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電影藝術工作者代表團離京返國 藝術工作團楚拉基等十四人前往瀋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5238
颗粒名称: 蘇聯電影藝術工作者代表團離京返國 藝術工作團楚拉基等十四人前往瀋陽
分类号: G210
摘要: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晨,蘇聯電影藝術工作者代表團離京返國,藝術工作團楚拉基等十四人前往瀋陽。
关键词: 蘇聯代表團 離京返國 藝術工作團 瀋陽

内容

(新華社北京廿日電)應邀前來我國的蘇聯電影藝術工作者代表團團長費道羅夫,團員契爾卡索夫、拉迪尼娜、契爾柯夫、彼得羅夫、斯米爾諾娃、巴甫洛夫等七人,在先後訪問北京、上海等十二大城市,參加了「中蘇友好月」活動之後,已在二十日晨乘火車離北京回蘇聯。
   到車站歡送的有中蘇友好協會總會總幹事錢俊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長周揚、丁西林,北京市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張奚若、曹靖華,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晗,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王闌西和首都文化、藝術、電影界人士翦伯贊、蔡楚生、史東山、章泯、高戈、藍馬、王震之、徐肖冰、司徒慧敏和各人民團體代表以及北京電影學校學生等共二百五十人。蘇聯駐我國大使舘參贊華士諾夫,蘇聯對外文化協會代表茹克福,蘇聯影片輸出公司駐華總代表處總代表史福德、副總代表米樂尼克夫等也到車站歡送。
   費道羅夫等來到我國後,為了赴各地參加「中蘇友好月」的蘇聯影片展覽活動,在一個半月之內,曾分別乘火車和飛機旅行了一萬多公里。從東北的長春到西南的昆明,從東海邊的上海到四川省的重慶,他們曾通過各種形式和各地人民四十三萬多人見面,並和我國的電影工作者舉行了很多次的座談會,也參觀了各地的名勝古蹟,觀看我國各種戲曲藝術的表演。我國各地人民羣衆熱烈歡迎他們的來到。由於大家早已在銀幕上熟悉他們所創造的英雄模範人物,所以不僅把他們當作電影工作者,而是把他們當作蘇維埃人民中的英雄模範人物。經過一個半月的訪問,他們更加深刻地瞭解了我國的文化藝術的優秀傳統和我國人民對蘇聯的深厚友誼。我國各地的人民羣衆,也因為他們的友情的訪問,更增加了對蘇聯人民和蘇聯影片的熱愛。
   在車站上,二百多個北京電影學校的學生和電影工作者的代表都手持花束,歡呼「斯大林—毛澤東」,高唱「全世界人民心一條」歌曲,熱情地歡送蘇聯友人;幷有七個年靑的女電影工作者向費道羅夫等獻花,以感謝他們的工作對中國人民的幫助。
   費道羅夫等在離開北京前,也一再表示對中國人民的依依不捨,認為在中國訪問時所受的熱烈款待,他們將永遠不能忘記。
   (新華社北京二十日電)蘇聯藝術工作團領導人楚拉基,團員哈利馬·納賽羅娃、奧布拉茲卓夫、裴布托夫、葉美里揚諾娃、卡威爾茲涅娃、索科洛娃、波馬茲科夫、契托希維利、卡拉巧娃、普奇岑、奧布拉茲卓娃、查伊釆娃和行政工作人員薩爾尼柯夫等十四人在二十日上午乘專機前往瀋陽。到機場歡送的有: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副總幹事閻寳航、李霑吾,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周揚,北京市中蘇友好協會副會長張奚若、曹靖華,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晗和首都藝術界人士田漢、鄭振鐸、周巍峙、王闌西、曹禺,各人民團體代表以及中央戲劇學院、中國靑年藝術劇院、中央歌舞團和北京評劇界的演員、學生等一百餘人。蘇聯駐華大使舘三等祕書柯六奇和蘇聯對外文化協會代表菇克福也到機場歡送。
   楚拉基等上飛機前,和歡送者親密交談,充滿了惜別之情。中央戲劇學院等單位的演員和學生熱情地向蘇聯藝術家們獻花,感謝他們在百都停留期間在戲劇、音樂藝術等各方面所給予的熱誠的幫助和指導。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費道羅夫
相关人物
契爾卡索夫
相关人物
拉迪尼娜
相关人物
契爾柯夫
相关人物
彼得羅夫
相关人物
斯米爾諾娃
相关人物
巴甫洛夫
相关人物
楚拉基
相关人物
奧布拉茲卓夫
相关人物
裴布托夫
相关人物
葉美里揚諾娃
相关人物
卡威爾茲涅娃
相关人物
索科洛娃
相关人物
波馬茲科夫
相关人物
契托希維利
相关人物
卡拉巧娃
相关人物
普奇岑
相关人物
奧布拉茲卓娃
相关人物
查伊釆娃
相关人物
薩爾尼柯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蘇聯
相关地名
瀋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