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生活一起前進的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936
颗粒名称: 和生活一起前進的人
并列题名: ——訪省二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陳有生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3年1月1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訪问省二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特邀代表陳有生的文章。
关键词: 勞動 模範 生产

内容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在舊社會裡,不十分明白前面是什麽;可是一當他們接受了共產黨的敎育,看見了生活的道路之後,他們立刻就興奮起來,立刻就滿懷信心地把自己的一分力量貢獻到工人階級的事業中去。他們總是願意担當艱巨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並且竭盡全力去完成它。他們的生命力好像是無限的;他們的樂觀的、無私的精神感染着周圍的人。我要說到的老鍋爐匠陳有生,就是這種人中間的一個。
   在這次省二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當選爲省府委員的陳有生同志,是一個有二十七年工齡的、具有豐富經驗的鐵路工人。現在他是鐵路杭州閘口機務段領工員。他所領導的鍋爐小組,在去年九月裡,得到了全國鐵路勞動模範小組的光榮稱號。
   這個光榮的稱號可不是輕易得來的。
   一九五一年三月裡,暗藏在閘口機務段鍋爐小組的反革命分子——原來的工長王根生被逮捕後,工長的職務落到陳有生的肩頭來了。當時這個鍋爐小組是一個不團結的小組。陳有生考慮到:要做好工作非首先搞好組裡的團結問題不行,於是他就竭力改變過去組內同志互不關心的情况。陳有生過去爲了一點小事,和組內的朱善慶老師傅已有四、五年不說話了。陳有生想起這件事就覺得慚愧。當了工長之後,他幾次主動去找朱善慶講話,但彼此總是不够融洽。有一天,朱善慶師傅從鍋爐裡爬出來時,暈倒在水門汀上不能動了。陳有生一聽到這消息,馬上就跑過去把他抱起來,並和三個工人把他抬到醫院裡去;朱善慶不願住院,陳有生和三個工人又把他抬囘家裡去。他兄弟般關切地安慰朱善慶說:「你好好養病,你的工作由我負責,你放心好了!」一週後,朱善慶的病好多了,因怕影響工作,要上工,陳有生又勸他:「多休息幾天吧,身體搞壞了也是國家的損失。」
   幾天後,朱師傅囘到工埸來了。他一把抓住陳有生的手說:「老陳,過去是我的錯!」陳有生被這一握手所激動了,心裡感到一股熱,囘答說:「工人本來是親兄弟呀!是反動派把我們分開的,過去我的脾氣也不好。」從此以後,兩個人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了。
   不久,鍋爐小組完成了裝置溫水洗爐設備的任務,得到了獎金。陳有生建議把這筆錢拿來開個團結晚會,組內同志立刻贊成了。這天晚上,老師傅們一個個說了心裡話,像曾經被人分開過的兄弟們又重逢了。
   團結,產生了力量。全組同志都幹得很起勁。但陳有生發現同志們主要是靠熱情在工作,工作得非常辛苦,但有時還不能按期完成任務。特別是當抽烟管的時候,因爲過去機車修理得不好,烟管中水銹很厚,眼子很小,工人們用盡了力氣一天只能拉二十根,弄得手都起泡了。
   於是他就開始思索割斷小烟管的方法。他考慮到該做一把割小烟管的刀子。他和組裡杜福寳、羅長慶兩人共同研究後把圖樣畫好了,交給車床間去製作。經過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割刀做好了,陳有生心裡好高興;但拿去試用時,一根烟管還沒有割斷,割刀先斷了。但陳有生不灰心,經過和技術人員及車床間的同志幾次研究,又製出一把割刀來。在第三次試驗時,成功了,小烟管被割斷後,從大眼裡很容易地抽出來了。眞叫人興奮,一天能抽出一百多根烟管子!陳有生這一創造不僅改進了工作,更重要的是:他讓全組同志看見:只要肯動腦筋,工作是可以不斷改進的。後來他們這小組裡掀起了「改進工具,提高工作效率」的熱潮,全組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
   不久,陳有生鍋爐小組因超額完成任務,被評爲模範小組;到九月裡,陳有生鍋爐小組又因超額完成任務、把事故全部消滅、組內有許多創造和改進以及工傷事故消滅等等出色的成績,而被評爲鐵路上海區工會模範小組,出席了全國鐵路勞動模範代表大會,並被評爲全國鐵路勞動模範小組。陳有生第一次上北京囘來後到今年六月的九個月時間內,他的小組得到了六次優勝紅旗,並兩次得到局長表揚。陳有生被提拔爲領工員,朱善慶師傅當了工長。
   今年四月份,陳有生聽見上級號召努力節約用煤,他就動起腦筋來。他想:機車省不省煤,和鍋爐的關係很大,一定得想法改進。囘到工場後,他就觀察、研究爐條。他發現爐條距離太寬了,煤從中間跌落下來很多。他就去找熱力技師商量,要改進爐條。熱力技師支持了他的建議,上級也批准了他的請求。工作開始了,陳有生一面領導小組進行改裝,一面担心事,生怕改裝得不好。改裝工作完成後,鍋爐生起了火,機車開出去試車了。試車囘來,車還沒有停,陳有生馬上問:「怎麽樣?」乘務員同志囘答說:「可以!」他的心才放下來。機車正式開出後,陪同出乘的熱力技師囘來對陳有生說:「我替你總結好了,改裝之後有許多好處:爐床平穩,火燒得勻,不翻爐,六天裡省了一噸半煤還不止。」
