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偉大論著給我們以新的思想武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1437
颗粒名称: 斯大林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偉大論著給我們以新的思想武裝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0月31日,当代报登载的斯大林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偉大論著給我們以新的思想武裝的文章。
关键词: 斯大林 理論 著作

内容

斯大林同志的偉大理論著作「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全面地論述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問題,指明了社會主義怎樣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道路。在這個著作中,斯大林同志總結了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際革命運動的經驗,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正如馬林科夫同志在蘇聯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作的報告中所說:「斯大林同志關於經濟問題和語言學問題的著作,標誌着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這些著作是對於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學說作創造性闡述的卓越典範。」
   斯大林同志關於經濟問題的著作表現着馬克思主義所特具的最高度的科學性和偉大的預見力量。全世界勞動人民從斯大林同志的著作中不僅看到了蘇聯的共產主義社會的無限蓬勃的燦爛前程,而且看到了共產主義將根據不可違抗的法則性而在全世界實現的遠景。斯大林同志的科學著作把勝利的堅強信心灌注到了全世界爲和平、民主與社會主義而鬥爭的最廣大的勞動人民中間。今後的歷史必將愈來愈證實斯大林同志的理論所具有的偉大國際意義。
   斯大林同志這個著作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基礎深刻地闡明了政治經濟學法則的客觀性質。斯大林同志指出,政治經濟學的法則,無論是指資本主義時期還是社會主義時期,都一樣地是反映了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經濟發展過程的客觀法則。人們能够發現這些法則,認識它們,學會以完備的知識來運用它們,利用它們來爲社會謀福利,但人們不能「改造」它們,「創造」它們,「消滅」它們。
   斯大林同志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和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這是對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極重大的貢獻。
   斯大林同志指出現代資本主義基本經濟法則的主要特點和要求乃是:「用剝削本國大多數居民並使他們破產和貧困的辦法,用奴役和不斷掠奪其他國家人民、特別是落後國家人民的辦法,以及用旨在保證最高利潤的戰爭和國民經濟軍事化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的資本主義利潤。」這個法則揭露了現代資本主義的各種極端驚人的矛盾及其侵略掠奪政策的根源,這個客觀的法則决定了資本主義的總危機的加深,而不可避免地把資本主義推送到死亡的深淵。
   與資本主義沒落死亡的過程相反的,是社會主義興旺繁榮的過程。斯大林同志指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的主要特點和要求乃是:「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發現的這個法則說明了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不是利潤,而是服務於人及其需要,即滿足人們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斯大林這個發現完全說明了社會主義對於資本主義的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斯大林同志的論著闡明了關於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商品生產和價值法則的問題。斯大林同志的天才分析使我們看到,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着商品生產和價值法則,它們對於社會主義經濟是起着必要的和有益的作用。但這是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完全不同的「特種商品生產」,而價值法則所活動的範圍及其作用也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不同。商品生產和價值法則在這裏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存在着兩種基本生產部門,即國營部門和集體農莊部門的原故。斯大林同志敎導我們說,商品生產和價值法則在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時會趨於消滅。
   斯大林同志在他的論著中破天荒第一次地指出了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基本先决條件。這些條件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全部社會生產的不斷增長,而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要佔優先地位;二、用逐漸過渡的辦法把集體農莊的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也用逐漸過渡的辦法使產品交換制來代替商品流通制;三、使社會達到這樣高度的文化發展,保證社會一切成員全面發展他們的體力和智力。在闡明這些條件時,斯大林同志從理論上透徹地解决了怎樣把集體農莊所有制提高到全民所有制的水平的這一個重要問題。
   斯大林同志天才地解决了在城市和鄕村之間、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的消滅以及它們之間的差別的消滅的問題。斯大林同志說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城市和鄉村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對立已經消滅;在向共產主義過渡時,它們之間的本質差別將消滅,而仍保存非本質的差別。
