目建设的好时机。
  此外,中国的浆纸业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外商的介入已成为一种信号。尤其是作为浆纸原料的基地造林,已成为一大投资热点。一旦资源被外人控制,中国木浆造纸业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制约。加快组建集团,积极开展基地造林,及早启动木浆造纸项目建设,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只要国家重视,加上我们不懈的努力,大力发展木浆造纸新兴的产业,重新塑造我国的现代造纸工业,恢复造纸工业大国形象,将不是一件很遥远的事。
  (原林业部副部长 蔡延松)
  如何利用好非木材纤维造纸的建议
  我国造纸工业除大力发展木材造纸外,还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好丰富的非木材资源。在过去草类原料对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起过决定性的作用,功不可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草浆在中国造纸工业中仍是不可缺少的,仍将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后造纸原料木浆的比重会迅速增加,禾草浆的比重将会逐步减少,但非木材纤维纸浆的绝对量仍会逐步上升。发展中国造纸工业对非木材纤维造纸资源的利用绝不能忽视。
  发展草类资源制浆造纸,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污染问题。中小草浆厂的污染难题国家已下决心用“关、停、并、转”来解决。草浆大厂的污染问题应该说竹、苇碱的回收已经过关。麦草碱回收还有些问题,但应该看到麦草碱回收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发展的情况很好,若继续加大科技投入,锲而不舍地攻坚下去,距离过关已为期不远了。草浆的污染问题在一定经济规模上和保证投资下是可以解决的。草浆能否生存下去还取决于草浆与木浆市场竞争的结果,竞争的主要内容是:产品的质量、品种、经济效益和对环境的污染。分析如下:
  草类原料多为农业废弃物,价廉,生产成本低,价格上比木浆有明显的优势。草浆的质量不如木浆,尤其是生产某些高档纸草浆难于胜任。在高档纸的范围内,草浆处于明显的劣势。在中低档纸种范围内如印刷用纸、生活用纸、包装用纸和纸板等方面,草浆的质量能适应产品的要求,而这类纸种的品种多、产量大,市场占有率目前约70%(今后低档纸的比重有逐步下降的趋势),结合草浆价格上的优势,中低档纸草浆不仅有立足之地而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全国十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1996年)草浆(为主)厂占60%。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连续几年经济效益为全国之冠。
  草类原料的品质不如木材,这是草类原料的化学成分、纤维形态和结构与木材不同所造成。我国造纸工作者经过深入科研和长期生产实践,大大提高了对草浆的认识,提出应针对草类原料的特性来组织生产,对草浆的制浆方法,工艺路线及技术条件和流程设备都应与木浆有所不同。改革草浆制浆造纸工艺技术的要点,以禾草为例概述如下:
  1)改革草浆的基础在备料。因草类原料中含有大量不利于制浆造纸和碱回收的非纤维杂物,在备料时若不除去不仅增加消耗,对整个生产过程及成浆质量的危害极大。目前草浆生产中存在的种种毛病,除与草类原料的先天不足有关外,都与备料不良有密切的关系。要备好料,应将草杆、草节搓开,通过干法筛分和湿法洗涤,将草杆内外的非纤维杂物和泥沙等除去。强化备料,必将大大增加排渣率。对备料废弃物要用于回收热或综合利用,防止二次污染,并争取获得更大的附加值,为蒸煮提供优质的原料、为提高蒸煮得率,生产高质量的草浆提供保证。为改善碱回收,提供合格黑液。要实现综合利用,草浆厂必须有足够大的经济规模。今后的备料车间将附设有多种生产副产品的工段,这为建设新型的大型草浆厂提出了新的要求。
  2)草浆的蒸煮改革应针对禾草结构疏松、杂细胞多、木素含量少、易溶木素和易溶半纤维素多的特点,应采用缓和的对木素选择性强的蒸煮方法,改善蒸煮工艺条件,强化蒸煮的效果。多年来,我国造纸工作者通过科研和生产实践已筛选出碱性亚钠法、烧碱助剂法(AQ、CT或绿氧)和氧碱法等较适合禾草特性的蒸煮方法。在蒸煮工艺上已总结出低温快速蒸煮、大液比蒸煮和两级蒸煮等较适用于禾草特性的蒸煮工艺,对减少纤维降解提高成浆得率、改善纸浆的品质、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设备上推广连续蒸煮为大型化生产优质草浆提供了条件。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开发适用于草浆的低污染、低能耗、高质量的制浆方法(如深度脱木素置换节能蒸煮技术、溶剂法、爆破法和生物制浆法等)。重视草类原料高得率浆技术的开发,供纸板、新闻纸用。草浆化机浆得率高、强度较好、消耗少、污染负荷轻、废水经生化处理可以达标排放,能耗比木材机浆少,在无碱回收的工厂,改产草浆化机浆是一条出路。
  3)强化草浆的洗涤与筛选,关键是提高黑液提取率和洗净度,筛除生浆和杂物,按产品的需要适度排除杂细胞,改善草浆的滤水性,是生产高白度、低尘埃、易抄造、成纸性能好的精制草浆的重要一环。草浆在筛选净化过程中,还会分离出杂物,故草浆的洗涤筛选净化流程应采用多级多段,才能保证洗选的质量,并分级合理使用不同品质的浆料以减少纤维的流失。值得重视的是中浓筛选技术在草浆上的应用,中浓筛选可以直接与中浓氧脱木素装置和中浓打浆设备配套使用,能节省设备投资、简化操作,中浓筛选体积小、系统紧凑,可节省建筑面积,电耗仅为传统筛选的10%~20%,水耗低,废水排放量可望降到20~50米3/吨浆,大大减少中段废水的处理。
  4)草浆漂白技术应向多段漂白发展,可将现有的三段漂白设备,改成CEPH、COEH、CEOHP等多段漂白,可减轻污染、减少纤维降解,提高草浆的强度,漂白草浆白度可达85%。从发展来看,应逐步改为少氯、无元素氯或全无氯的漂白系统,用氧或二氧化氯代替氯。若用氧漂可以将漂白废水归入碱回收系统,大大减少漂白废液的污染。我国某厂将现行的CEH三段漂改为OHP、HAP三段漂,纸浆白度大于85%,漂白废水中AOX减少70%,下一步准备改为OPP(P为H2O2)、OZP(Z为臭氧)或OXP(X为活化剂),完全不用氯,彻底解决漂白废水的污染。
  5)草浆纤维短,难帚化,打浆时应防止纤维被切断和过度吸水润胀。传统的打浆工艺和设备(钢刀)难于打好草浆,应改为能保护纤维长度、保进内部细纤维化、提高草浆打浆质量和节能显著的软质材料的低浓打浆和中、高浓打浆。连续打浆是打浆发展的方向,必须解决好浆料浓度、流量和压力(进退力)的自动控制,才能确保打浆的质量,并节省电耗。不宜用100%草浆单独抄纸,草浆中应加入木浆或与其他浆种配抄为好,可以充分发挥不同特性的不同浆种的互补作用和长短纤维的协同效应,对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改善操作、降低成本将产生明显的作用。由于草类原料的种种局限——纤维短、强度低、保水值高、杂细胞多等缺陷,更需要添加化学助剂,争取尽快普及使用助滤、助留、增强和柔软等化学助剂,大面积提高草浆生产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有的助剂还能减轻三废污染、消除生产障碍,甚至赋予纸张某些特殊的性能,推广助剂的应用意义重大。
