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書談到寫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8364
颗粒名称: 從讀書談到寫作
并列题名: ——学習經驗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3年2月8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從讀書談到寫作的文章.
关键词: 读书 写作 著作

内容

中學時代,我有一個朋友,家裡有個小小的圖書舘,他平時很愛讀書,每逢暑假,總要讀完三、五十册小說,及其他什麽的;然而他在學校裡的作文却一直很糟糕。顯而易見,他的毛病之一在於「貪多嚼不爛」,祇是一本緊跟着一本,人物和故事在腦裡直跑,不思索,不理解,囫圇吞棗,結果徒然成了一隻洋洋大觀的「書箱子」,很少實際收穫。
   我們讀書,不光是在乎多,而更應該求其「精」,多咀嚼,多囘味,讀了作筆記。讀一本書,要在其中得到收穫。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懶筆頭。」當你看了一部好作品、一段精練的文字或一首好詩歌,就要把它深刻的主題、豐富的內容、優美的詞藻記下來。一面看書,一面摘要,這對初學寫作的我們大有好處,一個有熱情的寫作者是必然有一册豐富的筆記本的。如果一面讀,一面扎記容易打斷讀的情緒,可以先在書上作些記號(如劃紅綫或夾入小紙片),讀完或讀一個段落再做筆記。
   但是我有過這樣的經驗:儘管讀了許多定評的名著佳作,做了不少摘記,等到碰到題材,還是寫不稱心,詞不達意。這說明我們必須不斷練習。於是我作了這樣的嘗試:
   每當看到報章雜誌上一篇短小精悍的東西:一首詩,或者是一個生動的生活小故事或一篇通訊,就用心地多讀幾遍,把主要內容和情節記住,然後靜靜地思索一下,作為自己的經歷寫出來。再拿去和報章上的作品一比較,這時你一定可以發現很多問題,如主題的表現、情節的安排、人物性格的描寫、風格氣氛和詞藻的運用等。這樣一來,再把原文反覆精讀,雖然時間化得多些,然而印象深刻,你所得到的東西就多了。這樣不斷地鍛鍊,對我們初學寫作者培養獨立的寫作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此外,我們應該注意時常練習獨立寫作。不用說,我們的習作,一定是很粗糙的。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對我們就特別重要。當我們寫了一篇稿子後,可以等待一些時候(幾小時、一天或者一個禮拜),再讀一遍,這時就一定會發現許多需要修正的地方。這樣一連幾次、一定可以使你的作品生色不少。如果你是在學校、機關、團體裡學習或工作的話,那最好多請幾位老師、同學、同事們傳看,聽取他們的意見。使作品的內容更充實些,文字更精鍊些。
   以上是我個人對寫作能力底鍛鍊的一些體驗和嘗試,提供給初學寫作的朋友們參考。
   至於政治思想的修養和現實生活的體驗,那是寫作的基礎和根據,是任何作品生命的泉源。這是大家知道的,不談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馬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