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一九五三年的偉大任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904
颗粒名称: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偉大任務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3年1月1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迎接一九五三年的偉大任務的文章。
关键词: 五年計劃 抗美援朝 國家建設

内容

一九五三年來到了。一九五三年向全國人民提出了三項偉大的任務:第一,繼續加强抗美援朝的鬥爭,爭取更大的勝利;第二,開始執行國家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和超額完成一九五三年度建設計劃;第三,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憲法,通過國家建設計劃。
   我國人民在兩年多以來所進行的抗美援朝的鬥爭,已經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只在過去一年內,中朝人民部隊就殲滅美國侵略者及其幫兇軍二十四萬一千九百餘人(內美軍十萬二千七百餘人),擊落擊傷敵軍飛機五千三百餘架。連以前合計,已殲滅敵軍七十三萬六千餘人(內美軍三十二萬二千餘人),擊落擊傷敵機七千八百架以上。中朝人民部隊愈戰愈强,敵人在兵員和物資方面的損失消耗愈來愈大,士氣愈來愈低,內部矛盾愈來愈深的事實,已經爲世界所公認了。雖然如此,雖然中朝方面在板門店談判中,蘇聯代表在聯合國大會中,都再三提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合理方案,而美國侵略者却仍然拒絕和平。美國侵略者及其合作者堅持要强迫扣留中朝被俘人員,堅持要繼續戰爭,並且積極陰謀擴大侵略。這種情况,不能不引起我國人民的嚴重警惕。因此,我國人民在一九五三年內必須繼續加强抗美援朝的鬥爭,準備粉碎敵人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法進行的進攻和襲擊,爭取新的更大的勝利,同時繼續爭取朝鮮問題的公正合理的和平解决。在我國境內,必須大大地加强國防力量,加强公安工作和民兵工作,堅決迅速地肅淸敵人派來的特務土匪,以鞏固抗美援朝的後方,保證國家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一九五三年將是我國進入大規模建設的第一年。在繼續加强抗美援朝的條件下,大規模建設是否可能呢?答覆是肯定的。在過去兩年中,我國人民曾以極大力量投入抗美援朝的鬥爭,但是這並沒有妨礙反而加速了我國經濟恢復工作的完成和財經狀况的根本好轉。一九五二年的工農業總產值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五,主要的工業產品(除煤還略少外)和農產品都超過了戰前年產量的最高水平。據初步統計,以解放前最高年產量為一〇〇,則生鐵爲一〇五,鋼錠爲一七〇,煤為九五,電力爲一一四,水泥為一五三,棉紗爲一五〇,棉布為一六五,造紙爲二一二,糧食爲一〇九,棉花為一五五。我國的財政收支已經完全平衡。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經濟在工業上和商業上都已經確定地取得領導地位。一切這些,都為國家的大規模建設準備了良好的條件。
   國家建設包括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文化建設,而以經濟建設爲基礎。經濟建設的總任務就是要使中國由落後的農業國逐步變爲強大的工業國,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首先着重發展冶金、燃料、電力、機械製造、化學等項重工業,因爲正如斯大林同志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底總結」中所說,「只有重工業才能旣改造並推進整個工業,又改造並推進運輸業,又改造並推進農業」。工業化——這是我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理想,這是我國人民不再受帝國主義欺侮不再過窮困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這是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國人民必須同心同德,爲這個最高利益而積極奮鬥。
   我國的工業化的速度需要大大超過任何資本主義國家所曾經歷的速度,而採取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在工業化和工業發展過程中所採取的那種高速度。這種速度之所以可能,是由於我國是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我們的國家建設和我國全體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其目的是在於不斷提高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並鞏固國防和保衛和平,因而我國人民在執行建設計劃時能够充分發揮自己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這種速度之所以可能,還由於我們有偉大的盟友蘇聯的慷慨無私的援助和蘇聯先進經驗的指導,以及各人民民主國家和愛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支持。
   爲了實現偉大的國家建設計劃,首先需要我國工人階級的積極努力。我國的一切公私企業中的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工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管理人員,都應該廣泛開展愛國主義的生產競賽,學習先進的工作方法和先進的科學技術,進一步挖掘潛在力量,把一切可能利用的條件都充分利用起來,加强企業的技術管理,改善企業的經營,增加產量,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爲完成、提前完成和超額完成生產計劃、基本建設計劃和交通運輸計劃而鬥爭。
   在我國的工業化過程中,我國的農業也需要迅速發展。全國農民應該根據自願和互利的原則,進一步地組織起來,有步驟地發展和是高農業勞動互助和生產合作運動,學習新的農業技術,興修水利,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災和病蟲害,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完成和超額完成增產計劃。
