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勤工到技術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137
颗粒名称: 從勤工到技術員
并列题名: 記從朝鮮前線囘來的楊春法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28日当代日报登载的從朝鮮前線囘來的楊春法同志從勤工到技術員的故事。
关键词: 楊春法 朝鮮 技術員

内容

去年八月末尾,浙江省首批抗美援朝志願醫療隊出發朝鮮前線的前夕,我曾懷着敬愛的心情訪問過組成醫療隊的一員——楊春法同志。這是一個矮矮個子,有着一張淳樸的臉和一雙粗糙的手的人。他不喜歡多講話,但和他一聊上時,你就會感到他是個可以親近的人。他那時在省立杭州醫院工作,是解放後剛從勤工升為放射科的助理技術員。
   一個勤工怎麽能當得上技術助理員呢?說起來眞是話長。楊春法五歲那年就沒了爹,由母親替別人幫傭來養活他。九歲那年,就被送到一家香燭店去做學徒。那時白天黑夜的儘幹活,吃的十餐有九餐是剩飯,一不小心,小腦袋上就被打起了一個個的疙瘩,而且疼了也不能哭。十五歲那年香燭店關了門,他靠賣大餅饅頭過活,後來又做過火車站的搬運工人,醫院的勤工。
   解放前在醫院裏做勤工時,他被派到放射科做淸潔工作。閒着無事時他就偸偸的留心看那些技術人員怎樣拍攝愛克司光照片,怎樣修理機器;有時遇上不懂時,就問那些技術人員,碰到好的,便指點他一下,有的却嘲笑地說:「怎麽,你這個掃地的人要知道這些幹麽?也想做技術員嗎!」楊春法說:那時我心裏想,難道掃地的人就不是人嗎?從此我就更下定决心要學會它。但是一轉念,學會了我還不是做勤工;舊社會做事要靠山,要文憑,我啥都沒有!一個賣大餅出身的窮小子,想當技術員,那眞是瘋子才想得出!可是,時代變了。解放後軍代表看我幹得了,果眞把我提升為放射科的助理技術員了。這時我深深的體會到軍代表常講的:『勞動人民翻身當主人』的那句話。
   ×××
   正因為他懂得解放後的中國是他自己的,這個醫院是他自己的,因此在工作上他處處像一個主人樣的關懷着一切。他在不影響工作與病人生活的原則下節約全醫院的水電取得了很大成績,得到了上級表揚。一九四九年,他在參加支前工作上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又被評選為市級勞動模範,出席浙江省第一次工人勞動模範會議。
   在領導上不斷的敎育下,楊春法的階級覺悟更加提高了。去年六月間,杭州醞釀組織赴□志願醫療隊時,楊春法就向領導上表示要去朝鮮前綫為英勇的志願軍傷病員服務的决心;那時醫療隊的組織上只有醫師、護士和事務員,用不着愛克司光技術員。楊春法就要求把事務員工作讓他做,即使抬担架也可以。當時領導上見池很有決心,就批准了他的請求。在臨行的前夕,他向院裏黨支部提出,要以實際工作在朝鮮戰場上立功,來爭取做一個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爲爭取全人類走向共產主義社會而奮鬥。
   ×××
   在後方的同志們一次又一次的聽到從朝鮮傳來關於醫療隊的捷報中楊春法的名字總是少不了。去年十二月底,杭州正開始飄起第一次雪花,我碰到了剛從朝鮮前綫回到杭州來接杭州志願護士隊去朝的醫療隊隊長陳敏書同志,他告訴我:「老楊現在不但是我們醫療隊的事務員,愛克司光技術員,還是電燈工人,木工——他最近已經被批准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的候補黨員了。」
   今年七月下旬,報上登出了新華社報導關於浙江志願醫療大隊第一手術隊勝利歸國的消息。電訊中說:「……愛克司光技術員楊春法改裝了發電機、交流電的滾盤,每小時節省汽油二磅,——」又是老楊,眞要得。
