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蘇見聞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016
颗粒名称: 訪蘇見聞錄
分类号: G210
摘要: 方開瑞访问苏联的所见所闻。
关键词: 方開瑞 访问 苏联 见闻

内容

編者按:方開瑞同學是浙江大學化工系學生,她於—九五一年九月代表浙江省學生參加了中國學生訪蘇代表團去蘇聯訪問了二個月。在二個月中他們訪問了莫斯科、列甯格勒、斯大林格勒、梯比里斯、果里等城市,並參觀了蘇聯著名的工廠、高等學校、集體農莊、博物舘及各種文化設施和名勝古蹟;還光榮的參加了偉大的十月革命節紅場檢閱觀禮。此次她應本報邀請,根據她在訪蘇期間的見聞,寫了「中蘇人民的友誼」等五篇稿,將陸續在本報發表。
   中蘇人民的友誼
   街頭到處是節日的氣氛,人們的臉上顯着抑制不住的喜悅。慶祝偉大的十月革命節卅五週年萬歲的紅幅,縱橫的交叉在鬧市的上空。這一切,使我回憶起了去年我在蘇聯的情形。我想起了無數個蘇聯朋友親熱的面孔,許多次情意深長的談話,老人歡迎我們的微笑,孩子掛在我們頸上的紅領巾,這一切就像是在昨天。
   在蘇聯,我們受到的歡迎是說不完的,當我們剛踏上蘇聯國土時,就受到蘇聯人民熱烈的歡迎。在我們飛機去莫斯科的沿途中,每到一站,那怕只短短停留半小時,都有蘇聯同志前來歡迎我們,並爲我們準備了豐盛的飯菜和茶點,我們在這一站剛吃完,他們就立即打電話到下一站,又爲我們準備了許多的飯菜,因此有一天廿四小時內,前後竟吃了七頓飯。每一次吃飯時,蘇聯同志都密切的注意着我們,如果發覺我們中間有一個人吃得不好時,他們就很不放心的問我們是不是吃不慣這樣的菜,還是因為不舒服。在蘇聯同志的照顧下,我們身體都很健康,順利地進行了緊張的訪問與參觀。在我們經過新西伯利亞時,飛機只停幾小時,半夜就要起飛,蘇聯同志為了讓我們能安心休息,他們自己一夜沒睡,準時的叫醒了我們。我們深深的體會到蘇聯同志對我們的眞誠幫助,眞是無微不至,即使在每件細小的事情中,也會使我們看到蘇聯人民對中國人民無比深厚的友誼和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在蘇聯我們參加好幾次晚會。記得我們第一次參加的是莫斯科機械專科學校的晚會,我們受到了想像不到的熱烈歡迎。當我們一走進禮堂,全體同學立刻起立熱烈鼓掌,會場暴風雨般響起了「毛澤東,斯大林!」的歡呼聲。蘇聯同學搶着坐在我們旁邊,休息時,立刻把我們圍起來,問我們中國學生學習的情况……要我們代爲向全中國靑年問好,會還沒有開完,我們帶去的毛主席紀念章和畫片就交換完了,交換時,有的人因找不出禮品很着急,最後把自己的小梳子、手帕,送給了我們做紀念。坐在我旁邊的一個女同學,在晚會結束時便成了我的好朋友,她挽着我的手不肯離開我,直到把我送上汽車時還依依不捨,最後她在我的小本子上熱情的寫着:「讓我們的友誼在爭取光明與美好生活的鬥爭中更加鞏固」,並還寫下了通信地址要我和她通訊。——(最近我已收到這個熱情朋友的來信)。當我們參觀一七五女子中學時,那些女學生對我們的歡迎更是無比熱情與眞摯的,當我們還在校長室裏聽取校長介紹情况時,女孩子們便幾次把門衝開要和我們見面,並且用一些畫片寫了很多熱情的字句從門縫裏送給我們,當我們在禮堂裏和他們見面時,他們一擁而上,熱烈地擁抱我們,拉着我們跳舞,熱情的唱「莫斯科——北京」,一直到我們離開她們學校。在工廠,在農莊,在任何一個地方我們都受到同樣的歡迎。當我們到達梯比里斯的第一天,食堂內的樂隊,爲我們演奏「東方紅」,一個蘇聯同志,用中文唱「東方紅」來歡迎我們,唱了一遍又唱一遍……。
   蘇聯人民無比熱愛中國人民和靑年,尤其熱愛我們的領袖毛主席。我們帶去的毛主席紀念章是蘇聯人民最喜愛的紀念品,在任何集會上只要稱呼到毛澤東就像提到斯大林一樣受到了最大的尊敬,全場起立報以暴風雨般的掌聲,在我們參觀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學生對我們說:「我們蘇維埃靑年對待毛澤東同志就像對待斯大林同志一樣的尊敬與熱愛,因爲毛澤東與斯大林給我們帶來了幸福。」任何一個看到毛主席的蘇聯朋友都感到非常自豪,記得我們去梯比里斯的火車上,餐車上一個列車員很高興的吿訴我們:「他在火車上看到過毛主席,並和毛主席談過話」,他講這話時帶着一種特別自豪的神情,蘇聯人民就是以這種無比尊敬的心情,熱愛着我們的毛主席。
