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族形式藝術的榜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255
颗粒名称: 提高民族形式藝術的榜樣
并列题名: 訪蘇聯人民演員納賽羅娃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11月25日,当代日报登载了蘇聯藝術工作團的歌唱家愛哈利馬·納賽羅娃那富於民族色彩的、東方特有的高亢、嘹喨而圓潤的歌唱使我們聽來感覺親切。
关键词: 歌唱家 愛哈利馬·納賽羅娃 民族色彩

内容

蘇聯藝術工作團的幾位歌唱家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歌唱家、他們各有特長,難分高下,然而很多人却偏愛哈利馬·納賽羅娃。這不僅由於她那富於民族色彩的、東方特有的高亢、嘹喨而圓潤的歌唱使我們聽來感覺親切,也由於她那奔放的熱情,豪爽的性格和美麗的外形使人覺得她特別和藹可親。天才和長時期的鍛鍊,固然是納賽羅娃在藝術上得到卓越的成就的原因,然而,沒有蘇維埃政權的建立,沒有蘇維埃政權對各種民族藝術的扶植和幫助,她是不可能達到今天的成就的。
   她身體微微有點胖,圓圓的臉,烏黑圓亮的眼睛,肩後拖着兩根富有民族色彩的長長的辮子,頭上經常包着一塊圍巾………人們常稱她爲「甜蜜的納賽羅娃」,這樣的形容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在一個多雲的上午,記者和音樂工作者一同去訪問她,她和大家親如一家人似地暢談了兩個多小時。
   她生長在烏茲別克。說來大家也許不信,她是一個孤兒,很小的時候便失去了父母。革命前的烏茲別克是一個封建落後的地區,那時婦女在社會上沒有地位,不許露手,不許露面,更不許唱歌,唱歌僅是男子們的事情。在這樣的環境裏一個孤兒可能有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十月革命一聲砲響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孤兒由國家來扶養敎育了。八歲那年,納賽羅娃入了孤兒院學唱歌,十歲畢業,又被送到阿塞拜疆歌劇院學習,在她十四歲畢業的時候已是中亞細亞一帶有名的歌唱家了。納賽羅娃在十七歲時獲得烏茲別克功勳演員的稱號,二十三歲時獲得蘇聯人民演員的光榮稱號,此後,又是斯大林奬金的獲得者。
   納賽羅娃和我們談到烏茲別克音樂的情况。據她說烏茲別克和中國一樣,長久以来就存在着多種民族音樂。那裏有很多的民間音樂家,也有各式各樣的民族樂器,有名的歌唱家一次演唱要長達兩三個小時。十月革命以後,烏茲別克的音樂有了新的內容,它成為鼓舞人民鬥爭情緒的重要工具。納賽羅娃告訴我們說,烏茲別克一個著名的革命作曲家哈姆乍·哈契姆乍達,曾寫過很多烏茲別克形式的,有革命內容的歌曲,每一個歌曲都鼓舞了烏茲別克人民的革命性情。他還寫了很多關於婦女的歌曲,鼓勵烏茲別克婦女向不合理的面罩和不許露手等封建思想作鬥爭。後來,烏茲別克的資產階級暗殺了這位革命作曲家,人民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個城市來紀念他,到現在他的名望是隨着蘇維埃政權的鞏固而更高了。
   一九三四年,那時納賽羅娃已經獲得蘇聯人民演員的光榮稱號。她和另外一批進步的歌唱家被送到莫斯科音樂院的民族研究室去學習。納賽羅娃說,她當時頗有自滿的情緒,以為自己可以不必去學習了。然而正是這次學習,使這位民族歌唱家受到了完善的音樂科學的敎育。尤其可貴的是,她在學習以後不是揚棄了她原有的民族藝術,而是提高和發展了她原有的民族藝術。我們知道,烏茲別克的歌唱技巧和俄羅斯的歌唱技巧是不一樣的,如果說前者是民族的,後者便是學院派的。在莫斯科音樂院的學習中納賽羅娃豐富了她的音樂知識,建立了正確的音樂鑑賞能力,然而她並沒有急切地以學得的新技巧來代替她的舊技巧。她是在掌握了全盤的音樂理論之後,吸收對自己有益的部分來提高自己原有的藝術的。納賽羅娃說,在莫斯科音樂院時有兩位歌唱家教她俄羅斯的歌唱方法,在發聲上,聲樂技術上對她的幫助很大。這一段學習使她的藝術得到擴充和發展,但她的特點是保存了民族的風格,不像一些靑年人,學會了新技巧便失去了民族風格。她笑着說:
   「我的技巧老了一些。」她的幽默,使訪問者都笑了起来。
   納賽羅娃是一個非常淵博的歌唱家。為了使自己的藝術更完善,爲了使自己唱得更好,她研究過好幾種民族歌曲的唱法,現在她不但會俄羅斯的,烏茲別克的唱法,也會阿塞拜疆的,哈薩克的,意大利的歌唱方法。她又有很高的戲劇修養,在二十幾齣歌劇中都能演唱主角並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她的音域非常廣闊,女高音自然十分拿手,就是低音也能運用自如。除此之外,她有一條好嗓子,她說二十五年來,她的嗓子從來沒有啞過,雖然她有一點氣喘病,但一點沒有影響她的歌喉。
   納賽羅娃是烏茲別克人民所敬愛的歌唱家,在中亞細亞一帶她早就受到歡迎,來到中國,又受到中國人民的歡迎和喜愛。她來了,不但使我們親聆了她那充滿情感的,氣勢雄偉的美妙歌聲,也使我國聲樂界在如何發展和提高民族風格的演唱上得到最好的啓發,這是我們要特別感謝她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鴻
责任者

相关机构

蘇聯藝術工作團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