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們有了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457
颗粒名称: 孤兒們有了家
并列题名: 介紹杭市人民保育院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0月1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杭州市人民保育院的文章。
关键词: 保育院 兒童 生活

内容

本報記者王耘
   帝國主義分子披着美麗的宗敎外衣,裝着一副「仁慈」的面具,曾長時期地進行殘害虐殺我們孤兒孤女的勾當。但現在,趕走了這些披着羊皮的狼以後,中國的孩子生活得更好、更健康、愉快和幸福了。毛澤東的光輝,永遠在我們孩子們身上照耀着。
   杭州市人民保育院兒童的生活,就有力的說明了這個問題。市人民保育院是接管了國民黨反動派的三個吃人的僞「保育」機構和帝國主義分子袁利華虐殺嬰兒的「仁慈堂育嬰院」,合併而成的。
   人民保育院分保育、保敎兩部,分別收容着嬰兒、幼兒和十五歲以下的兒童,他(她)們都是無父無母的孤兒。負担着撫養、敎育和管理的,有五十多個工作人員。
   先看一看保育部份的嬰兒和幼兒吧!這兩班兒童,差不多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從帝國主義的「仁慈堂」接管過來的。在帝國主義的統治下,他們每天只吃兩頓加些鹽花的米糊,住在一所又髒,又臭不通空氣不見陽光的宿舍裏,在接管的二百四十九個兒童中,百分之百是病着的。其中患腸胃病的就佔百分之九十八。袁利華在解放後的九個月中,還虐殺嬰兒、孤女達一八一人。並專門用一個工友來做挑埋死屍的工作。但在現在,每個嬰兒、幼兒每天能够享受半磅牛奶,一個鷄蛋,一次葷菜。還能吃一次水菓。由於這些充足的營養,接管一年以來,孩子們已經恢復原來的天眞、活潑了,胖胖的臉上流露着盈盈的、無邪的笑容。
   在這所保育院裏,有一個五歲的啞吧孩子徐珍娣,現在已經變得會說話會唱歌了。她爲什麽過去不會說話呢?原來帝國主義份子把她們關在陰暗的房間裏,隨她們哭喊呻吟、不管他們寒冷、飢餓。徐珍娣就是這樣被摧殘得連說話的機能也不能正常發育。但是當她回到人民懷抱以後,工作同志像母親一樣地撫愛她、教導她,逗她和別的孩子們玩,她才恢復了說話的機能,找到了人間的溫暖。又有一個嬰兒董永鳳,是接管時從「仁慈堂」專爲死孩子而設的「太平間」裏接出來的,當時她瘦得像個骷髏,帝國主義份子已宣佈了她的「死刑」!接管後,院裏給她重點治療,現在非但沒有死去而且已經是一個肥肥胖胖的了。
   在小朋友們作息的娛樂室,保育員們正敎她(他)們唱着:「毛主席,像太陽,照到哪裏那裏亮…………。」——是的,是毛主席的太陽使他們得到了新生。
   保敎部分的兩百多兒童,不但都穿得整齊,而且表現得有禮貌有敎養,誰也不會相信他們原來是流浪街頭的小叫化子或是在「仁慈堂」袁利華迫害下的孤女。那些孤女們,誰也不會忘記:十多年來,袁利華強迫她們做苦工,在接管以前不久,有一個孤女因爲嚴重的營養不良害了遺尿病。冬天,有一次又遺尿了,袁利華把她從床上推到雪地裏、再敲破水缸上面的冰,在缸裏淘起水來直澆她,這樣,這個孩子就被活活弄死。但是這些吃人的生番「慈悲」地說:「她的靈魂修成功了,現在昇天了,來生一定生在一個黄金的國度裏。」
   但現在,經過這裏的工作同志不斷地給孤兒們敎育以後,他(她)們完全變了。事實證明:這些孩子們在學習上、勞動上和文娛活動上的成績都是很强的。有一個叫李小毛的孩子,今年十四歲,他的父、母親是在抗日戰爭時被日本侵略者殺死的。他就開始討飯了,流浪了多年,去年,人民政府把他收容了進來,編到二年級讀書,他的進步很快,這學期開學,他開始讀五年級了。勞動也好,又肯幫助別人,現在已經光榮的參加了少年兒童隊,是同學們衆口一詞的好隊員。還有一個叫做宋金花的小姑娘,是從帝國主義分子袁利華的手裏解放出來的。現在也已經參加少年兒童隊了。他(她)們知道:沒有毛主席,是决不會有今天的日子的。今年畢業的十六個小朋友,都已經完全考取了中學。當他(她)到學校去的時候,保育院派同志替他們辦手續,送東西,放假的日子再回到保育院來。他們說:「我們沒有家,保育院就是我們的家;我們沒有爹娘,毛主席就是我們的爹娘。」
   在接管「仁慈堂」以後的一年中,人民保育院做了兩件「喜事」,有兩個大孤女的婚姻問題都得到解决了。其中有一個叫阿玉的孤女,解放以前和工友邵毛銀開始戀愛了。但是袁利華要邵毛銀拿出兩担米來才准他們結婚。這樣一直拖到接管,才由院的領導上給他們介紹到民政局去辦理結婚登記。
   現在,每到傍晚,人民保育院內的兩個大操場裏,孩子們都圍着在跳集體舞或者談故事,在俱樂部裏,有二十把胡琴和二十付笛子,有一個三十多人的腰鼓隊,就是那些從前旣不說話,也怕見人的孤女組織起來的;從教室到宿舍,從廣場到俱樂部,嘹亮的歌聲在回旋着。這種幸福的生活是誰給他們的呢?孩子們異口同聲地都這樣說:「沒有毛主席、共產黨、人民政府,我們是決不會有今天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耘
责任者
毛澤東
相关人物
董永鳳
相关人物
袁利華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