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8169
颗粒名称: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09月15日,当代日报刊登了八月廿六日眞理報上登載了尤金博士介紹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的文章。
关键词: 革命 毛澤東 選集

内容

蘇聯尤金
   人民日報編者按:八月廿六日眞理報上登載了尤金博士介紹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的文章,現特將全文譯出發表。
   不久以前,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在莫斯科出版了。
   傑出的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同志的選集的出版,不但對於中國共產黨,而且對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是一個重大的事件。中國共產黨三十多年來一直領導着中國人民進行擺脫外國帝國主義枷鎖和消滅封建地主壓迫的鬥爭。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在蘇聯的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勝利之後,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現代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中國革命的勝利,使世界帝國主義、特別是美國帝國主義遭到新的、無法補救的失敗。
   中國共產黨積累了民族解放和反封建的鬥爭的豐富經驗。這種經驗,對於進行解放鬥爭的各殖民地和附屬國的共產黨和人民,乃是一種鼓舞的榜樣。在這些國家的人民面前擺着這樣的歷史任務:從外國帝國主義的壓迫和封建半封建的剝削中解放出來,由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去奪取政權,並建立人民民主制度。
   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列寧主義思想不可戰勝的力量之最鮮明的確證,列寧主義思想一直照耀着偉大中國人民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勝利的道路。
   列寧和斯大林始終特別注意東方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列寧是國際無產階級和世界一切被壓迫人民的鬥爭的旗幟。斯大林同志發展了列寧的學說,全面地製定了民族殖民地問題的理論,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解决了關於中國革命的性質、特點和前途的問題。這些問題的闡明,對於中國共產黨的戰略和策略的製定,具有着决定的意義。
   聯共(布)的經驗,對於一切共產黨的革命活動,都具有不可估價的意義。在談到聯共(布)經驗的意義時,毛澤東强調說:
   「聯共黨史是一百年來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最高的綜合與總結,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典型,在全世界上還只有這個完全的典型。我們看列寧、斯大林他們是如何地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眞理與蘇聯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又從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就可知道我們在中國是應該如何工作了。」
   ×××
   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的著作中,最完全和最有力地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神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歷史。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包括了從一九二六年三月到一九三七年七月這一時期所寫成的著作。這些著作闡明了中國革命的兩個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九二四——一九二七年)和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
   中國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全民族的統一戰線的革命,當時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外國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在這一階段,除了工人和農民以外,參加革命的還有民族資產階級,它是竭力利用革命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工人和農民的革命運動還未具有宏大的規模,但他們以日益加快的速度贏得了有决定意義的地位,成爲革命的主要動力。工人階級變成民族解放革命的主導力量、領導者。
   毛澤東的關於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著作是:「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九二六年)、「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吿」(一九二七年)。在這些著作中,作者研討了如下的問題:中國的階級關係,中國革命的性質及其動力,中國農村革命運動的增長與農民土地革命鬥爭的開始,工人階級在革命中的領導作用。
   毛澤東同志給予中國社會各階級以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的分析,並且表明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力量配置。
   毛澤東寫道:「在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的中國,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完全是國際資產階級的附庸,其生存和發展,是附屬於帝國主義的。」(第三頁。此處係按照人民出版社中文版的頁數,以下仿此。——譯者註。)毛澤東以科學的精確性規定了中國中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性質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他指出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對於革命具有兩面性的、矛盾的態度:他們感到外國帝國主義的壓迫妨礙他們獨立的經濟發展時,就走向民族解放鬥爭的陣營;他們被無產階級運動的革命氣魄所驚駭時,就叛變革命。毛澤東指出民族資產階級的動搖性——有時走向革命,有時離開革命。
