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有關雪和冰的幾個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7331
颗粒名称: 談談有關雪和冰的幾個問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3年1月22日当代日报登载的有關雪和冰液體變成固體的奇怪現象。
关键词: 溫度

内容

冬天的溫度降到攝氏零度以下,在高空中的水汽就凝結成雪花,這是誰都知道的。我們都有這樣一個經驗:在下雪之前,總是有幾天比較溫暖的天氣,大家都能預測到:「天變了,也許要下雪了。」似乎這是一種很矛盾的錯誤說法,爲什麽下雪反而要熱一熱?現在來談談物理學上是怎麽解釋這個問題的。
   由液體變成固體的現象稱爲「凝固」,各種液體的「凝固點」是不同的,所謂「凝固點」,就是液體達到凝固狀態時的一定溫度。當液體結成冰的時候,必需散發自身的溫度,降低到凝固點才能凝固。所以天空中的水汽在凝固成雪的過程中,一定要放出大量的熱。平均每一克攝氏零度的水凝固成攝氏零度的雪,要放出八十卡路里(熱量的單位)的熱量,也就是說一滴很小的水變成水時,它要放出的熱量能够使同樣一滴水升高攝氏一度。我們想一想,—望無邊的天空上,不知有幾千萬噸的水,假若根據剛才所說的數字來計算它們所放出的熱量,那一定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所以下雪之前一定是比較熱的。同樣固體變成液體時,也必須吸收相同的熱量才會溶化,所以溶雪的時候往往比下雪時冷。
   現在再來談談冰,這裡有幾個奇怪的問題:冰爲什麽會使玻璃容器破裂?冰又爲什麽從水的最上面先結冰,而不從下面先結冰?西湖中的水爲什麽往往比杯子裡的水難結冰?
   首先我們要說明冰的膨脹的一個極奇特的現象:當溫度降低時,它同所有其他一切物質一樣,體積會跟着縮小,但是當溫度降到攝氏四度時,水的體積就不能再縮小,這時水的密度也達到了最大限度;同時體積反而重新開始膨脹,所以攝氏四度以下,水的體積就不斷的增大,直至結成冰爲止。由於體積的驟然膨脹,所以往往會弄破不牢固的容器,如玻璃杯等。我們知道這個原因以後,現在設想有一個玻璃杯盛滿了水,由於溫度的降低,水的上層與冷空氣接觸後,溫度就先開始降低,到了攝氏四度時,上層水的密度達到了最大的限度,密度也大,於是上層的水就慢慢下沉。而下層的水就升上來代替這個地位,因爲下層水的溫度沒有達到攝氏四度,密度當然比較小。如此互相更換,一直到全杯水的溫度都降低到攝氏四度時,所有水的密度都相同了。這時,上層的水由攝氏四度逐漸降低,而其密度反而比下層小,所以就不再下沉,到了攝氏零度就先開始結冰。這就是爲什麽冬天的水總是從上面先結冰的道理。因爲水結冰的基本條件是要全杯水溫度降低到攝氏四度,密度大小一樣時才能從表面開始結冰,所以水越深結冰越難。這就是爲什麽杯子裡的水已經結冰了,但西湖裡却仍舊沒有結冰的道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年倫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