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結束土地改革工作和今後農村工作任務的報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749
颗粒名称: 關於結束土地改革工作和今後農村工作任務的報告
并列题名: ——在浙江省第二屆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的報告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2月29日,当代日报刊登了關於結束土地改革工作和今後農村工作任務的報告。
关键词: 土地 改革 發展

内容

浙江省農民協會副主任吳植椽各位主席、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我將本省土地改革運動結束情况及今後農村工作基本任務,向大會彙報,請各位代表予以審議。
   本省土地改革運動自一九五〇年春季開始進行準備工作,冬季全面展開;一九五一年春季大部地區均已完成土地分配,轉入結束階段;至今年二月底,除沿海少數島嶼的二十八個鄕,因條件限制尚未進行外,佔全省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的地區均已勝利結束,正式頒發了土地證,確定了農民和各階層人民的土地所有權。全省(缺一百八十餘鄉統計)在土地改革中,共依法沒收、徵收土地達一千四百四十七萬餘畝,分得土地的農民達三百四十萬戶(約佔全省農業戶口的百分之七十强),其中無地少地的雇農、貧農分得土地達九百二十七萬四千餘畝。此外,還依法沒收了大批與封建土地相聯的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據全省初步統計:有耕牛六五、七三九頭,主要農具四、四二九、七五二件,糧食七三、〇四〇、八六二斤,地主的多餘房屋六五七、三三五間。使二百餘萬戶農民在分得土地後,又獲得了必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從此廢除了幾千年來地主階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也就消滅了農村生產落後、農民生活長期陷於貧困深淵的根基,廣大農民眞正翻了身作了農村的主人。這是本省人民革命鬥爭歷史上的偉大的收穫。
   土地改革是浙江人民革命鬥爭歷史上極其重要的一頁,給本省今後各方面建設開闢了寬廣的道路。土地改革後的農村,在政治上、經濟上都發生了基本的深刻的變化,根本上改變了農村的面貌;各方面氣象煥然一新,促使全省人民民主、繁榮的生活向前大大推進一步。這表現在:
   首先,在政治上摧毀了農村中幾千年來的封建統治,農民眞正作了農村的主人;農民的政治覺悟,組織力量和愛國熱情空前提高。在土地改革運動中農民紛紛起來控訴過去地主階級殘酷壓榨的罪惡,展開了大規模的正義的說理鬥爭。解放前後因有屠殺農民血債的惡霸地主,在農民檢舉下而遭到依法懲辦的有二萬六千一百一十人。解放後某些地主還保持着統治威風被農民稱為「美國地界」「小台灣」的鄉村,也都經過農民鬥爭風暴的掃蕩而改變了;地主威風掃地,農民正氣伸張。在運動中廣大農民的階級覺悟大大提高,自覺地要求組織起來。農民協會、靑年、婦女等組織迅速發展和壯大起來,全省參加各種羣衆組織的男女農民達八、〇八九、五五八人。幷從各種組織內部和鄉、村政權的領導機構中,將混進來進行破壞活動的地主、惡霸、反革命分子及其代理人徹底淸除出去。同時,在運動中湧現出二百餘萬個農民積極分子,有四十萬一千餘人成為鄉、村政權的領導骨幹,使農村基層政權得到了大大的充實與改造。農民一經發動組織起來,立即要求武裝起來,以保衛翻身果實和農村治安。全省組織了民兵××萬人,他們在人民政府領導下,保衛農村社會治安,管制不法地主及反革命分子,鞏固了人民民主政權。在土地改革運動中,始終貫徹了抗美援朝愛國主義的思想敎育,因而農民羣衆的政治覺悟大大提高,進一步認識到地主階紹、國民黨匪幫和帝國主義強盜的反動本質,認識到他們是互相勾結、狼狽爲奸的「一路貨」;認識到毛主席、共產黨、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軍是自己的唯一靠山,像自己親人一樣。農民從切身體會中,把革命與反革命界限劃得清清楚楚。他們說:「美帝國主義是國民黨反動派、土匪和地主的後台老闆,國民黨反動派、土匪和地主是美帝國主義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他們說:「蘇聯是我們偉大的朋友。」農民家中普遍懸掛毛主席肖像,幷表示無限愛戴和尊敬說:「有了您—!毛主席,農民翻了身,作了主人;從此永遠見靑天。」在抗美援朝愛國運動中,農民普遍訂立愛國公約,踴躍解囊捐獻飛機大砲,全省捐獻數字中農民所捐獻約佔百分之七十。許多鄉村一天繳齊愛國糧,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不吃二遍苦」的口號下,掀起了自動要求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運動,全省農民自動踴躍報名的達二百餘萬人。杭縣、新登兩縣報名要求參軍者均達本縣人口七分之一,幾乎是所有的靑年、壯年都自覺地表明了請纓殺敵、捍衛疆土的崇高意志。
