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市西湖搬運工人休息所落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916
颗粒名称: 杭市西湖搬運工人休息所落成
并列题名: 建造考究,設備完善,可容納一千二百餘人。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中國搬運工會杭州市工作委員會,爲了改善西湖搬運工人的生活福利,建築了一座寬敞和美麗的休息所。
关键词: 生活 解放 休息所

内容

(本報訊)中國搬運工會杭州市工作委員會,爲了改善西湖搬運工人的生活福利,於市區平海街與吳山路交岔口,建築了一座寬敞和美麗的休息所。這個工程已於九月十日全部落成。
   過去,西湖搬運工人的苦痛是說不完的。在反動政府和封建霸頭殘酷的統治剝削之下,雖然終日牛馬似的勞動,但是却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尤其是他們在辛苦勞動後沒有一個立足歇息的地方。無論在酷熱的夏天或刮風下雪的冬天,縱然他們是如何疲憊,也祗得在別人的屋薝下或樹蔭裏站立一會,但有時還受到資本家的歧視和謾駡。如西湖人力貨車工人謝漢章說:「在反動統治時我們簡直像牛馬,祗有幹,沒的吃,日晒雨淋,有時避雨在資本家的屋簷下,還挨他們的辱罵。」
   解放後,工人翻了身,在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不但階級覺悟大大提高,並且物質生活也得到顯著的改善。這次,中國搬運工會杭州市委員會,還擇定西湖搬運工人聚集的地方——平海街與吳山路口,建築了一座可容納一千兩百多人的西湖搬運工人休息所。
   西湖搬運工人休息所,是一幢十五間高大寬敞的樓房,面積三十六平方英尺,其中包括休息室、會議室、浴池和廁所。而且建造考究、設備完善,四周油漆、粉刷得鮮艷奪目;樓上樓下共裝有玻璃七百三十一塊,電燈五十一盞,不論白天黑夜總是亮晶晶的。裏面設有一百張油漆的雙人靠椅、一百六十條長凳、四十張三人課桌;此外還設置了四百多本通俗圖書,十幾份報紙和大鼓小鼓等許多文娛活動器具。
   在建造過程中,由於建築工人明確了這是爲階級兄弟服務,發揮了高度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非但提前完成了建造任務,並節約了大量的資財。如木匠組工人,每天午後定時召開小組會,想辦法利用廢料,節省了木材三十八方多,達一千萬元。泥水小組,也克服了困難,利用斷磚,約節磚頭三千塊,並在人民銀行第一營業部的積泥中,選擇了大批可以利用的三合土和碎磚頭,節約了三合土二十多方。同時,他們在工作中,結合批評和表揚,提出「不浪費、下怠二」的口號,自始至終,工作熱情很高,因此,本來預計三個月完成的建築工程,在七十六天中就全部完成了。共節約人工六百十六工。
   在休息所落成的前夕——九月九日,搬運工會西湖基層委員會召開了工人家屬座談會。西湖搬運工人的家屬們都滿懷着感激而又歡樂的心情來慶賀休息所的落成。工人施阿蓮的母親凝視着講台上新繪的毛主席巨像,歡欣地說:「我活了六十多年,也沒有見過這樣好的政府,使我們吃不愁,用不愁,還化木佬佬的錢,建築這麽大的新房子給我們拉貨車的工人休息,這都是毛主席和共產黨帶給我們的幸福。我一定叫兒子好好的幹,只有這樣,才對得起我們的救星毛主席和共產黨。」
   現在,這個休息所已正式開放,不論在什麽時候,總有許多搬運工人在那裏親切地聊天、熱烈地討論問題、認眞地閱讀書報或愉快地做着各種文娛活動。休息所簡直成為搬運工人的樂園。住在油坊弄的老工人陳志良,是一個不愛說話而不慣集體生活的人,但是有了休息所以後,他的老脾氣也轉變了,時常帶飯到休息所來吃,在學習或討論會上發言也踴躍了。他說:休息所不僅是我們憇息的地方,也是我們學習的好去處,我在這裏懂得了許多新的知識,使我這樣『啞吧』的人也會說話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