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鐵原前綫一個山頭的爭奪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6208
颗粒名称: 記鐵原前綫一個山頭的爭奪戰
分类号: E297.5
摘要: 1952年8月21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記鐵原前綫一個山頭的爭奪戰」,讲述了鉄原以西一個無名高地的戰鬥,是幾個月來朝鮮戰綫上山地爭奪戰中的典型戰鬥。
关键词: 爭奪戰 典型 戰鬥

内容

新華社記者丁德潤
   鉄原以西一個無名高地的戰鬥,是幾個月來朝鮮戰綫上山地爭奪戰中的典型戰鬥。從六月八日到八月三日的五十七天中,朝中人民軍隊在這個小小的高地上與美國侵略軍進行反覆的爭奪戰,用靈活的戰術和很小的代價殲滅美軍約兩千名。
   這個高地是一個狹長形的小山崗,高二百多公尺,南北長三百多公尺,山頂只有十多公尺寬,位於敵我戰綫之間。它的西邊是我軍陣地,東邊是敵軍陣地。從六月上旬以來,在這山頭上不斷發生反覆的爭奪戰。
   六月七日,美國侵略軍第四十五師的一個連偷偷地侵佔了這個山頭,妄圖進窺我軍陣地。第二天,我軍勇士們就向這股敵人發起反擊,一舉將敵人趕下山去,殺傷其五十多名。敵人經這一打擊後,不敢再貿然進到這個山頭來了。他們在東面山坡上構築工事,企圖逐步地推向山頂。這時我軍已在山坡上構築了工事,控制了山頂。六月二十四日,敵軍再次向這個山頭發起攻擊,激烈的爭奪戰延續了整整三天。據守山頂的我軍少數部隊連續打退敵軍六次衝鋒,並向敵人進行了三次反衝鋒,取得殲敵二百四十多名的戰果後,轉入坑道工事繼續堅守。這時敵軍才用一個連的優勢兵力爬上了山頂。但是僅僅隔了一天,我軍反擊部隊就在據守坑道的勇士們的配合下,猛烈反擊這股尚未站住脚跟的敵軍,迅速就把敵軍趕到山下去,並佔據山頭的有利地形,連續打退敵軍援兵的六次反撲,殺傷敵軍三百多名。獲勝的我軍戰士們在這次戰鬥後主動地撤離這座山頭。二十九日,敵軍戰戰兢兢地爬上這個山頭時,山上已□無一人。
   美國侵略軍第四十五師由於在這一帶的連續作戰中傷亡了八千多人,不能繼續作戰,於是不得不在七月中旬換上美國侵略軍第二師來接防。但是美二師的命運却比四十五師還要悲慘,它在這個小山頂上碰到了更大的打擊。七月十七日夜,我軍遠射程砲火和近射程砲火同時猛烈地轟擊,僅僅六分鐘,就將敵軍在這個高地上經營了二十天左右的地堡和掩蔽部大部摧毁。這時我軍數支突擊隊馬上在密集的機槍火力的掩護下,插入敵陣,將美軍第二師第二十三團的一個連全部殲滅。我軍在全部佔領這個山頭以後,即加緊修築工事,準備迎擊敵人的反撲。第二天,美軍第二師即以兩個連到兩個營的步兵、八架飛機和十多輛戰車,再次猛犯這個高地。我軍憑藉有利地形進行勇猛的抗擊,連續打垮敵人十六次瘋狂的衝鋒,斃傷敵軍五百五十多名,守住了這個山頭。
   遭受慘重打擊的美國侵略軍,在這次戰鬥以後,仍然不斷地進犯這座小山。但他們所遇到的仍然是我軍堅强的阻擊和反擊。七月十九日,我軍用砲火斃傷正圖進犯的美軍二百五十多名。二十二日,我軍步兵用熾烈的槍火又斃傷了一百四十多名敵軍。經過長期的激烈的爭奪戰,這個小小的山頭已被砲火、炸彈打得寸草不存,變成了一座焦黃的秃山。對於美國侵略軍來說,這是他們的大坟場。(新華社朝鮮前綫二十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丁德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朝鮮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