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審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737
颗粒名称: 我們在審判
分类号: E19
摘要: 1952年11月30日,当代日报刊登了文章“我們在審判”。
关键词: 美國 戰士 朝鮮

内容

新華社特約記者劉白羽
   在朝鮮前綫指揮所,一個叫作密勒的美國上等兵被帶到我們這裏來,他說:
   「沒想到北朝鮮有這樣強烈的砲火。」
   可是我知道比他的話更眞切,更生動,表現了今天美軍前哨陣地上普遍心情的一句話是:「低下頭來!」一個美國士兵說:「這是老兵告訴我的話中最經常、印象最深的一句話:『低下頭來!』」
   兩隻手沾滿朝鮮和平人民鮮血的范佛里特,在九月五日不得不承認「空襲不能决定戰爭」。而决定戰爭的,據他說:「我們將永遠需要地面部隊,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步兵。」那麽,現在就讓步兵來回答吧!美國士兵諾勃說:「到陣地以來至被俘時止,七個星期一直沒能在晚間睡過覺。」恐懼與絕望籠罩在他們的頭上和心上,諾勃說:「我被俘那天,你們的砲彈像下雨一樣……」
   聽了這些話,使人很容易聯想到過去,因爲一九五零那偉大的年代離我們並不太遠。那個冬季,大風雪吹着火光,麥克阿瑟瘋狂地喊叫着「聖誕節攻勢」,而兩年之後的今天,美國士兵動人的口號却是「低下頭來!」這事實說明朝鮮戰場上已經發生了怎樣一種變化。歷史在世界人民面前作了有力的裁判。麥克阿瑟的聲音是虛僞的歷史的聲音;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脚步聲,才是歷史前進的聲音。
   我爲什麽說那是一個偉大的年代呢?因爲我們不會忘記,那時美國法西斯是怎樣猖狂和殘暴,世界上出現了比希特勒還惡劣的人,陰雲沉重地升起,戰爭販子又在和平的土地上放火了。可□,英雄的人民對這種挑戰作了回答。最近我在前綫,同一個志願軍同志談到那個時候的情景。他說:「過鴨綠江,我在車廂裏睡着了。可是有的同志沒睡,觸了觸我說:『過江了!』這夜間有點月光,我驚醒了,心想出國了,我要再看看祖國國土。可是誰都想多看兩眼,結果大家都在看着,看着安東的一片燈火,誰也沒有說什麽。過了江,夜很深的時候突然停了車,說前面在轟炸,不久又開動了,天似亮不亮,到了宿營地。我們是志願軍最前面的一個團,一下車,車站正燒着大火,站房的牆倒塌了,火光照耀着月台上空空的鐵架子,水塔炸毁了一半,水淌得滿地。我們從火焰,從泥水中跑過去,衝上房子去救火。那時,樓窗玻璃都震碎了,路邊上房子都燒着了,……」就是在那個時候,路旁朝鮮房屋焚燒的火光,照紅了向着前綫挺進的戰士們的臉。你聽一聽,在那時候,我們的人怎麽說呢?「我在河畔生產,我要把日本人燒殺的無人區變成良田,我想重建家鄉,我的工具都準備好了,可是現在我要出來作戰,要不世界又變成從前一樣了。我們得到了幸福,不能看着朝鮮人民受災難!」
   我們的人在那時候就這樣作戰了。在風雪交加的第二戰役裏,一支切斷敵人退路的部隊,一下子擋住從北面退下來的全部敵人,這裏面有美國人,有英國人,也有土耳其人。敵人坦克密集着衝來了。一百多架飛機在低空迴旋,摩托的聲響,鋼鐵的爆炸,震得地面不斷地發顫。我們的部隊在白天出擊了,勝利了。戰鬥結束後,一個戰士說:「開頭有點駭人,可是我一跑出去,看見一個朝鮮婦女倒在路邊,一個小孩四歲,一個小孩剛會吃奶,都給飛機打死了——那個剛吃奶的嬰孩扔得遠遠的,那個四歲的孩子還抱着他的媽媽。我一看,心裏說不出的一種滋味,要不是美國强盜來侵略,她們不是過着很好的日子?孩子不是在很好的生活?想到這裏我感到火星直冒。」