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杜魯門政府七年多以來的劣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6696
颗粒名称: 美國杜魯門政府七年多以來的劣蹟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3年1月12日当代报登载的美國杜魯門政府七年多以來的劣蹟。
关键词: 杜魯門 政府 劣蹟

内容

(新華社北京十一日電)即將下台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在七日向國會提出的「國情咨文」中,大大吹噓了一番他的「政績」。眾所週知,杜魯門政府七年多的「政績」,就是無孔不入地向外擴張,就是美國國內政治法西斯化和經濟軍事化。
   一九四五年四月,羅斯福病死,按照美國憲法的規定,哈利·杜魯門以副總統地位接任美國總統。這個由美國堪薩斯城大惡霸潘德爾加斯特一手提拔起來的三K黨徒上台之後,忠實地執行了華爾街征服世界的野心計劃。一九四七年,他宣佈了臭名昭彰的「杜魯門主義」,用大批軍事顧問與大量武器,支持希臘和土耳其失盡人心的反動政府,幫助它們鎭壓國內人民的解放運動。杜魯門通過這一筆「投資」,把希臘和土耳其這兩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變成美帝國主義窺伺蘇聯和東歐人民民主國家的據點。
   接着,杜魯門政府又提出了所謂「馬歇爾計劃」。這個計劃以「援助」爲名,打開美國資本滲入西歐的大門。「馬歇爾計劃」執行的結果,就是西歐國家民族工業的破產,對外貿易的跌落,國家財政危機增加,人民日益窮困,並使這些國家成爲美國的附庸。
   然而「馬歇爾計劃」還不過是美帝國主義全盤侵略計劃的初步。在通過「馬歇爾計劃」控制了這些國家的政府之後,美國政府隨卽採取了直接準備軍事侵略的步驟。一九四九年,美國糾集了加拿大和西歐的十個國家,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這個以「防禦」為名的公約規定:只要美國在所謂「北大西洋地區」任何一地發動戰爭,其他參加公約國家就有義務採取聯合軍事行動。美國就這樣把這些國家緊緊繫在美國的戰車上。利用這個公約,美國把這些國家變成美國的軍事基地,驅使這些國家陷入大規模擴軍備戰的深淵,並攫取了這些國家的軍事指揮權力。一九五一年,杜魯門又提出了一個所謂「共同安全」計劃來代替「馬歇爾計劃」,更加擴大了「計劃」所及的範圍,並且以彰明昭著的軍事目的代替了原來關於「經濟復興」的欺騙論調。
   在杜魯門政府的歐洲政策中,復活德國軍國主義勢力充任新的反蘇戰爭的急先鋒的陰謀,始終佔着中心的地位。爲了這個目的,杜魯門政府蠻橫地撕毀了關於解决德國問題的一切國際協定,阻礙締結全面對德和約和恢復德國的統一,片面地解除了對西德壟斷資本和納粹勢力的管制並大力加以資助。一九五二年,杜魯門政府協同英法兩國與西德阿登納政府公然簽訂了所謂「一般性條約」,接着又使西歐大陸五國與西德締結了「歐洲軍」協定,公開進行無限制重新武裝西德的工作。「歐洲軍」協定的目的就是爲美帝國主義提供一支以西德軍隊爲核心的侵略軍隊。
   在策劃反蘇戰爭的同時,美國還推行一種完全吞併西歐的巨大計劃,這個計劃是用「歐洲的統一」的面貌出現的。在經濟上,杜魯門政府首先通過法國外長舒曼提出了一個六國「煤鋼聯營計劃」,使法、意、荷、比、盧及西德的煤鋼工業,從而是整個工業,統一受制於美國的壟斷資本。在政治上,美國政府指使西歐國家建立一個超國家的機構—歐洲委員會,作為建立所謂「歐洲聯邦」的初步。這兩方面加上前述的「歐洲軍」計劃,就構成了美帝國主義所鼓吹的「歐洲統一」的概念。這個概念的實際內容,就是在軍事上把西歐變成美國的兵營,在經濟上把西歐變成美國的殖民地市場,在政治上把西歐變成美國的一個州。
   與侵略歐洲同時,杜魯門政府加緊對亞洲進行侵略。戰後杜魯門在亞洲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巨大的物力、財力和軍事力量,支持蔣介石反動政府,企圖撲滅中國人民蓬勃發展的革命運動。但是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杜魯門政府的這一陰謀。野心未死的美帝國主義於是在朝鮮發動了戰爭,並公開佔領台灣,企圖完全吞併朝鮮,直接進攻中國。但是朝中人民的英勇鬥爭又擊敗了杜魯門政府的這一侵略計劃。在全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反對戰爭的强大壓力下,在侵略戰爭中遭受慘敗的杜魯門政府被迫與朝中方面舉行停戰談判。在談判中,美方却不斷採取種種無恥手段,拖延和破壞談判,以至完全中上談判。目前美國侵略者正積極準備擴大侵略戰爭。
   為了加緊侵略亞洲,美國加緊重新武裝日本,使之成美國侵略者的在東方的「敢死隊」。美國並竭力糾集亞洲國家的反動勢力供它驅使。為此在一九五一年曾先後締結了「美菲聯防條約」,「美澳新三國安全條約」,「美日安全條約」,和非法的對日「和約」。
   在杜魯門的「第四點計劃」下,美帝國主義侵略的魔爪也不斷伸入中東,非洲,南美及東南亞許多地方。在這些地區,美國資本排斥其他帝國主義的勢力,逐步建立美國的殖民統治。
   在美國國內,杜魯門政府的主要「政績」之一,就是把美國逐步推上了戰爭體制。在擴張和戰爭政策下,杜魯門政府的預算急速增加,一九五三年度,預算達到七百九十億美元的和平時期空前龐大的數目。國家開支的四分之三以上用於戰爭和擴張軍備。在朝鮮戰爭發動後,杜魯門實施了所謂「國防動員」,宣佈了「緊急狀態」,行使了獨裁大權。整個國家變成了戰爭工廠。幾百萬的靑年被徵服兵役。人民的捐稅負担大大增加。備戰所造成的急劇的通貨膨脹降低了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而工資却被杜魯門政府的法律凍結在很低的水平上。許多和平企業倒閉或減產,一千三百萬的美國人民失業或半失業。
   爲了制止國內人民對侵略備戰政策的反對,杜魯門政府採取愈來愈加緊的法西斯措施,制訂和實施了鎮壓工人運動的塔夫脫—哈特萊法、又進行所謂「忠誠調査」,通過麥卡倫法,逮捕美共領袖,向美國工人階級及美國爭取和平、民主與生活權利的人民進行猖獗的進攻。「非美活動調査委員會」、「聯邦調査局」、「忠誠調查委員會」等名目繁多的法西斯組織在國內橫行,把美國變成了一個特務恐怖統治的國家。
   這一切,就是杜魯門在他七日提交國會的「國情咨文」中吹噓的美國「在世界上爲各國建立鞏固的安全和持久的和平」,「仲出援助的手使它們能够恢復它們國家的生活並恢復它們在國際大家庭中的獨立和自給自足的成員國的地位」;就是他所說的美國政府的「愛護人民的心思」,美國國內「一切對民主的障礙已在消失」的眞實內容。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杜魯門
相关人物
羅斯福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美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