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新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351
颗粒名称: 伊春新城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松江省東北部湯旺河畔的伊春新城发展史。
关键词: 松江省 伊春新城 发展史

内容

在松江省東北部的湯旺河畔,有一座新的城市——伊春。在這座新城的背後,是小興安嶺的無窮無盡的森林。這個城市的人民,大部分是林業工人和工人的家屬,其他的居民也進行林業生產。這裏有規模很大的木材製造廠、有成排的樓房、寬大的馬路,有商業區、工人大樓、工人宿舍。從這裏,每天都有大量的木材,裝上火車,開往各地。
   四年前,這裏□有幾間稀爛的破板棚和草房,方圓二百多里的伊春林區,只有徐發、老黑張等幾十個人。因為彼此離得很遠,他們生疏得連鄰居的名字都叫不出來,譬如「老黑張」,就是因爲別人只知道他姓張,臉很黑,別的就什麽也不知道了。這兒的人還沒有野獸多,人們時常看到的只是些熊、虎、鹿等等。
   東北解放後,這裏逐漸熱鬧起來了。林政工作人員帶領民工,到這裏來開發森林。他們開始蓋了幾百棟板房,讓伐木工人居住。一九四八年,人民政府修好了一條運木材的鐵路,又從佳木斯動員一百多戶居民移到伊春看護森林,並幫助他們蓋起了成排的住房。一九四九年,東北人民政府在這裏成立了伊春森林工業管理局,建築了一所能容三千職工的兩層大樓,和一棟棟紅磚宿舍,以後又開始建造工厰房子。這些新風象,傳到周圍各城鄉,許多人都覺得這裏「有發展頭」,紛紛搬來落戶。這樣,伊春林區的人口,年年增加,到今年春天,就已經從四年前的幾十人增加到六萬多人。跟着林業生產的發展和林區人口的增加,從機器到糧食和日用品都需要一個供應地。因此,林業部門便在人口較密、地點適中的伊春,開始建設城市。
   現在伊春已有發電站、麵粉廠、木材製造廠等工廠企業,有十萬平方公尺的住房、七座大樓、七條共長一百多里的汽車路、一所中學、十一所小學、兩個森林工業子弟學校、一個新建起來的工人業餘療養所、一座可容兩千多人的戲院、一處可容一萬多人的體育場。還有百貨公司、合作社、銀行、醫院、旅館、飯店、澡堂等等。去年,伊春林區開始實行了機械化採伐,四十多台拖拉機和運木材的汽車,來來往往,搬運木材,爲了保養這些「鉄馬兒」(林業工人對拖拉機的稱呼),伊春又建設了拖拉機和汽車的修理工廠。現在,伊春已經能够供應整個林區人民的需要,成爲一座爲林業建設服務的城市了。
   生活在這裏的林業工人是非常愉快的。每天,當太陽西下的時候,他們走出了工厰、森林,到澡堂洗個澡,走進戲院去看戲,或者到體育場裏打打球,到圖書舘裏看看書。那些勞動模範和需要休賽的工人,可以到業餘療養所去休養。(新華社)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新華社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