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季稻改種雙季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8051
颗粒名称: 單季稻改種雙季稻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浙江嵊縣五村鄉單季稻改種雙季稻。
关键词: 早稻 綠肥 農業

内容

浙江嵊縣五村鄉四面是百丈高的大山,每天祗見半日太陽,土質多是黃泥和山沙土,氣候也很壞,冬天草子(綠肥)種不大,往年種的單季稻常常歉收,當地有句俗話:「山田種稻難上難,人血作肥枉費心。」去年冬天,政府號召展開增產運動,該鄉王家莊村農民張永發(黨的宣傳員)就響應號召,在愛國增產計劃上訂下了「單季稻改種雙季稻」一條,參加全縣愛國增產競賽。
   改種雙季稻有很多困難。張永發就認為:「毛主席領導的新中國,不是有許多事情都發明出來了嗎!」他首先開好了家庭會,並團結五戶農民,决定在山彎裏的二十畝田中試種十畝雙季稻。他們研究出了改種雙季稻的三個辦法:第一、栽培綠肥,每畝田施一次牛糞、草木灰,保持冬季草子(綠肥)生長的溫度。因而使今年草子生長很好;第二、在溫地育苗。因爲山地水性很冷,不能及時培育早稻苗,於是,就到十多里以外的平原地帶張村鄉去育苗,用移植育苗法,趕上了插秧季節;第三、精耕細作,在耕地、耘稻、施肥等方面都學習了先進耕作經驗。因此,今年張永發的早稻生長很好。
   早稻快成熟時,全鄉舉行了一次田間評比,張永發每叢稻有六十支,穀粒最多達一百九十粒,評比結果,他的畝半田被公認爲豐產田,其他五戶稻子長得也很好。這一故事便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遍了全鄕全區。
   收割時,張永發等六戶早稻每畝收到三百三十五斤,(往年單季稻最高爲三百斤)勝利完成了愛國增產計劃,他們在收割中更體會到組織起來的好處,因此,在收割後便組成了互助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永發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嵊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