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第一棉紡織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4632
颗粒名称: 西北第一棉紡織廠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12月13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西北第一棉紡織廠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西北第一棉紡織廠 发展 生产

内容

今年五月,關中平原靠近鉄路的地方,出現了西北第一棉紡織廠。這是西北區最大的新式紡織廠,它的誕生,給西北紡織工業帶來了新的面貌。
   陝西中部東西八百里的大平原,向來出產豐富的棉花,一到八九月,渭河兩岸遍地是白花。這裏的棉花,纖維很長,可以紡成三十二支到四十支的棉紗。可是,西北過去的紡織工業很不發達,出產的棉花,本地只能紡織四分之一,絕大部分要賣給上海、天津。西北人民要用布疋,得再從外面買進,因為加上來去的運輸費,價錢就貴了。所以,西北的棉農說:「種花人使不上花,種棉人買不進布哦!」
   新中國爲了滿足西北人民的需要,從去年六月起,開始建設這座工廠。這個紡織厰的規模很大,可以使西北區國營紡織業增加一倍多的紗錠,和將近四倍的織布機。這樣一個大工廠,從勘查廠址、修建厰房到安裝機器,只用了十一個月就全部完工,已經在今年五月十七日正式開工生產了。現在,這個廠全年的紗布產量,可以滿足七百萬人的需要。這個廠出產的聯盟牌棉紗和棉布,都達到了甲等標準,很受羣眾歡迎。西安市花紗布公司門市部,十月份開始賣聯盟牌布。第一天賣出一疋,第二天賣出十疋,第三天賣出四十一疋,第四天到中午已經賣出一百多疋。
   這個工廠的設備,全是新的。新式的搖紗車和經紗車,只要有一根綫斷了頭,就馬上自動停車。紡織機上的梭子來往飛快,但只要斷了一根紗,機器也會自動停車。梭子裏的紗用完了,機器還會自動換了有紗的新梭子。廠房的建築,充分注意到織工的安全和福利。廠子裏邊光綫充分,空氣流通,還有冷風、暖氣等設備。淸花間裝着除塵塔,可以減少飛棉和灰塵到處亂飛。細紗間特設的馬達罩,可以把馬達的熱氣送入地道讓車間保持正常溫度。辦公廳、飯廳、工人宿舍、醫院、打兒所、合作社、俱樂部,都建築得十分美觀而且適用。
   修建這個工厰的過程,又一次表現出中國人民有着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工廠中所有的設備,每一個繅絲釘、每一個紗錠、每一台織布機,都是我國工人自己製造的。大規模廠房的建築工程,只用六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在全部建廠工作中,工人們打破了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創造了新的平行工作法。工程進行最緊張的時候,前邊的工人在釘地板,中間的就裝機器,後而已經開始試車了。工地上到處是緊張熱烈的氣象。工人們處處爲國家財富精打細算,光是安裝工程,就比原計劃節省了一萬六千多個工,保證了提前開工。
   目前,在這座西北最大的新型紡織廠裏,優秀的郝建秀工作者正不斷地湧現出來;機器日夜轉動着,一車一車的原棉運進工廠,一車一車的各色布疋運往西北各地。這一幅美麗的圖畫,是大西北工業建設飛躍前進的標誌,是偉大祖國建設事業加速到來的縮影。(新華社)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新華社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
相关地名
天津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