   國營商業、合作社和私營商業都應該努力作好物資交流的工作,為工農業的建設計劃和人民的生活需要服務。國營商業和合作社都應該改善經營方法,切實地實行經濟核算制,縮短資金週轉時間,減少商業流轉費用。
   國家的文化敎育事業必須積極適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必須大量地培養各種程度的建設人材,敎育靑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加緊學習技術,學習科學。必須繼續提高靑年和全體人民的政治覺悟。必須幫助婦女打破封建束縛,取得平等地位,以便壯大工農業生產的隊伍。
   國家建設的各個方面都需要資金,而我們的資金是有限的。因此,全國人民和全國一切工作人員,都必須重視資金的來源和資金的正確使用問題。爲了保證國家建設的投資,就必須有重點地使用資金,把資金主要用在對國家命運最有决定意義的事業上面,卽重工業的建設和國防建設方面,反對百廢俱興,反對要在短期內把一切「好事」都辦完的觀點。為了保證國家建設的投資,必須繼續厲行節約,精打細算,把能節省的每一文錢都用到建設上來,向鋪張浪費,不計算成本以及供給制觀點進行堅决無情的鬥爭。
   領導幹部問題在國家建設問題中佔有最重要的地位。斯大林同志曾經說:「任何一個任務,特別是像我們國家工業化這樣的巨大任務,沒有生氣勃勃的人,沒有新的人,沒有新的建設幹部,是不可能實行的。……現在我們需要的是新的工業指揮幹部,是優秀的工廠經理,是優秀的托拉斯經理,能幹的商人,聰明的工業建設的設計師,……任務是在於造就這些幹部,把他們提到前列,給他們以各方面的扶助。」(論蘇聯經濟形勢與黨的政策)斯大林同志又說:「什麽是領導生產呢?……使我們丢臉的,就是甚至在我們布爾什維克申間,也有不少的人是專靠簽署文件來進行領導的。……要我們自己變成專門家,變成工作內行,要我們自己轉而努力學習技術知識,——這就是實際生活推動我們來幹的事情。」(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爲了實現新式領導,就要怎麽辦呢?……就要我們經濟工作領導者不是『—般地』領導企業,不是『從空中』領導企業,而是具體切實地領導企業;就要他們不是根據一般空談,而是以嚴格求實態度來對待每一個問題;就要他們不限於紙上敷衍搪塞或一般辭藻和口號,而要精通工作技術,熟悉工作詳情,熟悉『小事情』,因爲現在大事情是由『小事情』積成的。」(新的環境和新的經濟建設任務)我們目前的任務也正是如此。爲了實現國家建設計劃,就必須造就和提拔大批的優秀的建設幹部,同時要求一切建設事業的領導者不要依靠簽署文件來進行「一般」的領導,而要具體和切實地領導企業,而要變成專門家和工作內行。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建設事業的正確進行,才能够得到保證。
   我國旣已勝利地結束了經濟恢復時期而進入了大規模建設時期,按照共同綱領的規定,就應當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中央和地方的人民政府。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將要通過憲法和國家建設計劃。毫無疑問,這將要成爲我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巨大事件。
   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中,由於進行巨大的社會政治改革和經濟恢復的工作,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條件還不具備,我國採取了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而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會議逐步代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職權的辦法。同時,由於還沒有制定憲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暫時代替了憲法的一部分作用。這些在過去是完全必要的並且完成了歷史任務的過渡的辦法,已經不適合現在建設時期的需要了。全國絕大多數人民在經過了土地改革和其他社會改革以後,已經具備了實行選舉自己的政府的條件。從現在起,就應當在人民羣衆中間進行最廣泛的宣傳,告訴人民認眞地準備這次選舉,以便把人民所眞正滿意和認爲必要的人選舉做代表和人民政府的委員,而不要讓任何壞分子混入人民的政權機關。人民的民主權利的充分發揮,將更密切人民政府和人民羣眾之間的聯系,將大大提高人民羣衆的革命積極性和勞動積極性,而這正是我國建設計劃得以順利實現的最重要條件之一。
   一九五三年的任務是巨大的。完成一九五三年的任務,整個五年計劃就有了良好的開端和基礎,這對於今後四年的工作是有決定意義的。毫無疑問,一切公開的和暗藏的敵人都會要用種種方法破壞我們的事業,我們還會遇到各色各樣的困難,但是我們必須戰勝這些障礙而取得勝利。我們記得,在過去三年多的短短時間中,我國人民在毛澤東同志和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之下,在蘇聯的大力支援之下,曾經解决了過去千百年所不能解决的問題,使我們的祖國從悲慘的黑暗地獄中頓然走到了充滿陽光和希望的人間世界。我們勝利地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完成了土地改革,進行了抗美援朝的鬥爭和鎭壓反革命的鬥爭,肅淸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餘勢力,鞏固了國內各民族的團結,調整了工商業,穩定了物價,平衡了財政收支,進行了反對貪汚、浪費、官僚主義和反對行賄、偷稅漏稅、盜竊國家資財、偷工減料、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的鬥爭,開展了增產節約運動,完成了經濟的恢復工作。由此可見,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和斯大林同志的援助的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民的正義事業,是無往而不勝的。全國各階層各民族人民應當團結一致,爲新的更偉大的勝利而奮鬥。(新華社北京一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中朝人民部隊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
朝鲜
相关地名
美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