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週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414
颗粒名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週年
其他题名: 「爭取持久和平,爭取人民民主!」社論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0月1日,偉大的中國人民將熱烈地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週年。他
关键词: 国庆 三周年 庆祝

内容

十月一日,偉大的中國人民將熱烈地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週年。他們以及全世界各國的勞動人民,都以驕傲和愉快的心情,注視着他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的久經考驗的領導下,在建設人民民主中國的工作中獲得的巨大成就。
   偉大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動搖了帝國主義在殖民地國家和附屬國中的基礎。在它的影響下,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發展到了新的、更高的水平。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把希特勒德國和軍國主義的日本打垮,國際民主反帝陣營的興起——這些都是促成中國人民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因素。中國人民與蘇聯及民主反帝陣營中的各國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同盟和友誼,正在勝利地建設他們獨立的、愛好和平的民主國家。
   三年的時間是一個相對短促的時間。但是在這段時間中,中國人民的生活却發生了多麽眞正驚人的變化!由於反封建、反帝國主義的革命取得了勝利——這是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和一九四五年戰勝法西斯主義的勝利以來發生的最大的國際事件,中國人民在它的歷史上第一次把以往的四分五裂的國土統一起來,並把許多民族團結成一個友愛的大家庭。解放了的中國人民在鞏固新的社會制度和國家制度方面也獲得了輝煌的成就。中國人民在建設新生活、實行偉大的社會——經濟改革、使國家工業化和發展農業的過程中,取得了並繼續取得蘇聯人民的無私的兄弟般的援助。在一九五〇年二月十四日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二週年之際,毛澤東同志曾致電斯大林同志說:「我們感謝兩年來蘇聯政府和人民依照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其有關各協定的精神,給予中國政府和人民熱誠的、慷慨的援助,這些援助大大幫助了新中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及國家的鞏固。」斯大林同志在一九五二年九月二日,即在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七週年時,曾致電毛澤東同志說「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偉大友誼是反對新侵略威脅的可靠保證,是遠東及全世界和平的堅強堡壘。」最近蘇聯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團之間的談判所得到的輝煌成就,再一次有力地表現了蘇聯人民與中國人民之間的牢不可破的同盟和友誼。中蘇關於中國長春鉄路的公吿規定:蘇聯政府將共同管理中國長春鐵路的一切權利以及屬於該路的全部財產無債地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歸其所有,其實現不得遲於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這個公告再一次證明了偉大的兩國人民之間的偉大友誼的活力。另一個證明是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五日關於將共同使用中國海軍根據地旅順口的期限延長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以及蘇聯與日本締結和約時爲止的中蘇協議。在兩年多以前,美國侵略者懷着覬覦世界霸權的瘋狂野心,對朝鮮發動了侵略戰爭,並侵佔了中國的台灣島,企圖藉此恢復他們在亞洲失去的地位,再度奴役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但是由於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的忘我的戰鬥,美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國際匪幫的嘍囉們的罪惡陰謀遭受了可恥的失敗。他們並沒有能够阻擋住人民中國的偉大的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年來所進行的國家、經濟與文化建設的結果,又一次證明了一個眞理:被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引上爭取民主與社會主義的鬥爭這一軌道的人民,在擺脫了封建社會的和殖民地的枷鎖以後,正在做出創造、主動和英勇勞動業蹟的奇蹟,正在建設新生活方面獲得前所未聞的成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成立以來的三年中已使工業產量增加了一倍多,使農業生產總值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在同一期間,鋼鐵和機器的產量增加了七、八倍,煤和電力的□量增加了一倍,三十五種主要工業品的產量平均為戰前最高水平的百分之一百二十六。勞動生產率提高了百分之八十八。人民中國發現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積累資金的源泉,這種源泉使有可能在一九五二年把預算開支中的大部分撥作經濟與文化建設的經費。在中國經濟中,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成分現在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國家控制了百分之八十的重工業和百分之叫十左右的輕工業,整個鐵路網和差不多百分之六十的航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存款、貸款和債券都是由國家銀行處理的。中國的農業也起了深刻的變化。廣大的人民羣衆捲入了偉大的土地改革運動。迄今爲止,有四億二千八百萬人口的地區已經實行了土地改革。在今年冬季和明年春季,除了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以外,全中國各地將完成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剝削制度,消減了地主階級,從而消減了反動勢力的主要基礎和外國帝國主義者的主要支柱。農村的生產力獲得了解放,國家工業化的條件具備了。在過去三年中,中國的糧食總產量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以上,中國不僅成為在粮食方面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而且它還可以輸出糧食。在這個時期中,棉花產量增加了將近兩倍。棉花的生產已足以適應國內的需要。農業正以愈來愈多的原料供應迅速發展的國內工業,同時消費着數量日益增加的製成品,並適應國內在糧食方面的日益增長的需要。中國人民的物質與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在三年中,企業工人的平均工資增加了百分之六十至一百二十,農民的收入則增加了一兩倍以上。到一九五一年年底,二百二十多萬失業工人和失業知識分子找到了職業。大規模發展文化和修建房屋的工作正在進行中;公共衛生事業正在擴展着,國家的社會安全和保險制度已經實施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勝利地完成了恢復國民經濟的階段,並爲進一步大規模的和有計劃的經濟的發展奠定了穩固的礎,以便使中國從一個落□的農業國變成進步的工業國。所有這些勝利都是由於最廣泛的羣衆參加了抗美援朝的愛國運動、鎭壓國內反革命分子的殘餘、實行土地改革以及增產節約等羣衆運動而獲得的。這些勝利是經過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資財、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等頑強的鬥爭之後獲得的。在鬥爭的過程和創造性的勞動中間,工農聯盟變得更加强大而鞏固了。
   引導中國人民前進的,是被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創造性地應用在中國革命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得的勝利證明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中國人民以前受反動派與外國殖民者的壓迫,現在已奮起進行歷史上空前的創造性工作。這些勝利證明了新制度不可戰勝的內在力量,證明了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爲穩固基礎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緊密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與他們的領袖毛澤東周圍的數億中國人民,一定能够消滅國內外的敵人,克服一切困難、建設一個富强的國家,向□社會主義的道路邁進。
   全世界各國的共產黨和工人黨,向在建設人民民主中國過程中獲得巨大勝利的偉大的中國人民,致以眞摯的、兄弟般的祝賀!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斯大林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中国
相关地名
苏联
相关地名
俄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