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營絲織工業第廿六聯營處各廠建立正確勞資關係後次貨率降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6207
颗粒名称: 私營絲織工業第廿六聯營處各廠建立正確勞資關係後次貨率降低
分类号: G210
摘要: 杭市私營絲織工業第廿六聯營處各廠,在「五反」後由於建立了正確的勞資關係,因而在生產上有了顯著成績。
关键词: 絲織 工業 工人 成績

内容

編輯同志:杭市私營絲織工業第廿六聯營處各廠,在「五反」後由於建立了正確的勞資關係,因而在生產上有了顯著成績,使七月份到十二月份的次貨率由百分之三十六降低到百分之四·三。
   「五反」前,該聯營處各基層廠的生產情况不甚正常,在承接國家代織任務中,次貨每在百分之三十六以上,使國家積壓了大批次貨綢,不能及時銷往各民主國家,嚴重影響了國家的對外貿易。「五反」後,國營經濟爲了扶助該處恢復和進一步發展生產,就擴大加工代織。於是該處資方信心百倍,在七月份增加了外銷代織機十三台來擴大生產。同時,工人們也在提高覺悟的基礎上,發揮了主人翁的積極性,積極動腦筋找竅門。結果,研究出過去織次貨綢的主要原因是原料保管不好,潮份太多,如以石灰箱來保管,可使人造絲的潮份合乎標準,織綢時,便不會發生幅不齊的毛病,次貨自然會減少了。經改進後,再加上工人們在生產時提高技術,次貨就很快降低到百分之十一。工人章長生說:「我們次貨雖然降低這麽多了,但這還是開始,爲了進一步消滅次貨,搞好生產,我保證帶頭腹行自己所訂的愛國公約。」這些實際行動,大大鼓舞了資方的經營積極性。如資方代表邵成霖感動的說:「工人力量眞偉大,我們只有依靠工人階級,才能搞好生產。所以我們今後保證與工人一道研究,共同來搞好生產。」這樣,從八月份起,次貨又由百分之十一降低到百分之四·三。而且在以後的幾個月中,生產成績都能鞏固下來,照該處二十一台機來計算,每月平均可減少次貨二十五疋以上,同時產量上也超額完成了百分之十左右,替國家節省了很多財富。
   最近,該處工人,爲了響應中蠶公司的今年計劃生產,一致提出保證:要以消滅次貨的實際行動來投入今年的大規模經濟建設。
   絲織業同業公會工作人員阮文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阮文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