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中國的科學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202
颗粒名称: 三年來中國的科學工作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29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三年來中國的科學工作的发展的文章。
关键词: 科學 发展 生产

内容

中國科学院副院長李四光
   一、解放前中國科学的狀况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在科學上曾經有過光輝的創造。但後來由於長期的封建壓迫,近百年來帝國主義的侵略,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竣展,使中國不可能建立起來自己的大規模的工業,農業也停滯在原始的情况下,因而使科學得不到發展的條件。帝國主義在中國辦醫院、辦學校,吸引留學生,其目的在於造就服從於它們的利益的知識分子,愚弄廣大的中人民,更談不到發展中國人民自己的科學。舊中國社會的這些特質,規定了舊中國科學工作的下列點:
   第一,基礎薄弱。由於生產方式的落後,直接依賴於它的自然科學就沒有了發展的基礎。反動派依靠帝主義而生存,帝國主義只以中國爲其原料供給地和工業品推銷的市場,因而許多科學研究在舊中國只不過是反動政權的點綴品。
   第二,散漫無組織。反動統治者旣不能注意科學事業的發展,科工作進行只是依據科工作者們個人的興趣與努力。使原已十分不足的人力物力不能合理的使用。例如前中央研究院與前北平研究院便有很多互相重複的機構,工作不相配合。
   第三,脫離實際。由於中國工業與農業的落後,反動統治者不重視科學工作,便迫使大多數科學家根據個人好惡,走上了爲研究而研究的道路,脫離了中國的生產實際。這樣的研究便完全脫離了中國的現實。
   第四,發展的不平衡。特別表現在理論科學與應用科學兩方面的發展極小平衡。例如前中央研究院與前北京研究院的十餘個研究所中,只有一個人力物力都不充足的工業研究所。他如數學研究便特別發展了組合拓撲學,對數學分析、應用數學也少人問津。
   二、解放後中國科學界的變化
   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打垮了國內的封建、買辦勢力,從中國大陸國土上趕走了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與新建立的人民民主政權,領導着人民在全國範圍進行種種改革。中國的科學工作者也在改造着自己,逐漸形成爲有組織的力量。
   中國科學工作者多數過去是在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在反動統治之下,大多數很少接觸過進步思想。解放後,中央人民政府正確地執行了毛主席的團結敎育知識分子的政策,三年來,中國科學工作者參加了各種工作和學習,獲得了豐富的敎育。很多學者特別是社會科學工作者參加了土他改革工作,醫務工作者則大量地參加抗美援朝工作。通過參加治淮和荆江分洪程這樣大規模的水利工作,科學技術工作者們認識到知識分子與工農兵相結合的重要。參加反細菌戰的科學工作者認識到了美帝國主義的窮兇極惡及科學如何被它們利用來殘害人類。今年,在毛主席號召之下,許多科學工作者參加了思想改造學習,批判了自己過去的種種錯誤思想,初步鞏固了理論聯系實際和爲人民服務的觀點。
   中國科學工作者深深認識到以往散漫無組織的缺點。
   一九四九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三年來,已經發展了包括各門科學的三十一個研究所。一九五〇年召開了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成立了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學會,把全國廣大的科學工作者團結組織起來。社會科學工作者也組織了中華全國社會科學研究會聯合會。
   組織起來的科學工作者以集體工作代替了過去的散漫孤立的工作。一九五〇年地質聯合調查隊的成立開了中國地質工作的新紀元。一九五一年在東北一個區參加土壤工作的人就超過了解放前全國土壤工作人員的總數。在林業方面,今年動員了東北、河北和蘇北各地森林學校的敎授和學生們配合着各地的土壤學家和植物學家們調查和測量了從安東經山海關到長江口的沿海防風林帶。西藏解放後,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各方面的科學工作者在政務院文化敎育委員會的領導下組織了西藏工作隊,去到過去科學調查隊很少到達過的西藏高原,在各方面的科學工作上獲得了顯著的績。