是的,勇敢和正義是分不開的,我們的人有着慈心,同時也有着純鋼的心。也是那個戰役,在東綫長津湖畔,一個戰士在死鷹嶺上激戰了幾日夜,凍得已不能動彈,燃燒彈又燒着了他的全身。當救護隊把他抬到醫院,他已經昏迷了。可是他一下似乎清醒過來,他問:「我小組的那兩個同志在那裏?」別人感動得流下淚安慰他:「同志!就在這裏。」他說:「讓我用手摸一摸吧!」可是他的手不能動彈了,他的嘴裏還在說:「同志!我們一定要在一起,我們宣過誓,我們打得很好……」,他昏過去了,他昏迷中還在說:「我們不走,叫一二三,我們唱國際歌,我們堅决守住,我們不走!」他的話,激勵了所有的人上前去和敵人作英勇的搏戰。
   艱難的、狂風暴雨般的日子被突破了。從一九五零年經一九五一年而來的道路,是我們繼續戰敗困難,走向勝利的道路。美國法西斯似乎至今還不了解我們爲什麽勝利的?世界上爲什麽有這樣烈火一樣勇敢的人?特別是不了解今天我們又爲什麽愈戰愈强?難道是美國人投擲的炸藥與鋼鐵還不够兇狠嗎?不,問題是炸藥永遠也炸不毁我們戰士高貴的良心。全世界的人都明白,在那狂風暴雨的冬季,爲什麽能够决定朝鮮還有、而且永遠有自由的春天呢?那就是因為保衛和平的人舉着和平與正義的旗幟作戰了。
   我們的人這樣做,因爲他們有比一九五零年更久遠的記憶,還因爲他們有美好的今天和明天。
   如果說那個冬季,那個普通戰士,曾經怨恨過戰爭破壞了他「把日本人燒殺的無人區變成良田」的計劃,那麽今天,當戰士們奮勇作戰時,他們的家鄉已經建設起來了,繁榮起來了。今年六月,柳絮吐着芳香,在臨津江前綫展開一次英勇的坑道作戰。戰鬥剛剛結束,我就看到這一場戰鬥中的連長李漢友。當敵人佔了山頂而他堅守在坑道裏的時候,當敵人向坑道裏襲擊到最緊張的時候,他從口袋裏拿出從淮河邊上寄來的家信,你明白他這樣做他就有了力量。他幼小的時候,淮河年年泛濫,這是多麽荒涼的年代呀!那時,他拉着母親的手到遠方乞討度日。現在,家裏來信說:淮河上修好了水庫和水閘,不久鐵路就要通到家門口來,電燈也就在屋子裏發亮了。這時,淮河和朝鮮前綫,在這個人的心裏結合得多麽緊密,你想,這時就是敵人再瘋狂又怎能打斷他的微笑呢?
   我知道,火綫上千萬顆戰士的心就是千萬根綫,親密地聯系着整個祖國。一個黎明,在最前沿的坑道底下,年靑的指導員說:「你想了解戰士的心情嗎?東北來的戰士希望看到東北來的慰問信,湖南來的戰士就爭着看看有沒有從湖南來的信,他們都想知道家鄉的建設情况。好多好多從祖國來的信呀!他們扔過手榴彈,就坐下來寫回信。戰士們聽着祖國建設消息眞高興得很呀!他們每天吃着祖國送來的花生米,每天都要講一陣呢!」這裏離敵人僅僅二百米,炸彈把山頭炸成一片紅土,他說這段話露出那樣的笑容,這種笑容使這深深的坑道都顯得溫暖起來。
   我想我在這兒應該介紹最近西綫戰鬥中的一段英雄故事。孫占鰲和張義兩個從松花江上來的戰士,相互有着深切的友誼。不久以前他們攻佔敵人一處陣地,敵人立刻反擊,他們頂着打,並且說:「排長,有我們在,陣地一定是我們的。」戰前,張義在會議上就宣布了他們的理想:「同志們,我們要生得偉大,活的光榮。」靑春的火焰燃燒在每人的心,孫占鰲在紛飛的砲火下奔跑,組織戰鬥,年靑的聲音到處響着,還唱着歌。可是敵人惱怒起來了,砲彈急雨似地往上反擊。這時他們堅决頂住。他們兩人蹲在戰壕裏,孫占鰲忽然問:「張義你口袋裏有多少錢?」「我有三十萬。」「我也有三十萬,張義!咱們倆人都是青年團員,一切準備在前面,犧牲也不能忘記組織,我要是犧牲,錢交給組織,這支鋼筆你寄給我的家裏,你犧牲了我給你交。」戰鬥愈來愈激烈,敵人坦克、飛機、大砲把山頭打得一片黑烟。他們狠狠地頂住,猛烈地射擊,身體被士掩埋了,就從土裏爬出來射擊着。孫占鰲跑着去組織戰鬥,忽然一塊砲彈皮穿進了他胸膛。這時敵人砲火把山頭打得通紅,張義抱着負傷的戰友,抬起頭話:「孫占鰲在這裏,我們絕不能下陣地。」戰士們愈打愈勇,結果無論敵人怎樣瘋狂,一步也不能攻上山頭。
