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前綫上的冷槍殺敵運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7603
颗粒名称: 朝鮮前綫上的冷槍殺敵運動
分类号: E297.5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朝鮮前綫上的冷槍殺敵運動。
关键词: 朝鮮前綫 殺敵 運動

内容

去年夏季以來,我軍的防綫更加穩固了。敵人雖然舉行了兩次大規模的重點攻勢和無數次小規模攻擊,但始終未能突破我軍防綫。在這條橫貫朝鮮半島的二百多公里長的戰綫上,敵我陣地之間相距僅數十公尺至千餘公尺。除了經常發生短促而激烈的爭奪戰之外,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神槍手、神砲手們就日日夜夜地用突然發作的槍火和砲火,成十成百地獵取着敵人的性命。在戰綫東部的魚隱山陣地上,某部一個班在一天中用冷槍就打死了十八個敵人;狙擊手葉少其一個人就打死了四個敵人。扼守在五聖山上的狙擊手鄒習祥,在一天中用十一發子彈打死了六個敵人。每一個在戰綫上巡行的人,隨時都可聽到這種狙擊的槍聲,隨着這槍聲侵略軍士兵不斷地在喪命。敵人被我軍狙擊手們打怕了,就躱避在地堡裏轉易不出來。狙擊手們便用步槍瞄準敵人地堡上的槍眼,射擊伏在槍眼後面的敵人。槍聲一響,黑黝黝的槍眼就忽然亮起來,裏面的敵人被擊中倒地。在魚隱山陣地上,敵人地堡的槍眼每天都這樣亮幾次,在晚上敵人吓得連燈都不敢。
   在前沿陣地上的神砲手和對空射擊手們也替自己開闢了新的戰場。無座力砲手高奎用一發砲彈打壞了敵人的一挺戰防砲。不久,敵人也搬來一門無座力砲,每當高奎打砲時,敵砲就開火向高奎進行報復。聰明的高奎就組織起兩門砲,一門打敵人步兵,一門埋伏在旁邊,單等敵砲發火的時候,突然瞄準敵砲射擊。他們只用了一發砲彈就把敵人連人帶砲一齊打掉了。在另一陣地上,敵砲每天向我軍陣地盲目發射。六〇砲手王文貴就仔細計算好敵砲的距離、位置,等敵砲再發射時,他用二發砲彈就把敵砲炸毀了。王文貴估計敵人可能還在那個地方架砲,就瞄準這目標插下了標桿。不久,敵人果然又在那個地方按了一門無座力砲,當敵人打出第一發砲彈時,正在吃飯的王文貴就放下飯碗跑進砲工事,僅以四發砲彈就把敵人打跑了。在山頭上的高射機槍手們也耐不住了,他們在敵機未來時就把高射機槍槍身平放下來,用一串串的子彈追逐着在敵人陣地附近來往的汽車。射手唐良祿的一挺高射機槍就擊毁了敵人二十六輛汽車。曾用六發機槍子彈擊落敵機一架的高射機鎗手葉站啓,在山頂上用高射機槍封鎖敵人的交通要路,在一個月內擊毁了敵人的十四輛汽車。
   這種冷槍殺敵運動,已給敵人帶來嚴重威脅和恐怖。於是敵人把許多坦克開到我陣地前沿,專以對付我們的狙擊手。我軍狙擊手和砲兵勇士們更堅决地打擊敵人坦克。有一天,敵人的坦克正在五聖山前猖狂地亂打砲,五聖山上忽然飛出了一排砲彈,把躱在坦克旁邊的敵人步兵炸得死的死傷的傷。這時,在敵人坦克前面不遠的草叢中,也飛出兩發火箭砲彈,射進敵坦克的砲塔,轟然一聲,把敵人的坦克炸得燃燒起來。這是火箭筒射手李金明和遠射程砲兵聯合創造的狙擊敵軍坦克的傑作。
   前哨陣地上冷槍冷砲狙擊敵人的辦法是越來越巧妙。步兵狙擊手們現在經常和砲手們配合着進行聯合作戰,有時砲手們先用砲彈轟擊藏在工事裏的敵人,當敵人剛從被打塌了的工事裏鑽出來時,步兵狙擊手們又替敵人準備好了送命的子彈。從步兵火器下僥倖地鑽出來的敵人好容易逃到山的背後,迫擊砲、六〇砲彈又追擊上去了。戰士羅恒孝創造了殺敵五十一名的紀錄。六〇砲手王文貴已經殺傷了八十五個敵人。某部迫擊砲連在今年夏天為了紀念「七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日和迎接「八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曾開展了一個「殺敵百人運動」。砲手彭良義的那門砲很快就創造了殺敵一百五十名的新紀錄,而且還摧毀了敵人三個地堡,擊毀了一輛汽車和二挺高射機關槍。某部六連的六十七名步槍狙擊手在三個月中殺敵八百零二名。整個五聖山上的狙擊殺敵競賽已在三個月內取得了殲敵二千八百二十三人的輝煌勝利;還擊毁了敵人十九輛坦克、八十八輛汽車和一百七十個地堡。
   我軍在前綫日益廣泛展開的冷槍殺敵運動,正使美國侵略軍的兵員受到嚴重的消耗,狙擊手們殲敵的數目,也在整個戰綫殲敵統計數字中佔有愈來愈大的比例。(新華社朝鮮前綫四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玉章
责任者
徐熊
责任者
石峯
责任者
郭振文
责任者
李天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