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民共和國印象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0308
颗粒名称: 蒙古人民共和國印象記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0月14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蒙古人民共和國印象記」,讲述了葉尚志隨祝賀蒙古人民革命三十週年紀念的中國代表團到過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鳥蘭巴托的事情。
关键词: 代表團 鳥蘭巴托 沙漠

内容

一九五一年七月,我隨祝賀蒙古人民革命三十週年紀念的中國代表團到過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鳥蘭巴托。飛機在蒙古南部的東戈壁艾馬克(相當我國的省)——三音先德着陸添油。我們利用這個機會站在這片廣闊無垠的大沙漠裏,欣賞鄰國的風光。由蒙古博物舘內的水產化石證明,這裏原來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才變成了沙漠。現在在這沙漠中,却建築起一片整齊的白色房屋,現代的學校、醫院、機器站以及政府機關。長途汽車從遠方到此處頻繁往返着,飛機場內停放着以備救急、治病的小型飛機,電台的鉄塔在機場旁邊矗立着,……這些便是這塊以前曾是古老荒僻的沙漠現被蒙古人民的勞動改變了面貌的、第一次映入我眼簾的標誌。我們看到在沙漠裏星散的蒙古包;看到了趕着牛、馬、羊羣和駱駝羣,自由地放牧着的牧人,和騎着駿馬、來往馳騁的男女靑年。
   通常,人們以爲蒙古是一個遍地沙漠的國家,但是我們愈往北飛行,却看到了綿亙的大山脈、縱橫的河川、叢密的原始森林和綠油油的草地,在這雄偉錦繡河山的包圍圈裏,有一個美麗的現代城市,這便是烏蘭巴托——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心臟。
   我們是在一個雨後的下午到達烏蘭巴托的,這個城市裏充滿着大片的灰白色的現代建築物,被雨洗滌一新。環抱着市區的山崗上佈滿着密林,顯得分外濃綠,把這美麗的蒙古都城襯托得更加莊嚴秀麗而可愛。一個同志告訴我:革命前,這裏不過是一個窮困荒僻的集市,那時這裏僅有一些破舊的房屋、中國投機商的店舖和喇嘛廟。逢到集每逢星期二出版市,周圍增添一些蒙古包,除此之外,別無所有。現在這裏已建成近代化的城市了。
   今日的烏蘭巴托——這個紅色英雄城(烏蘭巴托蒙語即紅色英雄的意思)已定居有近十萬的人口。市區西邊是工廠區,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巨大的「喬巴山聯合工廠」,和它周圍林立的烟囪。工人們都住着嶄新的高樓大厦。在靠近工人宿舍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幸福的男女工人帶着小孩在一起散步;或乘着公共汽車,到市區買回必需的用品和食品,歡度每天幸福的生活。
   我們作爲來自新中國的客人,被招待在市郊一座深林裏的「別墅」般的樓房中,感到非常舒適。據說這是一個高級幹部的休養所。後來我又知道,蒙古有許多這樣的休養所。它可以定期收容工人們休養。在休養期間,工人們還能享受國家的優厚補助。
   我結識了一位替我們開駛汽車的年靑的練習司機木查。他在鴨嘴帽沿下邊閃着一雙愉快的眼睛,很有興趣地談着他的生活,他笑咪咪地告訴我:練習司機每月的薪金普通都是三百五十至四百個土格力克(蒙幣,一土格力克等於一盧布)。正式的技術工人有的每月賺到七八百土格力克。工人的薪金,往往是花不完的。我在中國僑民工人那裏也了解到類似的情形。那裏的中國僑民,多是山東、河北、山西、內蒙古人,他們的工薪也是用不完的。建立有二十餘年,設備講究的中國工人俱樂部,很大部份的建築費和經費,是工人捐助的,這是他們生活富裕的最好說明。
   獸醫科學在蒙古特別發達。我參觀過烏蘭巴托市郊一所很大的獸醫院和獸醫藥品製造廠。蒙古現在能完全控制牲畜的疫病;從前牲畜發生疫病,是沒有辦法的,一切獸醫藥品,主要仰給於外貨;而現在百分之九十七的藥品及原料,可以自製,並且無代價地分配給牧民。截至一九五一年全國牲畜比革命前增加了兩倍半成爲世界上按人口平均牧畜最多的國家。
   我在烏蘭巴托逗留期間,不只一次到過富麗堂皇的「國家劇院」,在那裏觀賞過蒙古的歌舞和大型歌劇。編劇和演奏的人大都是青年同志。我深爲這些藝術家、音樂家的高深造詣所感動。我們參觀過「國立喬巴山大學」,校舍是最新式的樓房,能容學員一千多人;共分五系、三十二部;那裏的女生,佔全體學生的一半。蒙古已不滿足於全部成人文盲的掃除,而且早已注意到使靑年們通過小學、中學、技術學校、大學和留學蘇聯,逐步深造;培養具有高度文化修養的知識分子和各種專門人材。
   我們在與蒙古同志廣泛接觸當中,感到蒙古人民待人誠摯、淳厚,氣度寬宏。對待自己的事業頑强、忠貞和具有堅不可破的團結力。他們熱愛自己的祖國和民族,同時具有保衛和平的堅強毅力和信心。
   早在一九二一年,蘇聯的天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一首題爲「過去和現在」的短詩中指着資本主義國家的統治階級驕傲地說道:
   「資產階級你可不要忙。
   荒涼的小村將有紐約,
   偏僻的地方將有天堂。」
   蒙古人民在偉大蘇聯幫助下,把偏僻荒涼的沙漠,建成了幸福的樂園,眞的實現了詩人的偉大預言;這確實値得和平陣營每個人驕傲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葉尚志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中國代表團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鳥蘭巴托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