   蘇聯的老年人尤其參加過革命的,他們對中國靑年,有着熱烈的期望,和抱着像母親一樣的關懷。記得我們參觀莫斯科莫洛托夫動力大學療養院時,遇到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她特地趕來歡迎我們,並且告訴我們,她是一個老布爾什維克,參加過十月革命,她深深知道革命勝利的不容易,她高興的說:在她晚年的時候,能看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並且親眼看到了中國靑年,這是太幸福的事了。她勉勵我們要遵循着斯大林指示的道路前進,努力建設自己的祖國,最後她舉手向我們致以革命的敬禮。這個老戰士的講話非常使我們感動,我們將永遠記着他的話——走斯大林指示的道路。在列寧格勒,我們訪問了十月革命時第一砲開向冬宮的阿富老那艦,該艦的政治委員,一個老革命戰士,十月革命時,就是他領導該艦參加了革命。他爲我們詳細地講解了該艦的歷史,當我們離開這隻英雄兵艦時,這個老戰士緊緊握住我們的手,激動地說:「今天能看到英雄的中國青年代表,這是我有生中最高興的一天,我不但自己高興,而且替死難的烈士高興,因爲他們的血沒有白流,盼望你們今後為了建設□們的祖國,在工作與學習中獲得更大的成就」。蘇聯的老戰士,就是這樣熱切的期望與鼓勵着我們。到蘇聯不久,又遇上了我們偉大的國慶日,蘇聯朋友爲我們舉行了三次慶祝會,那幾天一扭開收音機就聽到廣播着中國的消息,和中國的歌曲,如「我們工人有力量」、「東方紅」等,電影院內舉行着中國電影週,放映着「白毛女」、「鋼鐵戰士」等優秀的電影。工人、學生、少先隊員們紛紛開慶祝會,出版社並出版了各種刊物,來慶祝我們的節日。十月革命節那一天,我們在紅場的觀禮台上受到最熱烈的歡迎。遊行的隊伍走到我們前面,把他們舉着的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我國領袖像向我們揮動,高呼着「向中國人民致敬」,「毛主席萬歲」;無數鮮花拋向我們,孩子們穿過人羣,一定要把手中的鮮花獻給我們;我們也舉起了手臂向他們回答,一隻手舉酸了,再換一隻。那一天我似乎特別有了力量,站在那裏五個鐘點,一點也不覺得疲倦,這種熱烈的場面,實在太使人感動了。在蘇聯,無論在馬路上,在戲院內,在博物舘内,在任何一個角落裏,只要我們被發現是中國人時,我們就立即受到無比熱烈的歡迎和親切的問好,我們深深感到,做一個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是光榮的,也是驕傲的,這個光榮應該歸於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和全中國人民。
   蘇聯人民和靑年,非常關心我們祖國的建設,甚至願意親身參加我們祖國的建設。我們剛到蘇聯時,共青團中央書記米哈依洛夫同志對我們說:「你們有什麽要求,要了解那些問題,希望全部講出來,我們一定設法滿足你們的要求,絕不讓你們帶着任何一個不懂的問題回中國。」我們參觀莫斯科一個農業大學時,蘇聯同志對我們說:「我們希望中國農民也能很快的走上集體化,使拖拉機和康拜因機不久在中國的田野上奔馳。」共靑團中央副書記葉爾碩娃同志曾來我國訪問過,他回到蘇聯以後,在某一個師範大學傳達中國情况時,一談到中國缺乏師資時,師範大學的同學們,就紛紛問她,是否可以讓他們到中國來做人民教師,幫助中國建設,葉爾碩娃同志吿訴他們,要到中國去,首先要學會中文,而中文是很困難的。他們聽了後都表示,假如需要,我們一定不怕困難,學會中文。蘇聯人民不但這樣關心我們,而且願意把他們的寳貴經驗毫無保留的敎給我們,讓我們更快的建設,正如俄羅斯加盟共和國敎育部部長給我們作報告時所說的:「我們願意把一切□貴的經驗全都敎給你們,讓你們更快的建設,不要走彎路。」
   一個多月的留蘇期間,所遇到的動人事情太多了,這些事情感動與敎育了我,使我深深認識到,在斯大林大元帥敎導下的蘇聯人民,就是具有如此崇高的共產主義道德,和偉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的,他們不但愛自己的祖國,而且愛全世界的人民,正如貝利亞集體農莊莊主席所說:「我們希望全世界勞動人民都有麵包」,要什麽有什麽,我們不但爭取自己早日走人共產主義社會,而且希望中國相全世界勞動人民都進入共產主義社會」。在蘇聯人民這種偉大的國際主義思想基礎上,對於蘇聯人民爲什麽對我們這樣熱愛,並給予無私的幫助,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今天在全國各地熱烈歡度中蘇友好月的時候,我衷心的感謝蘇聯人民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和三十五年來對我國人民各方面無私的幫助,在今後,我們應更好地為鞏固與發展中蘇人民這種偉大的友誼而努力,並且通過「中蘇友好月」,我們應更積極地向蘇聯學習,學習蘇聯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精神,學習他們建設的經驗,用我們的雙手來建設和蘇聯人民一樣的幸福生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方開瑞
责任者
毛澤東
相关人物
方開瑞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劉少奇
相关人物
周恩來
相关人物
朱德
相关人物
葉爾碩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蘇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