   七月的最後一天,在城站車站上我終於又和老楊的手緊緊的握在一起了。「一年了,祖國變得多快啊!杭州更美麗了。」這是老楊和我握手時的第一句話。我們約好星期日再見面。
   ×××
   一個星期日的下午,杭州醫院靜悄悄的。
   「烏同志,到家裏去談談。」一進門,老楊就殷勤的招呼我。
   轉過候診室的大樓,是一排竹籬笆,裏面疎疎落落的有幾棵樹,楊春法的家就在靠着北面的那一排平房裏。四方形的房間,白色的粉牆,牆上掛着一塊鮮紅底漆着金色的「光榮之家」的光榮牌和一張用金色鏡框掛着的抗美援朝立功獎狀,使人感到一走進這屋子,也像沾上了光榮。
   「來看看照片。」他捧出一大堆在朝鮮前線拍攝的照片,一面又指這張,指那張的告訴我,這是同志們在掮木頭,這是同志們在洗敷料………這是我化了七天時間給志願軍傷病員同志開闢的「戰地公園」,也叫「保險公園」——美國鬼子的炸彈炸不到的公園。密密的樹林,一條小小的溪澗,幽靜得很呢!說着,他像還在神往那個炮火聲中的洞天別墅。
   對自己的創造和克服困難的成就,楊春法總是那麽謙虛,不願談,經過我再三詢問,他才告訴了我關於愛克司光和發電機的事情:「在朝鮮前線醫療隊用的發電機是用吉普車上的引擎來帶動電滾的,爲了要使電燈光亮些,每天發電機燒的汽油一小時要用到一加侖零二磅。在前線,汽油是珍貴的東西,當時上級正號召開展增產節約,我就一個人蹲在發電機旁邊動腦筋,每天腦子裏盤旋着一個問題——怎樣可以節省些汽油?我先找出了原因,然後,將原來交流電滾上的皮帶拆下來,換上比原来大一寸的破汽車上的風扇皮帶盤,這樣帶動直流電滾時,力量就比過去要大,每小時只要燒—加侖汽油就够了,同時電燈光也比過去要亮;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機器因為速度不太劇烈,可以延長了使用年限。另外我們用的愛克司光機是一種小型手提式的,機上的架子只有四尺高,透視球管又是固定裝着不能移動,因此被透視的人一定要坐着,檢查的醫師必須蹲在地上,這樣病人和醫師都很麻煩,尤其是病人痛苦更大。眼看着志願軍傷病員在透視時由於球管無法移動而轉來轉去,坐倒、臥下的不安時,每個人都非常焦急,但是乾着急是沒有用的,一定得想辦法來解决它。我睡的時候也想,吃飯的時候也想,終於想出了辦法:將兩只活輪裝在天花板上,把愛克司光的球管吊起來,板內裝上一個與球管重量相等的鐵錘,這樣球管上下就很靈活,透視時病人用不到轉來轉去了———」。
   自從有了發電機後,楊春法就抽工作空閒時給各處裝電燈,四千多碼電線要從這個山頭拉到另一個山頭,還只裝了六十盞電燈,雖然祗有六十盞電燈,但已經給戰地的深夜帶來了光明和溫暖。
   爲了避免風寒的侵襲,他又給志願軍傷病員住的地方,做了幾扇木門。自己到山上去砍樹,自己設計。他沒有學過木工,也沒有學過電氣工程,但在朝鮮前綫,他就是這樣一件件的做了出來。這是什麽力量在推動他呢?他很簡單地說:「志願軍同志的英勇戰鬥和黨的敎育。」
   ×××
   楊春法同志是一個做過香燭店學徒、賣過大餅饅頭,做過搬運工人的人,今天能有這樣大的成就,並光榮地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這是因為有了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領導,是因為他知道明天幸福的生活是要自己去爭取!
   ……這祗是千百個人中的一個,從一個人和他的周圍事物中,可以看到了整個祖國在前進,看到了整個祖國的新面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烏鵬廷
责任者
楊春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