   其次,由於在經濟上消滅了地主階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實現了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使了農業生產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農村經濟日益繁榮,農民生活日益改善。土地改革後農民已成為土地的主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生產,以空前無比的熱情積極經營,執行了毛主席的英明指示,組織起來實行互助合作,發展生產。再加以人民政府的大力領導與扶植,全省農業生產水平迅速恢復與發展;糧食生產一九四九年為九十億斤,三年來已提高到今年估計最低可收一百四十億斤,提高了百分之六十七·六,已恢復幷超過了抗戰前最高水平。由於土地改革的勝利完成,因此,一方面農民勞動熱忱空前高漲;另一方面則是佔農村半數人口的廣大婦女,從封建制度束縛下解放出來,積極地參加了農業生產。農村中二流子、懶漢已大部改造轉向努力生產,不勞動的地主、不務正業的游民也都在人民的監督下投入勞動,這就使農村勞動力激增,得以初步進行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和改良土壤等土地的基本建設,得以實行深耕細作、改進生產技術,得以及時地、更有效地與各種自然災害進行鬥爭。同時土地改革後農民又增購了大批耕牛農具,增施了大批肥料,這乃是三年來農業生產如此迅速恢復與發展,農業生產情况發生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茲舉新登縣城嶺區的調查爲例:城嶺區全區一萬七千餘農業人口,今年在興修水利、抗旱防洪和改良土壤上共用了三十二萬九千餘工,用於副業生產上二十四萬七千二百八十餘工。土地改革後全區共增加耕牛二百二十餘頭,主要農具增加二倍以上,商品肥料增加百分之九十以上,人工肥料增加近二倍·全區在一九四九年糧食產量平均每畝為二百九十斤,今年則已達五百三十餘斤,提高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隨着農業生產的提高,農村購買力也大大提高了。據各種材料的推算,一九四九年每人全年平均購買力為一四〇、三〇〇元,一九五二年則提高到每人全年平均購買力達四〇三、五七三元,提高約百分之二百左右。特別是肥料、農具、油鹽、布疋等銷路更好。以國營公司與供銷合作社在農村銷售布疋的情况來看,一九五〇年爲五〇、四八〇疋,一九五一年則增至三三八、八四一疋,今年更激增至六七一、二八六疋。農村購買力的迅速增長,即大大活躍了城鄉交流,繁榮了城鄉經濟。隨着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農村供銷合作事業亦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供銷合作社在全省範圍內廣泛地建立起來,在土地改革前全省有基礎的供銷合作社祗有八十一處,到今年已發展到一千八百四十六處,已擁有社員四百七十八萬八千八百十五人。供銷合作社在國營經濟的領導與扶助下,大力支持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在農民經濟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正逐漸形成爲農村經濟的中心。農業生產的迅速提高與發展,就使農村中廣大農民的生活情况普遍上升與改善,逐漸向豐衣足食的道路前進。以衢州周林莊農業生產合作社爲例,全社三十五戶今年有卅二戶添了新衣,共添棉衣二十三件,單衣、夾衣一六六件,蚊帳和棉被十三件,社內貧農周森雷今年純收入三、七二三斤稻穀,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一四五,秋後全家都做了新棉衣,並做棉被一床,他的老婆說:「我十五歲到婆家做媳婦時穿過一件新棉襖,如今二十七年了。往年過冬討來兩塊棉絮,一塊胸前,一塊背後,凍得要死。多虧共產黨領導我們土地改革,又領導我們組織起來,今年託毛主席的福,我又穿上新棉襖了。」根據新登縣城嶺區今年□收後的調查,雇農、貧農普遍上升為中農,中農戶口已佔農村總戶數的百分之九十二左右(土地改革前中農戶口祗佔百分之十五),貧農、雇農只有九十六戶,佔農業戶口的百分之二·二。