  6)改革纸机更好适应草浆抄纸的需要。流浆箱是纸机的心脏,对纸页的匀度和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选用高效的压力流浆箱并配备自动控制装置。草浆纸机应采用全封闭引纸,防止纸页断头。根据纸种的需要强化纸页的表面处理,可选用表面施胶、微涂或涂布和采用压光、软压光、超压、刷光或抛光等方法处理,对克服草浆表面强度差,改善外观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7)强化网部和压榨部脱水。选用高效脱水元件和新型压榨,提高湿纸干度,达到节能降耗,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目的。在草类原料制浆造纸过程中推广微电子技术,采用先进的过程控制系统已成为提高产品产量质量、节能降耗、改善操作不可缺少的手段。如蒸煮曲线和H因子的自动控制,在连蒸上采用双喷放,实现冷喷放,并配套PLC内联锁逻辑控制系统或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连续打浆的浓度与工艺控制、纸机的配浆、抄纸定量和水分的自动控制、纸机传动和全厂生产过程管理等应尽快推广微机控制。
  8)当前制浆造纸的工艺和设备都不能很好满足草浆生产的需要,尤其是装备差距更大,应针对草浆的需要研制和引进适合草类原料制浆造纸的新装备或引进软件技术,逐步开发大型高效先进的装备,这是发展草浆的重要保证。我国造纸工业具有较强的设备制造能力,除某些关键设备或部件需要引进外,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成套设备的供应。在制浆上重点研制开发草浆备料设备、高效连续蒸煮和置换节能蒸煮设备、高效黑液提取设备、中浓筛选、净化、漂白、打浆设备。在抄纸上重点研制开发高效流浆箱,脱水能力强的、全封闭引纸的、长网纸机和各种表面整饰及压光设备等。为加速发展我国草类原料制浆造纸,必须投入更大的力量更新和改造装备,并使设备的更新改造立足于国产化。
  近年来我国草类原料制浆造纸的工艺和装备,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的深入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用草浆造纸的质量已有提高,纸种不断增加,用途正在扩大,用草浆与木浆配抄已进入某些高档纸的领域,又可以降低成本。草浆厂的规模随着世界技术经济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改善,年产几万吨、十几万吨甚至几十万吨的草浆厂已经出现。我们认为草类原料在我国具有不可取代的资源优势,用好草浆我国已有深厚的基础,继续加大草浆的科技投入,发展草浆、用好草浆的前景看好,对未来应抱乐观的态度。
  草类原料是农业副产品,我们倡议:“农纸结合”由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联合发展造纸工业,要求农业,部门投入力量,从育种开始研究“粮杆双丰收”的品种,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原料。要改进联合收割机的剪口过高,不要将造纸原料——麦杆大部留在田里,造成麦杆丰产不能丰收。还要求改革农机的设计,不仅能完成收割,还具有打包的功能,为农民提供方便,减轻劳动强度,并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我们倡议:发展中国造纸工业应“草木并举”走“林纸结合”和“农纸结合”的道路,充分发挥“木”与“草”两个积极性,两个结合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首先更好满足中国市场对纸张的巨大需要,进而把中国建成造纸大国、造纸强国。依靠木浆和草浆两大支柱的支撑,把中国造纸工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并上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地位。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造纸工业的发展规律和特性办事,狠抓木浆,充分利用好草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造纸工业是能够实现的。
  (中国造纸学会碱法草浆专业委员会聂勋载王鸿文)
  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的发展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有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技术、资金密集型的造纸工业,以国内市场的优势,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一批老企业得到技术改造,一批现代化大型制浆造纸企业相继在近几年建成,使造纸工业向规模化集约经营方向迈进一步。利用外资对中国造纸工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概况
  (一)利用外资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6年,全国造纸企业利用外资总额约16亿美元,其中:借用外国资金约6.2亿美元,占39%;外商投资约9.8亿美元,占61%。
  1.借用外资
  ——概况
  中国造纸工业借用的外资,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贷款总额约6.2亿美元,其中:亚行贷款1.2亿美元;世行贷款1.3亿美元;加拿大、瑞典、芬兰、奥地利等国政府贷款及北欧投资银行,加拿大、法国信贷,原苏联记账贸易等3.7亿美元,这些资金用于近30个项目,可新增商品纸浆生产能力40万吨,纸及板生产能力65万吨。
  ——利用国外政府贷款和其他商业贷款的项目主要有
  ——利用亚行贷款项目主要有:
  ——利用世行贷款项目主要有:
  2.外商投资
  ——概况
  目前为止,外商投资中国造纸工业的形式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补偿贸易四种,其中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为主。
  全国外商投资总金额9.8亿美元,主要涉及80多家企业,100多个大中型合资合作经营项目。项目投产后可新增纸及纸板生产能力120万吨。
  又据有关资料统计,1996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轻工“三资”制浆造纸企业情况;