   中國科學工作者正在努力學習蘇聯先進科學。在偉大的國家建設工作——如鉄路、公路、水利、基本建設的工程中,蘇聯專家都以他們的卓越先進知識敎導中國工人、農民、和科學技術工作者。工業、交通、農業、醫學上,都在推行着蘇聯的先進經驗:如工業的郭瓦廖夫工作法、高速切削法,農業的「密植」和「水稻直旱播」,醫學的「組織療法」與「無痛分娩法」等。在科學理論方面,中國科學工作者正在學習着米邱林巴甫洛夫的學說,介紹了蘇科學的新發展,如天體起源學說,生命起源學說,對量子力子中唯心論及化學中共振論的批判等。
   三、中國科学工作者解放後配
   合國家各項建設方面的工
   作與成績
   如果說脫離實際、為研究而研究是舊中國科學工作的特色,那末配合國家各項建設則是新中國科學工作的一個特徵。
   地質方面,運用地質構造理論、鑛床理論的推演及現場鑽探的證實,將東北煤田擴大了十倍,華北一個大鐵鑛的鑛儲量較最初估計增加了十倍,把華北一個大煤田擴大了六倍。
   在地理方面,配合鐵路和水利建設,提供了新的實地調查的資料和報告,作為鉄道選綫及工程設計的參考。
   氣象方面,和中央氣象局合作在全國各大行政區都設了氣象處,做了天氣分析和預報工作,建立了天氣分析中心。在氣象的長期預吿和短期的預告方面都有了新的成就。
   生物科學方面,廣大的細菌學家、昆虫學家、以及衛生醫藥人員,參加了防疫工作,把美帝細菌戰的毒害限制到極小的限度。各地國營農場應用了蘇聯先進科學技術,提高了棉花、小麥、水稻等作物的產量。昆虫學者對於防治棉蚜虫尋得了有效辦法。水生生物學者得到了有效防治魚瘟和消滅湖靛的方法。海藻學者用人工培養經濟海藻獲得初步成功。植物分類學和植物生理學者從事調查和研究國產橡膠植物。植物生態學者指出如何利用祖國廣大面積的酸土和鹽鹵土。大豆根瘤菌的研究已分離出優良菌種,可使大豆增產百分之十以上。發酵菌的研究,給丙酮丁醇工業及亞麻工業提供了發展的條件。土壤方面,也進行了東北區荒地調查、淮河中上游水土保持調查、土壤的改良試驗等工作。
   技術科學方面,球墨鑄鐵的試製成功,為我國工程材料開闢了一條新道路。石墨選礦的成功提高了天然石墨的質量。貧鐵礦復選,鉬砂選礦及鉬鉄合金都已獲得成功。在建築材料方面,創造了土壤水及人造板,給國家基本建設節省大量財富。
   物理學方面,永磁鋼的研究找出改進國產鉛鎳鈷磁性合金的製煉方法,對工業生產的幫助很大。X射綫管及磁力採礦儀的製造成功,對人民衛生事業和礦產探測都將發生相當的作用。
   化學方面,研究配尼西林鉀鹽及鋁鹽、配尼西林與普羅卡因合成品及二氯化砷均已成功。種子殺菌劑西力生及谷樂生的製造研究也已成功。催化劑的研究,對於硫酸的製造石臘的利用及其他化學工業都已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他如石油的研究,紙漿及造紙的研究、人造纖維的研究、炭黑的研究、中藥的研究,活性炭的研究、耐火材料及化學磁的研究,也都取得了良好的結果。
   語言學者進行了近代語法結構的研究,編輯了漢語語法簡,並幫助少數民族着手建立自己的文字。並派遣了許多工作隊進行少數民族語言的調查研究。
   配合國家各項建設是科學工作者的最重要任務之一,但同時科學理論的研究也得到應有的重視。數學方面,在線性羣論中運用矩陣幾何學的方法,解决了線性羣論的未决問題。物理方面,完成了硏究原子核物理所需的各種準備工作。化學方面,無旋性雷斯屈酚和它的甲酸之分析的成功,解决了橘黴素構造化學和合成方面所遺留的一個大問題,給橘黴素的立體化學奠定了基石。地質方面,太子河區地質的研究不僅解决了當地煤田開採問題,且修正了前人的地層工作。湖北西部的調查除確定了鐵礦層位外,也豐富了中國古生代地層的知識。大規模的鉄路、公路、水利的建設及掘土工程,提供了古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以豐富的材料。在萊陽尋獲了大批恐龍蛋、西北發現了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在全國很多地方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安陽和輝縣的發掘對於殷代奴隸社會及中國鉄器時代初期的歷史提供了新材料。
   科學家熱情的參加科學普及工作,在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領導下,兩年來全國各地舉行了一萬一千一百餘次科學講演,放映了四千五百餘次科學內容的幻燈片,組織了近四百次的科學展覽。
   三年來,中國科學工作者在中國共產黨、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領導下,不過只是剛剛開始發揮出他們的能力。我們的國家即將進行更大規模的國家建設,我們中國科學工作者應該以更大的努力來從事工作,使科學工作爲國家建設服務,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來武裝自己,其次要很好地學習蘇聯的先進科學,而隨着祖國建設的發展,一定要把中國人民自己的科學事業建設起來。(新華社北京二十八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四光
责任者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