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幸福的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6044
颗粒名称: 走向幸福的道路
并列题名: ——訪杭市梅家塢村梅守田聯合互助組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3年1月3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走向幸福的道路」,讲述了徐漢波訪杭州市梅家塢村梅守田聯合互助組的经过。
关键词: 組員 婦女 生活 茶葉

内容

本報記者徐漢波
   ,正當全國人民以無比熱烈和興奮的心情,迎接祖國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的時候,在元旦前夕,我訪問了杭州市雲棲鄉梅家鳴村的梅守田聯合互助組。
   梅家塢是一個以盛產高級旗槍茶著名的山村,全村二百〇七戶有一百九十九戶是茶農。解放後,茶農們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認識到毛主席所說的「組織起來,是由窮變富的必由之路」這個眞理,全村一共組織了二十六個常年互助組。梅守田聯合互助組是其中的一個,由於組織起來集體生產,今年茶葉產量已由組織起來以前(一九五一年)每畝一百十三斤,提高到一百八十八斤,因此,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舉行的杭州市第三屆農業勞動模範代表大會上,光榮地被評爲單項增產模範互助組。
   我到梅守田家已是中午十二時多了。守田不在家,守田嫂和幾個婦女,一聽說報社裡來了人,都跑出來張望。守田嫂迎着我說:「今天天氣好,他們飯碗一放下,就上山砍柴去了。」我問她爲啥這樣忙,她毫不猶豫地答道:「因為最近我們組裡訂了一個計劃,保證要在十二月三日到一月八日為止的三十七天中,砍好七萬八千斤明年炒茶用的柴,還向全區各鄉的互助組挑戰哩!」
   守田全家住着三間樓房,背山面溪,院子裡堆滿一捆捆剛砍下的靑柴,房子收拾得挺乾淨,中間一間,正中掛着毛主席像,兩旁貼着一些「怎樣種茶」「清潔衛生」的圖畫,靠壁一張紅漆的長桌上放着一隻新買的時鐘和幾本書。我一跨進門,一羣穿得紅紅綠綠的、天眞活潑的小孩就把我圍住了,看去大約有二十來個,有的拖住我的兩腿,有的嚷着要我抱,我正想問一問一家人那兒來這許多小孩子時,看管孩子的幾個婦女告訴我說:「新近我們組裡借守田嫂家辦了一個托兒所,白天把全組的孩子都集中在這裡,讓他們的媽媽可以安心地生產。」
   這時,守田嫂端出一杯茶來,我們圍坐在一張小圓桌上,開始聊起家常來,一個正在給孩子喂乳的婦女笑着對我說:「同志!不瞞你說,過去的辰光,我們總是吃了早餐愁午餐,吃了午餐愁晚餐,現在可啥也不愁了!」另一個正看着初級民校課本的婦女附和上來說:「眞的,過去就是嫁女兒、娶媳婦也做不起一套土布衣裳,現在誰都添了新衣了,而且衣料都是藍士林、花嗶嘰呢!」我們正談得起勁,守田從山上趕囘來了,這個二十多歲的年靑小伙子,中等身材,結實的個子,紅潤的臉上流露着微笑,我們一見面就親熱得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他聽到我們正在談論着組員們的生活情況,就熱情地插上來吿訴我說:「去年這個辰光生活雖好,但我們還是三天有二天要挑柴到城裡去賣,今年連一次都沒有賣過。」
   的確,隨着組織起來後茶葉產量的增加,茶農們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更幸福了。梅守田聯合互助組十九戶人家,男女老少一百二十二個人,在今年茶葉豐收後,平均每人都添了一套新衣裳。組員梅守校一家十個人,一共添了十四套。梅守田告訴我:全組今年的收入,計:茶葉收入値大米四萬餘斤,目前尚存在合作社的就有九千三百多斤;稻穀收入有七千三百六十多斤,到現在還一粒都沒有動過。家畜的數量也增加了,去年,組員們一共養猪二十隻,今年已增加到五十四隻;另外,還養了五隻山羊。每個月,組裡將收入撥出百分之三作爲公積金,在公積金中,他們撥出一部分作爲醫療衞生費用,今年已購買了好些人丹、十滴水等常用藥品。組員們也都認識到健康是生產的本錢,對衛生很重視,他們在愛國公約裡就訂了這樣一條:「注重衛生,經常打掃屋內外,洗換衣服,不吃生水和蒼蠅叮過的食物。」
   茶農們的文化生活也空前提高了。全組十四個學齡兒童都入了學,並有四十二個成年男女上民校,三個靑年上速成識字法實驗班。組裡訂了一份農民大衆報,組員們還時常向江干文化舘的圖書流動站借閱「生產能手陳永康」等通俗讀物和連環圖畫。他們還很注重文娛活動,最近闢了一個三間屋闊的娛樂室,在每天晚飯後,全組的男女老少都歡樂地聚集在這裡,歌唱着自己幸福的生活和對未來的希望。通過「中蘇友好月」活動,他們還學會了「健康舞」「彝族舞」「邀請舞」。一個叫梅守校的組員對我說,他的母親陳春鳳和其他五十開外年紀的婦女孫小玉、鄭愛姑等,也都學會了跳舞和唱歌。他們還有自己編寫的快報欄,在這上面進行批評、表揚和建議。
   茶農們幸福的生活是從那裡來的呢?請聽梅守田的囘答:「主要是因爲我們聽毛主席的話,組織起來。」
   茶農們自組織成立常年互助組後,首先就將茶葉、稻穀的主要農事和副業生產結合起來,按照各人生產上的特長進行分工,如採茶好的就採茶,種田好的就種田,編籃子(一種副業)好的就編籃子,使每個人都能發揮工作效能,並且採取統一使用勞動力的辦法,有計劃地合理地安排生產,每個李節、每五天、每天都訂出具體的生產計劃,一方面加强了組員們集體勞動的觀念,糾正了過去生產上的盲目現象和拖拉、鬆懈作風。如組員盧眞海,本來對生產抱着「今天做不完明天再做」的態度,自參加互助組後,每天的生產每天能幹完了;另一方面,也克服了過去忙閒不勻、浪費勞動力的偏向。如本來下雨天一般男人就閒着沒得事做,農忙時節却連吃飯都沒時間,現在呢?因爲所有勞動力都已組織起來,所以空閒時男女農民還可以到本組的副業工場去生產,農忙時勞動力也調配得很適當,婦女和兒童也都能充分組織到田間去生產。
   此外,實行了評工計分的制度,使多勞動的能多得,也鼓舞了組員們的生產積極性,並改造了懶漢。如組員趙慶有過去生產上拖拖沓沓,採茶每天只能踏五隻袋,自實行評工計分制後,每天已能踏六、七袋。
   由於組織起來有這麽多好處,全組產量大大提高,今年茶葉產量平均比組織起來前要提高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在副業生產方面每天能出產籃子四十隻、草鞋七十雙。由於收入增加,組員們的生活也就有了顯著的改善。
   現在,全體組員正在爲了完成冬季生產計劃,替明年大生產打下基礎而緊張地勞動着。他們準備要在春節前砍好十一萬斤明年炒茶用的柴,最近,組裡並添置了二十把鈎刀,九把鐵耙和六把鋤頭。當我要離開梅家塢村的時候,守田拉着我的手,滿懷信心地說:「我們現在已有的成績是很小的,今後一定要在生產上再加把勁,爭取早日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按照毛主席所指出的方向,走向更幸福更美滿的集體化的道路。」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徐漢波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