   那天我看見了張義。如果你問這樣活潑的青年人,爲什麽這樣堅強和勇敢呢?我只有這樣回答:他們是我們中國新的力量。你想一想,當我們踏着冰雪在松花江作戰,那時他們還是個孩子,後來,兩個人在分土地鬥爭中都是兒童團長。「打着紅旗,坐着耙犂,在雪地裏奔跑。」張義愉快地告訴我:「那時候孫占鰲家分了一頭牛,又生了頭小牛,就是兩頭牛。」這以後,他是生產互助組中的積極分子,農村裏第一批靑年團員,就是這樣,走着新的路,他們完完全全在新的世界中長大了。因此,他們最懂前什麽是幸福,如果有人來破壞它,他們知道應當怎麽辦。當美國飛機一飛過鴨綠江,他們就報名走進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這種人,你想一想,他們不就是我們戰鬥中青春的血液和無窮的力量嗎?東部戰綫有一個靑年英雄,他在陣地上也表現了火焰一般的英勇,可是當他談到淮河的春天,却是那樣親密,他親自參加了偉大淮河建築工程,而後他就走上了朝鮮前綫。來的時候,他從豐饒的麥田裏走過,微風吹拂着麥浪,綠油油的麥子長得像人一樣高了。有什麽比這再動人?幸福的光芒出現在淮河上,不是同時也出現在朝鮮火綫上了嗎?祖國的光芒不是時時刻刻照亮了火綫上出擊的道路嗎?正是這樣,我們的戰士,懷着無比的信心,同時也懷着崇高的理想,向前作戰。
   一個黃昏,我們的突擊部隊從我們身邊出發去作戰。我知道這個部隊從那個嚴寒的冬季一直作戰到今天。這時三個同志走到我跟前,把一封信珍重地交在我手裏。語言,有什麽比戰士語言再樸素的,他們說:「……正當偉大祖國誕生三週年紀念日和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開幕的時候,上級交給我們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粉碎敵人企圖進犯的光榮戰鬥任務。我們英雄二連的全體同志堅决圓滿的完成任務,一定打好仗,作爲給國慶節的獻禮,作爲給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獻禮,我們懇托你,把我們勝利的消息帶回北京去,告訴毛主席和祖國人民;把我們勝利的消息帶回北京去,告訴出席和平會議的各國代表們。讓朝鮮戰場上的勝利傳遍祖國和世界吧!請你告訴代表們,為了和平,爲了消滅侵略者,我們將要繼續不斷的打擊敵人,爭取更多的勝利,慶祝這個具有偉大意義的會議的成功……」我望着他們,這三個人:排長林寳延是個做過礦工的人,班長王金才從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戰士朱喜是一個從東北肥沃的黑土地來的小伙子,我知道他們的語言是要用鮮血和生命去實現的,我能說什麽呢?同志!我只有感謝你們,爲了祖國,爲了全世界的嬰兒與母親,感謝你們。就是他們,一天以後送下被俘的密勒和他的同伴來。
   我從春末開始,由朝鮮西海岸走到朝鮮東海岸,我訪問了漫長的前綫,我不只一次地,親眼目睹勝利怎樣在戰鬥中到來。你願意知道我們現在是怎樣打擊敵人嗎?美國的合衆社在九月間不是悲慘地呼嚎着「京畿山」戰鬥嗎?不是說我們的砲彈把他們陣地「搞得像一塊奇形怪狀的墓地」「手臂、腿和頭顱堆積如山」嗎?不是說「京畿山上的士兵在敵人四萬八千發大砲和迫擊砲砲彈的轟擊下,震動得頭昏腦脹」嗎?那個時候我就在那個前綫,我第一次體會到我們現在的戰鬥進行得多麽勇敢又多麽安詳。下面是當時的一頁日記:「………時間一刻比一刻緊張,接近着五點五十分鐘這個攻擊時間。團長在長桌邊坐下來,他的身後木柱上掛着和前面主攻營營部直接通話的電話機,我知道他坐在他的指揮位置上了。長桌上一面點着一支臘燭,團長告訴通訊員。『點上臘燭呀,在那些拐鸞的地方。』一下子坑道裏到處都燈火通明了。我出去,走到觀察哨上朝敵人陣地看了看,夕陽餘光還是十分平靜的。在我們聯合指揮所的坑道裏,這時充滿戰前的緊張,一切有秩序地前進着。在坦克部隊的指揮部裏,一個參謀靜靜地拿着電話耳機;那面,面孔紅潤的年靑的砲兵營長通過電話和他的每一個砲陣地對着錶;那面,人們坐在無綫電報話機和步行機的面前,一切都安靜地等待着攻擊時刻的到來。
