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合作社給了我們很多好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927
颗粒名称: 三年來合作社給了我們很多好處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0月09日,当代日报刊登了关于三年來合作社處處地方都爲我們社員的利益打算,給了我們很多好處。
关键词: 合作社 共产党 好处

内容

編輯同志:我們絲織第一聯營一廠的合作社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成立的,開始時祗有社員一百餘人,到五一年已增加到四百多人了。
   三年來,合作社給我們的幫助是很大的,它供給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如柴、米、油鹽等以及日常用品如牙膏、毛巾、肥皂等。這些東西在沒有合作社前,我們都要向外面去買,但現在有了自己的組織,我們就向合作社買了。合作社的貨品價格,一般都比市上低,如高羅尖米,外面賣一千三百五十元一斤,合作社只賣一千二百八十元一斤。如工友黃能澤家裏每月要吃米一百五十斤,向合作社買便可節省一萬〇五百元,其他如油、柴、肥皂、布、香煙甚至糖果、高粱等都是向合作社買的,所以每月可以減除中間剝削三萬多元。又如工友徐志維同志,家中有四個人參加合作社,每月向社裏買高羅尖一石五斗,另外要買三担柴、四斤油、三條飛馬牌香煙以及肥皂、四季的衣料等,每月平均約在社裏購物六十萬元,以每月可節省三萬五千元計算,全年就可減除中間剝削四十二萬元。這一筆錢,祗少可供二三個小孩子作讀書的費用,如果做新制服,也可以做三四套。
   解放前,在反動派統治時期,通貨膨脹,物價狂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那時我們工人不但工資低微,而且由於物價的波動,工資拿到手已打了個大折扣,有時拿了工資連最低的生活也不能維持,那裏還談得上吃好的、穿好的呢?雖說那時也有合作社,那是給有錢有勢的人做剝削人民的工具、進行投機囤積的,不但對我們毫無利益,而且對我們還有壞處,如工人徐志維曾經加入過,結果連股金都被吞沒了。
   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合作社,才眞正是我們人民自己的合作社了。處處地方都爲我們社員的利益打算,每月替我們減少了三、四萬元的支出,對我們的生活是不無小補的。我相信凡是現在加入合作社的社員,三年來,都會有像我們這樣的體會的。
   絲織第一聯營一廠工人徐其正黃能澤
   湯燦君丁慶生
   潘彩玲徐志維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其正
责任者
黃能澤
责任者
丁慶生
责任者
湯燦君
责任者
潘彩玲
责任者
徐志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