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創造越劇新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0099
颗粒名称: 談創造越劇新腔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10月11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談創造越劇新腔」,讲述了風行華東廣大地區的地方戲之一——越劇,從最初的放牛山歌演變到今天舞台上上演的越劇的经过。
关键词: 地方戲 越劇 放牛山歌

内容

風行華東廣大地區的地方戲之一——越劇,它從最初的放牛山歌演變到今天舞台上上演的越劇,中間還祗經過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古裝大本戲的上演,則還祗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因此它在地方戲中說來還很年靑。
   由於越劇出現的時間較晚,一般說來這一形式是比較接近於現實生活的。因此越劇走表現現實生活的地方歌劇路線,是有其優越條件的。
   正因爲越劇缺乏悠久的傳統,在它的曲調方面來說,當然還嫌單調。以這種單調的曲調加上程式化的動作來表演古裝劇,還可勉强應付;以之表現解放後羣眾複雜的、豐富多采的生活、感情,就顯得太不够了。關於這個問題,部份從事越劇音樂工作的同志,早在前兩三年就注意到了。並且在這一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也獲得了一定成績和經驗。
   在創造新腔的過程中一般說來是循着下面兩個要求進行的:
   ㈠在原有曲調的基礎上根據劇情需要,予以删除、增益;加强、削弱。
   ㈡根據劇情需要,在不損害越劇傳統風格的要求下,吸取他種戲曲的菁華(但不是生硬搬用)。
   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在越劇原有曲調的基礎上,在「借紅燈」一劇中,曾創造過部份新腔。如金鳳殉節一場的「弦下調」就更進一步地體現了當時金鳳悲憤、複雜的思想、感情;在「父子爭先」一劇中吸取了京劇中的「高撥子」「聯彈」(京劇則從徽調中吸取而來),充分地表現了翻身農民積極、愉快、健康的思想感情,這是比較成功的一例。有些搞越劇編導工作的同志,却不明白這一點,生硬地搬用,以致嚴重影響了演出的效果。最近新昌縣越劇實驗劇團演出的「大名府」就是其中一例。在這個戲裏他們毫無必要地在前幾場中幾乎全部採用了京劇的曲調(西皮倒板、搖板);甚至還操着「四不像」的京劇說白。結果南腔北調,五音亂彈,造成觀衆把這個戲當成舊社會常演的「戲迷傳」「紡棉花」「拾黃金」等毫無意義賣弄噱頭的戲看。
   我們知道由於京戲有着悠久的歷史,已屬定型,它的可塑性很小,與越劇所走的路線是不同的。創造越劇新腔,並不等於硬把越劇變成另一種戲劇形式(京劇或他種地方戲),面是必須循着它必然的發展方向前進。假如不這樣做,就會走不通。
   我並不是反對越劇吸取他種戲曲的菁華,而是反對那種生硬地、毫無必要地盲目搬用。這種不嚴肅對待民族藝術遺產的粗暴態度,必須反對。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劉祁賡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