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蘇聯和東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7693
颗粒名称: 我們在蘇聯和東歐
分类号: G210
摘要: 中國靑年文工團在蘇聯和東歐演出情况。
关键词: 中國靑年文工團 蘇聯 東歐

内容

中國靑年文工團自去年七月赴柏林參加第三届世界靑年與學生和平聯歡節以後,就開始了在蘇聯和東歐各兄弟國家的旅行演出一年來,我們受到蘇聯和各兄弟國家人民的熱烈和眞誠的歡迎。我們所到的地方,到處都招展着鮮紅的旗幟,張掛着各色的歡迎標語。我們到保加利亞的時候,各家門口都縣掛着花色絨毯(這是他們慶祝節日時的一種風俗),城市打扮得像節日一樣;來歡迎我們的有工人和靑年,黨和政府的負責人也來了。在蘇聯,每次來歡迎我們的都有著名的人民藝術家和人民演員,以及成羣結隊的蘇聯人民。我們在匈牙利國境上時,那些警惕着鐵托集團侵犯的匈牙利邊防軍,舉行分列式讓我們檢閱。在羅馬尼亞的首都,我們在滿舖着紅色地毯的貴賓車站下車。在捷克斯洛伐克,我們的車子前邊有廣播汽車宣佈我們的來到,羣眾蜂湧到大街上歡迎我們,許多姑娘們從樓窗口向我們拋擲鮮花。少年隊員們在我們的行列中穿來穿去,馬上我們的□子上就圍上了鮮紅的領巾或者是民主德國少年兒童隊員的藍色領巾。那些圍着白圍裙的幼兒園的娃娃們,也以他們剛學會說話的聲調歡呼「毛澤東」;並且天眞地伸着小手要我們抱,把他們可愛的小面頰,深深地藏到我們的懷裏。
   在蘇聯時,我們宿舍的門口,總是圍滿着孩子們,讓我們題字、簽名;並把他們心愛的證章、畫片、題了字的小學課本、偉大的斯大林的傳記、普式庚的詩、高爾基的著作送給我們。有一次我們訪問了哈爾科夫一個國營農莊莊員的家庭,房舍非常清潔整齊,女主人將鹹肉、蛋糕擺滿了桌子,雖然我們剛吃過飯,她還是要讓我們吃完才高興。她說:「按照我們烏克蘭的風俗,客人們一定要把點心吃完。」在匈牙利,我們訪問一家農業合作社的時候,一位老婆婆到門口來歡迎我們,那天正是她兒子訂婚的喜日,她爲了我們,甚至沒有去參加兒子的訂婚禮。她愉快地向我們說:「兒媳婦將來會整天和我們在一起,假如今天看不到你們,那會是一個永遠的遺憾呢!」保加利亞的農民們,把他們默給自已最敬愛的人的禮物——麵包和鹽獻給我們。一個集體農莊的農民從八十公里以外趕到我們的住地,把她心愛的綿羊交給我們,並托我們帶給解放了的中國農民。
   使我們感到更可貴的友誼是,當我們參觀蘇聯和各兄弟國家的工廠的時候,那裏的工人熱情地微笑着把他們爲中國生產的機器等物指給我們看。
   蘇聯和各兄弟國家的黨和政府,對我們的照顧和幫助眞是無微不至。他們幫我們訂參觀和訪問的計劃。蘇聯部長會議藝術委員會讓我們在著名的劇院演出,在莫斯科還爲我們安排了無綫電傳眞廣播。
   在蘇聯,在毛主席曾經訪問過的城市,那裏的人們都十分驕傲地向我們描述着毛主席到他們那裏去的情形,描述毛主席曾經到過什麼地方,說過什麽話,坐過那張椅子,甚至毛主席怎樣慈藹的微笑。在德國,曾經有一個工人,他在民主的東柏林做工,但他的家庭住在反動的西柏林區,晚上回家的時候,他冒着危險,通過了反動警察的無理搜查,安全地把毛主席徽章帶到了家裏。
   對於這些偉大國際主義精神的鼓舞和親人般的關懷,我們也以更好更辛勤的工作來回答。我們不僅在劇院和廣場上演出,而且還在集體農莊的草地上,在工廠的水門汀地板上,在火車車間內演出。在蘇聯的薩拉多夫城,我們還爲蘇聯衛國戰爭榮譽軍人在療養院病房的走廊上演出。每次劇場演出,觀眾總是滿座,在廣場演出,曾有一場觀眾竟到過八萬人。在保加利亞七百萬人口中,有五十萬人看到我們的演出,有一次,在一個四萬人的城市演出,但觀衆却到了五萬多人,原來是離城很遠的農民也來了。觀眾們利用一切可能的地方看劇,無論是樓頂口,窗戶口,樹上,甚至舞台對面半公里遠的小山坡上也站滿了人。
   蘇聯和各兄弟國家的黨和政府的領袖和人民,對我們的演出都極爲稱讚。他們對我國優秀的古典藝術與反映我國人民鬥爭生活的新藝術非常喜愛。我們的「綢舞」被評爲「是詩、是歌、是美好的象徵」。京劇「三岔口」被譽爲是「一幕光輝的舞劇」。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的愉快與詼諧。我們的雜技節目被認爲表現了中國人民的勇敢、機智、沉着、富有毅力,每次「白毛女」的演出,觀衆都和舞台上演員的感情融洽在一起。他們認爲我國演員的表演每逢星期二出版具有「深刻的動人的力量」。我們所有的節目都「充滿着樂觀主義愛國主義的熱情」。
   一年來我們在國外所以受到各兄弟國家人民熱烈的歡迎,這主要是因爲祖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毛主席領導下所進行的堅苦鬥爭的偉大勝利,是三年來祖國建設的勝利,是毛主席文藝方向的勝利,是祖國文藝工作者正確執行毛主席文藝方向的勝利。我們一年來在國外的成就應當是屬於祖國人民、中國共產黨和我們最親愛最尊敬的毛主席。(轉載中國靑年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蕭民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中國靑年文工團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柏林
相关地名
蘇聯
相关地名
東歐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