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友好月」講話材料:三年來蘇聯對新中國建設的幫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1646
颗粒名称: 「中蘇友好月」講話材料:三年來蘇聯對新中國建設的幫助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中蘇友好月」講話材料:三年來蘇聯對新中國建設的幫助。
关键词: 蘇聯 新中國建設 幫助

内容

有位參加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的外國代表,看了我國各方面建設的成績以後,讚歎着說:「新中國三年來的成績,就是神仙看了也要覺得驚奇。」的確,我們的好些建設,震動了全世界,是解放前人民夢想了幾輩子都沒辦得到的事情。可是,世界上並沒有什麽「神仙」。我們的一切成就,都是和共產黨、毛主席的領導、全國人民的忘我勞動分不開,也是和蘇聯的無私幫助分不開的。
   蘇聯從社會主義革命勝利時起,就不斷援助中國革命。我國全國解放後,蘇聯更從各方面幫助我們進行建設。
   新中國成立第二天,世界上第一個宣佈和我國建立外交關係,和國民黨反動殘餘政府斷絕一切關係的,就是蘇聯。一九五〇年二月,中蘇兩國訂立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規定兩國共同反對侵略、保衛東方和世界和平,規定蘇聯在必要時給我國「軍事及其他援助」。兩國七萬萬人民,從此結成了強大無敵的兄弟同盟,重重地打擊了美國侵略者擴大戰爭的陰謀,保衛着東方和世界的和平。
   三年來,蘇聯代表在聯合國會議和其他地方,一貫堅持正義,和美帝國主義進行鬥爭,幫助我國爭取參加聯合國,爭取一切合法權利。在蘇聯的支持下,我國外交代表曾經出席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向全世界揭穿美國侵略中國和遠東的罪惡。蘇聯一貫堅持:對日和約一定要有中蘇兩國參加才合法,反對美國單獨包辦。今年八、九月間,兩國又决定年底前把中國長春鐵路歸還中國,不要任何代價。爲了保障遠東和世界和平,又决定延長中蘇共同使用旅順口海軍根據地的期限。
   我國的建設需要很多資金和各種建設器材。一九五〇年,中蘇兩國間連續訂立了中蘇貸款協定、中蘇貿易協定和交換貨物協定,合辦中蘇石油公司、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公司,中蘇民用航空公司等協定。根據這些協定,蘇聯五年內借款三萬萬美元給我國,每年利息只要百分之一,不要任何担保和抵押品。我國還向蘇聯買到了大批貴重的工業裝備機器,價格比英美市價低百分之二、三十,品質又好。蘇聯買去我國的大批剩餘農產品。土產、和工業原料,增加了我國人民的收入。這樣,我國人民在蘇聯人民幫助下,克服了很多困難,在短短的三年內,恢復了工業和農業生產,穩定了物價,並且進行了重點建設,改善了人民生活,使我國財政經濟情况根本好轉。
   蘇聯政府還派來了大批優秀的專門科學家,直接幫助我們進行建設。我國人民三年來的驚大創造,像根治淮河和荆江分洪工程,建設成渝鉄路和天蘭鐵路,恢復和新修的許多工廠,以及鐵道、森林、工業、農業方面推廣的蘇聯先進技術,都是和蘇聯專家的名字分不開的。荆江分洪工程,我們因爲實現了蘇聯專家布可夫的設計,在兩個半月內就全部完工,在全世界水利建設中創造了驚人的成績。同時,蘇聯專家還爲我們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材。光是在中國長春鐵路上,蘇聯專家們三年來就幫助我們培養了站、段工作幹部四萬五千九百多人。
   在文化、敎育和衛生方面,蘇聯也派了許多學者到我國來介紹社會主義的學術思想。蘇聯並幫助我國創辦了全國最先進的中國人民大學。在一九四九年,蘇聯派了防疫大隊幫助我們撲滅了東北、內蒙等地的鼠疫,今年六月在北京設立了「北京紅十字醫院」。
   這些事實,證明了毛澤東在十多年前就指出的一個眞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只有社會主義的國家,……才能眞正援助;而我們的事業沒有他們的援助是不能取得最後勝利的。」援助世界各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是社會主義的蘇聯一貫的政策。蘇聯對我國的幫助,向來就是根據「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干涉對方內政的原則」:是無私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援助,是「雪裏送炭」,和過去帝國主義國家侵略剝削中國根本不同。
   我們建設祖國,少不了蘇聯的幫助。中蘇關係,是兄弟般的互助關係。因此,蘇聯在物質財富方面對我們的幫助,我們應當用價値相等的東西去交換。我們假使「只進不出」,就成了剝削蘇聯勞動人民了,這是要不得的。幫助也不是代替,建設祖國是我們自己的責任。我們得向蘇聯學習建國的本領,學習蘇聯人民愛國主義的勞動態度,戰勝困難的英雄氣槪,眞誠的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相信自己人民的無限創造力!能這樣,我們才會把祖國建設得比今天十倍、百倍地美好,才不枉費蘇聯老大哥幫助我們的一番深情!(中央人民電台廣播新華社稿)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新華社
责任者
毛澤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蘇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