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的創作給通俗文藝開闢了新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6087
颗粒名称: 戰士的創作給通俗文藝開闢了新道路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8月20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戰士們在文藝上的輝煌創造,給通俗文藝開闢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 戰士們 文藝 創造

内容

我懷着最大的光榮和興奮的心情,一連六個晚上,欣賞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及軍隊文藝工作者所表演的文藝競賽節目。這些節目包括唱歌、舞蹈、雜技三項,列在節目單上的共有八十九種,加上臨時的表演節目,總共在百種以上。看了這些具有豐富内容的節目,使我受了很大的鼓舞,得到很多的啓示。特別是那些英雄的歌唱,戰鬥的舞蹈形象,給予我極深刻的印象。
   我們不能不承認,戰士們在文藝上的輝煌創造,給通俗文藝開闢了新的道路。
   在以前,有些人認爲戰士文化水平低,又忙於戰鬥,只能寫寫快板,哼哼小調,不會有什麽文藝作品的創作。看過了這一次的大會演,大家對戰士文藝完全改變了過去的看法。正因爲他們日夜地過着戰鬥的生活,才使他們從外表到血液、到骨子裏都充溢着戰鬥的氣息。他們有很多是解放軍的老戰士,大都有文化素養,新的戰士對於文化的學習有着高度的熱情,速成識字法的創造,更容易解决他們的文化學習問題。這樣,他們在文藝上的創造就不是偶然的了。
   我們的戰士,最喜愛歌唱和舞蹈。他們用自己強烈的感情,雄壯的聲音,歌頌着英雄和烈士的功勳,歌唱着戰鬥的生活,歌唱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歌唱着美麗的幸福的明天。如志願軍空軍英雄張積慧、趙寳桐,偵察英雄韓起發,靑年英雄潘天炎、張保英、英勇的汽車司機員等,以及祖國偉大建設荆江蓄洪區工程,都通過戰士的創造和歌聲傳達給廣大羣衆了。在舞蹈方面,更有着驚人的成就,各個不同的兵種戰士,創造了不同的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舞蹈形象。如「工兵舞」「坑道舞」「築路舞」「輪機兵舞」「戰士游戲舞」「砲兵舞」「運輸兵舞」等,都有鮮明的特點。通過這些形象的舞蹈,使我們認識到他們不單是在舞台上比劃戰鬥生活,而且,能够掌握了舞蹈的藝術形象,把戰鬥生活提高了,集中的表現出來了。
   更叫我們滿意的是:他們能够靈活的運用着快板、小調、歌曲、數來寳、京韻大鼓、單絃、山東快書、相聲、說唱、舞蹈、舞劇、雜技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來表達他們多種多樣的戰鬥生活的內容。這些不同的形式,一到了戰士們的手裏,就給它增加了新的光彩,新的生命。如「戰士之家」,是用數來寳的形式演唱的,把坑道裏的生活寫得淋漓盡緻。充分表現了英雄陣地中的戰鬥的生活和戰士們的英雄氣槪:「英雄陣地堅無比,古今中外數第一。不用鋼骨和水泥,也不用什麽開山機。就憑英雄决心大,梆硬的石頭變稀泥。」使我們聽了以後,深深地感覺到豐富的生活內容不會受任何形式的束縛,形式會跟着內容的要求,來創造藝術的形象。
   「一顆子彈一包糖」雖然是用歌曲的形式演出來的,但中間加了一些道白,有不少地方就像說唱一樣,如「王自強一陣心酸,眼淚流到眼眶,一手握緊了美國子彈,一手抱緊了這包糖。小金枝、小香香、兩個可愛的小姑娘。一包糖又甜又香,一顆子彈穿透了胸膛,一個蹦蹦跳跳走進學堂,一個躺在血泊裏一聲不響。」這種對比的手法,充滿了革命浪漫主義的氣息,它給工農兵現實主義的文藝增添了藝術的光彩。接着是幾句道白式的歌唱,把人們憤怒的情感壓抑到難以忍受的程度。才展開了激昂的歌唱:每逢週三出版「嘩啦,千萬個戰士握緊槍,千萬把刺刀閃寒光,千萬個槍栓一齊響,千萬顆子彈推上膛……」這種堅毅、勇敢、樂觀的戰鬥精神,結合着對人民的熱愛,把對敵人的仇恨一齊傾吐出來了。他們有戰鬥生活,戰鬥不屈的思想,樂觀戰鬥的情感,才能創造出富有戰鬥色彩的藝術形象。這正是戰士的創作爲什麽不會有公式化、概念化的主要原因。
   「蓄洪區說話」是王鳳鳴同志用說唱形式編演的,他用人的口吻,通過了蓄洪區的自述,表現荆江分洪工程的偉大意義和新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勇敢、頑强。單從他表現形式上來看,一開頭的幾句引詩,就打破了舊說唱的規律。整個唱詞,他使用了雲蘇調、金錢運花落、山東快書幾種說唱曲調,句子的組織比較自由、活潑,容易充分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强烈的感情;用字十分通俗、明快,唱起來容易使人把每個字、每句話的含義都聽得清楚、眞切,受到了感動。我們知道,山東快書是比較不受拘束,容易變化字句,適當地傳達出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容。「好像是上了戰場,衝鋒陷陣把敵殺。這眞是羣衆的力量能移山,就是那,江湖河海也能叫它搬家。」這就如同有□的自由詩、朗誦詩一樣,能自由的表達感情,而且,把民間曲藝提高了一步。
   其他如「偵察英雄韓起發」「小休息」中的部分唱詞、歌曲中的「我是一個兵」「歌唱二郎山」「英雄戰勝了大渡河」等,都算是最好的演唱作品。
   這裏,還値得一提的是炊事員張福生同志自編自唱的「炊事房裏四季調」。據說他創作的時候,原打算用五更調的,可是內容只有四節就可以表達了,於是也就不勉强往上凑,就寫成了這個四季調。這種形式看來是舊的,他所表現的內容却是新的人新的事,新的戰鬥的炊事員的生活、感情,聽起來就不再有舊的感覺了。正如「蓄洪區說話」「偵察英雄韓起發」等作者一樣,他們自編自唱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親自體驗到的生活,當然能給人以親切、深刻的印象,使人長久不能忘掉。
   通過以上幾個例證,强有力的說明着戰士的創作給通俗文藝開闢了新的道路:第一,他們豐富而堅實的生活內容,能使他們運用民間形式,却又不斷地突破了民間形式並豐富了提高了民間形式。第二,他們在戰鬥生活中,創造了戰鬥的形象的語言,就更適宜於表達戰鬥者的思想感情。第三,爲了集中的表達戰鬥的情感,就使他們的創作產生了比喻、誇大、諷刺、詼諧等新鮮手法,同時,也符合了革命現實主義及革命浪漫主義結合起來了的表現藝術。第四,他們所用的語言,創造的形象,都是大衆化的,容易被人看得懂,聽得懂,容易流傳,容易起敎育效果。有了這些特點,再加上他們集體創作的精神,不怕多次試演、修改的嚴肅的創作精神,就使戰士的創作在面向連隊,開展羣衆性、戰鬥性的文藝工作方針下,有了輝煌的成就。這成就已給工農兵喜愛的通俗文藝開闢了新的道路。我們要向戰士作家學習,並希望他們沿着這條道路,不斷地努力前進、提高部隊的文藝思想和藝術水平。(八·九、北京)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亞平
责任者