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一鄕看農民購買力的增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6394
颗粒名称: 從普通一鄕看農民購買力的增長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8月記者訪問了浙江省早稻區的一個鄉——金華縣乾東鄉。
关键词: 訪問 早稻區 金華縣乾東鄉

内容

新華社記者鄭伯亞
   八月上旬,記者訪問了浙江省早稻區的一個鄉——金華縣乾東鄉。今年,是這個鄉的第三個豐收年了。當記者踏進林蔭覆蓋的村莊時,正有一羣農民挑着多餘的稻穀到金華去出售。這個鄉的農民去年共出售了五千多担稻穀,今年因爲增產了一成半光景,國家的農業稅又大大減低,因此可以出售的稻穀增加到七千多担,單是兩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共三十四戶)和中國粮食公司金華分公司收購站所訂的合同,就有二百多担。
   「農民的收入到底增加了多少呢?」記者懷着極大的興趣和乾東鄉湖頭村的農民陳登林談到這個問題,他告訴我他自己的收入情况:他全家四口人,種八畝田。今年上半年的小麥、菜籽的收入不算,單下半年就可收入稻穀四千多斤,絡蔴八百多斤,還有一隻豬可以出賣。總計他一家的收入今年要達到一萬斤稻穀以上,除食用和繳納農業稅外,還可以剩餘三千斤稻穀左右。乾東鄉的一千三百多戶的農民都像陳登林一樣,解放二、三年來的境遇已有很大改變。經過土地改革、互助合作運動和政府的貸種貸肥,各物生產量迅速提高。過去每畝稻穀一般產量在三、四百斤左右,現在普遍提高到五、六百斤,有的已達到九百多斤。農民們在政府的鼓勵和幫助下,又大量地種植了絡蔴、油菜、桕子等經濟作物,擴大了小麥耕種面積,並積極從事養猪、捕魚、織麥桿扇等副業生產。農業和副業生產增加了,因此農民們都逐漸富裕起來。
   「農民們喜歡買什麽呢?他們要買些什麽工業品呢?」從乾東鄉農民的支出情况看來,農民們已經開始大量採用化學肥料了。今年春夏兩季,他們就買進肥田粉二百多担,比去年全年的購買量增多一倍。農民需要工業日用品的種類和數量都增加了,拿布疋來說,去年全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口添置了新衣。湖頭村東頭的一家裁縫店,去年九月買進一架縫紉機,到現在已縫製了六百多套衣服了。在村子裏,你到處可以看到穿着湖綠色或淡紅色印花布的姑娘們,也到處可以看到穿着細布褂褲的靑年農民們。二十九歲的僱農傅海品,從前很少穿過新衣服,今年一年就做了三套。在不少農民家裏,你將會帶着驚喜的心情,發現他們的窗子上放着無敵牌牙粉,桌上放着熱水瓶,也許在床頭還有一隻手電筒,這些都是你在以前的農村中很難看見的。至於膠鞋、肥皂、火柴、蠟燭,在農村中更加普遍了。單肥皂一項,今年乾東鄉農民就已買了四千多條。
   沒有疑問的,日益富裕的農民們,他們對日用工業品的需求是在不斷增長着的。怎樣去滿足農民的需求,這就是一切公私企業的責任!(新華社金華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鄭伯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金華縣乾東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