   斯大林同志的論著敎導我們說,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完全適合,並不表示這裏不存在任何矛盾。這種矛盾是由於生產關係的發展落後於生產力的發展而來的。但是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沒有衰朽的社會力量來組織對於新的生產關係的抵抗,社會有可能按照「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這個客觀法則而使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的增長。這也就是說,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間的矛盾不會引導到衝突,人們能够認識和掌握這種矛盾,及時地克服這種矛盾。
   很明顯的,斯大林在所有這些問題上的理論貢獻,不僅對於蘇聯,而且對於中國及其他人民民主國家的經濟建設事業,都具有極其重大的指導意義。
   中國人民現在正在以蘇聯爲榜樣,按照我國的具體條件而進行我們國家的建設事業。我們的人民革命爲社會主義的發展打開了廣闊的道路。在我們這裏,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居於領導的地位,同時還發展着由勞動人民所組成的帶有社會主義因素的合作經濟。斯大林同志所闡明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法則,在我國的社會生活中,是起着主導作用的法則。
   斯大林同志所批評的那些反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在我們這裏也是有的。有許多人,特別是有些經濟工作人員,以為既然我們的黨已經成爲執政的黨,旣然我們可以按照計劃來進行國家的建設,那麽,也就似乎可以否認客觀的經濟法則,可以取消經濟法則,或者可以任意「製造」法則。他們不懂得,黨和國家在經濟工作上的計劃和政策都應力求完全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法則,而决不可以主觀地任意「製造」法則。他們不懂得,承認法則的客觀性,我們才能够從事認眞的研究工作,以求發現和掌握客觀的法則,預見事變發展的方向,從而制定正確的政策和計劃。反之,如果否認法則的客觀性,那麽,在我們面前的一切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事件,對於我們都成爲混亂的,偶然的,不可解釋的,我們就只能盲目地行進。這種否認客觀法則的觀點,就必然引導出各種主觀進心論的冒險主義的政策和計劃,就必然會要用簡單的魯莽的手段去解决所遇到的經濟問題,而這類做法就只能够損害我們的事業。
   當然,那種認爲在客觀的法則面前是無能爲力的看法,也是錯誤的。斯大林同志說:「社會認識了經濟法則以後,依靠它們,就能限制它們發生作用的範圍,利用它們來爲社會謀福利,並『駕御』它們。」在我們這裏,也有不少人像斯大林所批評的那樣把法則偶像化,讓自己做法則的奴隸;他們不懂得認識法則對於我們的事業能够起重大的積極作用,不懂得運用關於法則的知識來改善我們的工作。爲了推進我們的國家建設事業,我們必須克服這種消極懶惰的傾向,正如必須克服冒險主義的傾向一樣。
   斯大林同志嚴厲地駁斥了那種企圖取消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的錯誤意見。斯大林同志詳細地說明了政治經濟學是研究人們生產關係發展的法則,而經濟政策是由此作出實際的結論,把它們具體化,在這上面建立自己的日常工作。這樣就使人看到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大意義,也使人看到黨的工作者,特別是經濟工作者學習這種理論的必要性。
   斯大林同志的這個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偉大著作將推進我國的經濟研究工作走上一個新的階段。我們黨的工作者,我們的經濟工作者、經濟學研究者以及一切的社會科學工作者,都必須認眞地學習斯大林同志這個著作,把斯大林的理論運用到中國的具體條件下來,具體研究各種經濟問題。必須知道,關於中國經濟的各種問題的研究,目前的狀况是遠遠落後於現實的需要的。我們必須努力加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濟科學理論的學習,用列寧斯大林的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來武裝我們的頭腦。
   我們還應該注意學習斯大林同志關於世界上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個體系互相對立的新形勢的深刻的分析。斯大林同志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市場已經瓦解,這就决定了世界資本主義總危機的進一步加深。資本主義內部的矛盾、各帝國主義强盜之間的鬥爭越来越尖銳化,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乃是不可避免的;而同時,蘇聯、中國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的經濟實力則日益蓬蓬勃勃地發展。斯大林同志對世界形勢的分析和預見,使人們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得到當前的時代正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勝利的偉大時代。
   我國的革命事業是依靠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學說而取得勝利的。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很成功地運用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學說到中國的條件下來,已經取得革命的勝利,並必將繼續取得建設的勝利。斯大林同志關於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將大大地幫助我們的國家建設事業,並永遠照耀着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路。
   (新華社北京三十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馬林科夫
相关人物
馬克思
相关人物
恩格斯
相关人物
列寧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蘇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