   作者特別注意估計中國小資產階級——農民、手工業者、小知識階層、小商人——的社會性質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小資產階級中的主要力量是農民羣衆——貧農和中農。無地農民(雇農)、少地農民(貧農)和中農佔鄕村農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這些農村的階層是無產階級在反帝反封建革命中的可靠的同盟者。
   這一著作最重要的部分是關於中國無產階級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問題。毛澤東寫道:「……工業無產階級人數雖不多,却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做了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第八頁)作者分析了無產階級其他各階層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這些階層在中國組成了千百萬大軍,它們是都市苦力、人力車夫、城市清道夫、農村無產者(雇農)。他在自己的分析中做出結論道:「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第九頁)
   中國資產階級背叛了革命。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右派在一九二七年叛變了革命。反革命政變之所以比較容易地獲得成功,是因爲共產黨領導集團中的托洛茨基分子和右傾分子——陳獨秀及其他等人——不號召工人階級進行反對叛徒們的鬥爭,不號召農民進行反對地主的鬥爭。
   斯大林同志在一九二七年曾經指出:「隨着蔣介石的政變,整個革命已進入其發展底更高階段,土地運動階段。」(「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九卷,第二六〇頁。「列寧、斯大林論中國」中文本,第二〇三頁——譯者註。)這個認爲中國土地革命已經成熟的具有决定意義的論點,表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並沒有結束,而是進入新的更高的階段。中國革命進一步的發展證實了這一科學的預見。這些中國革命問題的闡明,以土地革命發展的正確理解來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
   毛澤東在一九二七年春天親身到許多縣份考察農民運動。他根據自己的考察,得出這樣的結論:「目前農民運動的興起是一個極大的問題。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麽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第一三頁)
   毛澤東是作爲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作爲人民的領袖而活動的。以列寧斯大林的理論爲指南來估計中國革命的性質,他根據對中國鄕村農民運動的分析,不可辯駁地證明中國偉大的農民革命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成熟了。
   斯大林同志還在一九二五年就科學地預見了日益成熟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世界歷史意義,中國革命運動的不可計量的力量。他在聯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會上說:「中國革命運動的力量是不可計量的。這些力量還沒有恰當地表現出來。它們將來還會表明出來。東方和西方的統治者看不到這些力量,不以應有的程度估計到這些力量,他們將因此而吃苦頭。」(「斯大林全
   集」,俄文本,第七卷,第二九三頁。「列寧、斯大林論中國」中文本,第一三三頁——譯者註。)後來的全部事件進程都證實了這些話。
   ×××
   編入第一卷的關於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大多數著作是:「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麽能够存在?」(一九二八年),「井崗山的鬥爭」(一九二八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九三〇年),「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九三五年),「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一九三七年),「實踐論」(一九三七年)。
   毛澤東在這些著作中研討了如下的問題:共產黨在土地革命中的作用,建立革命武裝力量,共產黨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戰略和策略,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戰爭中建立民族戰綫,革命勝利和建立民主共和國的可能性,以及其他等等。
   由於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第二時期,便給中國共產黨造成了有利的條件,來盡力利用公開的黨的組織、無產階級組織(工會)、農民組織(農民協會)和一般革命組織的可能性,來在這時期內爲革命武裝力量打下基礎。革命軍隊問題,在中國具有特殊的意義。斯大林在一九二六年說:「中國的革命軍隊是中國工農爭取自己解放的極重要的因素。」(「斯大林全集」,俄文本,第八卷,第三六二頁。「列寧、斯大林論中國」中文本,第一四〇頁——譯者註。)
   中國共產黨人,而且祗有他們,在毛澤東同志的領導下,在反革命的統治和最殘酷的恐怖的條件下,繼續高舉着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旗幟,領導了廣大的工人、農民、士兵、革命知識分子羣衆。在這個鬥爭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在廣大的人民羣衆中獲得了極大的威信,它的隊伍很快地增長起來,它成爲中國無產階級的戰鬥的馬克思主義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在這一時期的最偉大成就之一,便是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國紅軍。
