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蔴紡織廠在勞動競賽運動中調整勞動組織後品質大大提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203
颗粒名称: 浙江蔴紡織廠在勞動競賽運動中調整勞動組織後品質大大提高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國營浙江蔴紡織廠在愛國主義增產節約勞動競賽運動中,由於改善與調整了勞動組織,因而使產品質量大大提高。
关键词: 生产 竞赛 质量

内容

(本報訊)國營浙江蔴紡織廠在愛國主義增產節約勞動競賽運動中,由於改善與調整了勞動組織,因而使產品質量大大提高,並為進一步深入地開展勞動競賽,打下了有力的基礎。
   七月份該廠根據中國紡織工會第四次全國委員會關於改善勞動組織的意見,按照混合編制的方法,把在工作上有聯系的不同工種,編成一個生產小組,然後再由行政上提出初步定員方案,交由各車間按照具體情况進行研究後,就開始改善與調整勞動組織。如布機間沈柳英小組經過改善與調整後,全組由原來十二人增加到二十八人,過去十二人中有的管一台,有的管二台,並且彼此責任不明確、很亂,因而次布很多。改善與調整勞動組織後,一個生產小組包括擋車、修機、送紓、清潔等各方面工種的工人,同時這些人中又有先進的和落後的,有黨員、有團員、有積極份子。因此在工作中不但責任明確,減少浪費,而且可以由先進推動落後,從而縮短整個組的技術距離。
   但是,該廠在改善與調整勞動組織中,也碰到了種種思想障礙。如有的工人怕調出來後要失業,有的以為調出來的一定是技術不好,難爲情;同時留下來的工人則認爲今後要加强勞動强度,怕吃不消。領導上針對以上思想情况,就通過座談、開會等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敎育。並且由黨委書記作了一次專題動員報告,向大家解釋了調整勞動組織並不是增加勞動强度,而是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增加責任心,並保證被調整出來的工人今後有工作做而决不使失業,同時也說明被調的原因並不是由於技術不好,而是爲了適應實際需要。此後,大家思想都明確了。所以該廠在這次初步調整與改善勞動組織中,共調出六百零五個工人到該廠所辦的工人學校去學習,以提高技術,準備在北大廠房落成後,再開始工作。
   該廠經過改善與調整勞動組織後,二個月來已獲得顯著成績,首先是由於每人看的車子固定了,因而增加了責任心,對機器更愛護了,同時也摸熟了車性。所以一般地看台能力都由一人一台增到三人八台,品質也由平均八十七分增加到九十分以上。其次是職責明確,減少了事故。如細紗間過去一個弄堂有六七個人,究竟那一個負責什麽工作,一點也不知道,走來走去,秩序很亂。現在由於明確分了工,所以大家在工作中思想很集中,因而事故也大大減少。據統計:七月份全廠共發生事故十三次,八月份則減至九次,條子車斷針也由一千多根降低到三十多根,爲國家節省了鉅大財富。再次是由於實行了混合編制,可以經常研究和改進機器毛病,因而使技術操作方法上也逐步有了提高。如分台換梭,做好巡迴、檢查布面等等的先進操作次序都已為工人所掌握了。
   以上的成績,僅僅是該厰初步調整與改善勞動組織的開始,現在,該廠正進一步改善與調整勞動組織,使勞動競賽運動逐步深入地開展起來。(通訊員徐微笑)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微笑
责任者
沈柳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