   再次,土地改革後,伴隨着農村經濟的上升,廣大農民的文化要求正日益增長。這顯示在農村冬學運動的發展,一九五〇年全省參加冬學學習的農民即達一百萬人,今年可達三百萬人,冬學中出現了不少新人新事。如嵊縣崇仁區西邱村十五對夫妻四家母子一起上學,杭縣運河鄉出現了「三代同學習,一門雙模範」的新氣象。農民說他們踴躍上冬學的原因是「翻身要翻心,學習開腦筋」。農村小學也普遍增加,土地改革後全省農村小學數量激增、其中並發展了一部分民辦公助的。目前中學入學的農民子弟也日益增加,已達學生總數的百分之四十四點三。農村中已舉辦了許多黑板報、文化室、讀報組。農民訂閱報紙的數量普遍增加,本省的農民大衆報及幾個專區的報紙共已發行到一七三、四九〇份。農村文娛運動也十分活躍起來,目前全省已有農民自己組成的劇團八、三〇四個,參加劇團的農民達一六八、六三八人。
   由此使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土地改革所獲得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成果,不僅是解放了農民,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也替今後農業及工業的進一步恢復和發展、全省人民經濟生活的日益繁榮以及農村文化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土地改革完成後,束縛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封建土地制度業已消滅,已給農業生產的發展開闢了寬廣的道路。我們今後在農村工作的基本任務,乃是毛主席所指示的引導農民「組織起來,發展生產。」以便提供更多的糧食和工業原料,以迎接與滿足祖國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需要。土地改革後,目前這種小農經濟,由於其個體的落後的生產方式,將使農業生產的發展,不能適應國家大規模工業建設發展的需要,因此組織起來,實行互助合作,乃是由窮到富,由個體到集體必經的道路。毛主席指示我們「土地改革是一個革命,組織起來又是一個革命」,這就是說組織起來實行互助合作,由低級的臨時性季節性互助組,逐步提高到較高級的農業生產合作社,是走向農業集體化、社會主義化的過渡;這乃是一個較長期的艱苦的對農民和小農經濟的改造的過程。一年來我們在農村中已堅决地按照毛主席和中央的指示,有領導、有計劃地穩步而又積極地發展互助合作運動;廣大農民熱烈擁護毛主席這一指示,要求組織起來進行生產的積極性已空前高漲,互助合作組織已有迅速的發展,在發展中並已及時有了初步的鞏固和提高。全省截至今年十月份的統計:已組織了農業生產合作社八十八個,互助組二五九、八七四個;其中常年互助組六八、三三九個,佔百分之二六强。參加互助組的農民戶數已有一、八七八、二八六戶,佔農村總戶數的百分之三九·三八,人數已有六、六三七、四〇八人,佔農村總人口的百分之四〇·一五。部分先進區、鄉,絕大多數農民已參加了互助合作組織,全省已有九〇七個鄕組織起來參加互助組的農戶已達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有五個區、一四二個鄉,組織起來的農戶已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互助合作組織在今年生產中,較之個體農民的生產,已表現了顯著的優越性;成爲愛國增產競賽運動的核心與推動者,成爲推廣先進生產技術與耕作方法的先鋒,成爲團結廣大農民戰勝自然災害的骨幹。他們的產量一般的比個體農民爲高,常年互助組又較之臨時性季節性互助組爲高,農業生產合作社則一般地又較常年互助組爲高。以秋收前已試辦的六十三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爲例:僅水稻一項每畝平均產六百斤乾穀以上者即達二十三個社,比互助組產量高出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有四十個社;其中有三個社高出百分之五十至六十,其中已創造了「千斤田」農產田的有十五個社。在運動中培養與湧現出來的優秀的勞動模範和互助合作組織,如省特等勞動模範許桂榮及其農業生產合作社,省勞動模範陳雙田等已成爲帶動全省農民前進的旗幟。我們今後必須繼續加強對農業生產互助合作運動的領導,這是使農業生產發展,使全省農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道路。今後我們應更好地發展互助合作運動,在不斷鞏固與提高互助合作組織的基礎上,爲爭取農業的年年豐收而奮鬥。我們應爲加强農村民主政權建設,鞏固農村人民民主專政而奮鬥。我們應爲普遍地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而奮鬥。我們應爲引導廣大農民逐漸走向美好的農業集體化的社會主義的前途而奮鬥。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吳植椽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