   在中國形成了獨特的國際和國內的形勢,這是無論那一個國家在實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都不曾有的。這個獨特性是在於: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的國家,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爲了它而彼此進行鬥爭,這就引起統治階級陣營內的長期混戰。
   在這種條件下,紅軍成長起來了,紅色區域產生了和擴大了。在這裏建立了人民政權機關,並實行了土地革命。
   許多紅色區域存在了一些年份。在這些區域裏,地主階級被消滅了,政權轉到了人民手中(代表會議),新的行政和司法機關建立起來了。以毛澤東爲首的共產黨人所領導的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起來了。毛澤東的「井岡山的鬥爭」一文是分析紅色區域(湘贛邊區)的存在以及共產黨在這一區域一年來(正是紅色區域建立的開端)的鬥爭。
   毛澤東同志根據邊區工作的經驗,再次提出中國革命性質的問題。他對這一革命給予一個完滿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規定:「中國徹底的民權主義革命的綱領,包括對外推翻帝國主義,求得徹底的民族解放;對內肅淸買辦階級的在城市的勢力,完成土地革命、消滅鄉村的封建關係,推翻軍閥政府。必定要經過這樣的民權主義革命,方能造成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眞正基礎。」(第八二頁)
   到了一九三〇年,共產黨和紅軍積纍了和蔣介石軍隊進行武裝鬥爭以及在解放區實行土地革命當中從事農民羣衆工作的豐富經驗。這種情况冲昏了包括領導機關在內的許多共產黨人的頭腦。這些人認為:在全國範圍內向敵人直接衝擊的時期已經到來了。他們製定了組織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和集中一切紅軍部隊進攻中心城市的冒險計劃。黨內幾年的「左」傾路綫是以陳紹禹(王明)爲代表。「左」傾分子實際上是脫離黨的,是脫離解放區和紅軍的,也就是說,是脫離人民羣眾的革命事業的。
   與立即在全國開始革命和在中心城市開始革命的「左」的空洞的冒險計劃相反,與認爲革命事業已經失敗的右傾分子相反,毛澤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說爲指南,創造性地把它應用於新的環境,製定了實現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另一計劃。
   毛澤東同志從中國的具體情况出發,認爲過早的工人起義必然遭到失敗,因爲中國的城市是不多的,而且那裏—集中了爲數衆多的蔣介石和帝國主義的軍隊和警察。因此,應該在敵人勢力薄弱和我們有足够力量來反抗它的地方打擊敵人。在中國獨特的情况下,即在統治階級進行混戰和農民奮起進行土地革命的情况下,就有在鄕村中建立大規模的革命武裝力量的可能,就有無產階級藉助這些武裝力量奪得許多地區並把它們變成革命根據地的可能。毛澤東以擁有紅軍的現存紅色區域的經驗確鑿地證明了,共產黨所領導的工人階級應當發動農民進行反對國民黨的買辦圭建制度的無情的武裝鬥爭,應當不斷地加强主要由農民構成的革命武裝力量。
   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在中國現實的具體情况中的創造性的應用。經驗證實毛澤東所製定的政策是正確的。
   ×××
   一九三五年,中國的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蔣介石的賣國政策招致日本人侵佔東北、華北以至北京。日本帝國主義者完全侵佔全國的威脅臨到中國的頭上。蔣介石並沒有表示要抵抗日本人,同時還不斷地進行反對中國紅軍和解放區的戰爭。中國紅軍被迫於和敵人優勢兵力作戰的困難條件,開始了從南方到北方的偉大的長征。這一長征起了這樣重要的作用:紅軍到達了北方,獲得了與蘇聯毗鄰的鞏固的後方。中國紅軍不但受到國民黨軍隊的打擊,而且還受到日本人的打擊。然而它的力量却很快地增長起來,變成了抗日的主力。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面地重新估計了國內所造成的情况。中國共產黨出現爲抗戰民族統一戰綫的倡導者。國內發生了階級力量的重新配置。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吿中,提出了建立民族統一戰綫和吸引民族資產階級來積極參加民族解放戰爭的問題。
   愈來愈廣大的人民羣衆已經開始瞭解:拯救民族免於滅亡,只有在工人階級領導下,在共產黨領導下才可能實現。但是這就表明:抗日戰爭必須與反對漢奸賣國賊——反對買辦階級和地主階級的革命戰爭相結合。革命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爭取民族解放的鬥爭再又成爲革命的主要任務。毛澤東說:「組織千千萬萬的民衆,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進攻的需要。只有這樣的力量,才能把日本帝國主義和漢奸賣國賊打垮,這是有目共見的眞理。因此,只有統一戰綫的策略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策略。」(第一五二——一五三頁)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民族解放戰爭、關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關於這些戰爭和革命的動力的學說爲指南,把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問題提到了日程上。這個共和國是要聯合一切民族的、愛國的力量:「……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反帝國主義反封建勢力的各階層人民的利益的。人民共和國的政府以工農爲主體,同時容納其他反帝國主義反封建勢力的階級。」(第一五七頁)
   中國共產黨一貫遵循着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原則。它經常把自己的鬥爭看作國際無產階級總的鬥爭的一部分,認為中國人民的利益是跟進行自己解放鬥爭的其他各國人民的利益不可分離地聯系着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估計到其他國家工人階級的各種援助,而且中國人民在其艱苦鬥爭中是經常得到兄弟般的援助和支持的。
   毛澤東說:「在目前的全中國抗日高潮和全世界反法西斯高潮中,義戰將遍於全中國,全世界。凡義戰都是互相援助的,凡非義戰都是應該使之轉變成爲義戰的,這就是列寧主義的路綫。我們的抗日戰爭需要國際人民的援助,首先是蘇聯人民的援助,他們也一定會援助我們,因爲我們和他們是休戚相關的。」(第一五九頁)
