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林科夫報告中的一些名詞和事實的解釋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408
颗粒名称: 馬林科夫報告中的一些名詞和事實的解釋㈢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7日,当代日报登载了对馬林科夫報告中的一些名詞和事實的解釋的内容。
关键词: 馬林科夫 名詞 事實

内容

聯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會
   這次大會是一九三九年三月召開的。斯大林同志在大會上作了關於聯共(布)中央工作的總結報告,對蘇聯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狀况作了深刻的科學的分析。斯大林在這個報告中總結了蘇聯社會主義的發展,並提出加緊發展工業以使蘇聯在經濟方面也趕上並超過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及繼續鞏固蘇維埃國家及其武裝力量等任務。同時,斯大林同志也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在一個國家內可能建成社會主義的理論,並得出結論:蘇聯即使在資本主義包圍繼續存在的條件下仍可能建成共產主義。斯大林同志這一歷史性報告是蘇聯完成社會主義建設並由社會主義逐漸過渡到共產主義的總綱領。代表大會通過了斯大林同志的報告,作為全黨今後一切活動的基本方針。這一次黨代表大會通過蘇聯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三個五年計劃(從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二年)。這個計劃體現了斯大林報告中所提出的歷史任務。大會又根據蘇聯經濟方面的根本改變及蘇聯人民階級成份的變化,通過了修改聯共(布)黨章的决議。
   蘇聯保衛和平法案
   這個法案是蘇聯最高蘇維埃在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二日通過的,共有兩條:第一條,不論是任何形式的戰爭宣傳,都應視爲破壞和平事業、製造新戰爭威脅,因而是危害人類的最嚴重的罪行。第二條,凡犯宣傳戰爭罪行者應交付法庭,作爲罪大惡極的罪犯加以審訊。蘇聯是第一個通過保衛和平法案的國家,對於反對各種戰爭宣傳的鬥爭起了巨大作用。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馬林科夫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