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季在重慶街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212
颗粒名称: 霧季在重慶街頭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29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重慶在霧季人民的生活的文章。
关键词: 重慶 霧季 卫生

内容

新華社記者廖永祥
   重慶每年所特有的霧季已經來了。日日夜夜幾乎都是霧和雨。解放前,住在重慶而不咒詛氣候的人,是很少的。現在,行走在霧季的重慶街頭,不能不令人驚異:很難聽到一個人咒詛氣候。
   過去,每到霧季,秋雨綿綿,物價與江水齊頭並漲。今年江水已漲到危險水位了。我沿長江北岸走着,看見從南區馬路到成渝鐵路車站一帶,大車運,小車推;挑的挑,揹的揹,絡繹不絕。由於交通暢旺,物資供應充足,今年物價不但沒漲,反而降低了。
   在重慶街頭我深刻地體驗到和平建設帶給人們的幸福。在寬闊的馬路上,赤脚走路的人已少起來,街道兩旁的坡璃櫉窗,已不見汚泥了。解放後,重慶市人民政府已將原有的馬路徹底翻修、改造,並新闢了六條馬路。現在的馬路寬度比原有的增加了三分之一到一倍,坡度也普遍降低一倍以上。過去肇事最多,被人視爲「畏途」的民生路,已變爲一條又寬又大的平陽大道。市民給新馬路起名叫「保險路」。過去那種雨後泥濘被市民咒詛為「寃家路」的爛馬路也不見了。在新的大馬路上,現在行駛着的是重慶汽車修理工人自己裝修的一種蘇聯電車式的公共汽車,這種車子,外表華麗,速度快,聲音小,座位是沙發,又寬敞又舒適。住在重慶多年的老年人們,提起目前的交通情况算是最滿意的了。他們說:解放前,像這樣的霧季,誰敢出門?現在啥時候都能出去,眞是「解放」啊!
   重慶是一個崎嶇的山城,從山頂到山脚,高者四百三十多公尺,低者也在二百公尺以上。解放前每年因垮岩,翻車而枉死的人,不知有多少。那時,國民黨反動統治者却把這當作發財的最好門路。我訪問了一位曾在僞陪都建設計劃委員會工作過的工程師。他隨便舉了一個例子說:從一九二九年,重慶就嚷着籌建嘉陵江大橋,過了二十年,直到解放前夕,只見每年照例撥出道筆款;橋呢?仍是一張放在檔案裏的藍圖。這位工程師說:國民黨政府對待建設,採取的是江湖醫生的手法:彷彿醫好,又不路好,使病人經常保持病態,他們就可以不斷地從中攫取錢財。例如翻修馬路,每年都翻,但由於大量偸工減料,翻了又壞,壞了又翻,周而復始。所以解放前重慶的馬路,沒一條好的。
   從這裏,我更深刻地理解到,爲什麽今天重慶人民是這樣熱烈地歡迎建設,熱愛着每一座新的建築。據我所見到的,幾乎每項大建築工程的興事,市民們都自動搬遷房屋,踴躍參加義務勞動。每座大建築完成,周圍都插滿紅旗,圍滿了從各處趕來慶賀的人。
   我參觀了在浮圖關下的大田灣廣場。這個廣場面積有八萬平方公尺,能容十五萬人。在別的城市,這不算稀罕,而在重慶,却不能不是一個奇蹟。因爲這要拔掉一座一百多公尺高、完全是石頭構成的小山,並鑿破另一座同樣小山的一半,然後將石塊運到山下,把一地大山窪塡起來。這個工程國民黨修了四年,照例的,除每年支出一筆經費外,連一根茅草都沒動。但是,解放了的重慶市人民就有這個拔山塡窪的雄偉氣魄。重慶市人民政府成立不久,就决定修建這個廣場。當修建開始以後,不論男女老幼都打鑼打鼓自動趕來參加。工場預定每天二百人,經常來了二千人以上。人們用鋤頭,鐵錘等工具,日夜開鑿,用籮筐、洗臉盆、甚至雙手搬運,不到半年就把這座廣場修成了。
   現在,重慶人民正度着有生以來的第一個淸潔、愉快的霧季。重慶在過去是一個最汚穢的城市,「疫病常相擾,臭氣滿山城」,這是重慶多少年來的特點,但是,現在改變了,常年流行的幾種病,有的絕跡,有的減少了。重慶有千條以上被稱爲「尿巷子」的小街小巷,這藏垢納汚的所在,解放後,重慶市人民政府在這一帶修建的下水道工程,長度超過了重慶建城以來的數目,遏止了臭水的橫流。過去這一帶大都沒有電燈,偶爾有一盞,也不亮,市民把它叫「瞎子燈」。解放後,重慶市人民政府在這一帶安的電燈最多,比過去增加了八倍。人民政府對人民衛生、保健工作的熱切關懷,使市民更加愛護自己的健康。百樂巷是老鼠最多的地區,解放前行人走路,老鼠就在脚上蹦。現在這一帶已很少見到老鼠了。這些小巷裏堆着的垃圾,有不少還是明朝時代重慶老城修建時堆下來的,現在都被淸除了。市民把堆垃圾的地方,修成了開會的小廣場。
   一年比一年增加的建築已解除了不少勞動人民的住宅困難。重慶從解放不久起,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建築。兩年半來,全市修建的房屋面積在六十萬平方米以上,至少容納十五萬人。朝天門火災區已建立起一片黃瓦紅牆的房屋。小龍坎、大溫溝一帶正在修建大批工人住宅。不少工人已遷入新建的房屋居住。
   重慶屹立在長江與嘉陵江合流處,是一座山城。現在這座城市有了鉄路、柏油馬路和大建築,改變了過去的面貌,變得更美麗了。不久的將來,這裏將有無軌電車,在嘉陵江上還要建造一座大鋼橋,把市面延展到江北去。人們以忘我的精神建設着這座城市,愉快地度着幸福的生活。(新華社重慶二十五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廖永祥
责任者

相关机构

重慶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重慶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