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縣打鐵工人孫早生創造掘稻根的「三一面快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565
颗粒名称: 海寧縣打鐵工人孫早生創造掘稻根的「三一面快鏟」
并列题名: 這種工具可在全國水稻産區普遍推廣
分类号: G210
摘要: 浙江省海寧縣打鐵工人孫早生,創造了一種輕便的掘稻根工具「三面快鏟」;這種工具可以在全國水稻產區普遍推廣。
关键词: 工具 農民 水稻

内容

(新華社杭州二十六日電)浙江省海寧縣打鐵工人孫早生,創造了一種輕便的掘稻根工具「三面快鏟」;這種工具可以在全國水稻產區普遍推廣。
   掘毁稻根是消滅三化螟虫的治本辦法。去年九月間,海寧縣黨、政領導機關大力發動農民掘毁稻根時,該縣打鐵工人孫早生看到農民羣衆用鐮刀、毛竹筒、竹片等掘稻根,不但效率低、費工多,而且不容易掘得徹底;他就開動腦筋,在工作同志鼓勵下,創造了一種輕便的掘稻根工具「三面快鏟」。當地農民使用後十分滿意,推廣很快。
   「三面快鏟」構造很簡單,鏟頭是鉄製的,長五寸,半長方弧形,左右及下端三面都是快口。鏟柄是木或竹做的,柄口最好是方形或扁圓形,以免用時動搖。因爲鏟柄長短不同,「三面快鏟」又分長柄式和短柄式兩種:長柄式的木柄長約二尺左右「以使用人高低决定」,上裝一橫柄,以便手握;短柄式的木柄長約五六寸,橫柄長七八寸。使用長柄式「三面快鏟」時,用雙手握住橫柄,把快口在稻叢一邊直插下去,向右或向左順手一轉,就把稻根周圍挖空,立即提起「三面快鏟」,稻根也隨之而出。使用短柄式「三面快鏟」時,可將身體彎下,右手把「三面快鏟」從稻叢右上方直切下去,左手在橫柄的左邊順手向左下方一提,稻根就全部掘起,當提出「三面快鏟」時,右手就把稻根拾出,速度比長柄式的快。
   「三面快鏟」的好處很多:(一)工作効率高,一般每個勞動力一天能掘五六分田,技術熟練的可掘七八分,最快的可掘一畝多;(二)掘稻根比較徹底,帶泥少;(三)工具短小,輕便靈活,婦女、兒童也可使用;(四)價錢便宜,每把僅三四千元,一般農戶都買得起;(五)鏟頭是鐵製的,經久耐用;(六)不但可掘稻根,還可移植棉苗等。但是,使用「三面快鏟」時也要注意方法,做到技術熟練,才能速度高而省力;否則,不但速度減低,還會損害工具。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孫早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海寧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