   「突然,到處在報告:『五點四十九分鐘,還有一分鐘』。
   「『時間到了,』團長在桌邊,眼睛注視着錶面似乎自語着:『要開始了。』
   「他站起來下達命令:『開始,坦克部隊!開始,砲兵部隊!……』然後他對着主攻營的電話說:『砲火開始了,吿訴突擊連隊拿着耳機子不要放手,我也拿着耳機子呀!』
   「戰鬥就在這一瞬間開始了。我到觀察哨上從瞭望孔望出去,這時,整個天空和地面都在震動、顫抖。天空上全部是砲彈密密飛過的聲音,各種不同口徑的砲從各處一齊開火了。坦克砲和自動推進砲發出閃閃的火光,響出特殊瞭亮的聲音。砲彈一顆緊跟一顆,如同被磁石吸去的鐵彈,都命中在對面山梁的敵人陣地上了,一團一團黑烟立刻升了起來,黑烟裏燃着火花……」
   這就是我們正義的砲火,它打在殺人犯的頭上;這就是我們開頭說過的密勒諾勃們對他「低下頭來」的砲火。
   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我們為了朝鮮的和平,全世界的和平。可是對於被俘的美國軍官和士兵呢?你看密勒是個什麽人?他是高級中學生,可是當你問到美國有名的文學家馬克吐溫和傑克倫敦的名字,他竟然驚訝地說:「傑克倫敦?這個人?我沒聽說過這個人。」密勒的腦子裏被濯滿唯武器論的思想,他們把和平、幸福、美麗的朝鮮燒殺摧殘,在地面上流滿人民的鮮血,把孩子刺死在母親的懷抱裏。不過,應當讓他的頭腦冷靜一下,你問他:「你們爲什麼在這裏作戰呢?」美國士兵是永遠也回答不清楚這個問題的。可是有一個被俘的美軍上尉最後也不得不這樣說:「我本來就以爲沒有什麽理由要在朝鮮作戰,朝鮮不是美國的地方,我們為什麽要來這裏打仗呢?」因此對他們來講,最悲哀的是談到前途問題。現在戰爭已經進入第三個冬季,如果說第一個冬季是以咸興至元山一綫美國官兵驚慌失措的「打背包」(那意思就是說:「中國志願軍來了,快跑!」)來度過的,那麽,今年的冬季景象,不見得比那時會好些。這幾天,我相信在他們的陣地上,已經開始嚐到北風寒冷的滋味了。不過比這一切都可怕的,是他們缺乏一顆溫暖的心,全世界的人都指着、咒駡着和唾棄着美國侵略軍,要求着審判美國侵略軍。
   我到過板門店,我看見談判桌那面的哈利遜,可是從談判桌到這綿長的戰綫上,無論是哈利遜以及侵略者的每一分子,今天,請看一看,他們是怎樣站在我們的人面前呢?怎樣站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又怎樣站在眞理與正義的面前呢?他們已經無法遮掩他們染了血的手,也無法閃躱他們犯罪的眼睛,全世界的人都看見朝鮮的灰燼與廢墟,母親的眼淚與嬰兒的鮮血;同時全世界的人也都看見,這一切並不能毀壞朝鮮,朝鮮還有自由的美麗的春天和秋天。但這廢墟和鮮血就是罪證。「低下頭來!」犯罪的人應該在正義面前低頭。如果犯罪的人不這樣做,我們的人就將繼續努力下去,因爲我們代表着正義,我們在審判。這就是我們對全世界的人担負起來的責任。(新華社朝鮮得綫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劉白羽
责任者
密勒
相关人物
希特勒
相关人物
李漢友
相关人物
孫占鰲
相关人物
張義
相关人物
哈利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