   六月初,陳有生小組的同志們聽到鄭錫坤包車組向全國鐵路工人挑戰的消息後,立刻興奮起來,叫着:「我們應戰呀!」工會小組長、靑年團員薛福元立刻和大家討論起應戰條件來。幾天之後,陳有生帶着應戰書進城參加了杭區鐵路分工會主持的先進工作者座談會,他打算代表全組在座談會上提出這個應戰書來。但在聽完了分工會主席報告了「如何應戰」的問題後,他感到自己小組裡的應戰沒有計劃、沒有組織、沒有領導,應戰的目標和根據都不大知道。因此他把應戰書又帶了囘來。
   第二天,陳有生小組在黨支部和上級工會的支持之下,請各有關組的同志來開了個會。會上,陳有生說:「光靠我們一個組是不能搞好應戰的。過去我們所得到的光榮是和大家的幫助分不開的,這次應戰也離不開大家的支持!」他請求財務室的同志給他們一份修理機車的單價計劃,請求技術室的同志把第三季度的生產任務寫給他們,請求材料主任把每修一台機車所需要的材料的單價開給他們。他並提出要與有關各組訂聯系合同。他把各種送來的數字拿到小組裡去討論,和大家一起算細賬。使大家明白了過去材料、工時都沒有一個限制,盲目的在做;天天講超額完成任務,但到底超額的數字能否抵上浪費的工時、材料呢?根本不知道。有了目標、有了數字後,大家的眼睛就亮了,信心更高了。然後,他們開始和各組訂聯系合同。在與各組訂聯系合同的過程中,凡別組對他們提出的要求,他們都接受下來,並盡力做到。這樣,有關的組,也就樂於和他們合作了。
   這樣經過半個月的充分的準備,向鄭錫坤小組應戰的條件才訂好了。
   應戰條件訂出來,陳有生和全組同志們就開始爲實現這些條件而努力。現在,一切都按計劃在進行,組內分工明確,責任分明。領材料時,每個人心中有數;用材料時,能節約多少,如何節約,每個人心中有數;一天的工作應該做到那裡才算完成任務,才能超額完成任務,每個人也都心中有數。明天要用的材料、工具,頭晚放工時都準備好了,第二天工作都按順序進行,再不像過去那樣東拉西扯浪費時間了。而聯系合同,又保證了其他各組的工作能與鍋爐組相互配合。
   八月份,他們檢查了應戰條件。結果是:甲檢一台機車鍋爐,用去二百二十四萬元(規定為三百六十萬元),工時花去一百七十小時(規定為一百六十小時)。洗檢一台機車鍋爐,用去六萬四千元(規定為十八萬元),工時花去十一小時點三(規定十八小時)。加班加點現象消滅。「臨修」在應戰前五月份四次,六月份一次;應戰後七月份一次,八月份消滅。此外還利用了廢料四百公斤。九月份的成績是:甲檢一台機車鍋爐,工時花去一百二十八小時,用去二百萬元;洗檢一台機車鍋爐,工時花去九小時,用去五萬五千元,而機車質量並未降低。臨修、加班加點、工傷、事故均已消滅。這些成績是極爲顯著的,陳有生說:「組裡人人動腦筋,處處動腦筋,事情就搞好了。」
   由於陳有生這種不怕困難的精神,以及他爲國家建設事業所進行的創造性的勞動,也得到了應有的榮譽。今年國慶節,他又第二次被邀上北京觀禮。從北京囘來後,他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到北京參加國慶節觀禮見聞」。這篇文章不知感動和鼓舞了多少讀者。不,不是文章感動了讀者。應該說是陳有生高貴的品質和質樸的工人的心感動了讀者的。
   陳有生在他自己寫的「到北京參加國慶節觀禮見聞」一文中曾說到:鐵道部發給他的十萬元,他捨不得用,他包着帶了囘來。結果是怎樣用去的呢?在一個星期天,他約集了他小組裡的同志等到孤山風景區去一起研究他組裡的財務計劃。他把十萬元請大家吃了中飯。這一次,大家又研究討論了改進鍋爐上爐撑的問題。鍋爐上二十吋的爐撑每支需要四萬五千元,十八吋的需要四萬一千元,如果每月全部一齊掉換時花費很大。如何才可以節約呢?聽了大家的意見,陳有生沉思着,終於想起了一個辦法:在換爐撑時把二十时的新的爐撑換上去,把舊的二十时的爐撑壞的地方削掉,作爲十八吋的用;十八吋的換下後又削去壞的地方後作為十五吋的用……四是換到最後,要丢掉的就只是一萬元一隻的最短爐撑了。爐撐本來一個月要換四、五十隻,現在想出這個辦法,可以替國家節省許多資金!
   陳有生就是這樣一個時時在為工作動腦筋的人。他的這種精神感動了全組同志,帶動着全組同志都動腦筋、想辦法。兩年來,他們組裡的創造發明在四十件以上。由於陳有生具有這種忠心耿耿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今年六月裡,他已光榮地被中國共產黨接收爲黨員了。
   這次,陳有生是出席省二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特邀代表,他的胸前佩着各種獎章,他的旅行口袋裡裝着各報社寄給他的信和稿費通知單,裝着讀者們給他的信,裝着他們小組的各種材料,還裝着馬林科夫在蘇聯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吿……。看見這些東西,使人深深地感到:這位出色的先進工人正在新的生活道路上向前邁進!在黨所指引的道路上和整個國家一起在邁進!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有生
相关人物
馬林科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蘇聯共產黨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
苏联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