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溝變成米粮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831
颗粒名称: 窮溝變成米粮川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12月30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平順縣西溝村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 发展 生产

内容

在山西省的東南角,有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地方,就是全國勞動模範李順達的家鄉——平順縣西溝村。從前到過西漢村的人,現在再到這個村子,他會覺得村子變了樣,不大認得出来了。村子裏蓋起了成排的新房子,過去的荒草亂石堆,如今長出了各種果樹和林木,山坡上是整齊的梯田,草地上有成羣的牛羊。過去光着屁股滿山跑的野孩子,現在都上了學,成年人在空閒時間,也上民校學文化。今年八月,村裏買了一部收音機,每天播音時間,全村的人都來聽國內外大事和音樂。
   從前,方圓幾十里的人,都知道西溝村是個「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窮山村,農民們過的日子,是「上無寸木光天,下無立脚之地」。沒有房子,沒有土地,租種地主的地,一年交租子就得交一大担,就是年景好,也得吃半年糠菜。
   抗日戰爭開始,共產黨來到西溝村,從此全村農民才苦出了頭。幾年來,全村農民聽毛主席的話,組織起來,發展生產,窮溝變成了米糧川,家家過上了中農生活。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三年來,村子裏的變化更叫人吃驚。
   三年來,西溝村農民在人民政府領導下,生產搞得更起勁,去年年底,全村在李順達的領導下,成立了農林畜牧生產合作社。現在,全村五十一戶,有四十八戶入了社。今年,合作社平均每畝地打了四百四十二斤粮,比今年原訂的增產計劃多收入了百分之四·五,超過了抗日戰爭前最高產量的百分之一百廿八多。如今的西溝村,家家是「小囤冒尖大囤滿」。農民們說:從前是「糠菜湯水家常飯,吃頓小米飯頂□年。」如今是「米麵輪流變花樣,油鹽調料加醋醬。」
   三年來,全村新建房屋四十五間,窰三幢。農民合作造林五百三十畝,栽樹五千七百多棵,坡地修成了梯田,河灘成了良田。抗戰前,西溝村有五十隻羊,十八隻牲口,如今有了六百一十四隻羊,七十二頭牲口。合作社有公用新式和舊式農具一百三十三件,全村百分之五十的土地,使用了新式步犂。因爲生產搞得好,文化生活也發生了變化,過去村裏很少人識字,現在村裏有了小學和常年民校。今年七月,村裏推行了速成識字法,大家的文化學習搞得更起勁。全村訂了十多份報紙。村裏還有個圖書舘,有三百七十五種書籍。
   因爲生產搞得好,前年,西溝村被選為山西省第一個模範村,得到政府獎勵。今年春天,全村農民訂了三年計劃,要在三年內使全村的總收入增加一倍多。
   十月初,李順達訪問蘇聯回來,告訴大家說:在蘇聯,山地也同樣建設社會主義,跟平原一樣美。大家對西溝村的前途更有了信心。大家說:「過去只說學習蘇聯老大哥,可不知道學些啥?這回順達給咱帶回方向和辦法,心裏亮堂,建設西溝的信心可足了!」最近,農業生產合作社社員們,又討論了逐步實現西溝村三年建設計劃的具體辦法,並訂出了一九五三年第一季度的生產計劃。
   (新華社)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新華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平順縣西溝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