  ——外商投资主要项目
  ——投资中国造纸工业的外商所在国家和地区
  印尼、新加坡、日本、泰国、韩国、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其中亚洲国家的外商投资占80%以上。
  ——外商投资呈增长趋势
  外商投资中国造纸工业始于改革开放以后,18年来,中国造纸工业吸收外商投资有了较大发展,大体在分起步、持续发展、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年均投资额目前是起步阶段的14倍,外商投资呈逐年增长趋势。
  (二)利用外资的积极作用
  1.弥补了中国造纸工业发展资金不足
  1991~1996年,轻工系统造纸建设项目利用外资4亿美元,约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
  2.推动了中国造纸工业技术进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外商投资带来的先进技术与装备,填补了中国造纸工业的某些产品技术空白,使一些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和企业规模升级。
  借用外资在引进技术、进口设备改造国内造纸企业和发展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到1996年,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国外贷款和外商投资已从17个国家引进技术、进口设备700余项,分布在全国21个省市(除西藏、青海、贵州)的300多个企业,总成交额超10亿美元。
  从轻工统计的造纸行业引进技术、进口设备成交额情况分析看,中国造纸工业、引进技术进口设备成效额呈增长趋势。改革开放以后的18年,中国造纸工业引进技术、进口设备成交额是改革开放以前29年成交额的7.8倍,年均成交额是改革开放以前的12.6倍。
  3.推进了中国造纸工业建立以国有造纸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与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4.加快了中国造纸工业与国际造纸接轨,将促进中国造纸工业开放型经济发展
  (三)利用外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争取保持外商投资规模稳定增长,使之与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相适应。
  (2)吸收外商投资在国别(地区)方面,有待多元化。
  (3)需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使对外借款,对外融资,吸收外资与国内资金的配置更趋合理,以利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
  (4)需加强和完善利用外资的宏观管理
  二、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纸张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量增加,人均消费量低,进口量呈增长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纸张产品市场需求量呈快速增长趋势,1980—1995年间,年均递增9.8%,其中1991~1995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3.6%。但目前中国的人均纸张消费量只有24.7公斤,距世界人均消费量54.9%公斤有相当大的差距。另外,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推进了中国纸张市场的国际化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使国内短缺纸产品进口量增长很快,1980年进口量只有75万吨,到1997年进口量达552万吨,1997年是1980年的7.4倍,预计今后纸及纸板进口量仍有增长趋势。
  中国纸张市场潜力巨大,今后将会有较大发展。据专家预测:到2000年,纸及纸板总消费量3400万吨以上,年增长率大于5.1%,人均消费量26公斤以上;到2010年,纸及纸板总消费量5000~6000万吨,年增长率4~5.8%,人均消费量36~43公斤。
  (二)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1996—201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综观世纪之交的中国造纸工业形势,机遇和挑战并存。
  机遇——世界造纸工业的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形成了目前造纸工业国际化的世界格局,今后国际竞争全球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吸引着国际资本和技术向中国转移,给中国造纸工业提供了一定发展机遇,形势喜人。
  挑战——国际竞争的激烈给国内现有造纸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与沉重的压力,不努力实现产业现代化,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就难以应付这一挑战,形势逼人。
  (三)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发展前景良好
  1.利用外资必要性
  展望今后十几年(至2010年)中国造纸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中国造纸工业要实现二十一世纪发展目标,必须要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为此,既要立足国内深化改革,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发展;又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抓住国际机遇,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推进中国造纸工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的战略目标:1996~2010年间,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增强总体效益为中心,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2.利用外资可能性
