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8722
颗粒名称: 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22日当代报登载的对是國營上海第一棉紡織廠張松祥家庭的访问.
关键词: 工人 家庭 访问

内容

新華社記者孫恩成季羣
   國慶節前夕記者訪問了上海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這個家庭的主人——張松祥,是國營上海第一棉紡織廠的一個已經有二十六年工齡的老保全工,今年五十一歲。妻子比他小九歲,也做過十幾年工,生過十個孩子,八個都因解放前生活上的貧病交迫而夭折了,只有最幼小的兩個,隨着新中國的誕生、成長而幸福地生活着。他們住在曹楊新邨南面第一排樓房的盡頭一間寬敞的房間裏。曹楊新邨就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爲上海工人建造的第一批新住宅區。屋內舒適而整潔。朝南開的兩個窗戶垂着花布帘,窗□四隻方橫圍着一隻紅漆「八仙」桌子,靠門右面床上撑着雪白的蚊帳,西牆邊安放着一個半新的帶鏡的大衣櫥和三隻紅皮箱。
   這天老工人顯得分外高興。見了面就爽朗地笑着說他就要到西湖去休養了,他說:在解放以前拖着個病身子也得去上工;現在生活好了,身體一天天壯實起來了,還要叫我去休養,毛主席關心我們工人的福利眞是無微不至。他穿着紡綢汗衫、黃卡其布短制服褲、頭上戴着一頂精緻的白草帽正準備出門。他的妻子穿了一身黑綢的短衫褲,正在喂她的小兒子吃奶。從她露在外面兩只粗壯的手臂上,一看就知道是個能幹的勞動婦女。他四歲的大兒子頭上結着一個朝天小辮子。依在媽媽身邊。兩個孩子長的一個模樣,穿着黃色花府綢新式童裝,胖胖的小臉,烏黑透明的大眼睛,看着我們一點也不陌生。
   看到這個健康愉快的家庭,誰能想像到解放以前他們是在飢餓貧困中掙扎出來的人呢?張大嫂給我們描述了他們解放以前的生活。住的房子是架在垃圾箱旁邊的一個草棚。晚上遇到下雨得撑着傘睡覺,有半個身子要淋在雨裏。後來靠朋友的幇助搬進一間破工房裏,同樣漏雨,牆壁傾斜着快要倒塌了。那時靠着兩個人做工,一天祗能吃兩頓稀飯。發不下工錢時,只好上菜場拾爛菜皮吃。孩子沒有人照管,整天在垃圾箱旁邊、陰溝裏爬………
   「這樣的日子,大人都熬不住,孩子就更苦了…」張大嫂這時心情是沉重的,她□起了死去的八個孩子,沒有一個活滿四週歲。有五個孩子瀉肚子,生口瘡只幾天就送了命。三個傳染了天花、腥紅熱……她接着又說,「這不光是我們的孩子,去做工人的孩子有幾個能養活的?我們這個孩子不是解放,怕也保不住。」
   解放三年來,他們的生活過得怎樣呢?記者作了一次粗淺的調查。他們現在吃着上白的大米飯,每餐可以有二個菜一個湯,每星期還可以吃兩次燉鷄或蹄膀,加上小孩每天的水菓、點心,每月支出總共約佔工資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另外的支出如看電影、車費、繳工會會費、買火柴、肥皂等不超過工資百分之十;繳房租水電只佔工資的百分之五;每月還可以有二、三十萬元的節餘存入銀行或添置衣服購買傢具。從去年到今年光兩個大人零星添的府綢、紡綢、線呢、卡其料子的單衣、棉衣就有二、三十件,張松祥自己還買了一身呢制服,一雙皮鞋,一隻手錶,全家添了兩床新被子。屋内的傢具差不多都是解放三年來陸續置辦的。張松祥說:我們的生活算是節省的,如果一家有兩個人做工的,生活還要富裕。很多工人解放以後買了收音機、自行車。他們這裏的菜場每天上市的鷄、肉常常被工人們購買一空。
   爲了想具體了解解放前後一個工人家庭生活的變化,我們曾想從這個家庭解放前後的工資收入來做個比較,張松祥搖搖頭說:他在解放以前每月工資底薪是二塊一角錢,一九四七年一個月名義上是三石米,實際上只折到幾斗米,一九四八年年底物價上漲,有一次,他領了一個星期的工錢結果只買到一斤油。現在他每天在食堂吃一頓午飯,菜是一葷一素一湯,一個月只合四斗米,還用不到三天的工資。他說,現在工人生活好了,是因爲國家好了,物價穩定,工人福利也大大增加了。
   除個人工資外,張松祥和其他工人一樣享受着工廠裏舉辦的集體福利。自從勞保條例實行以來,國營上海第一棉紡織廠在工人福利方面,曾付出巨大的費用。僅修建食堂、休養所、浴室、醫療所等即支出二百二十多億。從一九五一年五月到一九五二年五月一年內,支付給工人婚、喪、病假的津貼達二十八億四千多萬元,享受津貼的工人佔工人總數百分之九十以上。張大嫂說:因爲有了集體福利,她長時期治不起的胃病,也治好了。兩個月的住院費一半減免,一半工會津貼了。醫藥費打了對折還減免了三十萬,她說:「從那時起,我認識了人民政府是爲工人辦事的,就總記着人民政府給我的好處。」
   張松祥在廠裏,人人都稱他是個「老模範」,他總是比別人早去晚歸。他熟悉每一部機器像熟悉自己的身體一樣,他在學識字當中,小本子上首先記上的是機器零件的名字。談到工作,他說:「我離不開機器,一不到廠就惦記着它,怕它出了毛病躭誤生產。」
   三年來祖國經濟恢復和發展給老工人一家的影響是很深的,而且使他對將來有了更崇高美麗的希望。他堅信地說:明年大建設就要開始了,我們國家一天天會更強大,工人生活會跟着更好起來。他站起來順手揭開窗帘。窗外不遠的地方,一大片新起的數百幢工人住宅正在興工。他說:「你們看,這該有多少工人又可以住進新房子來了,若是放在過去的社會,這是永遠辦不到的事啊!」(新華社上海十七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孫恩成
责任者
季羣
责任者
張松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