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2352
颗粒名称: 冰庫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蘇聯科學家米哈依爾·克雷洛夫首次建築了幾座用冰造成的耐久的房子——冰庫。
关键词: 蘇聯 科學 冰庫

内容

冰很早以前就被當做建築材料來用。就拿愛斯基摩人來說,他們蓋着許多所謂『依格拉』圓椎形的雪屋。然而這些建築物只能存在於嚴寒的冬天。一到春天它們就融化了。
   蘇聯科學家米哈依爾·克雷洛夫首次建築了幾座用冰造成的耐久的房子——那就是冰庫。爲了這些冰庫在夏天時也不至於融化,所以冰牆和冰圓頂都蓋上一層厚約一公尺的泥炭或鋸末。在牆的外部下端則撒下土或礦滓。
   平常,人家都認爲乾材料在溫度隔離方面來說總比濕的好,因爲水很容易傳熱。然而這並不是永遠如此的。地質學家們知道在厚層的濕泥炭下的土壤幾乎不會完全融化的,因爲在冬季已經凍結過的泥炭本身在夏季是不會很快地變得很熱的。克雷洛夫就利用這個規律。他解釋說,要是在冬季給蓋上冰的泥炭或鋸末加上一點水,那麽它們就會凍結,到夏季它們僅能慢慢地融化着。因此當第二個冬季到來時,外面的溫度剛剛只能到達冰屋。
   冰庫的建築可以在那些像正月的氣溫平均不超過八度的地方進行,就是說在蘇聯大部分土地上都可以進行。
   冰庫的建築是非常簡單的,兩三個禮拜工夫就行了。在建築的時候只要用水,泥炭或鋸末和建造入口小屋所用的材料。除此以外在建造貯藏室的時候必須用一些最劣等的木板——板皮和幾捲包裝紙。
   利用這些木板就給將來的牆和半圓頂樹起了臨時的骨架,然後把這骨架用紙蓋起來。而後在紙的外面用橡皮水龍帶澆上水。這種由逐漸增厚的冰所形成的重負是由冰自己來担承的。所以骨架並不需要特別牢固的,同時很快地就可以把它拆掉。這就構成了弧形的冰隧道。它的雪白的、在電燈下閃着亮光的牆壁,厚度達到三公尺,圓頂——兩公尺。在這長走廊的兩旁修起兩排用同樣方法築成的房屋——這就是貯藏室。
   這種冰的建築物是極牢固的,它上面能够支持得住好幾輛載重五噸的汽車的重量——運載禦熱的泥炭或鋸末的載重汽車。
   冰庫在冬季所積藏的冷度,够用一個夏天。不過有時必須採用做爲補充用的所謂冰鹽的冷却工作。
   冰庫能够很好地保藏着新鮮的蔬菜——土豆、蘿蔔、甜菜、白菜。即使蘋果貯藏了兩年之後也不會失去滋味、汁液和芬香氣味。綠素也不會褪,分量也差不多沒有減少。冰庫同樣可以用於貯藏魚類以及各種肉類、乳類的製品。
   克雷洛夫設計的貯藏室整年都可以利用。僅在冬末的時候要短期地停止使用,以便進行定期的修理,在修理時要重新敷舖冰地板,並爲了積蓄不須價買的冬天冷氣要讓房子疏通空氣。
   一九四〇年末到一九四一年初,克雷洛夫所領導建造的第一批冰庫,其中之一是建築在莫斯科城近郊的。到現在已經十年了,但還繼續能用。現在在蘇聯國內許多地方,都建築了這樣的貯藏室。(余養才譯自「技術靑年」)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蘇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