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曁縣城南區烈、軍屬田 實行固定代耕後獲得豐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8077
颗粒名称: 諸曁縣城南區烈、軍屬田 實行固定代耕後獲得豐收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諸曁縣城南區七百四十餘畝烈軍屬田,今年實行固定代耕後,早稻已普遍獲得了增產一成半至二成的豐收。
关键词: 軍屬 代耕 豐收

内容

編輯同志:諸曁縣城南區七百四十餘畝烈軍屬田,今年實行固定代耕後,早稻已普遍獲得了增產一成半至二成的豐收。如宜西鄉代耕的七十九畝多田,早稻平均每畝收穫在四百斤以上。
   代耕田獲得增產的主要原因,是由於羣衆認識了代耕的重要意義後,積極的替代耕田做到深耕細作、按時施肥,並採用了先進的豐產經驗耕作才獲得的。如該鄕軍屬趙祖成二畝六分田,由趙萬根互助組負責代耕,該組即把代耕田看成自己組內的田一樣,及時播種、施肥、因此使早稻收穫了七担一羅;現在晚稻也已耘過三遍,並已施下肥料。
   農民們除了對烈、軍屬的水田實行固定代耕外,同時對他們的生活也照顧得非常週到。如新南鄉擁優模範、村婦聯主任宣榮桑,照顧烈屬惠金法就如同親生父母一般。烈屬惠金法是七十餘歲的瞎子,他的兒子參加新四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了,宣榮桑便經常幫助他洗衣、燒飯、挑水,替他解决困難,並組織同村婦女一道去做。
   由於廣大羣衆對烈、軍屬的深切關懷,尊敬愛戴,因此也大大鼓舞了他們的生產情緒和政治積極性。全區烈、軍屬自己耕種的三百五十七畝田,今年早稻也普遍豐收,不低於當地一般農民的產量。如軍屬鄭水木平時不但積極勞動生產,而且時時幫助別人,因此羣衆擁護他當了村農會主任。他種的二畝九分五厘田,今年平均每畝產早稻六百七十一斤,其中有一畝二分五厘田收了一千零四十斤穀子,所以他已被評爲全區的優良模範。現在烈、軍屬們都反映說:「在毛主席、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
   讀者周半農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半農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諸曁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