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實踐論」給我的啟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8713
颗粒名称: 學習「實踐論」給我的啟示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22日当代报登载的學習「實踐論」的啟示。
关键词: 實踐論 啟示 道理

内容

在學習「實踐論」當中,給我最大的啓發,是對「實踐」的認識,惟有「幹」才能學會。而我的病根就正是這樣:過去我總以爲必須有了一定知識(對工作的知識),才能做好工作,沒有理論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沒有經驗的人,也是做不好工作的。因此我在工作中,是沒有很好的先去「幹」,而常常是不敢幹,把工作推給別人。也就是不懂得實踐是認識的根源的道理,這次在這個「幹」字上給了我很大啓發與激勵。
   爲什麽在工作中不敢幹呢?在學習了「實踐論」之後,我較清楚地看出不敢幹有兩方面的原因:記得自己在解放初期,在工廠中做工作,還有一種幹勁,因爲自己是工人,在本工廠做工作,在思想上沒有什麽負担。但脫離生產之後,工作崗位變了,工作性質也變了,自己能力有限,而情况有些不同,因此在思想上有了負担,總是怕把工作搞壞了,使黨的工作受損失。於是,就造成了「小手小脚」不敢大胆怕負責任的作風。另外,由於自己旣沒有工作經驗,更無理論基礎;旣不會調查研究,更不會具體分析;只憑着一股熱情,工作中盲目性很大,因此缺乏信心。同時也有許多主觀主義的想法。直到這次學習「實踐論」以後,才瞭解什麽是客觀事物,什麽是主觀願望,爲什麽不能拿主觀願望來代替客觀事物,而且要從實際出發,要掌握客觀事物的規律之後,才能正確地解决問題。以及我們的認識,是由初步的感性認識,而發展到理性認識,又由理性認識到實踐中去,證實理性認識等等。這些新的認識對於改進我今後的工作是很重要的。這就是我學「實踐論」的一點體會。拿這一點的體會來再深入檢查自己的工作,就更清楚的看出了:過去我是用一種唯心的想法來做工作的,沒有把自己很好的估量一下,而是「不做則已」,一做的話,就要把工作做好。其實這是脫離客觀實際的想法,主觀地想一下子就幹好了。也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想法。這是唯心的,沒有根據自己現有能力,在不斷的工作中,在不斷的學習中鍛鍊逐步提高。這當然是不符合「實踐論」的精神的。再一點就是在工作中怕犯錯誤,而一貫的表現對工作不敢負責,常想着學會了,再來做工作,就可以有一套。自己理論和經驗都沒有,如何能做好工作呢?這是把認識與實踐絕對地分開的錯誤看法,而不是在工作實踐中來認識事物,在認識事物過程中,提高到理論,又用理論回到實踐中去。同時,在事物不斷發展中,不斷的提高認識來指導工作,又在認識不斷提高中,繼續認識新事物,惟有這樣才能使主觀的願望符合於客觀規律)這樣才能使工作不斷提高,使自己不斷進步。
   在我處理工作的時候,往往也有這種情况,不從客觀實際出發,主觀要求過高過急,結果不能解决問題,有時倒反壞了事。學了「實踐論」以後,才懂得工作做好做壞的道理。以後自己也就能慢慢去克服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尚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