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朝美軍各部隊士兵普遍發生逃亡事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7999
颗粒名称: 侵朝美軍各部隊士兵普遍發生逃亡事件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3年1月29日,侵朝美軍第八軍軍法官蘭斯菲爾德上校承認:在侵朝戰爭期間,差不多所有的美國步兵師都有「相當多的」臨陣脫逃事件。
关键词: 美國 士兵 臨陣脫逃

内容

(新華社北京一日電)侵朝美軍第八軍軍法官蘭斯菲爾德上校二十九日承認:在侵朝戰爭期間,差不多所有的美國步兵師都有「相當多的」臨陣脫逃事件。同一天,美國國際新聞社記者埃勒根特報道,美國第八軍的其他參謀軍官也承認:「實際上,從戰爭開始以來,在朝鮮的每一個美國部隊都有過類似的事件。」
   蘭斯菲爾德說:除美國軍事法庭最近判罪的美軍第三師第六十五團的九十二個被控臨陣脫逃或拒絕作戰的波多黎各官兵外,還有美軍騎兵第一師、步兵第二十四師、第二師和第四十五師也有許多士兵因同樣的事件而被控告。據美國通訊社透露,這些被控吿的士兵數目比臨陣脫逃的實際數目要少得多。如最近被控判罪的第三師第六十五團波多黎各官兵只有九十二個,但實際上,這個團共有三百多名士兵臨陣脫逃或拒絕作戰。
   蘭斯菲爾德承認:在侵朝戰爭開始後不久,美軍步兵第二十四師就發生了大批士兵臨陣脫逃事件。蘭斯菲爾德不敢透露這數目,只含糊地說,他已「記不起那時逃跑的人數有多少了」。但那時美軍士兵拒絕作戰的情况嚴重到什麽程度,可從美國軍事當局需要把一個黑人中尉軍官吉爾伯特判處死刑一事看出來。
   美軍騎兵第一師在一九五一年九月和十月間,在漣川以北臨津江沿岸進行范佛里特的「有限攻勢」遭到中朝人民軍隊的沉重打擊時,約有一百五十名士兵因臨陣脫逃而受審訊。接着,美軍步兵第二師在一九五一年秋季,在「缽形盆地」和「傷心嶺」上遭受中朝人民軍隊的打擊下,也有一百五十名士兵因爲在陣前不肯作戰而受審訊。美軍第四十五師在一九五二年七月和八月間在「老秃山」和「丁字山」一帶受打擊時,也有十二名士兵因同樣事件而受軍事法庭審訊。除這些被控吿的以外,蘭斯菲爾德承認:所有侵朝美軍部隊中都時常發生一些士兵「因心理失常而逃跑的事件」。
   蘭斯菲爾德雖然竭力掩蓋大家知道的這一事實:美國侵略軍中大批士兵臨陣脫逃或拒絕作戰的眞正原因,是這些士兵不願爲美國大資本家賣命和畏懼中朝人民軍隊的打擊,但他也不得不承認,經過「統計的調查」後,發現「這些事件都發生在戰爭打得很激烈並且我方(美方)的死傷很重的時候」。他還承認,在前綫的美軍各師中,臨陣逃跑或拒絕作戰的案件佔軍事審訊案件中的百分之十五到二十。
   美國國際新聞社透露,在美國侵朝空軍中間,情况也一樣,已有百分之二的飛行員拒絕飛行。
   (新華社北京一日電)合眾社記者華倫·法蘭克林在二十九日從華盛頓發出的電訊中,透露了侵朝美軍第三師第六十五波多黎各步兵團被美軍强迫充當頭陣的一些情形。這一波多黎各步兵團有一批士兵和軍官最近被控以「集體胆怯罪」,受到美軍軍法審訊。
   波多黎各步兵團在去年秋天被派去進攻臨津江以西的被美軍叫做「克利山」的我軍陣地。華倫引述一位美國參謀人員的話說,「克利山」是不好奪取和防守的,他不相信「任何聯合國軍部隊能够攻佔或守住「克利山」而不遭到重大損失」。因此,波多黎各部隊就被用來代替美軍進攻這險要的山頭。
   消息透露波多黎各團在進攻時「遭到極大的傷亡」,曾經「補充了三次」。雖然這樣,美國指揮官還迫令他們在補充後進行「猛烈而無益的戰鬥」。華倫引述一位波多黎各的參謀人員的話說:「在戰鬥激烈的時候,一位美國中將向現已被撤職的科德羅上校說:『一個部隊司令官不應為他的損失而憂慮』」。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蘭斯菲爾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侵朝美軍第八軍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