   蔣介石依靠美國人的援助,依舊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對中國紅軍的作戰上,而縱容了日本人。日本幾乎勢如破竹地繼續侵入中國的內地。在國民黨陣營裏,開始增長着對國民黨首魁出賣民族的政策的不滿情緒。蔣介石玩弄手腕來欺騙人民。共產黨揭露了蔣介石的賣國政策,高高舉起保衛祖國的旗幟。這就更加團結全國的愛國力量在共產黨周圍。
   毛澤東在一九三七年這樣說:「……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提出了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和世界的和平陣綫相結合的任務。這就是說,中國不但應當和中國人民的始終一貫的良友蘇聯相聯合,而且應當按照可能,和那些在現時願意保持和平而反對新的侵略戰爭的帝國主義國家建立共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關係。」(第二五〇頁)
   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特點,是在於它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相結合。為了抗日,必須動員全民族的一切愛國力量。但是在保存徹底腐朽和破產的國民黨國家制度的基礎上,是不可能動員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來進行這個鬥爭的。人民對於這種制度是不再表示信任的。於是提出了把抗日戰爭和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的革命改造相結合的任務,這種革命改造可以喚起全體人民去進行拯救祖國的鬥爭。
   一九三七年,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這一報告裏,再又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於建立民主共和國作為在民族解放戰爭中聯合民族一切力量的主要條件的思想。
   毛澤東說:「我們的民主共和國,……應該是一個工農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聯盟的國家,而不同於一般的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二六一頁)
   中國共產黨在反帝反封建的整個革命進程中經常提出明確的鬥爭口號,它在每一階段上對中國革命性質和發展前途給予正確的估計。在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國的任務時,毛澤東說:「共產黨人决不拋棄其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他們將經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階段而達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階段。」(第二五六頁)
   毛澤東發展了列寧斯大林關於革命階段的原理,揭破了與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理論作鬥爭的中國機會主義者的過左的托洛茨基主義的理論。
   毛澤東的著作之所以使馬克思主義者特別感到興趣,是因爲他經常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觀點來闡明革命經驗。「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六年)是一部具有巨大的理論價値的著作。在這一著作中,作者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戰爭性質和戰爭規律、主要是關於中國革命戰爭性質及其時點的一些很有意義的原理。
   毛澤東對於中國革命戰爭特點的分析,是從馬克思主義下列原則出發的:估計到各別國家所特有的民族的、歷史的、階級的和其他的條件,以便正確瞭解這些國家中所發生的革命的規律和性質。列寧主義要求遵守務必估計到每一個國家的民族特點和民族特性的原則。
   毛澤東辯證地解决關於中國革命戰爭的特殊條件的任務。他研究其他國家的戰爭和革命,是爲了批判地檢查這些經驗,從其中取出適合於中國人民的東西。毛澤東特別重視蘇聯國內戰爭的經驗。他寫道:「列寧斯大林領導的蘇聯內戰的經驗是有世界的意義的。所有的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也同樣,都是以這個經驗和列寧斯大林對這個經驗的理論綜合作爲指南的。」(第一八四——一八五頁)毛澤東指導軍事戰略計劃的製定和實現,從理論上來闡明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和戰術。
   第一卷中最末一篇是毛澤東的哲學著作「實踐論」。這一著作是我們的廣大讀者都知道的。「實踐論」證明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列寗主義哲學原則敎養出來的。中國共產黨闡明革命的戰略和策略問題,都是以唯物辯證法法則在中國現實的具體條件下的運用爲根據的。
   ×××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偉大生命力的新證據。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領導之下正在爲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而堅决鬥爭着。中國共產黨不是敎條式地、而是創造性地領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於中國這樣的國家,因而大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
   一切兄弟共產黨,一切擁護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鬥士們,在讀毛澤東同志的著作時,都會找到四分之一世紀以來英勇的革命戰爭的許多卓絕的範例。許多人還會更深刻地瞭解到歷史法則是怎樣地不可違拗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南的人民又是怎樣地開闢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不管許多國家的帝國主義者、特別是美英帝國主義者,怎樣企圖以他們的干涉來阻止中國的革命,他們却是軟弱無力的,而且是和他們的奴才——卑鄙的蔣介石匪幫一起被趕出中國了。
   蘇聯人民將以極大注意力來研究毛澤東的著作,這些著作鮮明地體現着兩國偉大人民的友誼是牢不可破的這一思想。中蘇人民的友誼是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陣營並加強這個陣營爭取持久和平、爭取人民自由平等的鬥爭的不可摧毀的力量和保證。
   (曾文經譯、曹葆華校。原載人民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