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茶區的美麗遠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7512
颗粒名称: 看到了茶區的美麗遠景
并列题名: ——記茶農代表參觀梅家塢先進茶村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本文記述了茶農代表參觀梅家塢先進茶村。
关键词: 茶農 互助組 茶園 產量

内容

在去年將到年底的時候,參加省茶農訓練班學習的各地茶農代表,集體參觀了一個先進的茶村——杭縣梅家塢村。這一參觀,可眞使各地的茶農代表開了眼界,看到了前途。嵊縣代表李紹庭說:「以前我總認為山區(當地是茶區)無論如何比不過平原,現在認識到只要像梅家塢村茶農一樣,組織起來,發展茶葉生產,那我們的生活也是很幸福的。」
   在未到梅家塢村之前,茶農代表都看過一場「幸福的會見」的電影,這是介紹蘇聯集體茶場的幸福生活的,只看見電影裡遍地滿山的一行行整齊的茶樹,茶樹又平又圓像一把把張開的雨傘,地上又光又白,淸潔得可愛,並且都用機器採茶。當時大家看了後感到:那樣的日子太好了,可是怎樣才能達到呢?就在這一次參觀中,他們看到了自己國家茶區的美麗遠景。
   代表們乘着汽車,經過錢江大橋,只四十分鐘就到了梅家塢村。梅家塢的茶農們早就鑼鼓喧天的來歡迎了。並派了不少人陪着代表參觀。茶農代表們只見茶山上的茶樹,眞長得和電影裡的茶場差不多,一行行的又整齊又平圓,在茶山上還築起了整齊的直的橫的排水溝。茶園中簡直看不到雜草。代表們一邊參觀,一邊由梅家塢村茶農介紹他們的豐產情况。產量最高的梅大生的一塊一畝八分的大茶園,共有四百八十九蓬茶樹,去年共產乾茶五百五十九斤,平均每畝收到三百十斤;全村二十八個互助組五百二十九畝茶園中,共產乾茶七萬九千九百七十三斤,每畝平均產一百五十一斤,並且品質都不錯,一般每担都售到一百萬元以上,最高的一斤茶售八萬元。嵊縣的代表說:嵊縣去年茶葉增產,每畝產量四十斤,與梅家塢產量比起來,眞是相差太遠了。
   因為產量提高了,他們的生活也大大提高。像梅守田等三個互助組聯合托兒所裡,有三個保姆,二十一個小孩子。孩子們都經常吃餅乾、鷄蛋糕,每週還吃一隻鷄,因此都長得胖胖的,穿着絨綫衫、毛呢大衣。梅守田互助組裡平均每個人都做了一件新衣服,單單「列甯裝」就做了十二套。他們組裡七戶人家並在銀行裡存了一萬九千九百斤大米。村子裡各個互助組還建立了一天二小時的學習制度。
   爲什麽他們的產量會提得這樣高,生活改善得這樣快呢?正像他們村裡每個人所說的,是因爲組織起來,重視茶園的管理和栽培而得來的。全村已組織了二十八個互助組,婦女也積極參加了生產。在管理、栽培茶園方面,全村一般都做到三次中耕、四次除草與合理施肥等等。
   這次參觀,眞的照亮了各地茶農代表的眼睛。嵊縣的代表盤算着:「我們嵊縣的茶葉產量如能提高到像他們一樣,全縣就能增加二十萬担茶葉,這對茶農們說,可增加多少人的一筆收入呀!對國家說,又增加多少財富呀!」特別是從那裡看到了前途,更鼓舞了大家建設山區,建設茶園,不斷提高產量的信心。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馮志明
责任者
陶正夫
责任者
劉文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杭縣梅家塢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