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蘇見聞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097
颗粒名称: 訪蘇見聞録
并列题名: 在紅場的那一天
分类号: G210
摘要: 笔者访问苏联在红场的那一天的见闻。
关键词: 访问 苏联 红场

内容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六日那天,我們爲了到莫斯科歡度偉大的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三十四週年紀念,從斯大林格勒趕回了莫斯科。一下車站,我們就發現莫斯科變得更美麗了;高大的建築物上懸掛着巨幅的領袖像、國旗和各種標語,人們在每一個角落忙着,每一個角落都修飾裝扮得綺麗堂皇,到處是一片節日的景象。汽車把我們送到大旅舘,旅舘裏旅客也比平時增多了,幾十個外國的觀禮代表團,都住在這裏,吃飯的時候,飯廳內歡呼聲此起彼落,我沒去辨別他們中間那些是波蘭人,那些是英國人,或是意大利人,但是無論他們是那國人都同樣熱情地向我們招呼,並且爭着和我們交換毛澤東紀念章。當天晚上,我們接到邀請我們明天去紅場觀禮的帖子,我不能忘記,當時我是怎樣的興奮與激動,夜裏無法閉上眼睛,恨不得馬上天亮,議我好到紅場去。這個偉大的日子終於到來了,這天我們起得特別早,每個人都穿了較多的衣服,早飯後,任何力量也不能留我們在旅舘裏了,我們立刻向紅場出發,在列寧墓左側的觀禮台上我們找到了位置。我們的後面就是雄偉的克里姆林宮的紅牆,左面是克里姆林宮美麗的尖塔;每隔一刻鐘就可聽到一次尖塔上悠揚的鐘聲,這就是全世界人民所嚮往的克里姆林宮的鐘聲,這就是爲全世界人們所共同景仰的紅場。想到這裏,我的心跳動得特別厲害,我更感到這個時刻的可貴。
   這一天,紅場顯得特別莊嚴美麗,觀禮台對面的建築物上掛着大幅的領袖像和十六個加盟共和國的國徵,以及大幅向共產主義前進的標語。無數紅旗在迎風飄揚着,紅場中心是等待檢閱的強大的蘇聯紅軍。列寧墓上站着蘇聯人民的領袖。當克里姆林宮鐘聲敲了十下,這吿訴我們偉大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到來了,慶祝會就在這時開始。在奏完蘇聯國歌後,由蘇聯的將軍們騎馬檢閱紅場上的紅軍,向他們問好和祝賀,紅軍們一起回答「你好,蘇聯的司令官,祝你健康。」接着鳴砲四十響,蘇聯領袖貝利亞同志講話,他的講話得到全場暴風雨般的掌聲。檢閱開始了,我們每個人都墊着脚跟,氣也不喘的看着,惟恐漏掉了什麽看不到。的確,這全世界馳名的無比強大的蘇聯紅軍,誰不想親眼看一下呢?首先過來的是強大的陸軍和海軍隊伍,後面是穿白衣服的空軍隊伍;整齊極了,手的擺動和脚步非常有規則,一看便知道這是一個多麽有紀律、有組織的隊伍。接着受檢閱的是摩托兵,空軍跳傘兵。傘兵們坐在一輛輛大軍用車上,身上揹着各種跳傘用品,戴着綠色鋼盔,這是一支完全近代化的部隊。强大的坦克兵隊伍來了,每輛高大的坦克後面,拖着各種新式大砲,砲的口徑大得驚人,顯示了這些新式武器的無比威力。最使我們高興的是我們看見了世界聞名的、在二次大戰中、給德國法西斯以無情打擊的「喀秋莎」大砲。在地面上檢閱的同時,空中也開始了檢閱,一排排超音速的噴氣式飛機飛過了我們的頭頂,當我們聽到聲音,抬頭觀看時,第一排已飛過我們很遠,第二排、第三排接着以飛快的速度飛來,這一盛大的武裝檢閱,雖然只是蘇聯紅軍中極少一部分,但已使我們看到了蘇聯無比强大的不可戰勝的國防力量,過去就是這一支無敵的紅軍打退了十四個帝國主義的進攻和瘋狂的德國法西斯軍隊,今天我們完全可以確信她一定能够担負起保衛世界和平的神聖責任。
