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科學委會在朝鮮和中國經兩月緊張努力勝利完成調查任務進一步證實美軍在朝中使用細菌武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8154
颗粒名称: 國際科學委會在朝鮮和中國經兩月緊張努力勝利完成調查任務進一步證實美軍在朝中使用細菌武器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15日,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經兩個月的緊張努力,已於日前勝利完成工作,進一步證實了美國軍隊在朝鮮和中國東北使用細菌武器。
关键词: 細菌 武器 朝鮮

内容

(新華社北京十五日電)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經兩個月的緊張努力,已於日前勝利完成工作,進一步證實了美國軍隊在朝鮮和中國東北使用細菌武器。
   國際科學委員會是在奧斯陸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委員會開會之後,接受中國科學院院長和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郭沫若的邀請而組成的。委員會的委員中包括:
   安德琳夫人(瑞典),醫學博士,斯德哥爾摩市立醫院管理處中央臨診試驗室主任;
   馬戴爾敎授(法國),格利農國立農學院動物生理學研究室主任,曾任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牲畜專家,意大利及西班牙畜牧學會通信會員;
   李約瑟敎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劍橋大學生物化學系威廉·鄧爵士講座的講學者,曾任重慶英國大使舘「科學」顧問,聯合國敎育科學文化組織自然科學部主任;
   歐利佛敎授(意大利),布羅尼大學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敎授,前土倫大學普通生物學講師;
   貝索亞敎授(巴西),聖保羅大學寄生物學敎授,前聖保羅省公共衛生局長,羅西佛及拍拉巴兩大學醫學院名譽敎授;
   茹科夫——維勒斯尼科夫院士(蘇聯),蘇聯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兼細菌學敎授,曾任伯力軍事法庭審訊日本細菌戰犯的首席醫學專家。
   此外,委員會還包括:列席顧問葛拉求西博士(意大利),羅馬大學微生物研究所助敎;貝索亞敎授翻譯祕書貝索亞夫人和茹科夫——維勒斯尼科夫翻譯祕書可華司基先生。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長、原子核物理學專家錢三强博士,經委員會一致邀請,担任委員會聯絡員。
   中國方面陪同國際科學委員會前往東北和朝鮮進行工作的有:
   招待委員會副主席、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廖承志,
   祕書長、外科專家宮乃泉,
   副祕書長、外科專家計蘇華;
   專家聯絡員:
   傳染病學專家鍾惠瀾,
   病理學專家吳在東,
   細菌學專家方綱,
   昆虫學專家朱弘復,
   公共衛生學專家楊士達,
   婦產科學專家嚴仁英等。
   國際科學委員會的委員們在六月二十一日及二十八日先後抵達北京。
   自六月二十三日至七月九日,委員會在北京進行了現場調查的準備工作。在這期間,各位委員曾詳盡地研究了我國和朝鮮方面以往所提供的許多文件,並就許多有關細菌戰方法的科學上的問題進行了討論。七月十日委,員會離北京赴瀋陽,對美軍在中國東北進行細菌戰的事實作了詳細的調查和研究,歷時半個月。委員會於七月二十六日啓程赴朝鮮,直到八月六日再回到滯陽。在平壤期間,委員會詳細調查和研究了美軍在朝鮮進行細菌戰的事實。在整個調查期間,委員會約請中國和朝鮮方面提供了各項科學報告,覆查了實物標本,詢問了數百人證,觀察了許多現場,幷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訪問。有時,他們花整天的時間在實驗室裏研究,有時為討論一個問題常開會到深夜。在調查過程中,委員會曾約請中國和朝鮮的許多科學專家作了有關美軍進行細菌戰的科學性的報告和談話。委員會各委員對中朝專家的實事求是態度和高度科學水平一致表示讚揚。
   在此期間,委員會還在朝鮮北部某地會見了供認投擲細菌彈的美國空軍戰俘。在那裏,委員會除訪問已爲世界人民所熟知的美國空軍戰俘伊納克、奎恩外,又訪問了新近被俘的空軍戰俘奧尼爾、克尼斯。這四個戰俘在委員會面前提供了更加詳盡的關於美國軍隊投擲細菌彈的證據。
   國際科學委員會於八月九日返回北京,即着手報告書的起草和附件的核對工作,該項工作在八月底完成,幷在八月三十一日舉行報吿書簽字儀式。
   國際科學委員會委員們在結束工作、並在報告書簽字之後,還參觀了北京的美國政府細菌戰罪行展覽會。
   委員會委員安德琳博士、貝索亞敎授、馬戴爾敎授已於日前先後離北京返國。國際科學委員會委員安德琳博士(瑞典)。、國際科學委員會委員馬戴爾敎授(法國)。國際科學委員會委員李約瑟敎授(英國)。國際科學委員會委員歐利佛敎授(意大利)。國際科學委員會委員貝索亞敎授(巴西)。國際科學委員會委員茹科夫——維勒斯尼科夫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