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會感到「空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7273
颗粒名称: 為什麽會感到「空虛」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4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工作為什麽會感到「空虛」的文章。
关键词: 工作 思想 态度

内容

有一位同志平時工作很積極。在思想改造運動中,他檢查了自己的思想,發現支持自己工作積極的思想是個人英雄主義。照理說,在認識了自己的錯誤以後,工作是會更積極的,而這位同志却消沉下來了,他常常嘆氣說:「個人英雄主義已經受到了嚴格批判,革命英雄主義尚未建立,工作沒有動力了。」
   具有這種思想的人是很多的,他們說:「舊的思想已經破壞,新的思想尚未建立,腦袋裏空虛得很。」據說,這就是他們工作疲塌的「原因」。
   這種想法是極其片面的。我們的腦袋不可能是「眞空」的,而往往是新思想和舊思想劇烈地鬥爭着,有個人英雄主義的人工作積極,一方面固然有着個人自私的打算,另一方面也不能說沒有一絲絲爲人民服務的思想。而思想改造正是爲了去掉舊的、不好的一面,鞏固和發展新的好的一面,使他的工作積極,完全以爲人民服務爲出發點。
   但是,他們又爲什麽會感得空虛呢?主要的我想還是因爲舊的思想沒有破壞,還在作祟的緣故:第一是小資產階級的「患得患失」,工作「積極」,怕別人說是個人英雄主義,倒不如少做些,落得個「清閒」。或者以為:我缺點這樣多,工作積極是個人英雄主義,學習努力是單純技術觀點,叫我怎麽辦呢!算了吧,不幹了。第二是,不肯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認爲自己有優點,應由別人來指出,送上門來才愜意;或者不適當的與別人作比較,覺得自己樣樣不如人。這都是不對的。
   所以,我們應全面的認識自己,肯定優點,批判缺點,實事求是的改正他,克服患得患失的情緒,「空虛」是不存在的。其實,隱藏在空虛後面的是:决心不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馬侔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