   檢閱完畢後,開始了規模宏大的羣衆示威遊行。遊行隊伍的最前列是各個體育協會的會員,他們都是年靑的運動健將,身體都很結實,穿着黃、白、綠、紅、藍各種不同顏色的衣服,拿着和自己衣服同樣顏色的紙花,紙花隨着他們的手臂有規則地擺動着,這是最美麗而最吸引人的隊伍了!他們走到主席台面前,高舉起手中的花朶,向他們的領袖歡呼,顯示出他們年靑人無比的力量,蘇維埃的年靑人是多麼的幸福,在他們黨和偉大領袖的敎養下,每個人部像剛開的花朶一樣,將要發射出他們最美麗的青春的光輝,看了這支年靑的隊伍,誰能不爲蘇聯靑年幸福的靑春而歡欣呢!這個隊伍以後,是以區爲單位的羣衆遊行隊伍,一個無窮無盡,像潮水一樣的人流湧向紅場。遊行的人羣中,有工人,有學生;有頭髮花白的老人,有婦女,還有抱在媽媽手中的孩子,他們都以最興奮的心情來接受自己領袖們的檢閱,從他們面部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仙們今天是多麽高興啊!在遊行隊伍中,我們看到了無數各國人民領袖像,有毛主席、劉少奇副主席、周總理和朱總司令及其他國家人民領袖的肖像。遊行的人們還高舉着各人民民主國家的國旗,第一面出現的,就是我們中國的五星紅旗,還有中國的地圖,及向中國人民致敬的標語;出現最多的是「爭取印平」的紅旗,這說明了蘇聯人民保衛印平堅强的意志。隊伍走到觀禮台中國代表的面前。人們的熱情像潮水一樣奔放着,他們拼命用力揮動自己的帽子、手套,向我們歡呼,特別高舉起我們領袖像和國旗,高喊着「向中國人民致敬」、「毛澤東萬歲」,並且高唱「莫斯科——北京」,無數鮮花抛向我們,連坐在媽媽肩上的孩子們都伸出小手向我們歡呼,老媽媽們甚至爲了招呼我們而離開了自己的隊伍,要把鮮花送給中國代表。一會功夫,我們中國代表的手裏就拿滿了鮮花,這是一個多麽使人感動而不能忘記的場面呀!我們激動得話也說不出,又一次地看到了蘇聯人民對中國人民的熱愛和無比深厚的友誼。爲了答謝他們的熱情,我們也高舉起手臂,向他們歡呼,一隻手舉酸了,再舉另一隻手臂。那天我們似乎特別有了力量,雖然天空飄着雪花,氣溫降到零下十度,但是我們站在觀禮台上五個鐘點,一點也不覺得疲倦。直至下午二時半,這個盛大的遊行,才在勝利的歌聲中結束。
   回去的路上,我感到我是上了一堂內容極其生動與豐富的國際主義大課,它給我的敎育太多了,首先從檢閱和遊行中,讓我具體地看到了蘇聯國防力量的無比强大,和蘇聯人民熱愛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精神,以及他們保衛和平的不可動搖的堅强意志;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從事的每一件事業,都不是孤立的,蘇聯和全世界人民都和我們在一起,眞理在我們這一邊,我們的事業就必定得到勝利。在回國以後的各種工作與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只要想到莫斯科,想到紅場,想到偉大而熱情的蘇聯人民,我就有了無比的力量來克服困難,我知道我應該更好的學習,建設我們的祖國,因爲我所從事的勞動,就是偉大和平事業中的一部分呀!
   那天晚上,我們步行至紅場及大街上遊玩,莫斯科的市民都穿上了他們節日的盛裝,在街上盡情地遊玩,我們從來沒有看到街上如此多的人,汽車簡直不能開動。各種顏色的電燈,把莫斯科照耀得如同白晝;一會在克里姆林宮的上空突然出現的無數條證光,在這些燈光會聚的地方出現了全世界勞動人民的導師與領袖斯大林大元帥的肖像,人們歡呼的聲音震動着莫斯科,震動着蘇聯和全世界,我們就這樣在莫斯科和全蘇聯人民一道歡欣鼓舞地度過了這個偉大的日子,這個終身難忘的日子。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方開瑞
责任者
貝利亞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苏联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