  中国造纸工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拟新增浆、纸生产能力2300万吨,其中:商品纸浆生产能力400万吨,纸及纸板1900万吨,估算共需投资2000亿元以上。调整投资结构,扩大利用外资和多渠道筹集资金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目标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为此,中国造纸工业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力度,适当提高利用外资的比重。特别是大型纸浆和纸项目建设,需增加外资的投入。展望未来,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的发展前景良好。
  目前,正在建设和计划建设的限额以上外商独资,中外合资造纸项目有20多个。总计投资额约90亿美元,将可形成490万吨高档纸及纸板生产能力和155万吨商品纸浆生产能力。
  目前,正在进行和计划实施国家安排的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的项目有40个,估算总投资额140亿元左右,将可新增纸及纸板生产能力265万吨。对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投资项目,国家将给予加大投资力度的支持和进口设备在规定的范围内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
  另外,在各地还将有外商投资的“三资”企业和地方更新改造项目,将利用外资及各种渠道的资金实施。
  三、利用外资的有关政策
  (一)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的基本原则
  (1)项目选择必须符合中国国家产业政策和造纸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技术经济政策。
  (2)吸收外商投资应注重发展长期合作,并坚持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原则。
  (3)外商投资项目应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发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保证外汇平衡。
  (4)中外合资、合作项目应建立在新技术和高效率的管理基础上,以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吸收外商投资的适用范围
  中国造纸工业吸收外商投资的适用范围,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有关规定。执行日期1998年1月1日。
  (三)鼓励外商投资中国制浆造纸业的相关内容和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1.相关内容
  鼓励投资建设年产17万吨以上的纸浆厂,并建设相应的原料基地如速生林基地,芦苇基地等;
  鼓励投资造纸用高科技化学品的生产;
  鼓励投资新型造纸机械(含纸浆)等成套设备制造;
  鼓励投资造纸工业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技术工程;
  鼓励投资造纸工业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对于投资高档涂布、未涂布书写、印刷用纸,高档涂布、未涂布包装纸板,高档信息用纸等技术含量高,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纸及纸板项目,也将受到鼓励。
  2.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1)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和限制乙类的外商投资项目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所得税:对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三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给予“两免三减”定期减免税,即第一、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若是产品出口企业和先进技术企业,可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再投资退税:外商以其在中国投资所获取的利润再投资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对已缴所得税的40%退还企业。
  对外商投资的“三资”企业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
  对外商投资的“三资”企业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对设在中国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外商投资生产性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外商投资项目,地方政府还有一些更优惠的政策。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中国将继续稳步开放市场,改进和完善投资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权益,进一步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条件。21世纪,中国经济将会继续发展,中国造纸工业也必将有一个新的飞跃。中国造纸工业将以改革开放的姿态大踏步走向21世纪,在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中国造纸工业利用外资的发展方面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造纸协会 曹朴芳)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造纸年鉴》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记录、反映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内容主要包括1996至1998年间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有关制浆造纸经济、技术、生产的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境内外造纸市场动态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